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九十一节课▪P3

  ..续本文上一页本不把自己当回事,就像佛陀在因地时一样,全心全意只想利益众生,为此愿意付出一切。这种人是真正的大乘菩萨,任何一个佛教道场中都非常需要。

  我有时候去藏地、汉地的一些道场,看见很多出家人的行为,确实非常感动,觉得他们是活生生的菩萨,除了利益众生,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事情。而有些出家人虽然名气很大,但对菩提心从来没观修过,利益众生也从来没想过,这样就不太好。不过,别人的相续具体怎么样,他到底是菩萨还是众生?我们凡夫肉眼也看不准,故不能随便妄加评论。

  

  总而言之,在修行中,最需要的就是菩提心。菩提心仅仅生起一刹那,其功德在亿劫中也说之不尽。《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云:“若赞菩提心,所有诸功德,经于多亿劫,称赞不能尽。”

  因此,上师如意宝常说:“你们每天听课,法师要求发菩提心时,自己应稍微安住一下,知道今天听法是为了利益众生;最后作回向时,相续中也要生起这样一颗心。若能如此,它的功德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稍稍思维一下就有这么大功德,那我们在一座间去实际修持,功德就更不可思议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发心修好。

  对于菩提心,历代传承上师都特别重视,有了这个基础,修大圆满才是真正的大圆满。为什么呢?因为大圆满并不是自我解脱的小乘法,它的根本就是利他。所以,有了菩提心的话,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它的加持。

  其实,为利益众生而修行,自利不求也会无勤成办。诚如上师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所言:“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故你想自己成佛的话,就要把利益众生的事放在第一。我们作为凡夫人,若能生起这样相似的菩提心,也能断除流转轮回或堕入恶趣的因。

  法王如意宝有一次在大经堂专门立宗,说:相续中若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此人绝对不会堕三恶趣。然后让所有法师对此驳斥,最后法王引用很多显密教理力折群雄。这也是一个殊胜的缘起,我讲《入行论》第一品时就提到过,后来又看了《华严经》、《大宝积经》等大乘经典,深感法王所说的道理完全成立。如果相续中真的有了菩提心,一般来讲不会堕落;即使堕入恶趣,痛苦也非常轻微,时间也极其短暂,就像弹球般很快能得到解脱。

  所以,我们每个人在今生中,最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十万遍发心;退一步说,即使质量上不过关,数量上也一定要圆满。其实,光念十万遍倒不是很困难,但在念诵的过程中,每次都能前前后后观想,这个才不容易。

  有些工作特别忙的人,上班或走路时就念完了发心的数量,这也算是一种完成。有没有功德呢?决定会有。因为这些发心偈,是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等大德的金刚语,如果念了十万遍,就算一点也不会观想,甚至常生自私自利的念头,这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只不过严格来讲,最好能以利他心为前提。但即使不具足,念也总比不念好。现在许多人觉得菩提心不重要,吃饭、睡觉、好好休息才重要,所以每天特别懈怠,一个偈颂都不念。跟这种人比起来,你念了十万遍的话,当然功德不可思议。

  不管怎么样,希望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按照传承上师的传统和要求,一定要完成偈颂的数量,最后将善根回向予一切众生!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前者是依大悲等方便,苏醒色身种性;后者依空性智慧,苏醒法身种性。

  

  

  [2] 《入中论》云:“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喜,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汗毛自动竖。彼身已有佛慧种,是可宣说真性器。”

  

  

  [3] 《大乘庄严经论》云:“大悲及大信,大忍及大行,若有如此相,是名菩萨性。”

  

  

  [4] 《宝性论》云:“犹如云聚中普降,清凉甘甜轻软水,由合地层盐咸等,遂成种种诸异味。如是广阔慈悲云,普降八支圣道雨,由合众生分类处,遂成种种异解味。”

  

  

  [5] 四座:早上一座,上午一座,下午一座,晚上一座。

  

  

  [6] 毗卢七法:1、双足跏趺坐。2、双手结定印。3、脊背端直。4、颈部稍向前屈。5、臂膀后展放松。6、双目垂视鼻尖。7、舌抵上颚。

  

  

  [7] 元音咒:嗡 阿阿 俄俄 呜呜 热热 乐乐 诶诶 沃沃 昂阿索哈。

  

  

  [8] 辅音咒:嗡 嘎咔噶噶昂 匝擦匝匝酿 札叉札札那 达塔达达那 巴帕瓦巴玛 雅 拉瓦 夏卡萨哈嘉索哈。

  

  

  [9] 缘起咒:嗡 耶达玛黑德抓巴瓦 黑顿得堪达塔噶多哈亚挖达 得堪杂哟讷若达 诶望巴德玛哈夏玛呢耶索哈。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九十一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