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急着在成立第一年内就进行这些事。
九、受命主持通识讲座
但万万料想不到,事缘竟然误打误撞地推着笔者往前冲刺。原来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夏诚华教授于四月间来电告知:新竹市八所大学校院将于九十三学年度上学期举办教育部“地方通识巡回讲座”,本校须找一位教授,担任该讲座主持人,林博文教务长乃向他推荐笔者。
笔者由于曾经于九十二年下半年,应中央大学朱建民教授之约,于北、中、南、东四所大学,主讲过哲学科目的“通识巡回讲座”,印象中各校的讲座主持人,只要负责接待莅校教授,并于期中、期末主持学生成绩评量等事即可,至于讲题之设定、主讲人之邀请,都是由中央大学的教学工作坊统筹处理的。因此告诉夏主任,若主讲的人选与主题的设定,不属于主持人的工作,那么笔者愿意效劳,否则依笔者的忙碌程度,实不敢接受此一任务。
由于这是新竹各大学第一回承办此一计划,由清大所主导的教学工作坊并无经验,所以当夏主任询及是否由工作坊统筹课程时,答案竟然是肯定的。因此笔者也就很放心地接下了工作,并奉命拟了一套课程企划,以供工作坊卓参。
孰料到了五月下旬,清大方面突然来函,催请各校主持人提供课程企划(含课程名称、主讲人选与各周讲题等),这一来,笔者不禁慌了起来,赶忙向夏主任求救云:自己还在筹设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委实无法分心担负此一任务。
夏主任此时再向清大问明原委,方知由于大家都在摸索上路,没搞清楚状况,所以将“地方性”与“全国性”之通识巡回讲座等同处理,事实上,只有“全国性”的巡回讲座,才是统筹处理主讲人选与课程内容的,至于“地方性”讲座,则需由各校自行规划,工作坊并不代为处理。不得已,夏主任只好回过头来安慰笔者云:“我看头壳已经洗下去了,我们还是一起来想办法吧!”
十、误打误撞,始料未及
冷静下来之后,转念一想:既然“头壳已洗”,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尽可能尽善尽美。于是打定主意,将推动该一讲座,当作新设立的“应用伦理中心”年度工作之一,并正式将课程定名为“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设计了一系列为期十六周的讲题(如【附录二】),再分别邀请各该领域的权威学者,为学生讲授人类生命从诞生、延续至死亡,所可会遇的种种新兴科技,例如:生殖科技、基因工程、器官移植、安乐死、人体临床实验等等,以及该诸生命科技对环境与动物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再由伦理学教授讲授伦理研判的系统理论,以引导学生,学习着用这些理论来检视此诸生命科技。
讲座企划案拟订之后,笔者竟又发现,这些规划中的邀请人选与讲题内容都非常精彩,可以类集成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而且记得夏主任说过,打算把本讲座录影起来,作为日后网路教学的资源,那么,这样一本教科书,在网路教学时的重要性,是不言可喻的。于是笔者又同步草拟了该讲座教学内容的出版企划,当作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的另一项年度工作。在该出版企划案中,笔者还规划了该书的“新书发表会”,作为衍伸出来的年度工作之一。笔者甚至开始盘算:开一个小型的“佛教哲学暨应用伦理”研讨会,请几位学者与杰出研究生发表几篇论文,将新书发表会当作是该研讨会的其中一个进行项目。
十一、师友护念,贵人相助
于是笔者找了研究生坚意法师担任行政助理,然后拿着讲座课程与新书出版的两份企划案,至通识中心与夏主任商谈。夏主任非常认可这两项企划,表示愿意全力配合,并且告知:由于不忍让笔者一人承担此事,因此已找了新竹地检署法医杨敏升老师,请他同样依笔者所拟订的课程纲要,介绍几位教授。杨老师乃热心提供了三位教授的名单。这也让笔者减轻了邀请学者的负担。
另一方面,夏主任发现到教育部所规划的演讲费是一小时1200元,认为一趟演讲只有2400元,而请的又是各专业领域中顶尖的专家学者,似乎不太妥当,于是为该一讲座提出签呈,申请学校补助本讲座之教师钟点费与车马费。夏主任的诚挚,令笔者深为感动,他成了笔者成立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的一位贵人。他的鼓励与支持,以及他依于丰富的行政经验,所提出来的若干建议,都让笔者受益匪浅。
笔者乃于学期结束之后,召开弘誓文教基金会董事会与应伦中心工作会议。深深感恩基金会护法与师友的护念,他们二话不说,立刻通过了前述三件工程的工作计划与预算案(那也算是不小数目的一笔经费),而义务主持弘誓网站的站长吴宪中老师,竟还不辞辛劳,进一步将筹设研究中心网路资料库的工作,也承担了下来。研究生团队成员开始了工作步伐:行政助理坚意法师耐心而温和地承揽了所有行政工作,让笔者没有后顾之忧,清度法师开始着手翻译英文“佛教伦理学”网站资料与佳作,一向主编弘誓电子报而甚得口碑的关怀生命协会秘书长传法法师,也开始搜寻良好的应用伦理或佛教伦理相关网站,并且一一草拟该诸网站的简介,准备交由吴站长连结到中心网路资料库中。
笔者常常自嘲,为了不愿“只为了喝一杯牛奶而在不知觉间开了一个牧场”,所以总是很小心,不想被诸事套牢。不料笔者此刻却在误打误撞之下,从原来拟订的“一杯牛奶”,拓展成了一个小型“牧场”——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开锣之始,就同时承揽下了主持讲座、出版教科书与召开学术会议的三件工程。这真是始料之所未及!
——九十三年八月一日凌晨完稿于尊悔楼
《应用伦理研究中心成立缘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