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对。
第四【寂行对。】寂行一对,寂静跟行持,【圆通、真理性寂也。】这个“寂”画一个圆圈。【势至念佛、俗事修行也。】“行”画一个圆圈。这上面产生一个“寂”,下面产生一个“行”,这就是“寂行”一对。我们若达到圆通,证到无生法忍,通达这个真理的性,“寂”就是不生,不生灭,本性就不生灭,圆通,势至念佛这是俗事修行,“行”就是好好的去修持,俗事修行也,所以这“寂行”一对。
【四下、】这一段,就是【念佛法者。】现在下面再来,我叫你写你就写,念佛法者,什么叫做念佛法?念佛的法门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念?现在再来写一个:
甲,【念变化、】变化佛,【非受用佛、】这个受用佛,就是福德庄严的报身佛才是受用佛。非受用佛,就是非受用、不是自己受用的,释迦牟尼佛他就是应【化身】变化来的,所以他是为了度众生才来的,真实佛的色身不是这样,所以说若是念变化佛,不是这个实报庄严的受用佛,那么这个是【小也。】小教就是小乘教,就这样子。
底下写:乙,若【念受用、】身佛,自受用身就是实报庄严,他修福跟慧,具足清净庄严的报身,当然就【非变化佛,】是【自报】,就是自己所修福德因缘的果报,这个是大乘的【终也。】
再来,丙,【念亦变化、亦受用佛、】是大乘始教,【他报】就是说自己很受用,也能够利益众生,所以念也变化,也自受用佛,也就是这个大乘的【始也。】
再来,丁,【念非受用、】念不是自己受用,【非变化佛、】就是空一切法,那么就是当体即空离一切相,就是【顿也。】顿教相。
再来,戊,【念圆通无障碍佛】圆通无障碍佛,是圆教,【十身圆也。】
下面【势至人者。】在旁边写个:
甲,【得应化佛力。小势至也。】小教的势至。
乙,【得功德佛力、】有得到这个功德的佛力,【始势至也。】始教的势至菩萨。
丙,你若【得智慧佛力、终势至也。】
丁,你若【得如如佛力、顿势至也。】
戊,【得无尽佛力、圆势至也。】
【此亦约教略释、】约教略释,藉着这个教简单解释,【下更详解。】【则知此题名内、人法双彰。】有人、有法,有【因】、有【果】,这个【并举。】这就是四法,人、法、因、果就是具足四个法,【理尽义周、】道理都尽,都周遍,【故标章首。】所以标这章为首。
(丙)五解文(分三) 初叙礼白仪 二正陈所证 三结答圆通
(丁)初叙礼白仪
现在从这里开始就是《圆通章》的开始,解释经文,入这个经文。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大势至法王子。】有一位大势至菩萨,法王子就是接佛的衣钵,将来要成佛的一位叫做法王子,【与其同伦。】与就是共, 同伦,这“伦”就是类,同一类的就是说跟大势至菩萨有同样的威德力、福德力,与其同伦,共其同类,【五十二菩萨。】这五十二菩萨,不是五十二个菩萨,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是五十二个阶位的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从座起来,顶礼佛足,对佛这么说。
看【疏】,【梵语摩诃那钵。此云大势至。思益云。】什么叫做大势至呢?【我投足之处、】就是他在走路,脚抬起来这样走一步,【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故名大势至。】脚步走一走他就能震动三千大千世界,震动魔宫,这叫做大势至。【观经云。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噢!都会震动,【亦名得大势。】【悲华云。愿我世界、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意思是说希望他将来成佛之后的世界跟观世音菩萨都一样,在经典里面讲观世音菩萨成佛之后的世界,比现在的阿弥陀佛的世界更加庄严,那不简单,不简单。大势至菩萨希望将来成佛的时候,希望能像观世音菩萨那时候具足的世界那么庄严。【宝藏佛言。由汝愿取大千界故、】因为你愿意取这个大千界故,【今当字】就是取名,“字”当作动词用,今当字【汝为得大势。】现在跟你取法号叫做得大势,不是得到大势哦!是得大势,能够的意思,得大势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别名。“汝为得大势”,你不要读作:汝为得到这个大势,这是错哦!三个字要连起来念的,“得大势”。【亦名无边光。】无边光,无尽无边的光明。【观经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若依本文、能念大势佛、】把笔拿起来,这个“大势佛”,就是指阿弥陀佛,若依照本文,能念得这个大势佛,很有威力,【能摄六根妄、】为专注的心境,【能接念佛人、故名为势至也。】下面说【假此菩萨】就是藉着这位菩萨,【为发起者。表念佛法门、能发智光、】所以【得大势力、离三界苦、取净土乐也。于法自在、名为法王。从法化生、】因为藉着佛的法化生,所以【称之为子。】从法化生,我们大家都是从法来的,是不是?称为子,【悲华经云。往昔因中、弥陀作轮王时、观音为长子、势至为次子、】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过去曾作过观世音菩萨的父亲,所以简单讲起来就是,我慧律法师就是过去都曾作过你祖父、曾祖父,所以你今天坐在这里听经,因为我坐台上比较高位,你看!阿弥陀佛曾作过观世音菩萨跟大势至菩萨的父亲,所以我就是你父亲,是真正的,是说不知何时而已。【今在极乐、居佛左右、助化一切。】现在极乐世界,住在佛的左右手,帮助佛来度化一切众生,【次补佛处、】就是等觉菩萨要补佛的位,【故名法王子也。与、共也。伦、类也。声气相应、】同声相应,同气就相求,【名为同类。】比如说这里是讲堂的人,来啊,来听经哦!都相同的,就听经这一类的人来。你不会说:来啊,来喝酒哦!我们也不可能相邀跑去喝酒,若有,是一部分人会偷喝而已,不敢让人家知道。有一天我去信徒家,我说:菩萨,阿弥陀佛!他就(师父以手掩嘴学信徒说话貌):师父,阿弥陀佛!他偷喝酒,怕师父闻到会骂,后来师父再问他,他就不敢讲话了,(师父学信徒抿着嘴讲话)&*#?*。。。,一直嗯,讲出来有臭酒味,不敢讲话。所以念佛的人是有惭愧心的人才会不敢讲话,有的无惭无愧,喝双鹿的五加皮,XO,拿破仑,五加皮,茅台酒,气不相应,我上辈子这条酒戒绝对持得很严格,这辈子闻到酒味就吐,到现在不敢抽烟,我从小到现在不敢抽烟,不敢喝酒。【五十二者、数也、表势至念佛一门、能摄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跟妙觉,【等五十二位诸法行故。】【菩萨、具云菩提萨埵。肇云。】肇公云,【菩提、佛道名也。萨埵、秦言】就是中国话,【大心众生。】中国话说大道心的众生,大心,就是大道心,发很大的心。【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贤首】贤首国师这是华严宗的祖师,【云。菩提、此名曰觉。萨埵、此曰众生。】菩提叫做觉,觉悟的意思,萨埵就是众生,菩提萨埵就是菩萨,那是觉悟的众生,而我们是迷了的众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所以智跟悲就是变上求菩提,下救众生,我们今天也是这样,我们今天听经闻法就是从师父这个地方求到这个智慧,求到菩提,之后你们要用悲心来怜愍众生救救众生,【名菩提萨埵也。】【从座起者、师资尊卑、】长幼有序的意思,师资尊卑,师父一定是坐在上面,在讲经、在说法,做徒弟的人要请法要跪着顶礼。从座起者,就算包括要禀告佛,他也是都要跪,因此在戒律也是一样,跟师父讲话也是要用跪,若请法也是用跪。现在却不敢这样,你这样跪,我要跟你讲话,你跪着我反而觉得怪怪的,你一直跪、跪,地上大理石凉,怕回去得风湿症。若依如法是要用跪的,请法一定用跪的,这在《沙弥律仪》也是讲得很清楚,因为重法嘛!比如说那时候,我坐在那个地方,那个开计程车胖胖黑黑的司机,有一次他很不高兴,现在人家来请教师父这个佛法,因为他是初机什么都不懂,他看我跟那个人简单回答请法,他跟我请法,我简单回答他,很不高兴,他说:师父!你怎么不规定,若要请法要穿海青、搭衣端身跪着然后才来问。才觉得他重法,你要了解他有信心没有,对不对?你这样叫每个人都穿海青、搭衣跪着问,问两句又脱掉,难道一定要拘于形式?请法尊重这是很重要没有错,当然他发心是正确的,他这样讲是正确的,正统的佛教是要穿着海青、搭衣,跪在师父面前请法,他这样讲是正统的,但是这样来讲,你要怎样能圆通呢?他来,众生的根机不同,他临时来寺里,你又叫他回去穿什么缦衣,所以说某一种法要正统,某一种时间要方便法,他比较不会尊重三宝,并不是他不尊重三宝,他也很赞叹师父,所以他拿一千块钱来供养,拿一千块钱就塞给师父,好像我们在向他乞讨,一千块,师父!一千块给你,一看就知道他很虔诚,他不懂得供养,拿钱给师父要跪着、要顶礼,他不懂,我们知道,因为他有听到录音带,从台北来就是只为了见师父一面,为了要跟我相见,只为了要见一面而已,从台北坐车坐到高雄,跪着顶礼,我说:你有什么问题。没有,只为了想看师父长什么样子而已。看一次一千,这样还不错,我们也知道他是初学。把规矩订这么多,我认为不适合。所以讲到这个从座起,那是说懂得道理,尊师重道,不然,初学的人来到这里哪有办法,你订这些规矩,人马上就全跑光,不可以,要看情形,所以师资尊卑,【名分秩然。】秩然就是次序,这个秩就是很有次序,次序井然,秩序井然。【有所陈白、】白就是述的意思,有所陈白就是陈述的意思,所以对长辈【不应坐故。】对佛那更不用讲了,今天若佛来,我们敢坐吗?今天佛来,大家都跪着,谁敢坐?佛是法王,我们没有佛我们怎么了生死?你到泰国才会惊讶,泰国对出家人的恭敬才令人惊讶,师父坐这样,坐在前面这里,那个在家居士要走过师父的前面,头一定低下去…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