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釋疑篇(上集)▪P4

  ..續本文上一頁以使我們對淨土法門有更深的理解,念阿彌陀佛聖號的時候就會更得力。

   有人家裏供的很多佛菩薩,于是他就擔心我念阿彌陀佛,沒有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會不會不高興啊?事實上肯定不會,菩薩不會那麼小氣,那是我們凡人的境界,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如果菩薩有這種想法就沒有資格成爲菩薩了。專心致志地念一個佛菩薩的名號,一方面可以通過這句佛號達到攝心和專注的效果;另一方面,長期念一個佛菩薩的名號能夠得到相應的感應。念佛的功夫越深,我們的心和佛菩薩就越靠近,就越容易得到加持和感應。如果心不專一,佛菩薩的加持力和感應力就不會太大。 

  問: 靜坐時如何把握“靜”字?有念頭時,是否用心地念佛去壓住它?

  答: 靜坐時,我們不要刻意地追求靜,因爲追求靜也是一種妄想。如果我們追求靜,執著靜,就達不到靜的境界。當我們執著于靜的時候,就會因這一念頭對妄想會持排斥的態度,而我們每排斥一次,就是對這個念頭的鞏固,使它的力量越來越大,它所産生的效果恰恰背離了我們的初衷。

   所以,我們在靜坐時,對各種念頭都要不取不舍。無論是執著的取還是討厭的舍,都會使我們的心越來越亂。當妄想到來的時候,我們只需以正念去觀照它,不爲妄想所動,不隨妄想亂跑,這就是修行的功夫。所以說,真正的靜並不是什麼念頭都沒有,而是心不隨著境界轉。 

  問: 請問如果想學《心經》,但如果只是念咒語,不理會經文,是否會有靈驗?

  答: 我們專心念一樣東西都會有靈驗,你專心念“土豆”、“土豆”、“土豆”,也會有靈驗,何況心經的咒語中還潛藏著諸佛菩薩的無量的威力,當然更會有靈驗了。

  問: 念誦經典時,常常遇到生字或冷僻的字,影響讀經的效果,應該怎麼辦?

  答: 有一本專門的字典,對佛經中經常出現的難字進行了注解,可以用它幫助你。

  有關禅淨雙修的疑問

  問: 請問法師對“禅淨合一”有什麼看法?

  答: “禅淨合一”也很好,永明延壽禅師就曾說過:“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爲人師,來生做佛祖”。爲什麼這樣說呢?禅是純粹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覺自立、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所謂“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古人行處行”。但是,完全依靠自力來修學佛法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爲我們無始以來的煩惱、業力太重了,要靠自己解脫難度很大,所以,禅宗的祖師即使開悟了,有時難免還要迷惑。而淨土主要是靠他力,就是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再依賴佛菩薩的力量。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當我們要抵達某個目標之時,自力就是自己走路去;而他力則是乘坐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去。相比之下,他力顯然要比自力簡便得多。如果說,我們能夠在自力在基礎上再借助于他力,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比較理想。所以,宋元明清以來的很多祖師都提但倡禅淨雙修“。

  問: 如何理解禅淨雙修?

  答: 禅,是禅宗,比較偏向于自力,也就是獨立地依靠自己的力量,甚至在修行上,也不走古人的老路。正如禅宗祖師所說的那樣:”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古人行處行“。而淨土宗,相對來說就比較傾向于他力,他力是誰的力量呢?就是阿彌陀佛的力量,通過念佛,借助于彌陀的願力。比如我們到上海去,如果步行去,就是純自力;如果坐火車、汽車去,就是借助他力。顯然,他力要比自力要方便些。

   在修行方式上,禅宗是無門爲法門,入門比較難,相比之下淨土宗的持名念佛,就容易多了。禅宗因爲依靠自力,畢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即使修行工夫很深,如果不往生西方,死後還有沒有把握呢?即使開悟了,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因爲來生也還有可能迷失。只要生死未了,那麼,流轉叁界還是非常地不保險。所以很多禅宗祖師雖然修禅,但同時也回向往生西方;更有一些祖師會采用念佛的方式來修行,比如參”念佛是誰?“將念佛和禅宗的修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而修淨土宗的人,如果只是念佛,又容易落入心外求法,境界也不容易提高。所以,淨土宗的一些祖師提出,要念自性彌陀。自性彌陀是相對他方彌陀而言,西方有阿彌陀佛,但從究竟意義上來說,我們的本性、我們的自性、我們的佛性,跟阿彌陀佛的智慧和慈悲是一樣的!因此,念佛不僅要念西方的阿彌陀佛,同時也是爲了開發我們生命內在的阿彌陀佛。這樣念佛就不是一般的念佛了,念的是自性彌陀,是唯心淨土,因爲淨土也不能離開我們的心。這麼一來,念佛自然也和禅宗結合起來了,這就是所謂的禅淨雙修。

  問: 禅淨可以雙修嗎?有言道:”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請法師開示? 

  答: 禅淨雙修可以說是宋元以來佛教修行的的主導路線。但禅淨雙修還是有各自不同的側重,側重于禅就是以禅爲體,以淨爲用;側重于淨就是以淨爲主,以禅爲輔。禅宗和淨土宗的重要分歧之處,就在于禅宗比較側重于自力,淨土宗比較側重于他力。比如禅宗參話頭,也會參”念佛是誰?“這從修行上說,走的是禅宗的路線,參”念佛是誰?“,是把這句佛號做爲話頭,這時的念佛其實是屬于禅宗,當一聲佛號綿延不絕,都攝六根,淨念相續,同樣能入叁摩地。而念佛還有觀想念佛、觀像念佛。由觀想念佛證得念佛叁昧,就是禅、淨的融合。進入念佛叁昧後,得佛菩薩的接引往生西方。這裏面既包含著禅,也包含著淨。

   很多禅宗的祖師覺得在修行中光靠自力總是有所不及,即使有些小開悟,但對生死大事還是沒有絕對的把握。所以參禅幾十年後,最後還是以以淨土法門爲依歸,覺得回向往生西方更保險一點。但在念佛的時候,更多的又是采用參禅的方式。因爲念佛也有不同的層次,從念身外的阿彌陀佛到念即心即佛、唯心淨土,這其中的差別是很大的。所以說,一句佛號雖然看似簡單,但是我們念的時候賦予什麼樣的內涵卻很重要。所賦予的內涵有多深,所念的佛號力量就有多重。平時,我總是勸那些念佛的人要多看些經教,也是爲了念那句佛號的時候獲得更好的效果。禅宗自四祖、五祖之後,也有提倡這個念佛禅的,同樣,有的比較側重于禅宗式,有的比較側重于淨土式。總之,禅和淨土是可以統一的,但總有一個側重點,有主次之分。

  有關臨終、超度亡者的疑問

  問: 請出家師父到家裏設道場念經是否有作用?能不能産生消災超度的效果? 

  答: 當然還是有作用的,《地藏經》裏就有很多這方面的說明。請出家師父念經消災,效果肯定是有的,只是效果和作用大小可能有所不同。

  問: 超度亡人能否將他度到西方極樂世界? 

  答: 其實,將亡者直接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不太可能,除非對方的功力和道行都無比地高。一般來說,超度就是起到改變處境的作用。比如說本來要下十八層地獄,超度一下,上到十六層;本來要墮地獄五百年,超度一下,減少到五十年;功夫再好一點,也許五年就可以了;功夫再高一點,也許能超度到畜生道。或者本來要投身爲人,經超度到了天道,這都有可能,效果是要根據超度者的能力而定。就像我們請人介紹工作,能不能如願,也要看所托的人是不是有能力來幫你辦事。所以,效果是因人而宜,不可一概而論。

  問: 每年的鬼節,要燒紙錢祭拜先人,紙錢又是通過什麼方式郵寄去的呢?

  答: 這的確是個問題。如果先人已經生天的話,他會不要你的錢;如果先人在畜生道裏,它也用不著你的錢;如果先人在地獄道裏,那裏根本就不需要錢。紙錢只有對生到鬼道裏的先人還有些用。雖然這樣的祭奠方式並不佛教裏的,但至少能使後人産生些自我安慰的效果。  

  有關佛教流傳與興衰的疑問

  問: 人們說現在是末法,是不是指世界的末日?

  答: 末法並不是末日,末法是針對佛法在這個世界的弘揚情況而言。佛教有正法、像法、末法的叁個時期。正法時代,接觸佛法的人多,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也多;而在像法時代呢,接觸佛法的人多,修行的人多,但成道的人卻相對減少了;至于末法時代,修行的人少,成就的人更少。而一般宗教或邪教所說的末日,則是世界將要毀滅的日子。

  問: 當世界到空劫時,一切都不複存在,佛教還存在嗎?

  答: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當這個世界不存在的時候,佛教也就不存在了。不要說世界不存在的時候,就是世界進入壞劫的狀態時,佛法也基本失去了生命力。因爲人類道德已經完全墮落,人類只懂得享受欲樂,只懂得彼此勾心鬥角,嗔恨心也非常重。于是,佛經乃至佛教就在這個世界逐漸地消失了。

  問: 佛陀時代得神通的人很多,現在爲什麼沒有?

  答: 因爲神通是要通過禅定的修習來獲得,現在修禅的人很少,而在佛陀時代,每個比丘都要修禅定,而且當時的人根基深厚、道心堅固,修行很容易成就。有了禅定的基礎之後,神通自然就具備了。

  問: 爲什麼經典經書傳至今天,仍然不會過時?

  答: 佛經,是佛陀給我們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理,既然是真理,它必然是超越時空的真理,具備普遍性和必然性,它就永遠不會過時,就像佛法講的叁法印中的諸行無常,揭示世界的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無常變化的道理能過時嗎?不會過時吧。古代世界是無常變化的,今天的世界還是無常變化。中國的世界是無常變化的,外國的世界仍然是無常變化。任何一個時空,都沒有辦法擺脫無常變化的規律。因爲它是真理,所以不會過時。

  有關如何信佛學佛的疑問

  問: 佛教是種信仰,有人說共産主義也是一種信仰,但卻是無法實現的。法師對此有何看法?

  答: 共産主義是不是信仰,能不能實現,我們在這裏就不作評論了。至于佛法,它不純粹是一種信仰,它還是一種智慧。佛法是”以信爲能入,以智爲能度“。如果我們對佛法的學習只…

《學佛釋疑篇(上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