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P4

  ..续本文上一页来,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争此起彼伏,发展到今天,更以核武器彼此威胁,对人类社会的和平构成极大的隐患。

   贪心也会引发偷盗的行为。犯罪分子之所以置法律于不顾,不择手段地盗窃别人的财富,正是因为贪心的缘故。贪心也会引起邪淫。因为男女之间的互相贪爱,才导致了邪淫的行为。贪心也能引起妄语。我们常说,无商不奸,是不是商人生来就不诚实?究其根源,也无非是贪心的驱使,为了牟取暴利,才不惜以身试法,以弄虚作假的手段欺骗他人。贪心虽属意业,一旦发作,却能进一步影响到我们的身业和口业。

   同样的,嗔心也能导致种种恶业的造作。

   嗔心会引起杀生。嗔心使人与人之间不能和平相处,使人与人之间因为种种原因而引起争斗。一个处在愤怒中的人是很难保持理智的,随着嗔心的升级,争斗也会进一步升级,最后拔刀相见,轻者受伤,重者一命呜呼。

   嗔心会引起偷盗。因为嫉妒别人的财产,就想方设法地明抢暗偷,据为已有。嗔心会引起邪淫。在今天这个充满暴力的社会,因嗔心而带来的犯罪现象比比皆是,使很多无辜的女性遭受摧残和蹂躏。嗔心也会引起妄语。对于我们不喜欢的人,或是有过冲突的人,我们时常会采取欺骗的方式,隐瞒事实真相。而对于生意场上的竞争对手,就更不会以诚相待,甚至故意制造骗局让对方遭受损失。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只要是我们造作的业力,无论大小轻重,终将招感相应的果报。但是,业力由因感果的过程还取决于缘的助力,即外在条件的推动。只有当因与缘都具足之后,业果才能成熟。所以,业力又分为四种:

   现报业,即现生就要受报的业力;

   生报业,到来生才会受报的业力;

   后报业,在来生乃至更多生才受报的业力;

   不定报业,指受报时间及报应轻重都没有完全确定,尚有转机的业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不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常常怨恨上天不长眼睛。其实,果报的成熟和种子的发芽、生长一样,需要有依附的土壤,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

  

  (五)、苦果

   我们现有的生命形式及处境,是往昔业力所招感的结果。而我们造作的业力,不论善恶都是有漏的,相应的,由此而来的果报也就充满了缺陷和痛苦。

   所以,佛经中说有情生命中有八苦交煎:生苦、老苦、病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这些苦或来自于心理,如五阴炽盛带来的种种烦恼;或来自于身体,如生老病死;或来自人际关系,如爱别离、求不得诸苦;或来自物理世界,如因地、水、火、风增盛而引起的自然灾害……

   但佛法要我们了解苦,不是让我们被动地接受苦,而是要我们了解痛苦产生的前因后果,从而离苦得乐。

   有的人短命或多病,那是因为过去杀生所致:使动物因你而不得终其天年,或是因你而倍受虐待,生不如死,所以,他们在今生就会遭受相应的惩罚。有的人一生贫困潦倒,处处碰壁,同样是经商,却总是不能赚钱,那是因为过去悭贪吝啬的结果。一个人的富贵取决于他的福报,而福报又来源于布施,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倘若前生未能培福,也就不能怨天尤人了。有的人相貌丑陋,人见人嫌,那是因为嗔恨心太重的缘故。世界上最难看的表情,就是人愤怒时那张扭曲的脸。因此,经常起嗔心的人,会导致丑陋的结果。有的人人际关系不和谐,那是在过去曾种下两舌的因:以挑拨离间破坏他人的友好关系,所以,今生就得不到和谐的环境,得不到他人的真诚相待。有的人配偶不忠,家庭破裂,那是过去生邪淫的结果。有的人地位卑下,受人轻贱,那正是我慢太重的结果。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不知足是因为贪心;没有信誉是因为花言巧语;经常与人争论斗讼是因为恶口;骨肉分离是因为网捕鸟兽;所求缺乏因为挥霍浪费……因果现象千差万别,世间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它的前因后果,都有它特定的发展规律。

   明白了因果的法则,我们就要以此作为我们生活的指南,作为我们行为的标准,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才是对我们自己,也是对未来生命负责的态度。

  

  二、获得幸福的方法

   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人以家财万贯为幸福;有的人以学识渊博为幸福;有的人以身居要职为幸福;有的人以两情相悦为幸福;有的人以事业有成为幸福;有的人以健康长寿为幸福……

   所有这些,就是幸福的全部内容吗?

   如果幸福是这样,那些拥有亿万资产的富翁们应当感到幸福,可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有着巨额的家产,有着庞大的事业,依旧无法摆脱痛苦的纠缠,活得苦恼不堪;那些地位显赫的政要也应当感到幸福,可处在权利旋涡中的他们,时而不可一世,时而被群起而攻之,生活又何尝有幸福可言?那些琴瑟和谐的佳偶也应当感到幸福,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无常到来时,至爱的亲人终将撒手西归,各奔前程……

   世人追求的这些幸福,以佛法看来都是有漏的。漏是烦恼义,也就是说,世间所谓的幸福快乐中总是蕴含着烦恼。一个拥有事业的人,会被事业占据整个身心,终日身不由己地为其操劳;而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既没有言行的自由,又没有随意支配的时间,还要担心别人的算计,担心权利地位的失去,甚至不得不因此违背自己本意和良心。我们是否想过,拥有地位和事业的幸福究竟在哪里?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佛法告诉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众生流转生死的根源是无明,因此,正见为解脱痛苦之本。我们要解脱生死,获得幸福,首先要对宇宙人生有真实的认识,以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什么是正确的认识?

   1、相信因果:

   "因果"二字大家都很熟悉,但正确认识因果并深信因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我们总是将因果简单理解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佛法告诉我们:"众生果报不可思议,业力亦不可思议",因果作为宇宙人生的基本存在规律,远非我们以为的那么机械而单一。

   认识因果,首先要相信有善有恶,并且明确什么是善的行为,什么是恶的行为;其次要相信有业有报,即善的行为形成善业,恶的行为形成恶业,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第三,要相信有前生后世,生命是相续不断的,我们这一生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它还有着无穷的过去和无尽的未来,而因果正是贯穿整个生命过程并连接三世的纽带;最后,还要相信有圣有凡,即生命层次有高低之分。我们的生命是能够改造的,它既会因为道德的纯净得到升华,也会因为烦恼的增长而堕落。正是由于命运的可塑性,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才有自身的价值。倘若生命不能转化,生命不会延续,那么,无论是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究竟又有什么不同?

   因果揭示了生命延续的规则。但对于不信因果的人来说,眼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他们不会进一步考虑未来的果报;只有在正确认识因果的前提下,我们的眼光才会更长远,才会积极地通过自身努力来改造命运。

   如果我们希望未来的生命中拥有财富,现在就应该广修布施。佛陀告诉我们:施比受更有福。因为享乐是对福报的消耗和浪费,而布施则是对福田的培植和耕耘,只有播种才能收获,同样,只有布施才能带来富贵的果报。

   假如我们希望将来可以长寿,就要珍惜一切众生的生命,不仅慈悲不杀,还要放生、护生;假如我们希望得到庄严的相貌,就要培养忍辱之心,对方无论冤亲都和颜相向;假如我们希望得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消除嫉妒心,以友好的态度与人相处,对别人的困难主动帮助,对别人的荣誉随喜赞叹;假如我们希望出生高贵,就要恭敬父母,恭敬师长,恭敬有德之人,同时,不轻视地位卑贱的人,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2、相信无常:

   众生正是由于对"常"的执著,才给生命带来了巨大的苦痛。所以,要想解脱烦恼和痛苦,就必须正见无常的本质。经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就是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都不能逃脱生灭变化的规律。

   我们的心念是无常的。我们现前的喜怒哀乐,不仅是无始以来心识的延续,也是生命经验的积累。任何一种心态的出现,除了内在的原因,还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尤其是我们这些凡人,总是心随境转,当外境发生变化之时,心态也往往随之变化:如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如虚空,时而万里无云,时而阴云密布……

   我们的身体是无常的。从我们拥有这个色身开始,无时不在经受无常的考验。因为无常,我们才能从最初父母所给的那一点物质元素成长为现在这个庞大的色身;因为无常,我们才会从朝气蓬勃的青年一天天走向衰老;因为无常,我们健壮的色身才会受到疾病的威胁,随时都有产生病变乃至死亡的可能。因此,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告诫他的弟子们说:"生命只在呼吸之间"。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是无常的。《三国演义》开宗明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正是沿着这样一种无常的规律发展而来: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末三国兴起,晋朝统一;晋灭之后,南北纷争,隋唐统一……这些朝代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但都要经历兴起、延续、灭亡的阶段。无常使任何朝代都无法永远存在,始皇一统天下,但他所幻想的千秋大业不过传了两代;无常又使社会由繁荣富强走向衰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盛极而衰;而无常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正因为…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生命的回归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