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九十七節課

  

第九十七節課

  

思考題

  374、你怎麼理解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明白這一點後,你有什麼打算?

  375、無著菩薩面見彌勒菩薩的公案,說明了什麼道理?對你有哪些啓示?

  376、悲無量心具體應該怎樣觀修?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大圓滿前行》正在講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大家一定要修。沒有修的話,就不能生起慈悲心;沒有慈悲心,就沒辦法生起菩提心;沒有菩提心,我們所修的一切,縱然法是大乘佛法,但融入我們相續後,也會被小乘或人天乘所攝,得到的結果不可能是大乘。

  放眼整個世界,如今的修行人不少,但真正觀察各自的發心,大多數人修行的目標,只是爲了在暫時的人生中,得到平安快樂、和睦相處;去寺院燒香拜佛、參禅念佛,相當一部分人也是求自己快樂、來世往生,而將利益衆生放在首位的,可以說寥寥無幾。

  所以,大家有幸遇到菩提心的教法,一定要在相續中再再串習,同時祈禱上師叁寶,依靠這種修法,遣除內心自私自利的一切黑暗。假如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盞明燈,就會不怕黑暗;個別人有明燈的話,衆人也可以跟隨他;但若所有的人都沒有明燈,那麼在黑夜的曠野中,就很難找到真實的方向了。

  ◎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昨天也講了,大悲菩提心確實非常重要,沒有它,修再高深的密法也意義不大。在藏地,作者批評了一些人的行爲,其實在漢地也不例外。現在有些人修行完全是種形象,從調伏自心方面下功夫的,實在寥寥無幾。好多人喜歡搞一些外在形式,舉行隆重的儀式,表面上特別莊嚴,孰不知佛法並不是這些,利他心才是真正的佛法。

  從前,爲了法王赤松德贊龍體安康而舉行福壽法事,苯波教徒們大興血肉供養。當時邬金第二佛蓮花生大士、大智者布瑪莫紮[1],以及大堪布菩提薩埵[2]等諸位大譯師,看到苯波教的彩盤[3],心裏十分不悅,他們說:“一教不應有二師,一法不應有二規,苯波教旨不合法,並非共同尋常罪,若爾我等返故裏。”所有的班智達都不謀而合、不約而同,國王祈請他們講法也不傳講,宴請他們也不受用。

  要知道,殺害衆生作血肉供養,並不是佛陀的教法。蓮花生大士講過:“如果沒有大悲心,佛法的根就已經腐爛了。”一個教法中也不可能有兩個本師,一個說要殺生,另一個說不能殺生。現在苯波教說自己是佛教,這樣說我們也不排斥,但他們會不會皈依釋迦牟尼佛?會不會皈依佛法,斷除殺害一切衆生?會不會皈依佛陀追隨者的僧衆?外道和內道之間的界限,自古以來就是以皈依叁寶來分,如果他們皈依叁寶,說自己是佛教也無可厚非。

  如今有些人,自以爲是佛菩薩的追隨者,可是若將甚深的密宗儀軌,變成苯波教的吟誦而損害衆生,顯然就成了出賣佛教靈魂、亵渎叁寶的敗類。如此毀壞佛教的形象,結果只會將自他引入地獄。

  《君規教言論》說過:“今生君主之法律,來世異熟之果報,誰亦無法逃避故,若不相信請嘗試。”《大智度論》亦雲:“諸業無量力,不逐非造者,果報時節來,不亡亦不失。”所以,業力確實不可思議,你沒有造,它不會跟著你,但如果造了,果報遲早會落到你頭上,中間不可能有絲毫損減。

  因此,大家應恒時提醒自己,身居卑位、穿著破衣,盡心盡力饒益一切衆生。當然,作爲修行人,身上不一定穿很多華服,但故意穿破衣也沒有必要。有些人爲了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是瑜伽士,平時不洗衣服、不梳頭、不洗臉,非要裝成像乞丐一樣。其實,你的“我執”沒破的話,衣服破了也沒有用。不過,你也不要落入另一個極端——穿衣服特別講究。現在城市裏的人,一天換一件,一個禮拜買一件,今天像白色的蝴蝶,明天變成黑色的蝴蝶,換來換去、飛來飛去,這樣也沒有什麼意義。

  南朝的《南齊書》中,有一個人叫江泌,他家境貧寒,但特別好學,白天替人做工,晚上借著月光讀書。他爲人非常慈悲,衣服破爛到不能再穿時,唯恐衣內的虱子餓死,于是又將它們取出,放入新換的衣服裏……世間人尚有如此悲心,我們大乘佛教徒就更要如此了。在沒有生起這種悲心之前,大家必須要一直修,其他的修不成也不要緊。

  有些人總問:“您什麼時候傳密法啊?能不能把菩提心趕快講完?好想求最高的大圓滿,觀明點、直指心性。您可不可以快快講,我實在是等不及了!”其實磨刀不誤砍柴工,你若能先修好加行,把基礎打穩固,再修大圓滿就會易如反掌。但如果連大悲心等大乘理念都沒有,修什麼也不會有成就。

  所以,在沒有生起悲心之前,每個人要專心致志地精進修持。就像頂果欽哲仁波切,他的傳記序言中,一位上師寫到:“這位偉大的上師,人生四分之一都在閉關修行。”我看了之後,覺得非常慚愧。1990年,我在新德裏見過他老人家,他有一顆不加改造的悲心,對每個衆生特別特別慈悲。不說他前世如何,就算是即生中,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閉關,真的很了不起。我們不要說四分之一,連十分之一有沒有,也可以觀察一下。

  作爲修行人,若能精進地修大悲心,誦經修善、度化衆生等表面上虛張聲勢的佛事,不去做也可以。爲什麼呢?因爲佛法不是外相,而是內在的修行。《攝正法經》亦雲:“欲獲得佛果,學多法不成,唯當學一法,何爲學一法?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獲諸佛法,了如指掌矣。”這跟《佛說法集經》中的教證非常相似[4]。

  此經還比喻說,就像轉輪王不管去哪裏,四兵都會跟隨他,同樣,大悲心無論在誰的相續中生起,諸佛的其他功德也會隨之産生[5]。還有一個比喻說,太陽出來普照萬物時,大地衆生做什麼都不會困難,同樣,何處有大悲心的日光普照,此處衆生修一切菩提分都很容易[6]。所以,前輩高僧大德在修行時,不會先求高深的大法,而是唯一先修大悲心。當然,假如你根基很利,求大法也是可以的。

  ◎ 以公案說明大悲心在修行中最重要

  以前叁同門[7]與卡隆巴格西的一位高徒,前去拜見仲敦巴格西。格西很長時間沒見到弟子了,就一個一個地問:“博朵瓦平時做什麼?”

  他回答:“爲數百僧衆講經說法。”

  仲敦巴說:“稀有!稀有!這也是一正法。普穹瓦做什麼?”

  答言:“到處去化緣,廣集自他資具,建造叁寶所依[8]。”

  格西又如前一樣說:“稀有!稀有!這也是一正法。衮巴瓦[9]做什麼?”

  回答道:“唯一閉關靜修。”

  格西又說:“稀有!稀有!這也是一正法。”並接著問:“卡隆巴在做什麼?”

  那位弟子說:“他總是到一個蟻穴旁邊,蒙頭天天痛哭。”

  聽到這話,仲敦巴格西立即脫帽,合掌當胸,邊流淚邊說:“極其稀有,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本來關于這一點,有許多許多功德要講,但如果現在贊說,卡隆巴格西會不高興的。”

  卡隆巴格西之所以蒙頭痛哭,是因爲想到了輪回中受苦受難的一切衆生。尤其是看見螞蟻,想到它們在輪回中一直流轉,真的非常可憐。《釋迦譜》中講過,舍利子跟須達(給孤獨長者)在建造經堂時,就看見了很多螞蟻。舍利子告訴須達:“從毗婆屍佛開始,它們曆經了七佛出世,至今已有91劫,卻仍然還是蟻身,始終不得解脫。”所以,當卡隆巴格西看見這些衆生時,以它們爲所緣生起大悲心,整天就忍不住痛哭。

  否則的話,前面叁位格西的行爲,本來功德也非常大。比如講經說法,《大寶積經》中雲:“叁千大千界,珍寶滿其中,以此用布施,所得功德少。若說一偈法,功德爲甚多。”以遍滿叁千大千世界的珍寶布施,功德應該很多,但若在末法時代,講一個偈頌的佛法,其功德遠遠超過前者。講一個偈頌就有這麼大功德,那博朵瓦天天講經說法,功德不可謂不大,但卻不如卡隆巴格西,可想而知,修大悲心的功德有多大。

  還有造佛像的功德,《大寶積經》中說:“造如來像,如四指者,得福無量。”就算只造一尊小小的佛像,得福也是無量無邊。所以,普穹瓦造佛像並不是沒有功德。

  此外,天天閉關的話,《華嚴經》也講得很清楚,說哪怕閉關一刹那,功德也是不可思議。但在所有的佛法中,修悲心是精華中的精華,因此,這些格西所做的善行中,卡隆巴修悲心的功德最大。

  所以,大家平時要多觀衆生的痛苦,祈願他們離苦得樂。如果你實在沒能力幫他們,也應該經常關心他們。你對衆生的悲心若真能生起,絕不可能貪圖獨自享樂,也不會所作所爲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奔波。畢竟人的行爲以心爲前導,倘若你真的有了大悲心,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心甘情願爲衆生去做。所以,仲敦巴尊者竭力贊歎卡隆巴格西,原因也在于此。

  還有,金厄瓦格西在講慈心、悲心重要性的原因時,朗日塘巴尊者恭敬頂禮,並說:“我從現在起,唯一修持慈悲心。”金厄瓦聽後,邊脫帽邊連聲贊道:“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實在難能可貴!”

  可見,修悲心非常非常殊勝。《大寶積經》說:“常修慈悲心,菩提從是生。”所以就算你不會修其他法,也要盡量好好修慈悲心。老年人也好、年輕人也好,這個沒什麼不會修的,尤其是《前行備忘錄》裏有很多具體修法,若能經常觀修,菩提就可以從中而生。

  ◎ 以公案說明修悲心可迅速忏淨業障

  很多人認爲自己罪業深重,而要想清淨…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九十七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