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生作五逆十恶,即堕入此道受苦。观世音菩萨,见地狱众生受苦,常去教化度脱。饿鬼道百千万年,不闻浆水名,何况饮食?观世音菩萨,变鬼王面然大士,因此引起佛说焰口来普救一切饿鬼。畜生道的飞禽走兽,鳞毛羽角,都是因为前生孽障而来。凡人欺骗诈伪,即入此道,或还债而来,或偿命而来,受苦不堪。观世音菩萨常现畜生,教化他们。
「生老病死苦」,火灾、水灾之苦,是恐怖急难。没有遭火灾、水灾,有没有苦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这四种大苦,我们不学佛法不知道,天天在那受苦。受什么苦呢?生苦,父母生我们的时候,怀胎就受苦,在母亲肚子里住十个月,好像堕黑暗地狱、粪尿地狱。病苦,出生以后,还没有老,就会生病。老苦,像道源今年八十一岁了,不是八十一岁才老,出生以后就在老,小孩子盼望长大,长大一年,就老一年;长大二年,就老二年。实际你长大一天,就老了一天;长大二天,就老了二天,这是老苦。但是众生不知道,到你真正知道的时候,可真是苦!老苦怎么苦呢?六根暗钝。眼根暗钝,年轻人看见的,老人看不见;耳根暗钝,年轻人听见的,老人听不见;身根暗钝,年轻人走路很轻快,老人走不动,还得要人扶着;意根暗钝,老人记忆力退化,刚才想起来,转个身就忘记了。最后还有一个死苦,不学佛法的人,死字不愿意闻,认为谁听见谁倒霉,可是谁也逃不了!现在讲堂里,除了我老一点,你们都还年轻,谈不上死。但是过了一百年以后,现在讲堂里的人,都到哪里去呢?都死了,为什么怕听死字呢?因为死的时候太苦了。生了会老、会病、会死,死了会生,受苦无穷,叫做生死大苦。
「以渐悉令灭」,三恶道的苦,生老病死苦,在人类中,无论贫富贵贱,谁都不能免,观世音菩萨怜悯众生苦,只要你能一心称名,就菩萨蒙悲心加被,能令痛苦渐渐消灭。
观世音菩萨有不可思议智慧神通之力,能度三恶道的苦,叫众生了生死,没有第二个法门,只有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普门」,就是普遍救度的法门,「无苦不救,无生不救」,没有什么苦不救,没有哪一个众生不救。救三恶道的苦,等你堕落三恶道,根本不知道念观世音菩萨,救你可真是不容易!你现在就念观世音菩萨,常常念,根本不会堕落三恶道,为什么呢?因为念观世音菩萨能够消除三毒,你会堕落三恶道,是你起了贪、瞋、痴三毒,造了恶业,才堕落三恶道,你把三个根本烦恼断掉,不造恶业,没有恶因,哪里得恶果呢?所以念观世音菩萨,能消除根本烦恼、枝末烦恼,烦恼是因,生死是果,烦恼都除掉,哪有生死呢?没有第二个法门,你要相信,丝亳不要动摇,念念不要生疑,观世音菩萨什么苦都救,三恶道不会堕落,生死会了脱。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劝我们发愿,瞻仰观世音菩萨,「真观」就是真空观,是心里观想。观想是心里用功,第一个功夫,修真空观,空一切境界相,人人物物种种境界,当体都是空的。我们是依着经上这么解,经上说的是佛菩萨的境界,我们空不掉。你得修真空观,常常观想:一切法皆从因缘生,没有本体自性,当体皆空,常常修真空观,把一切境界相空掉。再修「清净观」,进一步,连真空观也不要着相,把一切法都空掉。
「广大智慧观」,这就是妙有观,大乘佛菩萨修的是广大智慧观。二乘人修的真空观,证到真空的境界,他就了生死、出三界,不发心度众生,他发不起来妙有观,所以他是小乘智慧。大乘以真空观为入门的观想,证到真空以后要起妙有,叫「真空不空,即是妙有」,这就属于佛菩萨广大的智慧,没有妙有观,不能度众生。
「悲观及慈观」,悲能拔苦,慈能与乐,平常讲大慈大悲,慈在前面,悲在后面。《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悲在前,慈在后,为什么颠倒过来呢?因为观世音菩萨偏重于大悲,叫大悲观世音。他急于救众生的苦难,众生在受苦,你给他什么乐,他都不能享受。世间的乐,不能享受;佛法的乐,也不能享受。因为他在受苦受难,先要行悲观,拔除他的痛苦,再与乐,所以先说悲,后说慈。
「常愿常瞻仰」,把这一个偈颂总结起来,观世音菩萨是个大菩萨,他五种观都成就了,劝导我们众生应该发愿,常瞻仰这位大菩萨。「瞻」是瞻视,向前看。「仰」是心里敬仰。你见了观世音菩萨的相,要怀着敬意仰望,就能灭除你的苦恼。这位具足五种观想的大菩萨,真是功德巍巍,不可思议,你心里要敬仰观世音菩萨。
这偈颂为何说起观世音菩萨修五种观想?是叫我们学观世音菩萨修行。你学观世音菩萨,先修真空观,次修清净观,再修广大智慧观、悲观、慈观,救度一切众生。教我们学观世音菩萨的大乘法门,你常常发愿学观世音菩萨,常常瞻视,心里敬仰,效法观世音菩萨,要跟观世音菩萨学修行。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无垢清净光」,观世音菩萨光明普照,放出来的是清净光,没有无明烦恼染垢。真心本来光明,被无明烦恼障蔽住,观世音菩萨已经把无明烦恼破尽,无垢了,真心清净,光明完全显发出来。「慧日破诸暗」,放无垢清净光,好像太阳光,但不是世间的太阳光,是智慧的光明,能破除众生黑暗的无明烦恼。
「能伏灾风火」,「伏」是降伏、伏除,降伏了就能除掉。「灾风火」是风灾、火灾。观世音菩萨能够降伏风灾、火灾,包括前面所说的一切灾难,都能降伏。他怎么降伏?众生一切灾难都是从无明烦恼生出来的,等到慧日一照,无明烦恼照空了,哪有什么风灾、火灾降伏不了呢?「普明照世间」,观世音菩萨的智慧光明普照于世间,救度一切众生苦。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悲体戒雷震」,大悲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以悲为他的本体,悲心常常现前。他要救度众生,令众生了脱生死,先要教化众生严持戒律,戒律好像打雷,能震动世界。为什么教化众生先持戒呢?因为你遭了风灾、火灾,念个观世音菩萨就消除了,以后还有生老病死的灾难,你非断除烦恼,不能了生死。烦恼是从贪、瞋、痴来的,贪、瞋、痴一起,造了恶业,就流转生死,受苦无穷。怎样能断除烦恼呢?持戒,所以佛有四众弟子,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修定、修慧,不分出家、在家;持戒,才分出家、在家。戒律为第一,出家弟子,有出家弟子的戒律;在家弟子,有在家弟子的戒律,要先持戒,才能够断烦恼。你想断烦恼,天天为非作恶,增加烦恼,怎么能断烦恼呢?戒律的功能,是防非止恶,不要为非作恶,不造新的烦恼,慢慢旧的烦恼减轻了、断尽了,不是了生脱死吗?
无论出家戒、在家戒,第一条戒都是戒杀,为什么要戒杀呢?因为天下最残忍的是杀生,众生最尊贵的莫过于生命,生命只有一条,你偷盗他的钱财,还能找回来;你把他的生命断掉,永远找不回来,所以最惨痛的,莫过于杀害众生的生命。你要学佛救度众生,还忍心去杀害众生吗?
古人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夫夜半声。」「刀兵劫」,就是打仗,两方军队打起来,老百姓丧身失命,惊魂失魄,没有地方逃命,这个时候恐怖现前!会念观世音菩萨的,还可以念一声得救。众生平常没有闻到观世音菩萨,或者闻到观世音菩萨,却没有常念,到这时候想不起来,只有恐怖、害怕!这些刀兵劫从哪里来的呢?你听那屠夫半夜杀猪的声音。杀猪都是半夜杀,因为天亮了要拿去卖,猪叫得惨不忍闻,但是屠夫无动于衷,照杀不误,造这些杀业,不遭刀兵劫吗?
还有两句:「欲免世上刀兵劫,除非众生不吃肉。」要想免除世间的刀兵劫,世界太平,永远不打仗,除非众生不吃肉,全世界的众生都吃常素,就不会打仗。因为众生要吃肉,屠夫才杀生,你要吃猪肉,他为你杀猪;你要吃牛肉,他为你杀牛,大家都吃素,屠夫就不杀了。没有造杀生的因,怎么会遭刀兵劫的果呢?但是众生可怜愚痴,「畏果不畏因」,平常吃肉觉得很香,猪叫得惨不忍闻,爱吃肉的人无动于衷,照吃不误。等到遭了刀兵劫,生命危险,他畏惧害怕,逃命来不及了。菩萨「畏因不畏果」,他研究出来,遭苦果,是造了苦的因,就是爱吃肉杀生,才遭刀兵劫。所以不造恶因,不得恶果,你不要吃肉,不要杀生,自然不会遭刀兵劫,可远离一切苦难,所以要持戒。
「慈意妙大云」,观世音菩萨有大悲,也有大慈。「慈意」,就是大慈之心。「妙大云」,好像天空不可思议的云彩。云是普覆之意,普遍罩着大地。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心,普照大地一切众生。「澍甘露法雨」,观世音菩萨说法给众生听,传戒给众生受持,救众生的苦难,好像落下来甘露法雨一样。「灭除烦恼焰」,烦恼真厉害,好像火焰一样烧众生,落下来甘露法雨,能把你的烦恼焰灭除,这是根本救苦。
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争讼」,打官司。「经官处」,到法院里打官司。这是打官司的灾难。「怖畏军阵中」,这就是刀兵劫,两方打仗把你夹到里面,生大怖畏。「念彼观音力」,你遭到打官司、打仗的灾难,只要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众怨悉退散」,所有的怨仇都退散。为什么对方跟你打官司呢?因为你跟他有冤仇,你念观世音菩萨,他也起了慈心。夹到军队里,你不打仗,别人把你打死,因为那个人跟你前生前世结冤仇,你念观世音菩萨,脱离刀兵劫,所有的怨仇都退失消散。
这四句偈颂,本来应该摆在「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的后面,为何摆在这里呢?因为姚秦时,没有发明印刷术,经文都是抄写的,抄写的人抄错了,后来的人辗转传抄,就依着这个本子抄下来,后来研究的人知道错了,也不敢改。为什么不敢改?因为当时你以为错改正,后来再研究发觉你改错了,那么罪过无边,所以佛经的错字不能改。如果有错字,把它批注到经文的上方空白处,说明此字疑是某字就好,不能改掉。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还是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劝导我们要常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妙音」是不可思议的音声。「观世音」,他观照世间众生念他名号的音声,就能救苦救难。「妙音观世音」,是比喻观世音菩萨应机说法,寻声救苦。「梵音」是清净的音声。「海潮音」是应时之音,救苦难不失时,下契众生闻法之机。海潮,中午叫做午潮,半夜叫做子潮,应时要发出海潮,坐海船的人、住海边的人都知道。半个月还要来一次大潮,叫做朔望潮,也是应时的。「梵音海潮音」,你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应时解除你的灾难、痛苦,好像海潮音一样。「胜彼世间音」,世间的音声,是苦空无常的音声。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声音,超过世间一切音声。「是故须常念」,以是之故,你要常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
前面我随时提醒诸位注意:你遭急难的时候,念一声观世音菩萨就得救,但是需要常念。不常念,你遭灾难的时候,想不起来念。这里世尊再劝导我们要常念,还包括要常常恭敬礼拜供养。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这是劝我们坚固信心,「念念勿生疑」,念观世音菩萨,你念念不能动疑心,要有纯粹的信心,才能感应道交。为什么不能生疑呢?「观世音净圣」,因为观世音菩萨是清净的圣人,是果后行因,成佛再来示现菩萨,专为救苦救难。「于苦恼死厄」,在苦恼现前,丧身失命的死厄现前,「能为作依怙」,观世音菩萨能给你作依靠,保护你、拯救你。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再总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叫我们顶礼观世音菩萨。「具一切功德」,观世音菩萨具足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他有大慈悲之眼,看我们众生,好像父母爱儿女那样。「福聚海无量」,前面说观世音菩萨,「侍多千亿佛」,所以他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福报,像大海无量无边。「是故应顶礼!」以是之故,应该顶礼,所以前面劝我们常常念,还要常常礼拜供养。
《普门品》第一段长行文,第二段偈颂都说完了,再总结起来。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这时候持地菩萨从他本座站起来,「前白佛言:世尊!」走到佛的面前,跟佛仰白说话。持地菩萨怎么取这个名呢?因为他过去行苦行,道路不平,他发心去铲平,平了很多年,有一天遇见佛,佛说:「你在做什么?」他说:「我在平地。」佛说:「你平地,你要平你的心地,心地平,大地就平。」他因为平地很久,功行很深,佛一说他就开悟了。先是修持心外的大地,再进一步,修持自己的心地,因此叫做持地菩萨。
「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假若有众生,听到观世音菩萨这一品经文,「自在之业」,他的三业清净,无往不通,不被烦恼所累。「普门示现神通力者」,普遍的法门示现,无剎不现身,这是他的神通力。即指以上救七难、满二求、解三毒、三十三应、游法界,无畏济群生。「当知是人功德不少」,应当知道观世音菩萨功德浩大,非算数所能知。众生一闻《普门品》,功德甚多。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证明功德不少,佛说《普门品》时,在这个法会之中有八万四千众生,都发大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翻成中国话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就是成佛的心。「无上正等」再加「无等等」,就是「无等之等」,没有哪一等心,超过成佛的大菩提心。
诸位听到《普门品》,都应该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就是发大菩提心。
全部《普门品》讲演完毕。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