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一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王和随从痛打那若巴,那若巴只剩下一口气了。

  上师又给他作了加持。

  

  一次,他们遇到一位王子,刚沐浴完,众宝严饰,坐于马车中,周围禁卫兵力森严。帝洛巴尊者说:“若是我有弟子的话,就会将这位王子拖出来,推着他绕圈子!”

  那若巴依言照办。结果士兵们用箭、矛、剑和石头,将那若巴打得命如悬丝。

  然后,上师又给他作了加持。

  

  一次,帝洛巴尊者让那若巴去找个女人。那若巴本已出家,特别不愿意,但因师命难违,只好去找了一个。过了不久,上师要求他将女人供养自己,他完全照办了。但那个女人不理帝洛巴,只是向那若巴微笑。帝洛巴就打她,并说:“你根本不在乎我,你只喜欢那若巴。”但那若巴对上师的行为不起丝毫邪见。

  这也算是内心的一种苦行吧。

  

  一次,帝洛巴尊者让那若巴用身体做曼茶,切开血管,用血作为供养的水;把头割下来放在曼茶中间,将四肢放在头周围,作为供养的花。那若巴依教奉行,因失血过多而昏死过去。

  上师作了加持之后,他的身体又得以恢复。

  

  这样的大苦行,他饱尝了十二次。另外还有十二次小苦行,前前后后加起来共经历了二十四种苦行。

  (从传记中看,那若巴依止上师的行为,真的非常感人。现在好多人依止上师,除了天天看过失以外,别无其他。当然,如今像帝洛巴那样的上师很少,所以像那若巴那样的弟子也很少,以此因缘,现在开悟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那若巴所有的苦行圆满后,有一天,帝洛巴尊者说:“你去打水,我在这里生火。”那若巴赶紧去提水。上师生完火后,来到他面前,左手抓住他的喉窍说:“那若巴,把头伸过来。”然后,右手脱掉鞋子,猛击他的头。那若巴一下子昏了过去,完全失去知觉。等到苏醒过来时,他相续中生起了上师的所有功德,师徒二人的意趣成了无二无别。

  以前黄檗禅师摄受临济禅师时,也是如此。临济禅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问三次就被打了三次。黄檗禅师一共打了61棒,造就了旷古绝后的一代宗师,而使丛林中有了“临济将军,曹洞农夫”之说。可见,禅宗中也有一些不共的接引方法。

  还有,了义禅师依止高峰禅师时,高峰禅师让他参“万法归一”的话头。有一次,他见松树上落下雪花,若有所悟地写了一首偈子,呈现给师父印证。师父不由分说,提起木棒就是一顿痛打,将他打下了数丈深的悬崖。结果他遍体鳞伤,七天七夜要死不活,此时他突然大悟,脱口说道:“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阳一照便无踪,自此不疑诸佛祖,更无南北与西东。”

  我觉得这个偈颂很好。犹如山河大地覆盖着一片雪,太阳出来一照,雪便全部融化、消失无踪。同样,他被上师用棍棒加持了以后,世俗的不清净显现统统断除,彻底证悟了清净的境界,此时对诸佛菩萨的金刚语没有任何怀疑,东南西北等一切戏论也销声匿迹。我在《旅途脚印》中就引用过这个公案,很期待上师也能给我当头一棒,令我当下开悟。所以,无论藏地、汉地还是印度的佛教,都是要依靠上师的不共加持,以及自己的虔诚信心,才能认识心的本来面目。

  刚才所说的那若巴经历二十四次苦行,实际上都是上师的吩咐,结果全部成了清净业障的方便。表面上看来,那些似乎只是无义的徒劳,没有一个是正法。而且在十几年的依止过程中,上师从来没有宣说一句正法,弟子也未曾实修过一次诸如顶礼之类的善法。但是因为遇到了成就者的上师,弟子全然不顾艰难困苦,百分之百依教奉行,从而使障碍得以清净,最终在相续中生起了证悟。

  其实,历史上也有很多这种现象。上师通过不共的表示或加持,强行消除弟子的业障,而弟子前世的善根和今生的信心具足后,当下便可以明心见性。不过,作为一个上师,假如没有帝洛巴那样的境界,对弟子就应以负责任的态度来摄受,不能天天用棍棒打他,或者让他做些很过分的行为。否则,你让弟子从九楼跳下去,一旦他残废了、甚至死了,那他家人肯定会跟你打官司的。

  所以,一般来讲,上师最好是通过开示、传法等,以比较柔和的方法来摄受弟子。不然,故意用棍棒打弟子的头,万一碰到致命的太阳穴,让弟子彻底“昏厥”,再也醒不过来了,那就太不负责任了。作为具有法相的善知识,是绝不会把弟子打死的。然而现在末法时代,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有些上师连一分成就都没有,却随意模仿超世间的许多行为,认为只要是上师,谁都可以这样做,这是很不合理的。所以,在依止上师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值得注意!

  倘若你依止的上师具有法相,那在所有的修法中,再也没有超过遵照上师言教行持的修法了。依教奉行的功德极为广大,《十住毗婆沙论》亦云:“从他求智慧,应不惜身命。”其实不要说殊胜的大乘佛法,就算是世间的学问、婆罗门的学问,要想真正获得,也需要经历一番苦行。所以我们修学佛法时,理应不顾一切磨难,有了这样的毅力和决心,依靠上师的加持,自己得到的境界也会完全不同。

  我们若能如理如法地亲近善知识,面见诸佛菩萨、得到一切功德就不会很难。如《华严经》云:“亲近善知识,速见彼诸佛。”反之,假如你的行为不如法,信心也很低劣,经常产生一些邪知邪见、恶分别念,那自相续已被染污了,真实的功德绝不会呈现出来。

  大家要明白,智慧不可能无缘无故获得。在古印度,若想从上师那里求到殊胜教言,要么用财物来换,要么用生命或身体承事来换,除此之外别无他选。而现在,学佛的因缘轻而易举,但若对上师没有恭敬心、欢喜心、清净心,是不可能得到佛法加持的。因此,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没有一个不恭敬自己上师的。也许外人不理解他的行为,但实际上,若是有了上师的加持,不但自己会修有所成,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也易如反掌。这一点,平时从有些人的行为中就看得出来。

  

  与之相反,假如对上师的教言置之不理,过失也特别严重。有一次,帝洛巴尊者说:“那若巴,你不要担任布札马希拉寺[3]护门班智达[4]的职务。”

  后来,那若巴去印度中部地区时,正巧遇到布札马希拉寺的护门班智达圆寂了,没有其他人能与外道辩论。该寺住持便请求他:“无论如何,请您做北门的护门班智达。”经过再三恳求,他只好答应下来。

  一次他与外道辩论,接连几天也不能取胜,于是祈祷上师。有一天,他定睛一看:帝洛巴尊者出现在自己面前。他伤心地说:“上师,您的悲心实在微弱,弟子遇到这么大困难,您怎么不早些降临?”

  上师说:“我不是说过不让你做护门班智达吗?现在你将我观在头顶上,以契克印指着外道进行辩论。”那若巴依照上师所说而行,结果大获全胜,一举击败了外道所有的唇枪舌剑。

  可见,我们平时遇到违缘时,假使上师不在身边,也可以将上师观在头顶上,如此就能消除一切障碍。乔美仁波切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当地来了个特别有名望的瑜伽士,是公认的大成就者。一位喇嘛很想去拜见他,但听说他十分厉害,在人群中动不动就批评别人,甚至出手打人,心里有点紧张,于是和乔美仁波切商量。乔美仁波切说:“我倒是有个办法。我们可以把他的上师——玛吉拉准空行母,观在自己的头上。不是他的神通特别大嘛,他肯定不敢打上师。”结果去了以后,瑜伽士一见到他们,感到亲切无比,笑逐颜开,十分盛情地款待他们……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有些大成就者显现上特别爱批评人,许多人都不敢拜见。原来霍西地方就有个曲恰堪布,是很了不起的善知识,我跟诺尔巴堪布想去见他,但听说他每次对来访者批评得特别厉害,我们就有点害怕。后来有一次,我去寺院回来的路上,我俩下决心一定要去。结果到了那个地方,他们正在耍坝子,上师坐在法座上,周围有很多人。我们都不敢走过去,担心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万一被批评了,可能接受不了,就只好在远远的地方祈祷,没有勇气上前去。所以,每个上师的行为不相同,有些显现上确实比较严厉。

  三、米拉日巴依止马尔巴尊者

  从前,阿里贡塘地方有个叫米拉希日暮途穷嘉村的富翁,他膝下有子女两个,长子叫做米拉闻喜(米拉脱巴噶瓦),也就是至尊米拉日巴。兄妹童年时,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后来父亲不幸去世,家中所有的财产被伯父勇仲嘉村所霸占。母子三人一无所有,沦为乞丐,遭受了种种艰辛。

  (米拉日巴的故事,很多道友都看过,我在这里就不广说了。以前我编写《智海浪花》时,里面很多人都是看这个传记而趋入佛门的,有些甚至哭了三天三夜。)

  后来,米拉日巴从勇敦措嘉、拉吉俄穷那里学了咒术与降冰雹术,压死了伯父的儿子、儿媳等三十五人。因为当地的人欺人太甚,他又降了三墙板高[5]的冰雹,以至于尸横遍野,不要说是人,飞禽走兽都死了一片。米拉日巴的母亲见此特别高兴,唱了很多很多歌(这些藏文的歌,我有些都背得来,但现在不讲这些吧)。事后,米拉日巴对所造的恶业追悔莫及,于是生起修法之心。

  (最近,印度的有些藏族上师,拍了一个米拉日巴的传记,还附有汉文字幕,我大概看了一下。其中演米拉日巴的,是个康巴汉子,跟我心目中的米拉日巴稍微有点出入。)

  遵从上师勇敦的言教,他来到一位大圆满上师绒敦拉嘎面前求法。绒敦拉嘎上师说:“我这个殊胜大圆满法门,根为生起殊胜,顶为获得殊胜,果为证悟殊胜。白天修白天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具有宿缘者不需要修,仅仅听闻就能解脱。这是极为利根者才有缘修行的法门,现在我将这个法赐给你。”于是,上师为他灌顶并传授窍诀。

  米拉日巴心想:“我最初学咒术时,仅仅用了十四天就已大见成效,学降冰雹术也只用七天就成功了,看来这一法门与咒术、降冰雹术相比更为容易。上师说“白天修白天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具宿缘者无需修”,我既然已遇到此法,肯定算是具有宿缘的人。”所以他没有修行,整天沉湎于睡眠,或者到处玩耍,结果正法与人的相续背道而驰。

  就这样过了几日。一天,上师对他说:“听说你是个大罪人,这话果然不假。我对此法也有点过于夸张了,看来现在我无法调伏你。在南岩卓窝隆寺,有印度大成就者那若巴的亲传弟子——圣者大译师马尔巴罗扎,他是新密宗的成就者,三地无与伦比,你与他具有前世的缘分,你去那里好了。”

  当时,米拉日巴仅仅听到马尔巴译师的尊名,内心就有说不出的欢喜,敏锐的分别念当下消失,全身汗毛竖立、无比安乐,热泪盈眶,生起无比的诚信与恭敬[6]。他不禁暗想:“不知何时才能遇到上师,得以见面?”于是立即起程,前往南岩卓窝隆——

  南岩卓窝隆,我没有去过,但去过的道友曾拍了一些照片给我。当年米拉日巴依止马尔巴的很多地方,包括上师以农夫形象第一次见他的地方,现在都有。这些对我们来讲,是非常有加持的圣地。你们以后如果朝拜拉萨,方便的话可以去一下。但听说离拉萨也比较远。

  通过学习米拉日巴的公案,很多人都能认识到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米拉日巴的传记如今已被译成英文,很多西方人都特别特别喜欢,看了它之后,有种不同的信心会油然而生。世间上有那么多的著名传记,为什么这个传记却能广为流传?它里面肯定有种无形的加持力。因此,对这个传记,我们千万不能生邪见,也不能生怀疑。

  据说以前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个别汉传佛教法师,公然宣称米拉日巴的这个传记不合理。这样做,一方面是他自己不懂,另一方面,有非人来扰乱自己的思绪时,出现胡言乱语也是正常现象。但我们真的没资格妄评高僧大德的事迹。实际上,米拉日巴的故事真实发生过,而不是一种神话传说。所以,在学的过程中,大家理应生起欢喜心,以后有机会的话,最好能详细看一下张澄基翻译的米拉日巴传记和道歌集。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也有些传记中说,给他传了少量的法。

  

  

  [2] 托巴:人头盖骨所做的碗。

  

  

  [3] 布札马希拉寺:又名戒香寺,与那烂陀寺并称为古印度两大著名寺院。

  

  

  [4] 护门班智达:往昔印度外道非常猖狂,寺院的四门都设有护门班智,请本寺最有智慧的长老担任。如果护门班智达没有智慧,让外道轻易闯进了寺院,佛教就会岌岌可危。从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中看,当年印度的护门班智达非常重要。

  

  

  [5] 三墙板高:大约有三尺厚。

  

  

  [6] 米拉日巴是大手印的根基,所以在大圆满的上师面前没有成就,而一听到马尔巴罗扎非常欢喜。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一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