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济群法师开示问答▪P25

  ..续本文上一页星空,测量大海的仪器,有了可以观测脑电波、心电图的技术,但我们能不能发明一种仪器来测量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同时,科学是建立在我们现有的经验的认识上;而佛法对真理的认识则是以无我为前提。所以,科学的认识永远是有限的、变化的,牛顿曾是站则时代最前列的科学家,可爱因斯坦的出现又否定了牛顿的理论,但谁能保证爱因斯坦就不会再被否定呢?科学总是越新越好,总是能够不断地超越才好;而佛法的真理是直达本质的,因而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问:自然灾害也是因果决定的吗?

   答: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我们要记住“因缘因果”这四个字,佛教对世界的解释全部包含在就四个字里面。为什么会有水灾?直接的因就是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

   问:缘起是否定永恒的,但缘起规律的本身是不是永恒的呢?

   答:如果缘起的规律不是永恒的,那缘起的现象就必然是永恒的;如果缘起的现象不是永恒的,那缘起的规律就必然是永恒的。无论是有佛出世还是无佛出世,缘起的规律都一如既往地存在着。

   问:天上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答:天上的人是从人道中去的,我们能够布施、持戒,就能感得升天的果报,天人也会欢喜赞叹。当然,因缘因果是多生的,畜生虽然今生不能布施持戒,但如果往昔的业缘成熟了,同样可能就生到天上。所谓六道轮回,就是有情会依据自己的业力在六种不同的生命状态中不断地流转。

   问:法师好像对现代的科学很不屑,请问法师自己用不用电扇空调?

   答:怎么不用呵?虽然我是住在山里,但同样在使用电脑之类现代科技产品。我并不是对科学不屑,更不是要大家抵制现代科技,而是要指出科学的局限性,纠正大家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想法,使大家不要过分地迷信科学。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科学的确为我们带来了方便和舒适,但同时也纵容了我们的欲望,带来了生态的破坏。就科学技术的本身来说,并没有善恶之分,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掌握和使用科学的人类。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比科学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正确的观念和健全的心灵。

   问:人是因我执而产生贪、嗔、痴诸恶,那么,如何才能破除自我执,尤其是对性格基本已定型的成年人?

   答: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因无始以来的习气而不断造作贪、嗔、痴种种烦恼,甚至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倾向。但人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调整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树立正见,因为在生命的延续过程中,是向善还是为恶都取决于我们的观念,因此,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我们改善自身生命的必要条件。 

   若闲、冯德宝记

  

  济群法师在香港志莲净苑

   1998年春,济群法师应香港志莲净苑邀请,开设了《幸福人生原理》的讲座,本文根据讲座中解答信众问题的录音整理。

   问:信佛一定要皈依吗?

   答:真正信佛是一定要皈依的,否则就不能被当作是佛教徒。我们信佛、学佛,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归宿和依赖。那假如我们不皈依的话,也就说表明我们对学佛缺乏基本的诚意,又怎么能够真正地契入佛法呢?

   问:有人同自己的妹妹结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乱伦在佛教里面被称为邪淫,是十恶行之一,邪淫的行为会招感眷属不贞的果报。  

   问:怎么样才能让孩子认识到幸福?

   答:对幸福的认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存在着认识上的困惑,要让孩子来理解,自然会比较困难。父母对子女负有教育的责任,不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对孩子进行熏陶,培养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这些都非常重要。作为学佛的人来说,我们可以将自己学到的佛法运用在生活中,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帮助。

   问: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

   答: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人生的实质,能认识到无常是智慧的表现。而认识无常的意义恰恰是要我们认清人生的现实真相。

   至于世间的人总是将无常当作幸福生活的重要障碍,当作破坏幸福生活的无形杀手,那是你的错误观念造成的。相反如果我们能看透无常的本质,无论是破产还是亲人的死亡都不会使我们悲痛欲绝。一个人能够看破无常,就不会因世间的无常变化带来痛苦。

   问:何谓无漏智?

   答:所谓"漏",就是有缺陷的、不圆满的。假如杯子上有个窟窿,就不能把一杯水装满,只有完好无漏的杯子才能装满满的一杯水。"无漏智"就是圆满的智慧,它可以消除一切的烦恼和痛苦,可以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学佛修行,就是为了获得这样一种圆满的、无量的智慧。

   问:做人为什么这样辛苦?

   答:因为我们生命的内在存在很多烦恼,我们在无始以来造下很多罪业,这些都是造成我们内心痛苦的原因。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观受皆苦,人生充满着痛苦,既有生、老、病、死的身苦,也有无明、烦恼带来的心苦。正是因为有这些苦,我们才要学习佛法,因为佛法是究竟解决人生痛苦的方法。

   若闲、冯德宝记

  

《济群法师开示问答》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学佛与做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