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下)▪P8

  ..续本文上一页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华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 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的慈旨,即从座上起身,对佛深行大礼,承仰佛的神威,对佛说了如下偈语: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心阗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萨,云何获圆通?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诸行是无常,念性无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维,身心不能及。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余尘尚诸学,明极及如来。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于是,阿难以及大众们,一时身心了然明悟,得到大开示,观仰到了佛菩提和大涅槃的境界。就像有人因为有事远游,还没有归家便知道了他归家的道路,法会中的全部大众、天龙八部、有学无学二乘,以及那些所有新发露其心的菩萨。其数多如十恒河的沙数,都得见了本心,远离了尘垢,并获得法眼妙净。本来是属比丘尼,听完了这偈语即刻成就为阿罗汉。无量的众生,都发露了正等正定觉心。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阿难整肃了衣服,在大众中合掌顶礼,他心迹圆明,悲喜交集,为了利益未来的众生的缘故,拜佛说道:大慈大悲的世尊,我现在已觉悟了成佛的法门,在其中修行能够得获无疑惑。常常听如来佛说这样的话,自己还未得度,即先度别人,是菩萨发的心愿,自己觉悟圆通,又能够使他人觉悟,是如来佛应世的原因。我虽然还未度入圣地,却愿度末法世间的一切众生得入正道。世尊,这些众生离开佛越来越远了,而邪道法师所说的法,有如恒河沙那样的多。要想摄收妄乱的人心,令其进入正觉,如何能使他们安立道场,远离开各种魔事,并使他们所发的菩提心不得退却呢?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这时,世尊在大众中对阿难称赞道:善哉善哉,你所问的如何安立道场,救护末法世中沉溺的众生。现在你仔细听我说。阿难和大众皆欣然承领佛的教诲。如来说:阿难,你常听我在毗奈耶中宣讲的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收摄其心说的就是戒,由戒而生发定,由定而开发慧。这就叫做三无漏学。阿难,什么叫做摄心?我称之为戒。就像这世界中的六道众生,如果其心不淫,就不会随顺他们的生死而相续轮回。你修习正觉三昧,原本是为了出离尘世的劳苦,那么,淫心不除灭,就不可能脱离出尘世。纵然你有很多的智慧,甚至有禅定现示面前,如果不断除淫心,那必会堕入魔道。上品者成为魔王,中品者成为魔民,下品者成为魔女,这些魔也有跟随的徒众,并各自以为已修成无上道。在我灭度以后的末法时代之中,这众多的魔民会在世间昌盛炽烈,到处施行贪淫魔道,并且以此为善知识,使众生没落到爱欲坑中,从此失却了菩提正道。你教世人修正定正等正持,首先要断除淫心,这就叫做如来先佛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所以,阿难啊!如果不断除淫心而去修习正道,就像蒸沙石想使其成为饭一样,纵使经历百千劫的时间,最终仍只是热沙而已。为何会如此呢?因为这本来就不是饭,只是沙石罢了。如果你以充满淫欲的身体去寻求成佛的妙果,即使你得了奇妙的悟解,它却只是淫根,终究还是淫。到最后还是会轮转在三涂中,必然不能脱出这个轮转。佛的涅槃境界,通过怎样的道路来修持证得呢?必须使淫欲动机欲身欲心都断灭掉,以至于连断灭都没有了,这样对于佛菩提才是可以希望的。我这样说的,才叫做佛说,不像这样说的,就叫做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可畏可爱的业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