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十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这时候,阿难与法会中所有大众,承领了如来佛宣示的这些微妙法旨,一时身心坦荡,湛静无所挂碍,他们都自觉到,本真心体原来盈遍十方世界,他们观见到十方虚空世界,就像看自己手中拿著的树叶那样清晰。他们都自觉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菩提妙明本心的生发显现,本真心体圆融遍在,涵含十方世界。此时,他们返观自己的父母所生身体,就像是十方虚空世界之中浮动的一粒尘埃,若存若亡,就像是无涯大海中的一个泡沫,起灭不定。他们合掌顶礼,获得未曾有的欣喜,就在如来的座前,咏诵起礼赞如来的偈语: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只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舜若多性可销亡,炼迦罗心无动转。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这时候,如来弟子富楼那从座中起立,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礼如来,并对如来说:大威德的世尊啊!你最善于为众生演示如来佛法第一义谛。世尊,你常常推举我是“说法第一”,现今我聆听如来的微妙法音,就像聋人听百步之外的蚊虫鸣叫。本来我不能看见,现在更不得有所闻见了。佛虽然已宣示了如此妙明法音,使我等拔除疑惑,但是现在我仍然不能详解这第一奥义,不能达到无疑无惑的境地。世尊啊!阿难他们虽然有所开悟,但是积聚的烦恼并未漏除,法会中许多已尽灭种种烦恼的修习者,既使在领承了如来所说的法要之后,仍然存有疑惑。世尊,如果世间一切根尘,一切蕴、处、界,就是如来所说五蕴,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这些,且都是如来自性,本然清净,为什么他们突然现出山河大地等等有为相,而且这些有为事物相续相继地迁变流转,周而复始?另外,如来又说地、水、火、风等本性圆融,盈布法界,湛静常住不动。世尊,如果说地性遍在,那么,什么地方去容载水呢?又如果说水性遍在,就不会有火生出。为什么又说水和火都遍在于虚空,相互间并不抵触逼迫?世尊啊!地性阻塞障碍,空性虚廓通阔,为什么说这二者都遍在法界而并不抵触竞争?我不知这个奥义的根本所在,祈愿如来流布慈力,拨开我等心上迷云。说完这些,富楼那即五体投地,渴盼如来发布无上教诲。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这时,如来告诉富楼那以及法会中其他漏尽无学与各位阿罗汉:今日如来在此楞严法会中宣示了无上胜义,但你们这些声闻修行者和所有未能明了空和无空的二空奥义的修行者们,以及所有回向上乘阿罗汉的修者,都能获致成佛的唯一寂灭湛静境地,都能驻持在菩提道场,也能登上无上修行的道路。你们仔细谛听,我将为你们宣说。富楼那和大众一起默然承听如来法音。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如来说:富楼那啊!正如你所说,世间一切本然清净,为什么突然现出山河大地?你没有听如来宣说觉的真性是无上的明,是无上认知了别智慧,本真的觉亦是认知了别的无上灵明吗?富楼那说:世尊,我曾常听闻佛宣说这个义谛。如来说:你所说的觉明,指的是觉的本性是无上认知了别智慧呢?还是只是无了别智慧的觉,即不明的觉,而我们则要去明了它,所以称它为明觉?富楼那说:如果以不明来称名觉,那么觉就无听明了,如来说:如果觉没有能认知别的明的智慧,那就不会有什么明觉。有无觉的事物,但是没有无明的事物,无明也不是觉的湛净妙明,而是痴暗。觉的本性一定是明,即一定是无上认知了别的智慧,妄乱生起,欲去认知了别这个觉的体性。觉知的体性并不是能被认知了别的事物,所以,觉知的体性,如果依妄想认知而成为对象,觉知就被会妄乱建立起来,其巳经是妄乱的建立,从而依此妄立的觉知,就生发起作的种种妄乱作为。妄乱觉知一经功用,就在本来的无同无异中,分成了觉知的主观自我一方面,和觉知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从而生发相异出来,相异中又叠加相异,并且只能在此相异对立之中建立起种种相同,在觉知的相同与相异间互相又生发显示,因此又产生了无同无异的事物。这样相互间杂乱摇动,和相互间的依持、对待,就生发起了种种烦劳作用,烦劳久了就生发出尘物世界。尘物世界间事物的种种相互扰动混杂,引起了尘物世界的烦劳、烦恼,由此也生发起了世界。平静不起扰动,就成为虚空。虚空间只是同一,尘物世界间只是对立。而这当中无同异之分的,都是有为法界。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劫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觉知的认知了别本性是空,由于妄想执起而晦昧不明,觉知间的对立、异同生发起摇动,于是有风轮执持在世界之中。依持著虚空生出摇荡,坚执欲明之心凝结,于是有滞碍事物的生起,那些金属物,就是因明觉而建立起来的硬形物质,于是有金轮出现保持看各方国土。坚硬的东西成为金宝,摇动的东西成为风力,风和金相激相摩,于是有变化无端的火光生起。由于这些事物体上有水气出来,水气被火蒸发上升为水,于是有水轮含蕴了十方世界。火向上升腾,水向下降落,它们交相生发建立起形质物体,湿的成为大海,干的成为陆地。如此情形,所以大海之中常常会有火光腾起,陆地上常有江河流注。水势弱于火时,就聚结成为高山,所以山石相击能出火光,山石碎融了就成为了水。土势弱于水时,就抽形成为草木,所以林木被火烧以后就会成为土灰,挤压林木就会挤出水来。这种种事物相互为种子而交相妄乱生发,由于这些因缘,世界也就相续相继下来。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另外,富楼那,欲明的妄想发生,妄相建立,责任在你不明白性觉的妙明,却妄想去明白它,一念妄动,妄相就建立起来。所觉知的妄乱一经建立,认知的理序也就不可逾越了。由于这个因缘,听觉不能超出声之外,视觉不能超出色物之处,色、声、香、味、触、法等尘物亦只能由眼、耳、鼻、舌、身、意等认知而妄乱成立,于是种种见闻觉知就被分别开来。它们又常因欲求思念的作用而相互纠缠,如是分分合合变化无端,灵现一见缘处的一点明色,即生发出色尘,色尘生发就产生了想念,不符合想念的色尘互相间对立仇恨,符合想念的色尘间就融合为爱欲,爱欲流行结成种子,想念集纳于根门,就结为胚胎,如此交相作用下,吸引各种相同的欲求思念,于是有种种因缘关系,由精血孢卵而胚胎成形等过程,而产生种种胎生之物、卵生之物、湿生之物、化生之物,这些生物都是随其所感而生发出来的。卵生之物生发于想念胜妙境的妄念,胎生之物有情于欲乐境而生发,湿生之物往附于新境而生,化生之物厌离于旧境之可憎而生…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