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下)▪P5

  ..續本文上一頁疼痛。從無量佛現示世間,直至山海自在通王如來現示世間時,我才觀想到了亡身除蘊的境地,才能達致內外如一,此時我的身軀已經可以化水,與十方世界諸香水海的水性融洽無間了。佛稱我爲童真,從此我得入了菩薩位中。佛問哪個法門最爲圓通,依照我的修證,我以爲觀想水性融洽,流通無礙,由此證得無生忍,成就圓滿菩提是第一法門。

  琉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恒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聲。開示菩薩本覺妙明。觀此世界及衆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我于爾時。觀界安立。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等無差別。我時覺了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衆生。同一虛妄。如是乃至叁千大千一世界內。所有衆生。如一器中。貯百蚊蚋。啾啾亂鳴。于分寸中鼓發狂鬧。逢佛未幾。得無生忍。爾時心開。乃見東方不動佛國。爲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發光。洞徹無礙。佛問圓通。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叁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斯爲第一。

  榴璃光法王子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我憶想起在恒河沙數劫以前,有佛出現在世間,叫做無量聲佛。此佛開示菩薩們,本覺是靈明妙用的,而這個娑婆世界和衆生的身心,都是妄念攀緣的結果,都被妄念風力所轉動。那時,我就觀察這個世界是如何安立的,我谛觀到這世界依空間而立,依時間而遷流,我谛觀到身心是外止而內動,谛觀到心隨念想而搖動。我觀見到這些種種動並沒有什麼差別,一時我就覺悟到這些種種動靜,都是無處而來無所而去的。覺悟到十方微塵世界一切顛倒衆生,以至于叁千大千世界裏的一切衆生,都像是盛在一個容器裏的百千只蚊蟲,在那裏面哄哄亂鳴,分寸之間竟能狂鳴如雷響。沒有多久,我就得入了無生法忍,能于不生不滅之法中安忍不動心念了。開悟之時,我看到東方不動佛國,作爲法王子,我侍奉十方如來佛,身心俱發智慧光芒,能洞澈一切而無阻礙。佛問哪個法門最爲圓通,我以爲,觀察妄念風力本來無所依持,能悟得菩提心,證入叁摩地,能應和十方如來傳播唯一妙明真心,這應當是最上法門。

  虛空藏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與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爾時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刹。化成虛空。又于自心現大圓鏡。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盡虛空際。諸幢王刹。來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身能善入微塵國土。廣行佛事。得大隨順。此大神力。由我谛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于同發明。得無生忍。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叁摩地。妙力圓明。斯爲第一。

  虛空藏菩薩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和如來佛曾在定光佛那裏,我修得了無邊身虛空相,能以虛空證知一切法爲虛空所印。那時,我手持四大寶珠,照明如十方微塵多的寶刹,一齊化成十方虛空。我又在自心中間現示大圓鏡,大圓鏡內放射十種微妙寶光,寶光能流灌十方,盈盡無邊虛空,並能將諸幢王刹攝入鏡內,涉入我的無邊身中,因爲我的身軀如虛空一般,所以、並沒有什麼障礙。我的身軀又能散入到和微塵一樣多的國土裏去,以便廣行佛事,同時亦達到了大隨順心,能應機通感一切而不有染,妙用與佛一樣。這等大神力,是由我谛觀到四大本來無依,一切皆是妄想生滅,與虛空並無差別,與佛國原來一致而得到的。如此谛觀之時,我就證得了無生忍,能于不生不滅的法性之中安忍不動一切心念。佛問哪個法門最爲圓通,依我所證,我以爲谛觀虛空無邊,證入叁摩地,生發無上妙力是第一法門。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遊族姓。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叁摩地。曆劫已來。以此叁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滅無有。至然燈佛出現于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叁昧。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今得授記。次補佛處。佛問圓通。我以谛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爲第一。

  彌勒菩薩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憶想過去無數劫時,有佛出現在世間,叫做日月燈明佛,我跟從此佛出家後,卻仍然追逐世間榮名,攀附高貴種姓。後來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證入了叁摩地。又經曆了無數劫以後,我以此正覺叁昧,侍奉隨順恒河沙數諸佛,追求世間榮名的心念歇滅無有。又到了燃燈佛出現于世間時,我就成就了無上妙圓識心,直至成就了叁昧也無,盡空一切的境界。此時,我已明悟,無盡如來國土,不論是穢是淨,是有是無,都是識心變現而成。世尊,由于我了知這樣的唯心識的緣故,所以,從我識心裏能湧流出無數量的如來佛。現在我已得如來印證,得入菩薩位中。佛問哪個法門最爲圓通,依我修證,我以爲谛觀十方世界只是識心所成,識心一旦圓明,就能證入圓明真實之性,從而遠離依他起性和遍計執心,從而能得無生忍,能于不生不滅之法性中安忍不動心念,這應是第一法門。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叁昧。譬如有人。一專爲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爲。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曆生不相違遠。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叁摩地。斯爲第一。

  大勢至法王子和同道的五十二位菩薩從座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憶想過去無數劫時,有佛出現于世,叫做無量光佛,十二位如來前後相續共一個劫時,其中最後一個佛叫超日月光佛,這佛教我持念佛法的奧妙法門。譬如有人能擅記憶,有人擅忘卻,這兩個人,不論是能遇在一起還是不能遇在一起,或者能相見還是不能相見,只要兩人間相互生起憶想,心念深切,憶念的力量自然加深,就能夠在生生世世之中,如影隨形一樣不相分離,他們之間也不會有任何相互抵觸分別的事情發生。十方如來憐憫衆生的心,就像母親憶念孩子一樣,假若孩子逃逝不見了,這個憶念又有什麼用處?假如孩子憶念母親,也像母親想念孩子那樣,兩個憶念深深切切,那麼,母親與孩子就能生生世世都不會分離。如果衆生對佛心生憶念,那麼憶念一起必能見佛,如此則離佛不會遙遠,則可以不假借任何方便,自然得到心開。這就好比專事染香的工匠,身上必定有香氣溢出,這就叫做香光莊嚴。我的修習本因地是以憶念佛的心,證入無生法忍。現在我在這個娑婆世界,能攝受所有憶念佛的衆生統統歸于佛國淨土之中。佛問哪個法門最爲圓通、依我所證,我沒有什麼選擇,而是收攝起全部六根,心心念念相續不斷,和合歸于精明心,離于分別,如此清淨念佛,必能證入叁摩地,得入無上正等正覺,我以爲,這應是第一法門。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恒河沙劫。于時有佛出現于世。名觀世音。我于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叁摩地。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衆生。與諸衆生同一悲仰。

  那時,觀世音菩薩從座上起身,向佛深行大禮後對佛說:世尊,回想起從前我經曆的那些不可勝數的劫時,當時,有一位名叫觀世音的佛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我向他發露要修正等正覺的菩提心願,這佛教導我從聽聞思維入手修持,然後進入正定正持。最初在聞性中修時,進入了內流便漸漸亡失了所聞的聲音,此時一切都寂寞了,動和靜兩種現象了然不生,然後逐漸增加定力,不但所聞的動靜二相不複存在,耳根能聞的聞性,也同時俱盡。此時,六用不行,唯余一覺,所覺知的一切皆是空,空覺是極其圓融的。一切空歸于寂滅,生滅也歸于寂滅。當空滅呈現于前時,忽然超越了在世與出世間的界線,十方世界都是圓通明朗的。從而獲得了兩種特別無上的妙用:一是向上應合了十方世界的衆佛們具有的根本覺悟心和佛的慈力,二是向下應合了十方世界身處六道輪回中的衆生向佛的悲仰之心。

  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叁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叁十二應。入諸國土。世尊。若諸菩薩。入叁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而爲說法。令其解脫。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于彼前現獨覺身。而爲說法。令其解脫。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于彼前現緣覺身。而爲說法。令其解脫。若諸有學。得四谛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于彼前現聲聞身。而爲說法。令其解脫。若諸衆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于彼前現梵王身。而爲說法。令其解脫。若諸衆生。欲爲天主。統領諸天。我于彼前現帝釋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于彼前現自在天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于彼前現大自在天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于彼前現天大將軍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愛統世界。保護衆生。我于彼前現四天王身。而…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可畏可愛的業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