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星空,測量大海的儀器,有了可以觀測腦電波、心電圖的技術,但我們能不能發明一種儀器來測量我們的煩惱和痛苦?同時,科學是建立在我們現有的經驗的認識上;而佛法對真理的認識則是以無我爲前提。所以,科學的認識永遠是有限的、變化的,牛頓曾是站則時代最前列的科學家,可愛因斯坦的出現又否定了牛頓的理論,但誰能保證愛因斯坦就不會再被否定呢?科學總是越新越好,總是能夠不斷地超越才好;而佛法的真理是直達本質的,因而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問:自然災害也是因果決定的嗎?
答: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我們要記住“因緣因果”這四個字,佛教對世界的解釋全部包含在就四個字裏面。爲什麼會有水災?直接的因就是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
問:緣起是否定永恒的,但緣起規律的本身是不是永恒的呢?
答:如果緣起的規律不是永恒的,那緣起的現象就必然是永恒的;如果緣起的現象不是永恒的,那緣起的規律就必然是永恒的。無論是有佛出世還是無佛出世,緣起的規律都一如既往地存在著。
問:天上的人是從哪裏來的?
答:天上的人是從人道中去的,我們能夠布施、持戒,就能感得升天的果報,天人也會歡喜贊歎。當然,因緣因果是多生的,畜生雖然今生不能布施持戒,但如果往昔的業緣成熟了,同樣可能就生到天上。所謂六道輪回,就是有情會依據自己的業力在六種不同的生命狀態中不斷地流轉。
問:法師好像對現代的科學很不屑,請問法師自己用不用電扇空調?
答:怎麼不用呵?雖然我是住在山裏,但同樣在使用電腦之類現代科技産品。我並不是對科學不屑,更不是要大家抵製現代科技,而是要指出科學的局限性,糾正大家一些錯誤的觀念和想法,使大家不要過分地迷信科學。我們要一分爲二地看待科學,科學的確爲我們帶來了方便和舒適,但同時也縱容了我們的欲望,帶來了生態的破壞。就科學技術的本身來說,並沒有善惡之分,問題的關鍵是在于掌握和使用科學的人類。所以,我們要認識到比科學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正確的觀念和健全的心靈。
問:人是因我執而産生貪、嗔、癡諸惡,那麼,如何才能破除自我執,尤其是對性格基本已定型的成年人?
答: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因無始以來的習氣而不斷造作貪、嗔、癡種種煩惱,甚至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傾向。但人格不是固定不變的,是可以調整的。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樹立正見,因爲在生命的延續過程中,是向善還是爲惡都取決于我們的觀念,因此,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我們改善自身生命的必要條件。
若閑、馮德寶記
濟群法師在香港志蓮淨苑
1998年春,濟群法師應香港志蓮淨苑邀請,開設了《幸福人生原理》的講座,本文根據講座中解答信衆問題的錄音整理。
問:信佛一定要皈依嗎?
答:真正信佛是一定要皈依的,否則就不能被當作是佛教徒。我們信佛、學佛,是爲了尋找人生的歸宿和依賴。那假如我們不皈依的話,也就說表明我們對學佛缺乏基本的誠意,又怎麼能夠真正地契入佛法呢?
問:有人同自己的妹妹結婚,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答:亂倫在佛教裏面被稱爲邪淫,是十惡行之一,邪淫的行爲會招感眷屬不貞的果報。
問:怎麼樣才能讓孩子認識到幸福?
答:對幸福的認識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對于成年人來說,尚且存在著認識上的困惑,要讓孩子來理解,自然會比較困難。父母對子女負有教育的責任,不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對孩子進行熏陶,培養他的道德觀念和行爲規範,這些都非常重要。作爲學佛的人來說,我們可以將自己學到的佛法運用在生活中,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幫助。
問:看破無常是不是逃避現實?
答:無常,是世間的真相,是人生的實質,能認識到無常是智慧的表現。而認識無常的意義恰恰是要我們認清人生的現實真相。
至于世間的人總是將無常當作幸福生活的重要障礙,當作破壞幸福生活的無形殺手,那是你的錯誤觀念造成的。相反如果我們能看透無常的本質,無論是破産還是親人的死亡都不會使我們悲痛欲絕。一個人能夠看破無常,就不會因世間的無常變化帶來痛苦。
問:何謂無漏智?
答:所謂"漏",就是有缺陷的、不圓滿的。假如杯子上有個窟窿,就不能把一杯水裝滿,只有完好無漏的杯子才能裝滿滿的一杯水。"無漏智"就是圓滿的智慧,它可以消除一切的煩惱和痛苦,可以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學佛修行,就是爲了獲得這樣一種圓滿的、無量的智慧。
問:做人爲什麼這樣辛苦?
答:因爲我們生命的內在存在很多煩惱,我們在無始以來造下很多罪業,這些都是造成我們內心痛苦的原因。從佛法的角度來看,觀受皆苦,人生充滿著痛苦,既有生、老、病、死的身苦,也有無明、煩惱帶來的心苦。正是因爲有這些苦,我們才要學習佛法,因爲佛法是究竟解決人生痛苦的方法。
若閑、馮德寶記
《濟群法師開示問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