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n,大遍空寺,取这个名字怪怪的,大遍空寺,算整间都是大便,大遍这个读作biàn,不是读作piàn,你如果读作大piàn空寺就错了,这个读作大biàn空寺,真的,把它取为华严不是很好的听吗?)由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沙门义净同宣梵本,后来交由沙门复礼(复礼大师)、法藏(法师)等,于佛授记寺整理而成八十卷《华严》。当译这部经时,据实叉难陀传说:“天后亲临法座焕发序文,(焕发序文,焕发就是增添序文的光采,焕就是光采的意思,亲笔作序增添《华严经》的光采,)自运仙毫首题名品”,(自运就是亲自运笔。仙毫就是毛笔的意思,皇帝的毛笔叫做仙毫,自运仙毫就是亲自运笔,就是运笔,为经名、品名题字,经名和品名题字,所以就自运仙毫首题名品,)可以说是极为隆重其事。(隆重就是郑重、盛大、庄严,所以我们常常念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这偈就是武则天所做的,可见她的学问有多好,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读诵武则天的偈颂,对不对?开经偈,大家都“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一句就是武则天所做的,你看她的学问好到什么程度,这个女人真是不简单,所以你不要瞧不起女人,如果剃度,剃到武则天这么厉害的,她差不多变成我的师父了,比我还凶,太过分就抓去砍头,对不对?)六十华严因为是在晋时译的,所以后人称为晋译。八十《华严》因为是在唐时译的,所以后人称为唐译。实叉难陀译成《华严经》后,又继续地译《大乘入楞伽经》、(我觉得《楞伽经》,这一本经非常地棒,只是很可惜太深了,如果你想要空间开悟的人,这一本书不得不看,我们印了一本《楞伽经(的)义贯》,这一本写得不错,诸位,你们如果有因缘,你们如果要,讲堂有印,老参的人才看得懂,初学的人没有办法,老参也很难讲,实在是不知所云,我看过的经典之作,这本《楞伽经》是可以说是最深的,最艰涩,到现在为止我已经看过四遍了,看过四遍了,如果看得懂保证你开悟,但是依我看你保证看不懂,拍胸脯保证一定看不懂。)《文殊授记经》等,前后总共译了十九部经,本经(《十善业道经》,)就是十九部中的一部,亦是在武则天女皇的护持下译成中文的。 实叉难陀是他自己本国的名称,译成中文是学喜。(学喜,学习、欢喜,)传记上说:(说实叉难陀)“智度恢旷,(智度恢旷就是说智慧高超,气度宏广,恢旷就是恢宏旷达,智慧跟气度都恢宏旷达,)风格不群;(就是说他的品格,风就是风范,不群就是脱俗超群,品格风范脱俗超群,)善大小乘,(他不但精通大乘,而且又精通小乘,)旁通异学。(旁通异学,就是说还包括其他的四书五经,统统都懂,《易经》也懂,)”不但精通大小乘的佛法,对世间的哲学以及种种学问,亦都有相当的研究和认识,不是一位普通的法师。因为他的学问高深,(深厚地通达,)所以对于佛法方面,不但了解经藏,对律藏、论藏,亦有深湛的通达,因此称为三藏法师。(我们一般称三藏法师,都把他当做玄奘法师,其实不是,如果通达三藏的,都称为三藏法师,)后来实叉难陀,感于慈母衰老,很想回去看看,以慰慈母之情,所以特上书请求归里,皇上由于他的孝思,不特准他回去,并且派人送到于阗。没有经过好久,再度来到中国,寂后火化,其舌犹存,(跟鸠摩罗什一样,)真是难得。诸位还要知道的,本经除了实叉难陀的翻译,更有施护三藏所译的,(施护三藏是宋代的译经师,宋代,北印度人,世称显教大师,出生在什么地方?什么年代?出卒年不详,他平常都致力于翻译经典,)名为《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这部经就是《十善业道经》,共一卷,宋代施护所翻译的,施护所翻译的,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与实叉难陀所翻译之《十善业道经》们本异译,)是可取来作为研究参考的。 正释经文 甲一 证信(证信就是序分,序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看到佛讲经的对象在龙宫对海龙王,这个列入畜生道,与大比丘众这样就是声闻,还针对菩萨又是摩诃萨,又是大菩萨,所以当机众有畜生就是凡夫,有比丘众就是声闻还有菩萨众,这样就知道他所讲的这部经典,是五乘所共有的,懂得看经典的人看第一句他就知道了,他就知道后面要讲什么了,表示这一部经典所讲的是五乘所共修的,我们打开《华严经》,就不是这样子,《华严经》一打开,就什么菩萨什么菩萨,全部统统都是在讲菩萨,当机众全部都是菩萨,所以会看经典的一看前面就知道后面了,看他对什么根机来讲的,譬如说《金刚经》他是对解空第一的讲的,《金刚经》须菩提就是当机者,一看《金刚经》就是在讲空、讲般若,讲般若。所以看经典看前面就知道后面了。底下说:) 佛教讲经,对于经文,首先是要分科的,其最有名的,就是序(底下加一个“分”,序分,序分)、(就像一个人的头,就像一个人的头,)正(宗分,就像我们人的五脏六腑,)、流通(分,就像我们人的双脚和双手,会流通,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三分法,而这在中国佛教史上,为晋代高僧道安法师所分的,(道安这个很重要,东晋的一个高僧,跟慧远大师都是东晋,道安大师影响我们佛教非常地大,非常地大,西元三一二到西元三八五年,西元三一二到西元三八五年,东晋的一个高僧,他十八岁就出家,他的师父叫做佛图澄,佛是释迦牟尼佛的佛,图是图画的画,画图的图,澄是澄清湖的澄,佛图澄,佛图澄神通非常广大,外道都胜不过他,过去、未来的事情都知道,在《高僧传》里面佛图澄他降伏很多的外道,他用神通降服很多的外道。道安大师他对佛经的翻译跟经典的记录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他是东晋当代的高僧,对佛教有很深远的影响。道安法师所分的,)后代佛教大德讲经,大都是依这个分科来讲的,所以有“弥天高判,(弥天高判就是说像天那么高,意思没有人比他更行了,他把一部经典判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个就像天那么高了,这个判是指最圆满最高,)今古同遵”之说。(大家都遵守,所以每一部经典都有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 (所以)一般经典的序分,本有证信序(证信序就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与……众”多少人这样,叫做证信。证信就是说证明这部经确确实实是我阿难所听来的,不是捏造的,)与发起序之别,(发起序就是看哪一个当机者,像《金刚经》就是须菩提,就对他合掌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就发起序。起是谁发起的叫做发起序,)现在此经只有证信序而无发起序。(证明这部经是佛所说的,没有。) 所谓证信,就是为了使人信仰,必须找出事实证明。世间有许多事情,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样就是这样,那样就是那样,(这样就是这样,那样就是那样,)当下可以相信,不必另找证明。但也有很多事情,不是亲自见闻得来,如要他人相信,就得事实证明。现在讲的这段经文,目的就在证明本经的确是佛所说的,所以称为证信。 关于证信这段经文的叙述,太虚大师老早举出一个例说:“如现代人的举行仁义,在会议簿的记录上,一定写明会议的地点、(会议的)时间、(会议)主席(是谁)、出席人数(有多少)、会议事项(是什么?)。后来如有人对讨论事项发生怀疑,就可取出当时会议记录来作证明,使你不得不相信这一事实。”(所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里,这个就是证明确实有这件事。) 【如是】:二字,通俗地说,就是这个,为指定下面的全部经文。若以信受不信受解释如是,就是白话所说“是的”。如我们平时对人讲一件什么事情,假定对方信任得过,文雅的便说“如是,如是”; (这样、这样对。)通俗的便说“是的,是的”。设或对方信任不过,文雅的便说“不如是,不如是”;(不是这样子,不是这样子。)通俗的便说“不是的,不是的”。可见如是两字,含有信的意思。(信或者是不信。) 【我闻】:的我,是代名词,亦即阿难自称。闻即听闻,如诸位在听《十善业道经》这样,我一句一句地讲,你们一句一句地听,名之为闻。我闻,是表示亲自听闻。如诸位今晚听完经回家,告诉家里没有来听的人说:“这次听讲的十善业道经,是由实叉难陀译成中文的。”家人如果问你:“你怎么知道的?”你可肯定地回答说:“是我自己从法师那里亲听得来的。”(所以)每一个人自己所听到的,都可称为我闻。本经是阿难尊者所结集的,为了表示这不是自己所说或杜撰的,(杜撰就是没有事实的依据,而凭空捏造的,)而是由我从佛那里亲自听闻得来,所以称为我闻。 【一时】:时指说法的时间,等于现在开会的时间。世间一般开会的时间,都写明某年某月某日,把日期交待得清清楚楚的。佛说法自有其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为什么不把它指明而笼统(笼统就是说不明确、含糊,统括或者不明确,笼统。为什么不把它指明而用这种不太明确)地说为一时?(他为什么不说某月某日某时?当然)这是有道理的。现我告诉诸位:在这个世界上,由于各国的历法不同,(像我们中国就使用农历和国历,国历是全世界的,国历是全世界的,农历就是中国人使用的,所以)因而各地的时间,也就显然的有着差别,(我们现在晚上就是美国的白天,所以)特别是在古代,中国有中国的历法,印度有印度的历法,如中国一年分为春夏秋冬的四季,印度一年则分为热际(你稍微作个笔记,热际就是:正月十六日到五月十五日,这是印度的分法,正月十六日到五月十五日,总共四个月)、雨际(就是五月十六日到九月十五日,五月十六日到九月十五日)、(如果是印度的)寒际(呢?就是九月十六日到正月十五日,所以是每四个月一季,我们中国春夏秋冬是…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