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使我们对净土法门有更深的理解,念阿弥陀佛圣号的时候就会更得力。
有人家里供的很多佛菩萨,于是他就担心我念阿弥陀佛,没有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会不会不高兴啊?事实上肯定不会,菩萨不会那么小气,那是我们凡人的境界,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菩萨有这种想法就没有资格成为菩萨了。专心致志地念一个佛菩萨的名号,一方面可以通过这句佛号达到摄心和专注的效果;另一方面,长期念一个佛菩萨的名号能够得到相应的感应。念佛的功夫越深,我们的心和佛菩萨就越靠近,就越容易得到加持和感应。如果心不专一,佛菩萨的加持力和感应力就不会太大。
问: 静坐时如何把握“静”字?有念头时,是否用心地念佛去压住它?
答: 静坐时,我们不要刻意地追求静,因为追求静也是一种妄想。如果我们追求静,执著静,就达不到静的境界。当我们执著于静的时候,就会因这一念头对妄想会持排斥的态度,而我们每排斥一次,就是对这个念头的巩固,使它的力量越来越大,它所产生的效果恰恰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所以,我们在静坐时,对各种念头都要不取不舍。无论是执著的取还是讨厌的舍,都会使我们的心越来越乱。当妄想到来的时候,我们只需以正念去观照它,不为妄想所动,不随妄想乱跑,这就是修行的功夫。所以说,真正的静并不是什么念头都没有,而是心不随着境界转。
问: 请问如果想学《心经》,但如果只是念咒语,不理会经文,是否会有灵验?
答: 我们专心念一样东西都会有灵验,你专心念“土豆”、“土豆”、“土豆”,也会有灵验,何况心经的咒语中还潜藏着诸佛菩萨的无量的威力,当然更会有灵验了。
问: 念诵经典时,常常遇到生字或冷僻的字,影响读经的效果,应该怎么办?
答: 有一本专门的字典,对佛经中经常出现的难字进行了注解,可以用它帮助你。
有关禅净双修的疑问
问: 请问法师对“禅净合一”有什么看法?
答: “禅净合一”也很好,永明延寿禅师就曾说过:“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为什么这样说呢?禅是纯粹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觉自立、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所谓“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古人行处行”。但是,完全依靠自力来修学佛法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业力太重了,要靠自己解脱难度很大,所以,禅宗的祖师即使开悟了,有时难免还要迷惑。而净土主要是靠他力,就是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再依赖佛菩萨的力量。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当我们要抵达某个目标之时,自力就是自己走路去;而他力则是乘坐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去。相比之下,他力显然要比自力简便得多。如果说,我们能够在自力在基础上再借助于他力,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比较理想。所以,宋元明清以来的很多祖师都提但倡禅净双修“。
问: 如何理解禅净双修?
答: 禅,是禅宗,比较偏向于自力,也就是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力量,甚至在修行上,也不走古人的老路。正如禅宗祖师所说的那样:”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古人行处行“。而净土宗,相对来说就比较倾向于他力,他力是谁的力量呢?就是阿弥陀佛的力量,通过念佛,借助于弥陀的愿力。比如我们到上海去,如果步行去,就是纯自力;如果坐火车、汽车去,就是借助他力。显然,他力要比自力要方便些。
在修行方式上,禅宗是无门为法门,入门比较难,相比之下净土宗的持名念佛,就容易多了。禅宗因为依靠自力,毕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即使修行工夫很深,如果不往生西方,死后还有没有把握呢?即使开悟了,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因为来生也还有可能迷失。只要生死未了,那么,流转三界还是非常地不保险。所以很多禅宗祖师虽然修禅,但同时也回向往生西方;更有一些祖师会采用念佛的方式来修行,比如参”念佛是谁?“将念佛和禅宗的修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而修净土宗的人,如果只是念佛,又容易落入心外求法,境界也不容易提高。所以,净土宗的一些祖师提出,要念自性弥陀。自性弥陀是相对他方弥陀而言,西方有阿弥陀佛,但从究竟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本性、我们的自性、我们的佛性,跟阿弥陀佛的智慧和慈悲是一样的!因此,念佛不仅要念西方的阿弥陀佛,同时也是为了开发我们生命内在的阿弥陀佛。这样念佛就不是一般的念佛了,念的是自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因为净土也不能离开我们的心。这么一来,念佛自然也和禅宗结合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的禅净双修。
问: 禅净可以双修吗?有言道:”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请法师开示?
答: 禅净双修可以说是宋元以来佛教修行的的主导路线。但禅净双修还是有各自不同的侧重,侧重于禅就是以禅为体,以净为用;侧重于净就是以净为主,以禅为辅。禅宗和净土宗的重要分歧之处,就在于禅宗比较侧重于自力,净土宗比较侧重于他力。比如禅宗参话头,也会参”念佛是谁?“这从修行上说,走的是禅宗的路线,参”念佛是谁?“,是把这句佛号做为话头,这时的念佛其实是属于禅宗,当一声佛号绵延不绝,都摄六根,净念相续,同样能入三摩地。而念佛还有观想念佛、观像念佛。由观想念佛证得念佛三昧,就是禅、净的融合。进入念佛三昧后,得佛菩萨的接引往生西方。这里面既包含着禅,也包含着净。
很多禅宗的祖师觉得在修行中光靠自力总是有所不及,即使有些小开悟,但对生死大事还是没有绝对的把握。所以参禅几十年后,最后还是以以净土法门为依归,觉得回向往生西方更保险一点。但在念佛的时候,更多的又是采用参禅的方式。因为念佛也有不同的层次,从念身外的阿弥陀佛到念即心即佛、唯心净土,这其中的差别是很大的。所以说,一句佛号虽然看似简单,但是我们念的时候赋予什么样的内涵却很重要。所赋予的内涵有多深,所念的佛号力量就有多重。平时,我总是劝那些念佛的人要多看些经教,也是为了念那句佛号的时候获得更好的效果。禅宗自四祖、五祖之后,也有提倡这个念佛禅的,同样,有的比较侧重于禅宗式,有的比较侧重于净土式。总之,禅和净土是可以统一的,但总有一个侧重点,有主次之分。
有关临终、超度亡者的疑问
问: 请出家师父到家里设道场念经是否有作用?能不能产生消灾超度的效果?
答: 当然还是有作用的,《地藏经》里就有很多这方面的说明。请出家师父念经消灾,效果肯定是有的,只是效果和作用大小可能有所不同。
问: 超度亡人能否将他度到西方极乐世界?
答: 其实,将亡者直接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太可能,除非对方的功力和道行都无比地高。一般来说,超度就是起到改变处境的作用。比如说本来要下十八层地狱,超度一下,上到十六层;本来要堕地狱五百年,超度一下,减少到五十年;功夫再好一点,也许五年就可以了;功夫再高一点,也许能超度到畜生道。或者本来要投身为人,经超度到了天道,这都有可能,效果是要根据超度者的能力而定。就像我们请人介绍工作,能不能如愿,也要看所托的人是不是有能力来帮你办事。所以,效果是因人而宜,不可一概而论。
问: 每年的鬼节,要烧纸钱祭拜先人,纸钱又是通过什么方式邮寄去的呢?
答: 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先人已经生天的话,他会不要你的钱;如果先人在畜生道里,它也用不着你的钱;如果先人在地狱道里,那里根本就不需要钱。纸钱只有对生到鬼道里的先人还有些用。虽然这样的祭奠方式并不佛教里的,但至少能使后人产生些自我安慰的效果。
有关佛教流传与兴衰的疑问
问: 人们说现在是末法,是不是指世界的末日?
答: 末法并不是末日,末法是针对佛法在这个世界的弘扬情况而言。佛教有正法、像法、末法的三个时期。正法时代,接触佛法的人多,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也多;而在像法时代呢,接触佛法的人多,修行的人多,但成道的人却相对减少了;至于末法时代,修行的人少,成就的人更少。而一般宗教或邪教所说的末日,则是世界将要毁灭的日子。
问: 当世界到空劫时,一切都不复存在,佛教还存在吗?
答: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这个世界不存在的时候,佛教也就不存在了。不要说世界不存在的时候,就是世界进入坏劫的状态时,佛法也基本失去了生命力。因为人类道德已经完全堕落,人类只懂得享受欲乐,只懂得彼此勾心斗角,嗔恨心也非常重。于是,佛经乃至佛教就在这个世界逐渐地消失了。
问: 佛陀时代得神通的人很多,现在为什么没有?
答: 因为神通是要通过禅定的修习来获得,现在修禅的人很少,而在佛陀时代,每个比丘都要修禅定,而且当时的人根基深厚、道心坚固,修行很容易成就。有了禅定的基础之后,神通自然就具备了。
问: 为什么经典经书传至今天,仍然不会过时?
答: 佛经,是佛陀给我们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理,既然是真理,它必然是超越时空的真理,具备普遍性和必然性,它就永远不会过时,就像佛法讲的三法印中的诸行无常,揭示世界的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无常变化的道理能过时吗?不会过时吧。古代世界是无常变化的,今天的世界还是无常变化。中国的世界是无常变化的,外国的世界仍然是无常变化。任何一个时空,都没有办法摆脱无常变化的规律。因为它是真理,所以不会过时。
有关如何信佛学佛的疑问
问: 佛教是种信仰,有人说共产主义也是一种信仰,但却是无法实现的。法师对此有何看法?
答: 共产主义是不是信仰,能不能实现,我们在这里就不作评论了。至于佛法,它不纯粹是一种信仰,它还是一种智慧。佛法是”以信为能入,以智为能度“。如果我们对佛法的学习只…
《学佛释疑篇(上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