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戒为根本来念阿弥陀佛,戒就是我们自性的戒、自性的定、自性的慧,不是只念念佛就可以了。九品莲花,上品莲花的都是好好持戒的出家人,中品中生的是持戒的在家人,下品下生的是犯了戒的出家人、在家人,或是在临命终时才遇见佛法,真心忏悔,求生极乐的人。
戒代表了身份。受八关斋戒就是人间的菩萨,你们的身份马上就不同了,就不是凡夫了。你们就是初发心的菩萨。没有永远的众生!只有永远的菩萨。一念改变,即是菩萨,修福、修慧、发菩提心就是上品上生的菩萨。你们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成佛,而众生一生颠颠倒倒、迷迷糊糊、来来去去六道轮回,一生还造了无边的恶业。想要身清净,就要持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淫欲戒。想要口清净就要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心清净就不起贪、瞋、痴,意业清净。戒就是保护我们的身、口、意不造恶业。戒是最疼爱我们的。就像妈妈保护我们一样。不持戒受伤的只是自己。无人保护,痛苦灾难自己承受。有人会想:我要怎么样,有什么不可以?没什么不可以。但是等到阎罗王抓你的时候你才知道痛苦。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知道因果不敢造恶业,而众生不知因果,什么都不怕,当果报来临的时候,还是要遭受痛苦。持戒使世界更美好,人民更安乐,国家更富强,家庭更幸福。
“若人散乱心,一入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能够来礼佛、念佛都是有无量的福报。念佛一句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现在很多人都说找不到工作,反过来问我要怎么办?我就告诉他:“念佛。”念佛一句就可以增加无量无边的福报,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你没有福报,找不到工作就是让你先休息一下多念佛赶快培一点福报,有了福报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福从何来?福从多方面来。多念佛、多布施、多持戒、多做善事。《地藏王菩萨本愿经》中较量布施功德缘品,“汝当谛听吾为汝说,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相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国王、大臣都能拿出慈悲心,下心含笑,拿着结缘的物品,亲手布施与他,安慰他,柔和慰喻,那么所得的布施福利比别人布施恒河沙佛的功德还大,所以动一颗真诚、善良的布施心,怎么会没有福报?在中午念供时也有念到:“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辩,具足佛法”所以遇到贫困的人,多多少少都要结缘呀。结缘才有缘。布施才能得富贵。而持戒莫过于持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中有说到:受持八关斋戒为修定慧故,又能忏罪,消灾,增福,增慧故。其次,对父母也要尊敬,供养。有的人来寺院很认真的拜佛、供养,但回家对父母不懂得尊敬,要知道因果呀。现在对父母不尊敬,将来孩子也不会对你尊敬,如是因,如是果。我们家里就有两尊佛,就是我们的父母双亲。远远地来寺院拜佛,还不如好好侍奉双亲。所以我们不只是要对三宝恭敬,对父母也要特别的恭敬。我们要惜福、培福、再造福。
我们要培福,首先学会种三亩地:1、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修持善业2、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劝进行人。学佛之人要常生惭愧心、忏悔心。普贤十大愿望无论在家出家都必须好好修习的。为什么?因为无论是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都是依照这十大愿王来修习的。“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一、礼敬诸佛:忏悔自己多生以来不孝父母师长的罪业等。
二、称赞如来:忏悔自己过去多生毁谤三宝 、谤一切有德行善良的人,不尊敬大乘的过错。我们造恶、造善都是这张嘴,诽佛有罪,赞佛福报,何必自讨苦吃呢?
三、广修供养:悔过自己过去多生悭贪财物,不肯供养三宝乃至不救助苦难人,犯了见苦不救之罪。
四、忏悔业障:忏悔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的十恶不赦之罪。
五、随喜功德:忏悔过去嫉妒他人的习气,暗中破坏。
六、请转*轮:忏悔过去障碍他人请法师讲经说法之罪。
七、请佛住世:忏悔过去生见佛出世,心生嫉妒、诽谤之罪。
八、常随佛学:忏悔无始劫以来的愚痴,违背佛法、善知识,投入恶人,舍正皈邪之罪。
九、恒顺众生:忏悔过去损人利己,伤害众生之罪。
十、普皆回向:忏悔过去自私自利,不救众生苦贪己乐之罪。
此十项中忏悔业障是主愿,其它九愿都是别愿,就是让我们常常生忏悔心。把无始劫以来的罪业忏悔掉。众生六道轮回受无量无边的痛苦,都是因为有罪业。只有发心忏悔,方可消除宿业,往生极乐世界,那里就会有无量无边的快乐,佛示现的目的也不是要让大家求消灾延寿而已,而是希望大家直接了脱生死得无量寿,因为人生短暂,有的人在娘胎就被打掉。他的生命只有几个小时,有的甚至只有几个月、几天。释迦牟尼佛示现六年成佛,叫大家出家都不容易,因为有种种的条件不具足,但在家人有很多很多有道心的,佛为这些有道心,但有没办法出家的在家人设定了八关斋戒,让在家人拥有出家人的福报,同升极乐世界。但是为什么又有人害怕持戒?因为对戒没有足够的了解,觉得戒是一种束缚,约束的太多。可是要知道没有戒的束缚造了无边无际的恶业都不知道,持戒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所以不持戒吃亏的是自己,不持戒的人是最愚钝的。自己造了恶业都不知道。了解因果自然就会持戒制止一切恶,修一切善。而出家修行是人人必须做的事,要成佛也必须要出家。出不了家说不好听的可能就是业障。那就更需要好好持八关斋戒,因为八关斋戒有讲:除五逆罪其它诸罪悉皆消灭。所以持八关斋戒绝对可以为我们消灾免难的。所以戒非常重要,所以想要具足戒定慧,就必须好好的持八关斋戒,《四十二章经》讲:切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果,方可信汝意。所以不要随便相信你的妄心,相信你的妄心你就会后悔。什么时候才可以相信你的心,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都不可以相信,直到四果阿罗汉才可以相信。所以现在我们要好好的持戒,以戒为师。以法为师。所以在没有达到四果阿罗汉之前不要轻易相信你的心,禅宗讲:离心意识参禅,即是用我们这颗真心,顿超直入如来地。念佛也一样,不是让你念一个妄想、散乱心的佛。念念要与慈悲、孝顺、感恩的佛相应。《六祖坛经》里讲:戒就是五分法身。
1) 戒香: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妒忌、无贪嗔痴、无劫(偷)害,戒为止恶行善,即戒香。
2) 定香:对一切善、恶的境界如如不动,心不散乱,深信大乘,遇境不起心,不退转,修行要有定力,八风吹不动,即是定香。
3) 慧香:自心不起挂碍常常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然常常做好事,但是不起贪着、攀缘之心,敬上、念下,怜慏孤贫常于身心。六根对六尘不起攀缘,即慧香。
4) 解脱香:能断一切无明、自觉觉他、觉智明了则名解脱,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5) 解脱知见香:自心不起攀缘,不可沉空守寂,到达清净无为的境界,和光同尘,一尘不染,如莲花清净无染,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直至菩提真性不动,即解脱知见香。
所以八关斋戒就是解脱戒。受戒一天,得一天的解脱。受戒两天,得两天的解脱。我们要以戒的规范来行持。以佛的心为自己的心。八关斋戒是最重要的精神戒,没有戒就像大树没有树根,怎么可能结出菩提佛果呢?有戒才能得四果阿罗汉,念佛修行没有戒,也是很难得解脱的。一切在家、出家的道德行为没有戒,也是建立不起来的!戒决定你的正知正见。修行要有一定的正知正见否则会堕落。经典讲:我们人人本身都具足戒、定、慧,不是佛陀才有的。佛性不会造恶业,谁会造恶业?贪、瞋、痴、习气、烦恼,所以不要随便相信你的心,要相信佛,佛乃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者。我们要常随佛学。
佛教从佛陀时代一直传承到现在,靠的就是戒律,有戒律在佛教就会兴盛,没有戒佛法就会灭亡。传承就是延续佛的慧命、衣钵相传,即是清净戒律。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的出家人都是以戒为根本,袈裟代表戒律形象,佛法从印度传到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就是因为持戒持的好。寺院的传承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是靠你庙建的有多大、多好,我看很多庙建的很大、很好,但是建好了也就该给别人了,为什么?没有人才,只有庙没有人那是不可能让这个寺庙传承下来的。最多也只是一个观光庙。因此真正的传承要靠戒,要靠有德、有才的出家人才有办法让佛法真正兴旺。佛陀:“戒律若住世,佛法得久住。”只要还有五个人持戒,佛法就不会灭亡。所以说想要佛法兴盛,没有戒是不可以的。大乘、小乘互相学习,团结变成一家人,佛法会更兴旺,大乘、小乘的圆融就像灯、光,不能互相排斥,灯离不开光,灯光相融。就像我们在家人一样,家和才能万事兴。佛法、僧团更要和合,出家人有“六和敬”,出家和在家也要和合,大家都是佛弟子,只是形像和履行的责任不同。出家人以弘法为家业、利生为事业,在家人以护法为紧要。所以我们无论在家、出家都要团结一起,各履其责,共同努力让佛法在世间永住。
南传…
《昭明寺佛七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