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觉与迷──九十九年春季大众精进禅七开示

  觉与迷──九十九年春季大众精进禅七开示

  (一)

  修行就是要认识自己,要觉悟自己是谁。众生都是在迷,事也迷,理也迷。所谓「迷事」,就是日常生活上所作所为没有方向、没有原则,这就是迷。悟了,在事上也悟、理上也悟,做人做事有一个原则、有一个方向。觉与迷,一般的说法,就是善与恶。

  在迷的人不知道修善是一件功德、是一件好事,是我们自己的事,不需要人家知道,这就是所谓的「为善不欲人知」,否则就成了伪善、沽名钓誉。伪善,就是在迷惑当中。悟了以后,知道这是自己的事情,是本分上的事情,做人就是要有人格,这在事上就是悟了,不会做坏事、不会做错事。

  以佛法来说,知道三皈五戒是善,就找到一个方向了,这是属于自利、属于消极的。以积极面来说,不但自己要好,也希望大众好,这是在事相方面。在迷的众生,只管自己,不管人家;只为自己的幸福,不管人家的死活,这就是在迷的众生。在理上来讲,要经常检讨反省,这念心不要迷失掉了。哪一念心?就是诸位听法这一念心,要念念分明,处处作主,禅宗祖师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般人心当中不是善念就是恶念,不是恶念就是杂念,不是杂念就是无聊,这些都属于众生境界。修行学佛,要把恶念变成善念,杂念变成正念,就要在心地上下功夫。藉由诵经、持咒、打坐,对治当下这念心,这就是悟了的人。理上来说,悟到这一念心,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一般众生不知道佛在哪里,生命在哪里,吉凶祸福在哪里,这念心已经迷掉了,在黑暗当中。这念心起贪、瞋、痴、杀、盗、淫,等于一潭浑水一样,心妄想、颠倒,所作所为都没有善法,这个时候求什么都没有感应,求什么都求不到。因为福德是从善法当中得来的,觉悟是从净心当中得来的。我们明白了,就知道人生就是这么两条路,一个是善与恶,一个是悟与迷。禅宗云:「迷即众生,觉即菩提。」这念心迷惑了,迷失本心,迷失方向,就是众生;相反地,这念心觉悟了,就是菩萨。所谓「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菩萨在哪里?就在返迷为悟,就在净心、定心、明心。从这个方向来努力,就是菩萨。烦恼即众生,明心即菩萨。这念心有体、有相、有用。体,打坐的时候一念不生,什么人都找不到自己;还要检讨、反省心当中的过失,把它除得干干净净,这样心就明了。打七,就是告诉大众心要净、心要定、心要明,有静、有动。

  (二)

  觉是什么?就是我们本具的觉性,人人都有,没有哪个人没有。不但人有,动物也有,觉性是本具的,本来就有,就称为「本觉」。知道痛痒、冷热……这个觉性每个人都有,只是不觉。

  第一个是本觉,本具的觉性、本具的佛性。密宗称为「本尊」,不是另外有一个本尊,而是我们的觉性本自具足、本自尊贵。有些人不了解,自己观想一个佛、观想一个菩萨,认为这是自己的本尊,这是错误的。那是自己所想出来的,是五蕴境界。《金刚经》云:「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想出来的,本来没有,在无中生有,所以,并不是本觉,而是一个幻境。

  每个人都有觉,觉性、佛性在哪里?波罗提尊者说:「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觉性在眼睛称为见,在耳朵就称为闻,这是觉性的作用。「在鼻辨香」,在鼻根知道香、知道臭。在舌根,就知道酸、甜、苦、辣。在手就知道拿东西,在脚就知道走路。今天很冷,你知道冷;今天很热,你也知道热,这都是觉性的作用,这是身根对触尘。意根对法尘,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精打细算,这也是觉性的作用。例如,蚊子在脖子上叮一下,觉得痒痒的,马上就知道这是蚊子,这是觉性的作用;假使把蚊子打死,就是觉性迷惑了,就杀生、造了恶业。

  心的作用属于生灭,每个人都有。强盗、土匪的心也有作用,他的作用是去偷、去抢……如一般人所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狗急跳墙」,这些都是心的作用。所以,要净化这念心,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一般科学、哲学研究这念心的作用,称之为「念力」。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把这念心集中,就能产生作用,就能产生力量,这是心的作用,一般称为第六识。第六识的作用无远弗届,这念心没有阻碍,隔山隔海都影响不了它。例如,自己的亲戚、朋友或孩子到外国或大陆去念书、做事,心当中非常、非常地想念。所谓「母子连心」,想了一段时间,想念到一个程度,也会有感通。忽然有一天,我想念的人好像病了,打个电话连系,真的是生病了!一般人认为不得了,其实,这就是把心收摄、集中以后,心念所产生的作用,如佛经所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但是,心不作用的时候又在哪里?一般人就不知道了。打禅七,就是告诉大众,心不作用,一念不生,在这个地方来保养圣胎,这个才是自己。

  「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把这念心放开,则遍沙界;收摄回来,一念不生,就在一微尘。儒家也讲这个道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把这念心放大,充满世界、充满天地;把心收回来,退藏于密,什么人都找不到。

  世间人只知道看相、算命、掷筊杯,求神问卜,这是一般的习俗。心专注了,也会有一点点感应,也有相似的境界,这都是心的作用,但并没有真正的帮助。一般人都知道,「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要净心、定心,这样就能在这一生当中找到一个方向;否则,始终在迷惑当中。

  (三)

  唐朝一行法师,人称圣者,他会看相、会算命,不但会帮人看相、算命,连动物、植物,甚至是花瓶,他都会算,而且算得非常准确。有一次,他预测一个花瓶在某月某日某时就会毁坏,花瓶的主人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但时辰快到了,他就把这个花瓶放在桌子上,找很多人来观察,看看这个花瓶怎么坏?到了中午,主人的儿子在抓鸡,鸡跳到桌子上把花瓶撞倒,花瓶掉下来砸得粉碎。大家抬头往厅堂一看,正好是这个时辰,花瓶真的破掉了。这是一般看相、算命的人望尘莫及的。

  一行禅师曾说过几句话:「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点之心。」看一个人的面孔,五官端不端正?有没有福报之相?就决定你的终身富贵。有的人去找医生整型,想要像佛一样两耳垂肩。佛的鼻子称为宝直鼻,很高挺。现在可以动手术,把耳垂加大、把鼻子垫高。这样好不好?没有用的,甚至还有副作用!佛的相好是善业所感。所以,只有佛受用。

  佛经记载,佛的睫毛如牛王像,眼睫毛很长。现在的人会戴假睫毛,看起来也很漂亮,可是,如果不注意,睫毛插到眼睛里,眼睛都会瞎掉。一般人本末倒置,是在迷的众生。在自己身上作假,骗自己又骗别人,没有好处,到最后就是一场空。

  报纸上刊登,有一个外国人的牙齿、鼻子都是假的,晚上睡觉时把假牙、鼻子拿掉,他的太太一看,吓得要死,赶快办理离婚手续。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手术修出来的,而是修善得来的。修善法可以改变自己,不但改变身体,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行禅师会看相、会算命,他知道这些都是未来的果报,但是这种果报是不一定的。你得善报,但做了坏事,恶报又来了;例如,你做了善事得到长命的果报,但做了坏事又变成短命。所以,不要认为看相、算命,就有所依靠,没有这种事情。一行禅师说:「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脸孔就是一尺长,称为「一尺之面」,看你的面相,「天庭饱满,地格方圆」,这是富贵相。但是,相会变,假使心不正,鼻子也会跟着歪,好的就变成坏的。你以为运不会变?会变的。「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不看你的面孔,只看你的鼻子有没有鼻库,正不正?好不好?就知道你这一生的富贵、穷夭、寿通。「三寸之鼻不如一点之心」,一切都源于我们这一念心,心要定、心要净、心要明,就能得到解脱。

  (四)

  一行禅师懂得天文、地理,最后他什么都不做了,他还是要修行、打坐。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其他统统放弃了,在修行、打坐?」他说:「你们不知道,心才是根本。不管看相或算命,都是一种公式,从过去累积经验归纳出来的。人生的富贵虽然可以从相当中看出来,但是不离开我们这念心。富贵之命,是前世修善法,今生享用的善报,就像银行里有很多存款一样。」怎么知道今生是富贵命呢?是从「四柱」──年、月、日、时,推算出来的。你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哪一个时候,一查,这是吉时,那就是富贵命,看好到什么程度,从这当中再来区分;如果过去生中没有修善,缺少福报,今生一生下来,年、月、日、时都不好,就是中等命、下等命、贫穷命、短命命。你为什么生在这个时候?前世缺少善法,才会生到这个时候。一行禅师通古博今、博古通今,通得心法,所以知道要赶快修心才是最重要的。

  唐朝宰相裴度,年轻时学问渊博,可是时运不济,屡试不中。一次上京考试前,裴度去看相,看相师问:「你有什么期望?」裴度说:「我要上京去考试。」看相师东看看、西看看,说:「你不要去了,因为你会短命。你是短命相,还考得上吗?」裴度说:「你怎么知道我短命?」他说:「你纵理纹入口,凡是这种相的人都会饿死,我看你不要去了。」什么是「纵理纹」?一般称为法令线,就是鼻翼、嘴角两侧的纹路,每个人都有。

  之后,裴度到寺庙烧香拜佛,看到凉亭里有一条玉带。这条玉带非常名贵,价值连城,只有达官显贵才有。裴度就把它包起来,坐在那里等候失主。等了三、四个钟头,看到一个妇道人家哭哭啼啼,边走边找。妇人看到裴度就问:「这位公子,你坐在凉亭里面,有没有看到我的玉带?」裴度说:「我…

《觉与迷──九十九年春季大众精进禅七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