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九十七节课

  

第九十七节课

  

思考题

  374、你怎么理解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明白这一点后,你有什么打算?

  375、无著菩萨面见弥勒菩萨的公案,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哪些启示?

  376、悲无量心具体应该怎样观修?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大圆满前行》正在讲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大家一定要修。没有修的话,就不能生起慈悲心;没有慈悲心,就没办法生起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我们所修的一切,纵然法是大乘佛法,但融入我们相续后,也会被小乘或人天乘所摄,得到的结果不可能是大乘。

  放眼整个世界,如今的修行人不少,但真正观察各自的发心,大多数人修行的目标,只是为了在暂时的人生中,得到平安快乐、和睦相处;去寺院烧香拜佛、参禅念佛,相当一部分人也是求自己快乐、来世往生,而将利益众生放在首位的,可以说寥寥无几。

  所以,大家有幸遇到菩提心的教法,一定要在相续中再再串习,同时祈祷上师三宝,依靠这种修法,遣除内心自私自利的一切黑暗。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盏明灯,就会不怕黑暗;个别人有明灯的话,众人也可以跟随他;但若所有的人都没有明灯,那么在黑夜的旷野中,就很难找到真实的方向了。

  ◎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昨天也讲了,大悲菩提心确实非常重要,没有它,修再高深的密法也意义不大。在藏地,作者批评了一些人的行为,其实在汉地也不例外。现在有些人修行完全是种形象,从调伏自心方面下功夫的,实在寥寥无几。好多人喜欢搞一些外在形式,举行隆重的仪式,表面上特别庄严,孰不知佛法并不是这些,利他心才是真正的佛法。

  从前,为了法王赤松德赞龙体安康而举行福寿法事,苯波教徒们大兴血肉供养。当时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大智者布玛莫扎[1],以及大堪布菩提萨埵[2]等诸位大译师,看到苯波教的彩盘[3],心里十分不悦,他们说:“一教不应有二师,一法不应有二规,苯波教旨不合法,并非共同寻常罪,若尔我等返故里。”所有的班智达都不谋而合、不约而同,国王祈请他们讲法也不传讲,宴请他们也不受用。

  要知道,杀害众生作血肉供养,并不是佛陀的教法。莲花生大士讲过:“如果没有大悲心,佛法的根就已经腐烂了。”一个教法中也不可能有两个本师,一个说要杀生,另一个说不能杀生。现在苯波教说自己是佛教,这样说我们也不排斥,但他们会不会皈依释迦牟尼佛?会不会皈依佛法,断除杀害一切众生?会不会皈依佛陀追随者的僧众?外道和内道之间的界限,自古以来就是以皈依三宝来分,如果他们皈依三宝,说自己是佛教也无可厚非。

  如今有些人,自以为是佛菩萨的追随者,可是若将甚深的密宗仪轨,变成苯波教的吟诵而损害众生,显然就成了出卖佛教灵魂、亵渎三宝的败类。如此毁坏佛教的形象,结果只会将自他引入地狱。

  《君规教言论》说过:“今生君主之法律,来世异熟之果报,谁亦无法逃避故,若不相信请尝试。”《大智度论》亦云:“诸业无量力,不逐非造者,果报时节来,不亡亦不失。”所以,业力确实不可思议,你没有造,它不会跟着你,但如果造了,果报迟早会落到你头上,中间不可能有丝毫损减。

  因此,大家应恒时提醒自己,身居卑位、穿着破衣,尽心尽力饶益一切众生。当然,作为修行人,身上不一定穿很多华服,但故意穿破衣也没有必要。有些人为了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是瑜伽士,平时不洗衣服、不梳头、不洗脸,非要装成像乞丐一样。其实,你的“我执”没破的话,衣服破了也没有用。不过,你也不要落入另一个极端——穿衣服特别讲究。现在城市里的人,一天换一件,一个礼拜买一件,今天像白色的蝴蝶,明天变成黑色的蝴蝶,换来换去、飞来飞去,这样也没有什么意义。

  南朝的《南齐书》中,有一个人叫江泌,他家境贫寒,但特别好学,白天替人做工,晚上借着月光读书。他为人非常慈悲,衣服破烂到不能再穿时,唯恐衣内的虱子饿死,于是又将它们取出,放入新换的衣服里……世间人尚有如此悲心,我们大乘佛教徒就更要如此了。在没有生起这种悲心之前,大家必须要一直修,其他的修不成也不要紧。

  有些人总问:“您什么时候传密法啊?能不能把菩提心赶快讲完?好想求最高的大圆满,观明点、直指心性。您可不可以快快讲,我实在是等不及了!”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你若能先修好加行,把基础打稳固,再修大圆满就会易如反掌。但如果连大悲心等大乘理念都没有,修什么也不会有成就。

  所以,在没有生起悲心之前,每个人要专心致志地精进修持。就像顶果钦哲仁波切,他的传记序言中,一位上师写到:“这位伟大的上师,人生四分之一都在闭关修行。”我看了之后,觉得非常惭愧。1990年,我在新德里见过他老人家,他有一颗不加改造的悲心,对每个众生特别特别慈悲。不说他前世如何,就算是即生中,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闭关,真的很了不起。我们不要说四分之一,连十分之一有没有,也可以观察一下。

  作为修行人,若能精进地修大悲心,诵经修善、度化众生等表面上虚张声势的佛事,不去做也可以。为什么呢?因为佛法不是外相,而是内在的修行。《摄正法经》亦云:“欲获得佛果,学多法不成,唯当学一法,何为学一法?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矣。”这跟《佛说法集经》中的教证非常相似[4]。

  此经还比喻说,就像转轮王不管去哪里,四兵都会跟随他,同样,大悲心无论在谁的相续中生起,诸佛的其他功德也会随之产生[5]。还有一个比喻说,太阳出来普照万物时,大地众生做什么都不会困难,同样,何处有大悲心的日光普照,此处众生修一切菩提分都很容易[6]。所以,前辈高僧大德在修行时,不会先求高深的大法,而是唯一先修大悲心。当然,假如你根基很利,求大法也是可以的。

  ◎ 以公案说明大悲心在修行中最重要

  以前三同门[7]与卡隆巴格西的一位高徒,前去拜见仲敦巴格西。格西很长时间没见到弟子了,就一个一个地问:“博朵瓦平时做什么?”

  他回答:“为数百僧众讲经说法。”

  仲敦巴说:“稀有!稀有!这也是一正法。普穹瓦做什么?”

  答言:“到处去化缘,广集自他资具,建造三宝所依[8]。”

  格西又如前一样说:“稀有!稀有!这也是一正法。衮巴瓦[9]做什么?”

  回答道:“唯一闭关静修。”

  格西又说:“稀有!稀有!这也是一正法。”并接着问:“卡隆巴在做什么?”

  那位弟子说:“他总是到一个蚁穴旁边,蒙头天天痛哭。”

  听到这话,仲敦巴格西立即脱帽,合掌当胸,边流泪边说:“极其稀有,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本来关于这一点,有许多许多功德要讲,但如果现在赞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

  卡隆巴格西之所以蒙头痛哭,是因为想到了轮回中受苦受难的一切众生。尤其是看见蚂蚁,想到它们在轮回中一直流转,真的非常可怜。《释迦谱》中讲过,舍利子跟须达(给孤独长者)在建造经堂时,就看见了很多蚂蚁。舍利子告诉须达:“从毗婆尸佛开始,它们历经了七佛出世,至今已有91劫,却仍然还是蚁身,始终不得解脱。”所以,当卡隆巴格西看见这些众生时,以它们为所缘生起大悲心,整天就忍不住痛哭。

  否则的话,前面三位格西的行为,本来功德也非常大。比如讲经说法,《大宝积经》中云:“三千大千界,珍宝满其中,以此用布施,所得功德少。若说一偈法,功德为甚多。”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布施,功德应该很多,但若在末法时代,讲一个偈颂的佛法,其功德远远超过前者。讲一个偈颂就有这么大功德,那博朵瓦天天讲经说法,功德不可谓不大,但却不如卡隆巴格西,可想而知,修大悲心的功德有多大。

  还有造佛像的功德,《大宝积经》中说:“造如来像,如四指者,得福无量。”就算只造一尊小小的佛像,得福也是无量无边。所以,普穹瓦造佛像并不是没有功德。

  此外,天天闭关的话,《华严经》也讲得很清楚,说哪怕闭关一刹那,功德也是不可思议。但在所有的佛法中,修悲心是精华中的精华,因此,这些格西所做的善行中,卡隆巴修悲心的功德最大。

  所以,大家平时要多观众生的痛苦,祈愿他们离苦得乐。如果你实在没能力帮他们,也应该经常关心他们。你对众生的悲心若真能生起,绝不可能贪图独自享乐,也不会所作所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奔波。毕竟人的行为以心为前导,倘若你真的有了大悲心,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心甘情愿为众生去做。所以,仲敦巴尊者竭力赞叹卡隆巴格西,原因也在于此。

  还有,金厄瓦格西在讲慈心、悲心重要性的原因时,朗日塘巴尊者恭敬顶礼,并说:“我从现在起,唯一修持慈悲心。”金厄瓦听后,边脱帽边连声赞道:“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实在难能可贵!”

  可见,修悲心非常非常殊胜。《大宝积经》说:“常修慈悲心,菩提从是生。”所以就算你不会修其他法,也要尽量好好修慈悲心。老年人也好、年轻人也好,这个没什么不会修的,尤其是《前行备忘录》里有很多具体修法,若能经常观修,菩提就可以从中而生。

  ◎ 以公案说明修悲心可迅速忏净业障

  很多人认为自己罪业深重,而要想清净…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九十七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