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佛教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轮功一度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为什么一个李洪志就能够蛊惑大家的心?实际上,他欺骗世人的手法相当简单,只不过是利用了人们对心性和传统宗教的无知。由此可见,对心灵问题的了解,是我们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

   对于有一定佛学素养的人来说,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根本无法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因为邪不压正。在李洪志的欺骗手段中,心理暗示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按照他的说法,他可以给每个学员的身上安装一个“*轮”。由于人们对心性的无知,听他如此一说,就真的在身上寻找“师父”所安装的“*轮”。这个寻找*轮的过程,就象佛教里的“观法”:当我们观想一个物体时,整个心念都集中在上面,久而久之,只要一闭上眼睛,我们所观想的对象就会显现在意识之中。那些*轮功的修习者也是同样,总是在身上找所谓的“*轮”,时间一长,就觉得身上真有“*轮”的存在,因而对李洪志顶礼膜拜,奉若神明。其实,那只是我们心念所产生的力量和作用,并不是师父的法力所至。另外,人在内心安宁的时候,常常会获得一些神秘体验,这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一般人对此缺乏了解,无法对这些体验作出解释,难免疑神疑鬼。李洪志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宣称这是他的“法身”及他所安装的“*轮”在起作用。

   长期以来,宗教作为封建迷信活动,始终被排斥在以科学为主导的学院教育之外,五六十年代后的高校毕业生几乎都是“宗教盲”。*轮功信徒中高学历的不在少数,尤其是高校中的理工科,简直成了*轮功的重灾区。据互联网有关报道:美国有十几位博士联名写信推荐*轮功,其中大部分是学理科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原因很简单,我们一直以来所接受的唯物主义教育,使我们忽略了对心性的了解,忽略了心灵深处的宗教需求,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困惑。又因为困惑,因为对传统宗教缺乏正确了解,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盲目地寻找解决之道,以至于被邪教趁虚而入,使得包括*轮功在内的各种邪教在国内外大行其道。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在接受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了解一些生命常识,了解一些宗教知识,对于幸福人生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来说,对宗教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印象之上,因为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常常会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所误导。看见信众到寺院烧香,就以为学佛仅仅是烧香拜佛;看见影视作品中反映的寺院生活,就以为出家人都是功夫非凡的侠客;更有甚者,看见某些寺院有抽签卜卦之类的项目,就把佛教等同于迷信活动,以为佛法就是用来看相算命的一门手艺,其实,这些项目不仅不是佛教的传统,正相反,它们恰恰是佛教所反对的,经典中明确规定,算命之类的谋生手段属于邪命,不是佛教徒所应从事的正当职业。

   佛教和迷信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我们有必要先对迷信的概念有所了解:迷信究竟是什么?简而言之,迷信就是盲目而缺乏理智的信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凡不是在智慧指导下产生的信仰,都属于迷信的范畴。对运程流年的测算,虽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非无稽之谈,但完全地依赖于它就不足取了,因为佛教的命运观和宿命论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方面,命运是因果的产物,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命运是因果的产物,所以,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的说明。

   通常,我们总是以科学来破除迷信,认为科学是万能的,认为科学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真理,这也是值得我们反省的。事实上,从科学诞生的那天开始,它就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始终在面临新的挑战,谁也不敢保证,在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一些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如果科学可以代表最终的真理,科学的脚步也就停滞不前了。当然,在对物质世界的改善方面,科学有它的独到之处,有它的不可取代的贡献,但对于人类的精神危机和心灵问题,科学就显得无能为力。当我们烦恼的时候,再先进的仪器也无法用来消灭我们的烦恼;当我们困惑的时候,再精密的设备也无法用来解除我们的困惑;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再尖端的科技也无法用来改善我们的痛苦。由此看来,科学不是绝对的权威更不是万能,如果我们将科学奉若神明,是否是另一种变相的迷信?

   所以说,迷信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每个都有自己的所迷,当这种迷信发展到极端的时候,会使我们的心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有人觉得金钱是万能的,有人觉得权利高于一切,有人觉得知识就是力量……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偏执于特定角度造成的迷信。除此以外,我们的各种嗜好也是迷信的又一表现形式:有人是球迷,有人是财迷,有人是色迷……凡夫总是或都或少地生活在迷的状态,那么,迷的危害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缺少了这些兴趣和爱好,生活不是很枯燥、很乏味吗?但我们要了解,无论你在乎的是什么,它都会成为伤害你的潜在的敌人:在乎地位的人,地位的沉浮会对他构成伤害;在乎感情的人,感情的波动会对他构成伤害。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真正伤害我们的是什么?不是客观环境带来的变化,不是物质生活造成的影响,而是我们心中的执著。如果我们对一切都能以平常心去面对,世界上也就不存在能够对你构成伤害的东西。

   一般宗教都是有神论,无论是原始的多神教还是其后的一神教,神祗始终是宗教的主角。佛教也承认有神灵的存在,但神作为六道之一,他的生命形式和人类并没有本质的不同,除了生活环境和物质享受的优越而外,也和人类一样在业力的牵引下流转生死。所以神不是万能的,神也不能主宰我们的命运,我们的命运是随着业力的推动在发展,而业力又是由我们自己的善恶行为带来的。

   业力思想是佛教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如果将佛法的基本理论作一最简要的概括,那就是因缘和因果。李洪志在传教的过程中也盗用了佛教的业力思想,但他对业力的解释机械而偏执一端。他认为人生的一切灾难、疾病都是由业力决定,而从业力转化为疾病的过程包含着一种理,所以生病不能治疗,治疗是对理的破坏;又因为理的发展规律是必然的,所以病是治不好的,即使暂时治好了,过几天还是要复发,因为理还在,你所要承担的后果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病好了也会通过其他途径反映出来。李洪志强调业力说的目的何在?很简单,如果大家练*轮功,师傅会给你们消除业力。

   稍微有些佛法常识的人都知道,李洪志的说法和佛教的业力思想有着天壤之别。佛教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众缘和合的结果,一方面和往昔的业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会由现在的四大不调造成,比如饮食不当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中,因果也是存在的,饮食不当是因,疾病是果。所以说,因果可以是当下的,而不像李洪志所说的那样,完全是由过去的业力决定。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决定的,主要的条件为因,次要的条件为缘。从春天播种到秋天结果,种子是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但光有种子能不能结果?还需要有其它相应的条件,要有生长的土壤,有水份和阳光的滋养,甚至还要有人工的呵护,这些外在的条件就是种子生长的助缘。从万物的出生、成长乃至消亡,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延续,都离不开因缘的规律。因缘决定了事物的存在,也决定了事物的消失和毁坏,这在佛法中叫做“缘聚缘散,缘生缘灭”。

   在我们的认识中,有和无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两者非此即彼。但佛法以缘起来解释有无--“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也就是说,条件具备了就出生,条件败坏了就消失。但所谓的有只是条件的组合,并不是有独立自性的事物;而无也不是完全的消失,桌子坏了,木头还在,即使木头烧成火,所散发的热量和木炭还在。所以,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有和无是统一的,无论是从有到无,还是从无到有,都是因缘所生,不能离开有来谈无,同样,也不能离开无来谈有。

   很多人对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无法接受,他们总是要看到一个具体的结果才愿意相信。其实,结果并不是没有,正相反,结果常常就在当下发生,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而已。比如,不善的行为会导致不善的结果,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嗔恨心现前的时候,受到最大伤害的是谁?不是对方,而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当下就会对我们的生命系统构成极大的破坏,使我们失去基本的理智。所以说,当贪心、嗔心炽盛的时候,最好不要处理任何事情,无论你做什么,都可能产生不良的结果。当我们的心中充满嗔恨的时候,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都会缺乏应有的制约,“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而当我们的心中充满贪婪的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只会围绕个人的一己私利,毫不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人生的烦恼就象电脑上的病毒一样,我们知道,电脑感染病毒后,程序就会被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也要受到影响。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内心被烦恼占据的时候,我们的生命系统也会随之发生紊乱。人生的烦恼在哪里?是物质的匮乏还是地位的低下?都不是,烦恼的根源在我们生命的内在,每个人对物质的需求不同,究竟有多少钱才可以幸福?究竟有多高的地位才可以满足?这无法通过科学来进行一番论证。我们的人生只有靠自己去实践,科学是无能为力的。科学已能使卫星上天,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方便,但我们的人性并没有随着科学的发展提高,我们的贪婪、我们的本能还是和古人没有什么区别,烦恼来的时候还是烦恼,痛苦来的时候还是痛苦,被人骂…

《认识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