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十八节课

  

第七十八节课

  

思考题

  307、学了这么多节课,你是否认识到了《前行》的重要性?以后打算怎样重视前行?

  308、上师在弘法利生时,作为弟子,应当如何随喜、承事、供养?这样会有什么功德?

  309、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时,有何关键窍诀?以此类推,你还能想到什么?

  310、如果自己不修,只把解脱的希望寄托在上师身上,这样做对吗?在中阴时,怎样才能得到上师的救度?你准备以后如何串习?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前行》正在讲修学上师的密意和行为。也就是说,上师具有殊胜的智慧、悲心,我们作为依止者,也要得到上师的这些出世间功德。

  若想得到这些功德,学习佛法、尤其是修行很重要。现在许多人认为自己是大乘修行人,但大乘的界限要以有没有菩提心来分。你们虽然经常听受菩提心的法要,我也经常传讲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但自己到底有没有这种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倘若你只是名相上的大乘修行人,则没什么可傲慢的。如果你连显宗的大乘菩提心都没有,就自诩为密宗的瑜伽士、无上大圆满的修行者,那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前段时间,很多人问我:“加行不修可不可以?”我说:“也可以。众生各自的业力都不相同,自己不想解脱、只想造业的话,我也没有办法。昔日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琉璃王灭掉了整个释迦族,佛陀都无力阻挡,所以众生业力成熟时,我肯定也无力回天。”对我而言,不敢要求你们每个人都必须修加行,但总的来讲,还是特别希望大家能循序渐进,次第性地契入佛法,这样至少不会毁坏你的善根。

  古往今来的很多高僧大德,从传记中看,对《前行》的重视程度都非常高。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时,要求每年讲一遍《大圆满前行》,以至于不少人都能背下来。还有顶果钦哲仁波切,每到一处,总是随身携带《大圆满前行》这本书,直到他82岁时,在接近圆寂的前几天,也仍会每天早晨修法之后读上几页。这些印度、藏地最伟大的祖师[1],尚且对《前行》如此重视,我们后学者又有什么资格不好好学修呢?

  因此,希望在座的各位应该向他们学习,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把《大圆满前行》当作自己的人生手册。倘若你十年后对加行的重视程度,跟十年前一模一样,就算你没有在大众前口口声声说自己开悟了,是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的大修行人,至少自相续也会与法相应,很多行为会以因果规律来约束。其实像顶果钦哲仁波切那样真正的大成就者、一代高僧,不管去到哪里,《大圆满前行》都从不离身,我们又凭什么对这个法门心生轻视?

  今天有人打电话问我:“某某上师的传承是只要交些钱就不用修加行,可以直接得到大圆满的教授,据说这与某个公认的高僧大德意趣相合。我这样可不可以?”我说:“可以,你怎么样都可以,只要能得到法就可以。”说是这样说,因为我没有权力制止别人。但实际上,像智悲光尊者、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等前辈大德,都对加行非常重视,一生中修了不止一次两次,我们这些人能不能用钱来换?大家应该心里有数。

  现在许多大学生的文凭和证书,通过钱就可以摆平。原来我认识一个比利时人,他在中国读医学博士时,只要把钱先交了,四年中参加四次考试,就能拿到证书了。对他而言,考试不太重要,钱最重要,没钱就拿不到证书;有了钱的话,考试不及格也照样毕业。那么,如今能不能也用钱替代加行呢?我不敢说,但确实有点怀疑。若真能这样,那当然很随喜,只要你有钱,就不难得受无上密法了。但很多高僧大德的传记中,并没有发现这一点——或许不用发现也可以吧,现在科技那么发达,很多东西只要有钱就垂手可得了。不过假如你现在不重视加行,就算修了无上大圆满,再过几十年,烦恼也仍会纷至沓来。

  顶果钦哲仁波切有一个弟子,如今在西方国家很出名。1999年6月,他在美国加州旧金山讲《大圆满前行》时说:“我一辈子最重视的,就是这部法。我领受它的口传和法教,可能超过三十次了。光是在顶果钦哲仁波切那儿,就超过十次,其中五次是我亲自请求的,其他几次是给别人传这个法时,恰巧我也在场。还有,我在敦珠法王面前听过三次左右,从其他上师那里也得过这个法。如果三十年后我还活着,我还会再这么做。”

  看了这段文字,我当时就想:一个人若能真正把自己的心,与《前行》的内容天天融合在一起,修行上肯定会有进步。反之,假如把《前行》的这些教言扔在一边,然后去另一处寻找更高深莫测的法,虽然也许能得到,毕竟每个上师的教言和传承窍诀都不同,诸佛菩萨的化现也不可思议,但一般来讲,万变不离其宗,再高妙的法也离不开加行的基础。

  所以,希望各位对《前行》要有信心,不管到哪里去,就算没办法把《前行》的讲记全部背着,至少也应带上《前行》这个法本。现在很多人出门旅游时,带特别特别大的包也无所谓,既然无关紧要的东西都能拿,《大圆满前行》一本书又没有多重,随身带上应该不会太麻烦。

  当然,这也要有信心才可以,没信心的话,任何法都得不到。《大智度论》云:“无信如无手,无手人入宝山中,则不能有所取。无信亦如是,入佛法宝山,都无所得。”因此,心的力量非常强,为了学佛能善始善终,大家一定要对《前行》有信心,如此,修行再难也可以成办。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人能发愿:一生中每天对《前行》读几页?这部《前行》我1999年传过一次,当时有个别汉族的法师和居士,发愿从此把法本一直带在身上,每天都读一些,至今始终没有忘。当然,这需要长久的信心和耐心,有些人两三天倒可以做,比如今天我讲了以后,让大家发愿的话,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举手,但再过三四个月放假了,有些人可能就忘了。所以,发誓容易实行难,这确实是不少人的通病。

  不管怎么样,希望大家还是要终生重视《前行》,若能如此,在这个基础上,修什么法都非常方便。这本书里有许多甚深窍诀,我讲的时候,有时候担心你们心会散乱,如果没有领会其意、融入其中,这就非常可惜了。其实,你在生活中若能经常观修,以此对照自己,就会知道这里面全是价值连城的如意宝,一句一字也不能舍弃。仅仅是依止上师这个道理,尽管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解脱的关键,历来为祖师们所重视。倘若离开了上师的指点,即使是佛教一些简单的道理,自己也很难通达。正如《华严经》所言:“犹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暗室中虽有珍宝,但没有灯就漆黑一片,根本看不见。同样,佛法中虽讲了很多殊胜道理,但若没有上师以窍诀揭示,纵然你世间智慧再超群,也不一定能通达其中深意。所以,我们务必要好好依止上师,懂得因果取舍之理,懂得之后再身体力行,这才是修行人的根本。

  

  下面紧接着讲:

  上师在行持菩萨行的过程中,会积累广大的福慧资粮,比如传法、印经书属于智慧资粮,建造三宝所依的殿堂、放生、行善属于福德资粮。这个时候,如果自己也加入其中,哪怕只供养微薄的资具财物,或者身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为上师的事业打电话、发信息),甚至发起没有嫉妒的随喜心,那么,上师以菩提心摄持所得的功德有多少,自己也将同样获得。

  这一段话,记得我在《关于重修学院尼众大经堂的信》中也引用过。去年修尼众大经堂时,个别信士一直要求提供账号,并让我写个简单情况。资金方面我虽然应该没有困难,但建经堂的功德不可思议,这么多僧众每天都在里面讲经说法、闻思修行,若能让大家与此结缘,必定能种下殊胜的善根,于是我就写了一封公开信。这么大的经堂,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建起来的,现在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道友们身口意各方面的发心,没有任何违缘,已全部圆满竣工了,这是非常值得随喜的事!

  不仅仅是这个经堂,其实无论是哪位上师,所做的任何善法,共同做的也好、个人做的也罢,只要对弘法利生有利,能令众生得到暂时和究竟的解脱利益,我们都应遣除嫉妒心、傲慢心、自私自利心,尽心尽力地随喜。以前上师如意宝讲修经堂、建佛塔、放生等功德时,也常要求我们有能力就帮忙;没有能力的话,哪怕从内心产生一刹那欢喜心,这种功德乃至上师的善根没有用尽之前,它也不会用尽。

  下面就讲个比喻:从前,有两个藏族人一起前往拉萨。一个人除了少量的豆粉外,没有其他口粮。他比较聪明,将豆粉跟另一个人的一大口袋糌粑混在一起。过了几天,有许多糌粑的人说:“你的豆粉差不多该用完了吧,我们去看看。”结果发现豆粉仍然没用完。这样看了好几次,豆粉都一直没有用尽,最后只好与所有糌粑一起吃完了。

  同样,不论别人做什么善事,自己若仅仅通过少许财物或身语劳作等结上善缘,也将获得同等的善根——这比较占便宜啊,假如上师花了很多钱做一件事,你在没有吝啬的情况下交几毛钱,这样一来,上师所造的善根没有耗尽前,你的善根也不会穷尽。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大海没有干涸之前,这一滴水也不可能干。所以,今后高僧大德做弘法利生的大事时,我们也应当稍微参与一下,然后再将此善根如理如法地作回向。

  其实回向很重要,看过《百业经》、《贤愚经》、《百缘经》的人都清楚,倘若你做了一件善事,如供养、礼拜、转绕,完了以后要马上发愿回向。发愿和回向不太相同,…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十八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