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何方国土。虽劝导女人不无小补,而世僧乃有信为修行妙典者,是以发之。
预 修
世人未死,先作「七七」、「小祥」、「大祥」经忏道场,名曰「预修」,此讹也。言「预修」者,令人趁色身尚在,早自修持,莫待临渴掘井、逼馁灾田也。且请他课诵,孰若自我修之之为胜乎?然肯破悭囊而作佛事,良愈于不为者,此理或通。高明之士,自不应尔。
寄 库
世人多烧纸钱、锡镪,投牒冥府,冀来生受用,谓之「寄库」,此讹也。纸锡可致来生之富,则富室生生富饶,而贫人终无富日,善恶报应之说虚矣。「寄库」云者,盖人情以财物贮之库藏,垣墙栋宇,坚固牢密。自谓水、火、盗贼所不能坏,而常被水、火、盗贼所坏。纵逃此三,或坏王难。坚牢安在?若能舍施,作诸善事,则福德无尽,无能坏者。「寄库」之说,寄此库也。世人何以不省?
西方十万八千
《坛经》以「十恶八邪」,譬「十万八千」。人遂谓西方极乐世界去此十万八千,此讹也。十万八千者,五天竺国之西方也。极乐去此盖十万亿佛剎。夫大千世界为一佛剎,十万亿剎,非人力所到,非鬼力、神力、天力所到,唯是念佛人一心不乱,感应道交,到如弹指耳。岂震旦诣乎天竺,同为南赡部之程途耶?然则六祖不知西方欤?曰:《坛经》是大众记录,非出祖笔。如六经、四子亦多汉儒附会,胡可尽信?不然举近况远,理亦无碍。如在市心,以北郊喻燕京,以南郊喻白下。则借近之五天,喻远之极乐,欲时人易晓耳。何碍之有?
乘急戒缓
古有乘戒缓急四种料拣。解者曰:「乘急戒缓,胜戒急乘缓。」狂人遂谓戒不足持,此讹也。凡欲彰显殊胜,词必曲为抑扬。如永明「无禅有净土」之类是也,非谓禅可轻也。且彼以何为乘?以何为戒?得无以通达教理为乘,谨守律仪为戒乎?是未知「乘」之义也。云“乘急」者,盖念念全修般若真智,非不持戒。专其本根,略其支末耳。心地一彻,六度万行剎那具足。彼但执戒相而不明心地,止人天福报而已。乘急之胜,盖胜以此。使乘未相应,则生死到来,全需戒力。而欲缓之,危哉!
名字罗汉
《法华经》云:「破戒比丘,名字罗汉。」愚人谓比丘破戒犹名罗汉,而欲以破戒为无碍,此讹也。经意盖谓比丘破戒,不成比丘,乃名字罗汉而已。「名字」云者,空有名字,无真实也。循文察义,当自见得。
斋僧无漏功德
有僧开谕施主,谓:「种种作福,俱有败毁,是为有漏。唯斋僧为无漏功德。」此讹也。达磨对武帝,以造寺、写经等事,为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而斋僧在其中矣。孰曰斋僧独无漏耶?彼意谓造寺,寺颓则福亦颓。写经,经灭则福亦灭。唯斋僧不然。噫!独不曰斋僧,僧亡则福亦亡乎?究极而论,住相作福皆名有漏,不住相者悉成无漏,岂独斋僧也?
无 漏
又有以保全精气,不令走失,当罗汉无漏之果,此讹也。妄想尽处,方名无漏。精气何足以当之?就令全精全气全神,所谓「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者安在?遂使愚人以咽纳搬运为道,匪直害其正见,兼或损其色身。悲夫!
五大部经
世人相传诵五大部,谓是《华严》、《涅槃》、《心地观》、《报恩》、《金光明》五经,此讹也。五大部者,一大藏之总名,所谓《般若部》、《华严部》、《宝积部》、《大集部》、《涅槃部》,部统所属诸经。如六曹为总,而统所属诸职也。若云五部中各取其一,则《般若部》一经不取,何名五部?
清 斋
人有周时不食,名「守清斋」,此讹也。「清斋」者,清净斋素。非不食为清也。勉强绝食,饥想在怀,徒增业苦。且《易》称「斋戒」,解者尚云:「湛然纯一之谓斋。」况佛所说斋,而止在不食,斋亦小矣。然则过午如何?曰:斯正教也。一斋何如?曰:日中一食,亦教所有。终是过午为正。
炼 磨
迩来炼磨场,法久弊生。专以踯躅喊叫,炼去睡魔为事,此讹也。炼者,熔粗杂而作精纯。磨者,去瑕垢而成莹洁。古谓「炼磨真性若虚空,自然战退魔军阵」者是也,非炼去睡魔便为了当。炼磨场中不可不知此意。
讲 宗
近时讲演万松诸老评唱,依本覆讲,便称得旨,此讹也。古德所遗问答机缘,后人即其疑处,穷参力究,以悟为期。若讲演,则何疑之有?纵讲得一一皆是,亦与自己了没交涉,到底只成戏论。是知塞众生之悟门者,讲宗误之也。有志之士,举一则公案,终身只恁参去,决不相赚。
三山不受三灾
或谓五台、峨嵋、普陀三山,劫坏不坏,游者能免三灾,此讹也。三灾起时,大千俱坏,何有于三山?若必游此免灾,则瞽目跛足之徒不能登历者,纵修殊胜功德,终成堕落;而居近三山者,即愚夫皆成解脱耶?当知无贪乃不受水灾,无瞋乃不受火灾,无痴乃不受风灾。三山之到否何与?愿念念开文殊智、行普贤行、廓观音悲,则时时朝礼三山,亲迩大士。不达此旨,而远游是务。就令登七金、渡香水,何益之有?
达磨《楞伽》四卷
初祖不立文字。又云:「吾有《楞伽》四卷。」义学者遂谓达磨亦立文字,而欲废直指之传,此讹也。《楞伽》译自晋代,非初祖始出,不得云“吾有」。「吾」字疑误,或是「此」字。盖斯经尽断一切,可以证顿悟之妙心,亦一时借显之语耳。若谓初祖之禅尽在乎是,则所谓「教外别传」者果安在哉?
后三卷《法华》
有邪人谓《法华》后三卷不传于世,获者如宝,秘而藏之,此讹也。《法华》一经三译,有七卷者,有八卷者,有十卷者。今所流通,什师七卷也。卷有多寡,而文义则一。犹《华严》晋本六十,唐本八十之类耳。此理明显,似不足辩。而亲见世人犹有信之者。末法昏愚,至是极矣。
三教一家
人有恒言曰「三教一家」,遂至漫无分别,此讹也。三教则诚一家矣。一家之中,宁无长幼、尊卑、亲疏耶?佛明空劫以前,最长也;而儒、道言其近。佛者天中天、圣中圣,最尊;而儒、道位在凡。佛证一切众生本来自己,最亲也;而儒、道事乎外。是知理无二致,而深浅历然。深浅虽殊,而同归一理。此所以为「三教一家」也,非漫无分别之谓也。
高沙弥不受戒
世传「高沙弥不受戒」,谓是天目高峰妙禅师,此讹也。师居天目千丈庵,故号「高峰」,元人也。彼「高沙弥」者,「高」乃姓氏,因不受具,终身以「沙弥」称。与药山同时,唐人也。所谓「长安虽闹,我国晏然」者是也。先后异代,有何交涉?高峰特重毗尼,僧俗受戒者千余人。何谬传如是之甚。
三 宝
道家目精、气、神为三宝,而世人遂以佛、法、僧配之,此讹也。夫自性开觉名佛,自性轨则名法,自性清净和合名僧,彼精、气、神何为哉?即令以先天元精、元气、元神为说,亦岂知此元神者犹属识阴乎?佛法深玄,未易草草。
道光僧得僊
世传僧道光者,得仙于石杏林,为紫阳真人第三代。遂谓佛法不及仙道,故道光舍佛学仙,此讹也。据《悟真篇注》,道光先参「金鸡未鸣时」因缘有省。而考之《传灯》等书,不见有所谓道光者。必参禅失意之流,无所发明,故惑于外学耳。如其实悟,何无定见而致如是?为僧者宜一心求佛,毋为他歧,幸甚。
活 焚
有魔人灌油迭薪,活焚其躯。观者惊叹,以为得道,此讹也。凡人念有所著,则魔从生。一念慕活焚为奇胜,慕之不已,魔入其心而不自觉。端坐火中,似无所苦,不知魔力所加,暂得如是。气绝魔去,惨毒痛苦,不可云喻。百劫千生,常在火中,号呼奔走,为横死鬼。良可悲悼。或曰:经称「药王焚身」如何?噫!青蝇何上拟金翅耶?药王焚身,光明照耀,历多劫而周十方。彼活焚者,光及几许?圭峰之徒,燃臂庆法,清凉犹切戒不可。况燃身乎?温陵谓「苦因还招苦果」,信夫!
以通为道
今人好奇,见有显异惑众者便云有道,此讹也。「道」与「通」自别。眼彻视、耳彻听者,通也。入色界,眼不受色惑;入声界,耳不受声惑者,道也。如以通而已矣,神亦有通,鬼亦有通,妖亦有通,与道何涉?认通为道,遂至堕魔罗境,生外道种。可勿慎诸?
巢顶灌膝
世传佛苦行时,鹊巢顶上,芦穿膝中。修养家以为运气之术,此讹也。深入禅定,鹊巢不知,芦穿不觉,纪实而已。非谓运气之术,上通下彻也。乃至九重铁鼓,谬解为夹脊双关。四门游观,妄说为眼耳鼻舌。悉邪也,不可不辟。
泥 洹
泥洹出自佛经,有以顶门泥丸宫混而一之,此讹也。梵语「泥洹」,此云“无为」,即无上涅槃之大道也。彼泥丸宫者,色身之顶。纵能运气冲透,不过轻身延年之术而已。安得与无为涅槃之道同日而语?
天台止观
天台大师《止观禅要》有「六字气」等语,人遂疑是导引之术,而欲援释入道,此讹也。「六字气」等,自是治病门中聊备一法,不是止观正意。止乱观昏,定慧圆显,直入佛境,大师本致也。而恐不善用心者或有病生,并教以治之之法。亦止观广大,无所不摄。非同道流,专以吐纳搬运为道也。临文者自当得意。
临终预知时至
邪人造《归空记》,预定死期,谓是达磨所作,此讹也。彼所以定死期者,或弹脑不响,而曰「楼头鼓绝」,则几日死。或竖臂试目,而曰「金灯不明」,则几日死。如是种种,都在色身上察其气血精神衰败将散,一医士之职耳。而假圣祖以神其说,诳惑愚俗,诬罔之罪上通于天矣。夫古人预知时至,盖执尽情空,自能知之;或净土境现,自知生处,而亦不以是为奇也。先德破着,有「死时何苦欲先知」之句。旨…
《正讹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