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效嗎?”我該如何回答呢?
答:你雖然學了佛,但我覺得還要繼續深入佛法,這樣的話,對非佛教徒的問題才可以回答,這是我的一個建議。
你那個提問題的朋友,對佛教不一定很了解。其實,佛教中並沒有說,念經後什麼事情百分之百都能解決。就像現在的一些中醫,並不敢說自己的藥能包治百病,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認爲:“你既然不能包治百病,那幹嘛還要當中醫?不如親自去幫助衆生。”要知道,每個衆生的病是不同的,對于有些疾病,中醫是可以治的。同樣,佛教徒用很多時間念經,也可以從某個角度幫助到衆生。
這一點,我自己就深有體會。比如,我平時生病了,或者出現違緣了,就趕緊交錢請僧衆念經。也許不信佛的人認爲這是迷信,但我卻對此深信不疑,因爲念了經以後,很多事情馬上就有好轉了。如同藥本身有治病的功效一樣,念經的話,依靠諸佛菩薩的加持力,與自己清淨的發心力,自然也會産生一種不可思議的作用。當然,念經爲什麼有這種力量?必須要深入經藏才能徹底明白。
(八) 問:我信仰佛教,覺得愛情是無常的,對戀愛也沒有太大興趣,那我要不要爲了結婚而結婚?婚姻的基礎一定是愛情嗎?
答:要不要結婚,最好由你自己決定,我作爲一個出家人,來決定可能不太合適。(衆笑)
但婚姻也好、愛情也好,剛開始是會有一種感覺,大多數年輕人也非常向往,覺得這是通往幸福的階梯。但從我們佛教的眼光來看,一旦你結婚以後,自由的鑰匙就交給對方了,從此之後,你就被困在無自由的空間裏了……
當然,世間人也有另一種解釋方法。這種解釋方法,尤其是一些老年人都有經驗,可以讓他們來回答。
(九) 問:我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工作,如今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訪學,從事近代藏傳佛教的傳播研究。能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現在漢藏佛教的交流情況?
答: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漢地就有很多高僧、學者遠赴藏地求法,在一些寺院裏鑽研藏傳佛教。隨後的90年代,藏地也有不少大德來漢地交流。我第一次隨法王來香港是1990年,後來1993年去美國時也途經香港,當時住在白玉中心。那個時候,香港比大陸開放很多,經常接待來自尼泊爾、印度的藏地大德,此處也建立了很多道場,大家都在互相學習,讓人看了非常隨喜。後來,漢地的宗教政策恢複後,藏地也有許多出家人,去北京高級佛學院進修,甚至在北京大學等高校讀書,彼此間在佛教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
如今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近了,佛教各大教派之間,也有了很好的條件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像這次中文大學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就涉及到南傳佛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而且其他文化體系的人也共襄盛舉。那麼,以後有機會的話,我們還歡迎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其他宗教人士,也都能前來參加。
我自己雖然是學藏傳佛教的,但對佛教的其他宗派都很尊敬,對其他的宗教和傳統文化,也非常有興趣。畢竟人類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價值,所以,這次看到中文大學以非常包容、開放的心態,傳播世界文化,真的感到由衷歡喜。
關于漢藏佛教之間的交流,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就很有遠見。他老人家在1987年,首次提出去漢地五臺山。當時藏地大德來漢地的,應該說根本沒有,不像現在這麼多,現在有些是好的高僧大德,有些則打著藏傳佛教的旗號,行爲不太如法。以前我去臺灣時,就聽說有“好仁波切”、“壞仁波切”之分,如今漢地的城市裏,也開始有了這種說法。不過,這種現象不僅在藏傳佛教中有,漢傳佛教中也有;不僅在佛教團體中有,包括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以及世間的政府機構中也有。所以,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好人、壞人都會存在。
當年法王去了五臺山之後,就有許多漢地佛教徒紛紛前往藏地求法,參訪我們五明佛學院爲主的各大道場,兩地學者之間,也開始有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其實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哪個宗派的人,若能以開放的心態博采衆長,對自他都會有很大的利益。否則,只認爲自己的最好,一味地閉門造車、排斥他宗,那自宗也不會有什麼發展前途。
在我們藏傳佛教中,對顯密各大教派都非常歡迎。這次中文大學的研討會,以及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也無不體現了這一點,這都是十分值得贊歎的!
(十) 問:我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博士生。您講顯宗、密宗對“心淨國土淨”的理解,有極爲甚深的含義,可否請您簡要地開示?
答:若想“簡要地開示”,我剛才在第一段中已經講了。但要再次補充的話,關于“心淨國土淨”,藏傳佛教有一部論典叫《定解寶燈論》,裏面就通過比喻進行了闡述。比如同一杯水,在業感不同的六道衆生看來,顯現也會各不相同:地獄衆生看到的是鐵水,餓鬼看到的是膿血,旁生和人類看到的是能止渴的水,天人或持明者看到的是甘露,八地菩薩以上看到的是非常清淨的一種光明,而佛陀看到的則是遠離一切戲論的大光明。
究竟而言,這杯水的本體是清淨的,但因爲衆生心的清淨程度各有不同,所見也有清淨、不清淨的差別。不過,從接近實相的角度來說,上者所見爲正量,下者所見爲非量。比如,地獄衆生業障最重,所以看到的就是鐵水;而餓鬼的業障稍輕一些,故看到的是膿血。二者相較之下,餓鬼看到的是正量,地獄衆生看到的就是非量。這樣一層一層往上推,佛陀所看到的,則是最清淨、最真實的正量。
不但對一杯水可有不同的認識,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是如此。就拿香港來說,一個修證不好的凡夫人,正處于嗔心大發時,會覺得這裏的治安非常亂,看什麼都不順眼;而若是心地特別清淨的人,看香港就是一片淨土,完全沒有娑婆世界的任何煩惱。
所以,外境的清淨與否,與自己的內心有很大關系,這是將顯、密理論結合後所得出的結論。尤其是密宗方面,有大圓滿的獨到見解,有了這個見解的話,不需要太多語言,通過自心對外境的認知,就能覺察到它的本體到底如何。
(十一) 問:可否請您用佛學來解答一下生命的起源?
答:以前學過達爾文“進化論”的人,會覺得生命是突然冒出來的,就像草地裏突然長出蘑菇一樣,而人最後死時,猶如火滅了、水幹了一樣,什麼都沒有了。這種觀念,對我們的生存意義和價值觀有很大損害。據基督教的有些人說,達爾文在晚年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撰文表示了忏悔。
在我們佛教中,按照十二緣起的觀點,生命應起源于無始以來。從久遠開始,衆生就漂泊在輪回中了,所以生命的流轉沒有起點。而當你想終結這種輪回時,可以通過修行獲得成就,最終猶如種子被燒焦了不會再發芽一樣,這種生命會轉化成一種智慧,這在《成唯識論》中稱爲“清淨轉依”。
(十二) 問:我是臺灣大學法律系的畢業生。倘若我暫時不能去學院追隨您出家,在臺灣臺北這樣的大城市裏,若沒有依止大規模的藏傳佛教僧團共住,如果出家的話,自己的住所或許仍在公寓大廈裏,跟世俗人相處比較密切,環境沒有那麼單純,這樣的話,應如何護持別解脫戒?
答:你想出家的話,一定要再叁考慮。畢竟出家是“終身大事”,不能憑一時沖動,而要長期地觀察、抉擇。在大城市裏,其實以居士身份也可以受別解脫戒,像叁皈五戒等,這都是菩提心的基礎,也是佛教四衆弟子的一類。
當然,想出家也非常好,曆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高僧大德,都示現爲出家身份。據我了解,現在臺灣也有許多藏傳佛教的法師,像圖登諾布仁波切等,在佛教方面跟大家交流得非常好。
作爲一個大學生,能生起這樣的出離心,我身爲出家人非常隨喜。我以前也是剛從學校裏畢業,自己想來想去,覺得在世間娶妻生子,過這樣一種生活沒有多大意義,然後就跑去出家了。
當然,一些知識分子想出家的話,我每次都會勸他們要深思熟慮。一旦真的考慮清楚了,以後就最好不要改來改去。
(十叁) 問:對于被殺的動物,我每天如果記得,都會給它們回向,希望其再投生時也能吃素。請問,這種回向有意義嗎?還有,回向給它們往生淨土好呢,還是讓它們投生爲人,生在有佛法的地方好呢?
答:回向的方法有多種,但最好能像《普賢行願品》、《入菩薩行論·回向品》等回向文中所念的一樣,而不是自己非要讓它吃素,讓它必須什麼什麼……不然,萬一它哪天實在沒辦法吃素,又吃肉了,你可能會很傷心。(衆笑)
其實,如果回向讓它“離苦得樂”,範圍會比較廣,《普賢行願品》的內容皆可涵攝于此。至于它以後會獲得什麼樣的快樂、什麼樣的果位,則應該隨緣而去,這樣可能好一點。
(十四) 問:我是來自深圳的居士,在廣東粵北的一個城市工作。當地的山很多,我希望能在那裏多挂些經旗,要怎麼樣挂才如法呢?
答:挂經旗,很多人也許並不了解它的意義。在我們藏傳佛教中,挂經旗對亡者非常有利,比如有人因車禍而橫死,若能在出事地點挂經旗的話,亡靈就不會在那裏再再感受痛苦。因爲一般來講,人橫死之後,還要在死亡的地方,五百次反複感受死時的痛苦。但這裏如果挂了經旗,亡靈就可以避免此種恐懼和苦難。還有,家人若想爲亡者做些善事,那麼挂經旗也很有功德。
另外,對生者來講,若想消除自己諸事不順、身心不健康等,挂經旗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當然,具體挂的地方,要視自己的情況而定。但不管挂在哪裏,都應選擇比較清淨的地方,不容易被人踐踏,也不影響環境美觀。在我們藏地,挂經旗在神山隨處可見,而在漢地,可能就比較困難了。你好不容易挂上了,別人又把它扯下來,統統扔進垃圾桶,很有這個可能性。因此,對這個問題需要再叁考慮。
主持人:這裏有一位國外的聽衆,他給上師寫了一句話:Thank you for the inspiration. 就是感謝您給他帶來的靈感。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上師給大家的開示!
現在進入最後一個環節:有請香港中文大學的學愚教授總結,並贈予索達吉堪布紀念品——
學愚教授結語: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已經過去了,我想我沒什麼可總結的,只是談談自己的體會。在這兩個多小時裏,我們真實體會到了“心淨國土淨”。爲什麼這麼說呢?堪布在給我們講法,我們的心在聆聽,我們的心都淨下來了,那這個地方就是清淨的國土,清淨的國土就在這兒。然後把它擴展至我們的家庭、社會、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那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和諧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清淨的世界。
所以,今天我們很高興,非常的法喜充滿,也感謝堪布給我們帶來這種清淨的世界、清淨的心靈。好,再一次感謝堪布!
主持人:今天晚上的演講到此結束!相信大家聽了索達吉堪布的演講,都會收獲良多。如果大家對堪布傳授的佛學課程有興趣,可以去香港國際菩提學會咨詢。大家手上的簡介,都有它的聯絡方式。謝謝大家!
------------------------
[1] 《寶性論》雲:“叁輪虛妄分別心,承許彼爲所知障;悭等虛妄分別心,承許彼爲煩惱障。”
[2] 《楞嚴經》雲:“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爲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是人則墮知無知執,婆咤霰尼執一切覺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四計圓知心,成虛謬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種。”
[3]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雲:“阿瑜率滿阿尼盧陀以天眼觀水,遂便分明,于其水內覩見中有無量衆生。世尊告曰:不應以天眼觀水。”
《香港中文大學問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