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了无始以来的生死大病。有此佛法的信解作为基础,适可以在生死狂流中大展身手,一如暗夜行路而有了光明的指引。据此智慧光明,吾人即知所「观察」善恶邪正,简「别是非」染净;并以之端正自己的身语意行,使其恶止善行,而行向清净。于是,对佛法的理解,渐能融入生活日用中,于佛法的信心益固,法义的体解日深,行践也就更知如何着力!循此信、解、行、证之次第,反复修习、力行不怠,即能渐泯烦恼而究竟苦边。
至此,自己的生死问题或者已了,但就学佛而言,却仍未臻圆满。因为佛法所讲求的,是先觉觉后觉的觉化教育,就如以一灯燃万灯,灯灯相续而无尽;又如以佛法之正*轮,遍摧众生之烦恼恶一般。切莫因自己之独善其身,而使佛法之灯盏冥灭,正*轮停转!毕竟,我们今日所有点点滴滴之于佛法的体解、理会,均来自于师友的教诲提携,及或顺或逆的众多因缘砥砺所助成。既得领「受」佛法「谛」理,即「应」将所会心之法义,适时适机地教「诲」于「彼」,令有心佛法者得一入道之阶,共同以智「慧」之炬火「然」(同「燃」)破无明黑暗,从此远恶向善,「不复」──不再迷「惑」!
21.被发学邪道 草衣内贪浊
蒙蒙不识真 如聋听五音
被,音(备)pi7边芰切
草,音(艹)chh2出稿切
内,音(酹)loe7柳会切
浊,音(独)tok8地鹿切
蒙,一音(网)bong2文广切
一音(亡)bong5文狂切
聋,音(狼)long5柳狂切
听,音(厅)theng1他经切
外表「被」(同「披」)散着头「发」,看来似乎用功修行到无暇整肃仪容;而其实,所「学」皆是极端之异说,与偏「邪」之外「道」法。虽然表面穿着破蔽之「草衣」,看来似乎淡薄名利、一心向道;而其实,「内」心却充满「贪」瞋痴等等烦恼污「浊」。以此装扮为尚的人,一意在外表的『显异』上作功夫,让人误以为他很有修行,而无非就是要逞其『惑众』之目的,以换取信众的恭敬与丰厚之供养。究其实,尽多欺世盗名之流!彼等的内心早为名利所湮没,以致于「蒙蒙」不明,瞢然罔觉而「不识真」理,一「如聋」者之「听五音」,迷茫而无所知!
※ ※※ ※ ※ ※
多元化的社会,连带地,宗教也走向多元,美其名曰百花争妍、众鸟争鸣,而实际上则异象、乱象层出不绝,叫多数人难以适从。我常说台湾佛教界有一怪象就是:只要你敢诳称自己开悟成佛、敢让人拜,就有一窝蜂的人排着队来拜你、供养你!而且越怪越有人拜!
为何如此?说穿了,就是迎合『市场需要』。一般社会大众,由于长期以来欠缺宗教教育;尤其佛教的义学不兴,致使佛教徒大部分乏于经教的闻思,于是错认为『与众不同』的才是修行。殊不知真正的修行寓于平凡;越是平淡无奇而正常,才真是难能可贵的!
对于修行,印顺导师说得好:
譬如说,某人在修行,某人开悟了!修行、开悟当然是好事情,不过,不只是佛法讲『修行』。……单讲修行,并不一定就是佛法,世界上各种宗教都有修行呢!你说你看到什么东西,经验到什么?这并不能保证你经验的就是佛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区别呢?这有两个方法:
一、与佛法的根本义理是否相合。
二、行为表现是什么样子(正常或反常?)。……因为佛教也好,其他宗教也好,都要教你正常,修行的人也要正常。中国佛教过去许多大师,能够组织佛教,能够发扬都是平淡正常的。……现在有些人,稍为修行,就说前生后世,说神通,这不是真正的佛法。从佛的证悟以后,佛所表现出来,对弟子之间的活动的历史事实,不是那些怪模怪样的──寒山式、济公式、疯子喇嘛式的。2只是,现代的佛教徒却偏以索隐行怪者为修行,以眩惑神奇者为高妙而趋之若骛!如果多数信徒这般相信,这怎能不将台湾佛教引向沉沦!
出家学佛,本当为佛教、为众生,最起码也得为个己的解脱而发心──或专意修行,或从事学问,或服务兴福。虽然众生的个性、根机、能力有别,以致偏重不同;但不论修行、学问、兴福,都是将自我身心以及所学,奉献于觉世利人的教化事业,至少是完成一己的解脱。所以佛教讲究『发心』,发心出家,发心利他,发心服务;因为不是有人拿刀架在你脖子上,勉强你去做的,一切纯粹出于主动自发。
不提那些发心不纯者,但纯正的发心,若未能在佛法中得到法益,要能持之以恒而不变质,确乎太难!世俗的名、利、情,时时环伺在周遭,试炼着我们为法的道心;内心的烦动恼乱刻刻蠢蠢思动,考验着我们为法的坚持,自己是否可以通过这一连串的试炼考验,而一本初衷呢?
多少人在『僧』海中浮沉,由谨守本分,而终至荒腔走调?由茫然无适,而终于随波逐流?究其症结,就是不能将身心安顿于佛法中,所以不能安心地修行,安心地学问,安心地服务。内心上没有着落,世俗心也就跃跃然生!出家修行,本为弃舍世俗的名、利、情;而如今却为了世俗的名、利、情,什么花招都使得出来!小则生活与俗人无异,大则夸耀神通、显异惑众!受到伤害的,除了自己,更是佛教、是众生!
该如何将自己的身心安顿在佛法中呢?不管自己是独处静修,是从事学问,或在僧团中担任职事,切记务使自己的工作、生活,乃至人际互动,不离佛法、不违佛法。唯有怀着对于佛法的坚定信心,才能老老实实地修学佛法、实践佛法。也唯有学而有用──用之于教化,用之于服务,用之于息灭自心的贪瞋痴,才能知道自己的所学是如此之不足,而更不断地向前修学!
佛法的修学,是如此令生命洋溢着无比的生趣──而亲尝解脱法味,正是此生唯一的期待!能如此,自会在佛法的修学中得到净化提升,那么,纵令有再大的权势,再高的名位,再多的财富,抑或再深的挫败,又何能撼摇自己半分!怕只怕于佛法的信心不足,又无心修学,那就如美食佳肴当前,彼若不肯举箸,谁又能奈他何!
对于僧才的培养,印顺导师有着十分明确的开示,他说:『以念诵、忏悔等来培养宗教情操,而将自己安立于僧团中,安立于闻思经教的慧学中,不求速成,以待时节因缘。』3或可作为僧众自我教育的座右铭,愿我出家同道皆能为佛教、为众生而发心!为佛教、为众生──至少也为自己而珍惜自己!
22.觉能舍三恶 如药消众毒
健夫度生死 如蛇脱故皮
药,音(育)iok8英局切
生,音(升)seng1时经切
死,一音(史)su2时矩切
一音(始)si2时纪切
蛇,音(邪)sia5时斜切
脱,音(挩)thoat4他括切
佛法的教育,乃觉化的教育,旨在教人觉察自己所欠缺的德行、长处,而予充实、培养;觉察自己固陋的习性、短处,而予净化、修正。觉察自己既有之德行、长处,予以深化、广化;更觉察自己未曾有之习性、短处,予其绝缘、不生。除了自觉,更以此自觉自证之真理觉他、净化他;待自、他及世间皆净化圆成,即称为三德(智德、恩德、断德)究竟、觉行圆满的圣者──佛。
所以自觉是转凡成圣、回缚向脱的重要关键,可以说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善法,皆由『自觉』发心而有。一个人唯有自觉到自己的不足,才可能精进向上;自觉到自己的不净,才可能勇于离染。这样的「觉」,「能」使人「舍」秽恶而向善净,从此离于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业报而生善趣。就「如」同药效神速之「药」剂,能「消众毒」,而使伤口痊愈一般。勤勇善「健」于佛法修学的士「夫」──人,为了「度」脱「生死」苦海,亦当勇于觉悟自己,勇于断烦恼恶,一「如蛇」之褪「脱故」旧「皮」囊!
※ ※ ※ ※ ※ ※
如前所述,学佛首要认识自我身心,这即是自觉的功夫。但徒有自觉而不思改善,我,仍旧是充满缺陷的我,一切是依然故我、丝毫未变,这于佛法的修学就无甚意义!必得发之以惭愧心、精进力,勇猛地断恶行善、离染向净,自我身心才有趋向净善的可能!这就须将我们人类的三特胜,予以妥善地发挥:忆念胜以别善恶,梵行胜以知惭愧,勇猛胜以勤精进,知所当修、知所当断,久久行之,自有德圆障寂的一日到来!(待续)
注释:
1.《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大正2‧694上)。
2.印顺导师,《华雨集》(五)页74~75。
3.印顺导师,《教制教典与教学》页153。
《法句经讲记(九)》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