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效吗?”我该如何回答呢?
答:你虽然学了佛,但我觉得还要继续深入佛法,这样的话,对非佛教徒的问题才可以回答,这是我的一个建议。
你那个提问题的朋友,对佛教不一定很了解。其实,佛教中并没有说,念经后什么事情百分之百都能解决。就像现在的一些中医,并不敢说自己的药能包治百病,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你既然不能包治百病,那干嘛还要当中医?不如亲自去帮助众生。”要知道,每个众生的病是不同的,对于有些疾病,中医是可以治的。同样,佛教徒用很多时间念经,也可以从某个角度帮助到众生。
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比如,我平时生病了,或者出现违缘了,就赶紧交钱请僧众念经。也许不信佛的人认为这是迷信,但我却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念了经以后,很多事情马上就有好转了。如同药本身有治病的功效一样,念经的话,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力,与自己清净的发心力,自然也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作用。当然,念经为什么有这种力量?必须要深入经藏才能彻底明白。
(八) 问:我信仰佛教,觉得爱情是无常的,对恋爱也没有太大兴趣,那我要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婚姻的基础一定是爱情吗?
答:要不要结婚,最好由你自己决定,我作为一个出家人,来决定可能不太合适。(众笑)
但婚姻也好、爱情也好,刚开始是会有一种感觉,大多数年轻人也非常向往,觉得这是通往幸福的阶梯。但从我们佛教的眼光来看,一旦你结婚以后,自由的钥匙就交给对方了,从此之后,你就被困在无自由的空间里了……
当然,世间人也有另一种解释方法。这种解释方法,尤其是一些老年人都有经验,可以让他们来回答。
(九) 问:我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工作,如今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访学,从事近代藏传佛教的传播研究。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现在汉藏佛教的交流情况?
答: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汉地就有很多高僧、学者远赴藏地求法,在一些寺院里钻研藏传佛教。随后的90年代,藏地也有不少大德来汉地交流。我第一次随法王来香港是1990年,后来1993年去美国时也途经香港,当时住在白玉中心。那个时候,香港比大陆开放很多,经常接待来自尼泊尔、印度的藏地大德,此处也建立了很多道场,大家都在互相学习,让人看了非常随喜。后来,汉地的宗教政策恢复后,藏地也有许多出家人,去北京高级佛学院进修,甚至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读书,彼此间在佛教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
如今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佛教各大教派之间,也有了很好的条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像这次中文大学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就涉及到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而且其他文化体系的人也共襄盛举。那么,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还欢迎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其他宗教人士,也都能前来参加。
我自己虽然是学藏传佛教的,但对佛教的其他宗派都很尊敬,对其他的宗教和传统文化,也非常有兴趣。毕竟人类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价值,所以,这次看到中文大学以非常包容、开放的心态,传播世界文化,真的感到由衷欢喜。
关于汉藏佛教之间的交流,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就很有远见。他老人家在1987年,首次提出去汉地五台山。当时藏地大德来汉地的,应该说根本没有,不像现在这么多,现在有些是好的高僧大德,有些则打着藏传佛教的旗号,行为不太如法。以前我去台湾时,就听说有“好仁波切”、“坏仁波切”之分,如今汉地的城市里,也开始有了这种说法。不过,这种现象不仅在藏传佛教中有,汉传佛教中也有;不仅在佛教团体中有,包括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以及世间的政府机构中也有。所以,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好人、坏人都会存在。
当年法王去了五台山之后,就有许多汉地佛教徒纷纷前往藏地求法,参访我们五明佛学院为主的各大道场,两地学者之间,也开始有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其实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哪个宗派的人,若能以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对自他都会有很大的利益。否则,只认为自己的最好,一味地闭门造车、排斥他宗,那自宗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
在我们藏传佛教中,对显密各大教派都非常欢迎。这次中文大学的研讨会,以及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理念,也无不体现了这一点,这都是十分值得赞叹的!
(十) 问:我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生。您讲显宗、密宗对“心净国土净”的理解,有极为甚深的含义,可否请您简要地开示?
答:若想“简要地开示”,我刚才在第一段中已经讲了。但要再次补充的话,关于“心净国土净”,藏传佛教有一部论典叫《定解宝灯论》,里面就通过比喻进行了阐述。比如同一杯水,在业感不同的六道众生看来,显现也会各不相同:地狱众生看到的是铁水,饿鬼看到的是脓血,旁生和人类看到的是能止渴的水,天人或持明者看到的是甘露,八地菩萨以上看到的是非常清净的一种光明,而佛陀看到的则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光明。
究竟而言,这杯水的本体是清净的,但因为众生心的清净程度各有不同,所见也有清净、不清净的差别。不过,从接近实相的角度来说,上者所见为正量,下者所见为非量。比如,地狱众生业障最重,所以看到的就是铁水;而饿鬼的业障稍轻一些,故看到的是脓血。二者相较之下,饿鬼看到的是正量,地狱众生看到的就是非量。这样一层一层往上推,佛陀所看到的,则是最清净、最真实的正量。
不但对一杯水可有不同的认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是如此。就拿香港来说,一个修证不好的凡夫人,正处于嗔心大发时,会觉得这里的治安非常乱,看什么都不顺眼;而若是心地特别清净的人,看香港就是一片净土,完全没有娑婆世界的任何烦恼。
所以,外境的清净与否,与自己的内心有很大关系,这是将显、密理论结合后所得出的结论。尤其是密宗方面,有大圆满的独到见解,有了这个见解的话,不需要太多语言,通过自心对外境的认知,就能觉察到它的本体到底如何。
(十一) 问:可否请您用佛学来解答一下生命的起源?
答:以前学过达尔文“进化论”的人,会觉得生命是突然冒出来的,就像草地里突然长出蘑菇一样,而人最后死时,犹如火灭了、水干了一样,什么都没有了。这种观念,对我们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观有很大损害。据基督教的有些人说,达尔文在晚年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撰文表示了忏悔。
在我们佛教中,按照十二缘起的观点,生命应起源于无始以来。从久远开始,众生就漂泊在轮回中了,所以生命的流转没有起点。而当你想终结这种轮回时,可以通过修行获得成就,最终犹如种子被烧焦了不会再发芽一样,这种生命会转化成一种智慧,这在《成唯识论》中称为“清净转依”。
(十二) 问:我是台湾大学法律系的毕业生。倘若我暂时不能去学院追随您出家,在台湾台北这样的大城市里,若没有依止大规模的藏传佛教僧团共住,如果出家的话,自己的住所或许仍在公寓大厦里,跟世俗人相处比较密切,环境没有那么单纯,这样的话,应如何护持别解脱戒?
答:你想出家的话,一定要再三考虑。毕竟出家是“终身大事”,不能凭一时冲动,而要长期地观察、抉择。在大城市里,其实以居士身份也可以受别解脱戒,像三皈五戒等,这都是菩提心的基础,也是佛教四众弟子的一类。
当然,想出家也非常好,历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高僧大德,都示现为出家身份。据我了解,现在台湾也有许多藏传佛教的法师,像图登诺布仁波切等,在佛教方面跟大家交流得非常好。
作为一个大学生,能生起这样的出离心,我身为出家人非常随喜。我以前也是刚从学校里毕业,自己想来想去,觉得在世间娶妻生子,过这样一种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然后就跑去出家了。
当然,一些知识分子想出家的话,我每次都会劝他们要深思熟虑。一旦真的考虑清楚了,以后就最好不要改来改去。
(十三) 问:对于被杀的动物,我每天如果记得,都会给它们回向,希望其再投生时也能吃素。请问,这种回向有意义吗?还有,回向给它们往生净土好呢,还是让它们投生为人,生在有佛法的地方好呢?
答:回向的方法有多种,但最好能像《普贤行愿品》、《入菩萨行论·回向品》等回向文中所念的一样,而不是自己非要让它吃素,让它必须什么什么……不然,万一它哪天实在没办法吃素,又吃肉了,你可能会很伤心。(众笑)
其实,如果回向让它“离苦得乐”,范围会比较广,《普贤行愿品》的内容皆可涵摄于此。至于它以后会获得什么样的快乐、什么样的果位,则应该随缘而去,这样可能好一点。
(十四) 问:我是来自深圳的居士,在广东粤北的一个城市工作。当地的山很多,我希望能在那里多挂些经旗,要怎么样挂才如法呢?
答:挂经旗,很多人也许并不了解它的意义。在我们藏传佛教中,挂经旗对亡者非常有利,比如有人因车祸而横死,若能在出事地点挂经旗的话,亡灵就不会在那里再再感受痛苦。因为一般来讲,人横死之后,还要在死亡的地方,五百次反复感受死时的痛苦。但这里如果挂了经旗,亡灵就可以避免此种恐惧和苦难。还有,家人若想为亡者做些善事,那么挂经旗也很有功德。
另外,对生者来讲,若想消除自己诸事不顺、身心不健康等,挂经旗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当然,具体挂的地方,要视自己的情况而定。但不管挂在哪里,都应选择比较清净的地方,不容易被人践踏,也不影响环境美观。在我们藏地,挂经旗在神山随处可见,而在汉地,可能就比较困难了。你好不容易挂上了,别人又把它扯下来,统统扔进垃圾桶,很有这个可能性。因此,对这个问题需要再三考虑。
主持人:这里有一位国外的听众,他给上师写了一句话:Thank you for the inspiration. 就是感谢您给他带来的灵感。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上师给大家的开示!
现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有请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愚教授总结,并赠予索达吉堪布纪念品——
学愚教授结语: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我想我没什么可总结的,只是谈谈自己的体会。在这两个多小时里,我们真实体会到了“心净国土净”。为什么这么说呢?堪布在给我们讲法,我们的心在聆听,我们的心都净下来了,那这个地方就是清净的国土,清净的国土就在这儿。然后把它扩展至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那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清净的世界。
所以,今天我们很高兴,非常的法喜充满,也感谢堪布给我们带来这种清净的世界、清净的心灵。好,再一次感谢堪布!
主持人:今天晚上的演讲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听了索达吉堪布的演讲,都会收获良多。如果大家对堪布传授的佛学课程有兴趣,可以去香港国际菩提学会咨询。大家手上的简介,都有它的联络方式。谢谢大家!
------------------------
[1] 《宝性论》云:“三轮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所知障;悭等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烦恼障。”
[2] 《楞严经》云:“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咤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3]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云:“阿瑜率满阿尼卢陀以天眼观水,遂便分明,于其水内覩见中有无量众生。世尊告曰:不应以天眼观水。”
《香港中文大学问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