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体下慧长老 昭明寺佛七开示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本寺当家上界下空大和尚慈悲,各位法师、各位在家菩萨、在家居士大家好,阿弥陀佛:
没有戒律,就像国家没有军队保护我们生命财产一样,不得保障,所以人要有戒,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戒,三皈、五戒、十善法戒这是在家人的戒,在家戒最多只能证得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没有办法证得四果阿罗汉,为什么?因为没有最清净戒。所以在家居士只可以得人天的福报,还是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比丘、比丘尼这是出家人的戒,出家人的戒是真正的清净戒律,可以出六道轮回,脱离苦海,在家人想学佛了生死,必须先持清净戒,只有受持八关斋戒才有办法真正走上了断生死之路,走向三乘之道。而佛陀慈悲,知道在家人有很大的障碍不能出家,但是为了让在家人享受出家人的清净戒律,所以为在家人制定了八关斋戒,让在家人得出家人的功德,持出家人的清净戒律。八关斋戒对于想了脱生死、成佛、成菩萨的在家居士,大开方便,因为八关斋戒可以一天一天的受,一天一天的守。看自己的能力能守几天就守几天。这就是佛的慈悲,为想出家而又不能出家的在家居士大开方便之门,得清净戒律,得出家人的功德。因为在家人受持八关斋戒,得清净的戒体,便可证得四果阿罗汉。不清净,灾难也会跟着来的。想消灾延寿也要受持八关斋戒,经典有讲:受持八关斋戒除五逆罪,其它诸罪,悉皆消灭。所以想了脱生死,证佛、菩萨果位的必须要坚持受持八关斋戒。持好这八关斋戒最低证得四果阿罗汉,无论在家、出家想要了脱生死,唯有持清净戒律。所以在家人一定要有受戒的概念,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受戒,佛陀说:“戒若住世,佛法永驻”持戒就是让我们大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也是我们学佛的根本、佛法的宗旨,整部《三藏十二部》都是在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就是佛法的总纲领,讲经说法也离不开这几点。做的最圆满的就是佛,其次是菩萨,然后是缘觉、辟支佛,再来是声闻、罗汉,“佛戒如明日月”,戒就像太阳普照着大地,让众生得到平安、快乐、幸福。佛法就是黑暗中的光明,修行人的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所以我们要以戒来修行,以戒为我们修行的准则,戒就是因果。
无论小乘、大乘都离不开因果的法则,而因果离不开戒,真正的佛法就是让大家有戒的思想,戒就是我们末法时代的甘露妙药,没有戒很容易堕入魔道,得生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楞严经》整部都在讲如果没有戒很有可能会堕落。末法时代的众生一直用错心,贪心、瞋恨心、愚痴心、妄想心,所以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而只有我们持戒,规范我们的行为,观察我们的起心动念,修正我们的心,才有办法与佛相应。要学会用佛的心,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因地真、果地觉,发心的因很重要,真诚心、清净心、平等无私心、正觉悟的心、慈悲心、喜舍心、孝顺心都是我们的因地心,果地觉即是成佛,善导大师云:“要用一颗真心念佛。”所以我们要发愿:要用一颗真心来念佛,念念要与佛相应。念佛要念三个字“觉、正、净。”我们所发的心也很重要。《华严经》中讲菩提心三个字,众生本来面目就是菩提心,修行即是修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我们就可以解脱了。“初发菩提心,便成正觉。”只要我们用真诚心来发愿,就能与佛相应。甩掉贪嗔痴。
戒很重要,戒就是三乘佛法的根本,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涅槃时说:“我涅槃后以戒为师”所以无论在家、出家都要依戒来修行,戒就是因果的法则,道德行为的准绳。
八关斋戒的中心就是制止我们的杀、盗、淫、妄。持不杀生戒可以消灾延寿,培养我们慈悲心。持不偷盗戒,培养我们的慈悲喜舍,单单的不偷盗只是消极的行善,我们还要积极的去布施,布施才能得财富,《药师经》讲到今生贫穷是因为前世不懂得布施所感招的。不邪淫戒是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出家人的戒律之所以清净,是因为持不淫欲戒,所以无论在家、出家,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淫欲戒,出家人是不淫欲戒,在家人是不邪淫戒。所以在家人不得彻底的清净,因为淫欲才是生死轮回的根本,“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专不生极乐。”不妄语戒,是培养我们好的人格基础,佛者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所以修行不要相信凡夫的话,要听佛的话。当下就能解脱,必升极乐世界。所以八关斋戒一定持好最重要的两条:1、不淫欲戒,这是生死轮回的根本2、过午不食戒,也就是说从今天日中到第二天天亮之前不可以吃任何的东西,只有白开水可以喝,有病的可以吃药,身体不好的可以喝一些红糖水,但这些都是开缘,最清净的还是只喝一些白开水。如果能持好这一条,可得六十万亿世吃饭没有问题的福报,晚上吃饭想想看划不划得来。
佛陀很慈悲,但是佛陀说我有三不能:
1、罪业深重的,我佛陀救不了
2、与我佛陀没有缘分的人度不了
3、无边众生佛还没有度尽
受戒的功德是非常大的。我们把八关斋戒的功德分成十六份,而转轮圣王的功德还不如持八关斋戒的十六分之一。我们受持八关斋戒就好像得到了一颗摩尼宝珠。永远点亮我们成佛之道,成为你将来成佛的种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直至成佛,证得菩提佛果。“若人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矣,是真实佛子。”所以我们来这里参加佛七,并且如理如法的受戒,也是要有福德因缘的。我们这里是成佛的佛七,选佛的道场。其实我们的佛堂在这里是最庄严的。但是还有很多人不来。为什么?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了解生死的痛苦,祖师常常告诉我们:“要观众生的苦。发菩提心。发真实的信愿,直至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为何要出家。因为佛陀观到了众生的苦,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佛看众生在苦海中轮回,慈悲救助。佛陀第一次看到农夫种地,锄地时翻出了小虫子,待小虫子出现在地面时,秃鹰便飞来啄,弱肉强食啊。无论动物还是人,都在互相的伤害,大海中大鱼吃小鱼,人来世间为了生存互相的残杀。第一观:生是苦,人出生不会笑眯眯的出生,生下来就是先哭,哭又到这世间轮回。第二观:老死,“莫到老时方学道,孤魂都是少年人。”意思就是说无常无时无刻的不在我们的身边,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活到70、80岁,有很多亡灵都是年纪轻轻的少年。而且到老了再来学习佛法也有很多的障碍,比如说:“身体不好,念也念不动,拜也拜不动,听经闻法耳朵又不好用,思想也跟不上去……。”最重要的就是到老了才学佛,一生因无知造了很多的罪业。所以说修行要越早越好,土地也不是专埋那些老年人。像我以前上佛学院时有一个同学,他特别喜欢骑摩托车,有一次我们约好去爬山,可是他还是要偏偏要骑摩托车,我就劝他不要骑,可是他却很执着:“我一定要骑上去给你看。”结果还没等骑上山,就出了车祸,没有逃过无常。所以众生都是苦,三界众生生在苦海火宅里,我们要抓紧时间用功精进,因为我看到很多年纪轻轻就死了的人。还有一次,是我小学的班长,成绩非常优秀,人长的又庄严,会说话,不像我一考试就是阿蛋,但是班长很可惜,有一次出去游泳被水淹死了。母亲哭的死去活来,但母亲没有办法承认这个事实,最后叫法医为他验尸,你看可怜不可怜,到死了还要遭受开刀的苦,其实这也是因果呀。当无常到来的时候人就会很脆弱,因为人的生命本来就是无常,佛陀说:“生命在呼吸之间”生命就系在这一呼一吸上,如果不呼吸就会死翘翘。祖师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赶快念佛。”生命从何来又将从何去?我们知道了世间很多的苦,特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所以我们要精进用功,不要再贪玩在这世间了。因为快乐是假的。
六道众生为何不能解脱?因为没有清净的戒律。在佛陀时代,当时的印度有96种外道,有的修行到非想、非非想天,那是需要很高的禅定才能达到。可是还是没有解脱,还在六道轮回,为什么?因为没有戒呀,戒是解脱出离三界轮回的根本,没有戒就好像大楼没有地基,经不起考验的。所以,戒就是我们修行的基础、根本,所以外道虽然也在修行,但是没有走向真正的解脱,为什么?没有认识到戒的重要。我们庆幸遇到佛法,遇到佛戒,得到解脱。为什么佛陀在人间示现,因为六道众生中人道是最容易修行的,天人快乐太多,福报太大,当天人在享受的时候是不会想到人间的苦,也不知道福报享尽又堕落,没有心情去修习佛法,富贵学道难呀。人间富贵的人学道也很难呀,你让他四点起床,他才不要呢。我享受我的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人什么苦都不想吃,只是想享受怎么可能成道呢。就像五台山冬天达到零下四十度,特别的冷,但是为什么出家人就可以住下去呢?因为出家人一直坚持从苦中才能得出成就,从苦的环境中才能坚固道心。优越的条件很容易把道心磨灭掉。像美国人就很难度,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很优越,就像天人一样,享受着人间的天福,让他们来吃吃苦,很难呀。中国人有大乘的根器,很多印度祖师来大陆教化。常常讲悟后起修,那到底以何为悟。《楞严经》:因地真,果地觉。这因地心就是我们的菩提心,众生为何不得解脱?《观无量寿经》中讲:五毒--贪、瞋、痴、慢、疑。我们要把妄心去掉,换一颗菩提心,要做到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三昧耶咒:唵三嘛牙司都凡母意思就是请好好的以戒为根本来修行,…
《昭明寺佛七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