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上)▪P19

  ..续本文上一页虚妄,没有凭据可证明是正确的。富楼那,你以为色境和空境在如来藏中相倾相夺,但是,如来藏却是随顺著众生业力,而现示为色境和空境的,并遍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的。所以,在一切法界之中,显示种种现象,风吹而有物动,空阔而有澄明,日照而有光亮,云积而有昏暗。众生迷闷无知、违背妙明觉见去应和尘物,应和久了,便生出种种业力烦劳,于是世间种种形质障碍尘物烦恼生出。我则以为,妙明觉心不生不灭,契合于如来藏中,而如来藏就是妙觉明心、其圆照一切法界。所以在如来藏中,一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不动清净道场遍在于十方世界,一身即含有十方无尽虚空,一毛发类上现示无尽宝刹,坐在微细尘埃里就可以转动大法转。这是因为灭尽尘缘妄境,归合于妙明的真觉,所以才生发出真如妙觉明性。如来藏本来即是妙圆真心,即是无上圆满心体,所以他不是认识心,亦不是空境。不是地,不是水,不是风,不是火。不是眼、耳、鼻、舌、身、意,也不是色、声、香、味、触、法。不是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亦不是意识界。既不是明,也不是无明,亦不是明和无明的灭尽。如此乃至既不是老,也不是死,亦不是老和死的灭尽。不是苦,不是集,不是灭、亦不是道。不是智慧,也不是得法。不是布施,不是善性,不是精进,不是忍辱,不是禅定,不是般若智慧,不是波罗蜜多究竟彼岸,这样直到不是如来,不是佛,不是三藐三菩提心,不是大涅槃。不是常住,不是欢喜,不是本我,亦不是清净天。因为如此既非世间也非出世间种种事物境界的缘故,所以如来藏的本真明妙心体,既是认识心,又是空境。既是地,是水,是火,又是风。既是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声、香、味、触、法。既是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也是意识界。既是明,也是无明,亦是明和无明的灭尽。既是苦,是集,是灭,也是道。既是智慧,也是得法。既是布施,又是善性,既是精进,亦是忍辱,既是禅定、又是般若智慧,亦是波罗蜜多究竟彼岸,这样直至既是如来,又是佛,既是三貌三菩提心,亦是大涅槃。既是常住,是欢喜,是本我,亦是清净天。以这样既是在世间,又是出世间一切事物的缘故,如来藏的本真妙明心体,既远离一切是,也远离一切不是,既是一切的是,又不是一切的是。为什么沉沦于世间欲界、色界、无色界种种有为事物之中的众生,以及出世间声闻、缘觉这些修行者们,都以他们各自所知的心来测度如来的无上菩提,是将世间言说引入到佛的真知真见之中吗?这就譬如有琴、瑟,箜篌、琵琶这些乐器,它们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但是没有灵巧手指的弹拨,那美妙声音终不能发出来。你与众生也是这样,你们的宝觉真心原是各自圆满生光的,就像我用手指一按,海印之光就熠熠生起,可是只要你们一举识心,尘劳就会生起。这都是由于你不能精进求取无上觉道,反而却贪恋小乘修行,以此小道修行为满足的结果。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富楼那说: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本来是圆满无差别的,但是我从无始久远以来即遭妄想,长久沉沦在轮回之中,即使今日得皈无上觉道,仍然未能究竟。世尊,既然一切妄念都已灭绝,只有妙性常存,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为什么会有妄想,从而自蔽本真无上知见,遭受流转轮回呢?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

  如来对富楼那说:虽然你已经拔除了迷疑,但是仍然有疑惑没有除尽,我且以世间现示的事物再来问你。难道你没有听说室罗城里的演若达多的事吗?他早晨起来,忽然想起去照镜子,这时他很喜欢镜子里的头有眉有眼历历清晰,却诧异自己的头,说是看不到眼睛眉毛,可能这是妖魅的头吧?一时,他就惊恐无状狂跑而去。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人为什么会无故狂跑?富楼那说:这个人心生了狂想,再无其它原因。如来说:妙觉圆明心本来即是圆妙的,既然说它生起妄乱,怎么会有原因呢?如果有所原因,又怎么说它是妄乱生起的呢?种种妄想并无本因,而是自身由微细而渐粗,次第辗转相互为因的。迷从迷中集积起来,遍历世间劫时,虽然佛已经阐明了这些,仍旧不能返回到妙圆觉心来。迷惑的原因,从迷疑里生出。认识到迷疑没有本因,妄想也是无所依持,既然没有生起,如何能将它灭去呢?得到菩提智慧的人,就像睡醒的人说梦中之事,尽管心中将梦中之物看得清清楚楚,可是他怎么可以取得到梦中之物呢?何况没有原因,也就是本来一无所有。像城里的演若达多,怎么会有原因去惊恐自己的头没有了呢?如果狂性一停下来,头不是仍然在自己身上吗?实际上即使狂性不停息,头也从来没有遗失啊!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富楼那,这就是妄想的本性,它是因为什么而能存在呢?只要你不去追随世间相续,众生相续和业果相续,断绝这三种缘,杀、盗、淫这三种恶业的细因就不会生起,那么,你心中如演若达多一样的狂性就会歇止下来,狂性一旦歇息,就圆满成就了菩提妙心。无比净明心本来遍在于法界,并不是因人才得到,为什么要去辛劳精勤去修证它呢?这就譬如有人在自己衣服缝隙中有如意宝珠而不自知,反而却因为穷困到他乡去奔走乞食。虽然他贫穷,但是宝珠并没有遗失,这时,突然有智慧之人指示出来,于是他便能随心所愿,过了富裕的日子,这时,他才悟解到,神珠自己本有,并不从外而得。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这时候。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对如来说:世尊宣示之贪杀、贪盗、贪淫三种恶业,又宣示了断绝三种相续的缘,三种因就无从生起,然后像演若达多那样的狂性就会歇止,狂性歇止即是菩提,菩提遍在法界并不因他人而有。这里因缘的作用皎然分明,为什么如来要完全放弃因缘的说法呢?我就是悟解到因缘的道理才得开悟的啊!世尊,不止像我这样年少无知的有学声闻修习者是这样,既使是今日法会中的大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等德高望重的修行者,他们都是从老婆罗门修道者那里听闻到佛所说的因缘之后,才发心开悟而成就无漏智慧的啊!如来今日说菩提妙心遍在法界,不是因缘所生,那么,王舍城里拘舍犁等外道修行者所说的自在自然,不就成了佛法的一义谛了吗?恳请如来垂赐悲心,开启我的迷闷吧!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如摩登伽宿为淫女。由神咒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侯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如来告诉阿难:正如城中演若达多的狂性因缘,如果能灭除,那么不狂之性,自然而然就现示出来。关于因缘与自在自然、其道里到此为止。阿难,演若达多的头本来就是他的头,是他的头就是自然自在,不然的话,就不是他自己的头。是什么因缘使他惊恐狂走呢?如果头是自在自然的,是因缘而使他惊狂的,头又为什么不是自然自在?是因缘的缘故使其遗失的。头本来就在,既使狂性妄乱生起,它也没有变易,又何…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