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后他成佛,就会想到:这位法师,无量劫以前创造一间讲堂,让我听经闻法,所以,我今天才能成佛作祖。他就会来度我;如果我还在六道轮回的话。所以说,将来是你们度我,还是我度你们,仍是个未知数,或许将来你们比我更行也不一定,目前我只是暂时教你们。这很难说的,只要你肯用功精进,佛性就能显现出来。[此为一代时教总因缘。
别,即就本经,]这部经典所说的,佛陀为什么要来说教?这部经典[有十因缘。乃以本觉真如,]本觉,我们清净本来的觉性,真如。[内熏为因,]内熏就是我们本有的清净觉性与真如,作为熏习的根本,本来有的。[十二菩萨,请问为缘。]十二菩萨是一个一个起来问,佛一一回答,显示这个圆满的觉性。
《圆觉经》第一个因缘是什么呢?这部《圆觉经》发起的因缘。[一、为示因地法行故。]因地法行就是说:你还未成佛,你一定有一个开始修行的因地,到最后[修证佛果,不离因心,]因的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要修行成佛作祖,要用什么心去修行才能成佛作祖呢?要用圆满的觉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如果不用圆满的觉性修行,会落入二乘人的果位,或是无法达到究竟佛果,这样的果报。紆曲就是弯掉了,不能真正达到目的,紆曲也就是变相,不是真正的佛果。所以,因地不真,果招紆曲,佛经里面常常提到。[故文殊创问本起之因,]本起的因缘。一开始就是文殊师利菩萨起来向佛陀顶礼,请问佛陀因地修行的问题。[如来答以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这句话,是我们成佛作祖最重要的一句话,你应该用什么心去修行?我解释一下:圆照叫做不取不舍,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那种清净,圆照。这个“圆”就是一切相皆不取,这样才能达到空性的圆满法,空才能达到圆满法,照,自然产生妙有。所以,圆可以说当下就是照,圆满的空性,当下就照破一切天地的无明,这就是圆照。这个照有破除无明的力量;圆就是一下子就进入清净的本体。圆照就是说圆满的清净心,一下子就照破了无明,马上可以显示出清净的觉相出来。而我们修行如果修错了,就会一直团团转,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所以说: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你若能用圆照清净觉相的心修行,在刹那之间就能永断无明,这个就是顿悟成佛,这个就是六祖的功夫,刹那间就悟入,不必弯弯曲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一切上,即名诸佛,在一句话好好的去体会、观照,眼见、耳闻,六根、六尘一切,当下就无碍。[方成佛道。佛为示因地法行,故说此经。]在座诸位!你如果想成佛作祖,就是一定要听这部经,没有这部《圆觉经》,你就是没办法,你没有办法圆满的成就佛道。
[二、为示离幻即觉故。]这句话非常重要!离一切幻妄的执着,你当下就觉悟。也就是说:我们时时刻刻要了解,今天我们是在作梦,梦中我扮演一个角色,每一个人要永远记得这句话:离幻即觉,离一切幻化的错误,当下就是觉悟。我们今天所有的执着都是错误,因为那是增加你的痛苦,编织一个牢狱、一个痛苦、一个负担,自己承担。今天你眼睛所见,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东西,但是,我们都被外境骗得迷迷糊糊,以为是真实的东西。所以,幻化的东西不值得我们痛苦、执着,离幻即觉。[佛告普贤:一切幻化,]当处[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就是一切时间、空间的交会点,叫做当处。一切幻化,当入都生如来圆觉妙心,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这是你自己不知道。我今天的烦恼,我希望找到哪一个地方,我才来开悟,或者向外追逐,跑这个地方、跑那个地方。你找来找去,要找什么?你永远都找不到,因为你内心的取舍没办法放下,绝然跑到天涯海角,你的执着心仍在。一切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我告诉诸位,哪里是最好的道场?清净心就是我们最好的道场;圆满的觉性,就是我们最好的修行。今天如果你说:我去哪个地方;去瑞士修行,马上就可以开悟!我马上用飞机载你去瑞士让你开悟,再把你载回来。如果说你去哪个深山里面,去阿里山跟猴子住在一起,能够大彻大悟,我马上载你去跟猴子一起住!禅宗讲一句话:不善用心,纵然裸露,吃一切苦,如外道者,不名修行!禅宗很早就跟你讲得很清楚了。你不善用心,不会用功的人,就算你穿树叶,像原始人一样的,没有语言,披上树枝,或是修一切的苦行,都名外道,不名修行。心外求法嘛,你不懂得道理嘛!有圆觉性的人,大彻大悟,你悟了,当处就是,就算我穿得很漂亮,我一样开悟,化妆打扮、穿金戴银都无碍,悟道的人,你戴什么首饰都没关系;你穿一件两千万的衣服也没关系,事情就是如此。你说贫穷才有道,这是对一般的众生来说,所谓:富贵修道难;可是,像维摩诘居士是大富之人,维摩诘居士是大财富的长老,在印度当时是一个大财富者,是古佛再来,他并不是示现很贫穷,而是示现大富大贵,财富惊人!对不对?他要穿什么、吃什么没有?但是,他不贪着,明明知道这是幻化的东西,方便运用。我们今天要了解,一切幻化,当处都生如来圆觉的妙心,我们今天就是不了解。有一个修禅的人修了很久,去请示禅师:禅师!你说即心即佛,我怎么不见心,也不见佛?他说:大德,你不见心、不见佛,也没有人障碍你啊,大德自不见心,也不见佛啊!是你自己没有见到,活生生的作用在那个地方,也没有人阻挡你啊,并不是我拿什么东西挡住你,说你不见即心即佛的道理;你不见佛性,没有人阻挡你啊,是你自己没看见啊!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圆觉妙心现前却不会用,像今天又有一个居士来,为了他儿子:哎呀!师父!拜托一下,我儿子联考落榜了,希望他能来参加短期出家。我告诉他:一切都是因缘法,这个孩子如果不肯来短期出家,你勉强他也是不受益,没用!问他有没有皈依,也没有,还没皈依。要是我今天身为人父,或是当学生的老师;我教我的儿子,就尽量、简单的跟他讲一下,关心他一下,跟他讲清楚,其余的就不是我的问题了。有没有智慧,差别是很大的.有一个信徒打电话来,她的女儿脚不方便,留学日本。她女儿年纪可能也不小了,母亲想:女儿残废,脚不方便,最好是不要结婚!可是,她的女儿认识了一个手臂残缺的人,右手没有了,只剩下左手,她的母亲一直反对,她就一直烦恼,担心女儿不幸福,因为女儿的手不方便,如果先生手又不方便,以后要怎么养孩子呢?她就一直很烦恼,反对这件事,她女儿却认为:妈妈都不为我着想,只站在她的角度想!所以,她打电话来请求师父。我就告诉她:你这样处理不对,你一直反对她,她不会感谢你,因为她不了解你的用心。年轻人有一个期间会有冲动性,一直想要走结婚这条路,这是难免的!你一直反对,她会一直抗拒你。我说:今天如果是师父生到这样的女儿,我会告诉她,我跟你讲清楚,你的脚不方便,嫁给对方也是残缺的,以后经济能力会很困难,你自己要好自为之,去吧!要是我,会看得很开,所以,有没有智慧,处理事情就不一样了。我告诉她:你不能一味的阻止她,这样会弄得母女变成仇人,她要嫁,你却不答应,会变成仇人,对不对?处理事情不是这样子的,就像我在教导徒弟一样的,利害关系我都跟你分析得很清楚;你要考虑妥当,想离开讲堂,要先考虑妥当才出去;如果出去之后想再回来,说真的,那就差不多没有这种机会了,很难有这种机会!今天如果我走结婚的路,我会这样教女儿:你要嫁人,要考虑妥当,我不会阻止你,因为爸爸走结婚的路,有苦难言,我已经苦在前头,让你了解了,你要考虑清楚才嫁,嫁人不好受!我跟那个信徒说:你的女儿作这样的决定,我告诉你这是一定很痛苦的,因为双方都残废,这条路会走得很辛苦很辛苦,非常辛苦!尤其是我们有听到佛法的人,如果我们今天没有听到佛法,迷迷糊糊;有听到佛法的人,身体不方便,又决定走结婚这条路,这是很糟糕的![不了如幻,是名不觉,]我们现在就是这样,不了解、没有智慧,就是不觉。[若知幻化,即已离幻,既已离幻,即名为觉];你如果离开幻化,就叫做觉。[若知幻化,即已离幻,既已离幻,即名为觉;如人处梦,不知是梦,一知是梦,即已离梦,离梦即名醒觉。佛为示离幻即觉,故说此经。
三、为示修行渐次故。]渐次就是次序。[佛告普眼:欲求如来,净圆觉心,] 清净圆满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这八个字要画起来,为什么要画起来?就是说,你看经典要注意它在讲什么,它有重点,你如果随时都知道这是虚妄的东西,怎么会为了一点小事困扰呢?我看有的人才四十岁而已,我今年四十,有没有操劳是差很多的,我问木工阿华:你今年几岁?我三十四!小我六岁呢!我以为只差我两岁,竟然差我六岁,看起来就像我的……说个谐音就好。
我们是一个修行人,我尚且是有病在身,还能保持这个面相,你才三十四岁就这样子,因为每天都操劳妻儿的事。有妻儿操劳烦心,真的!貌相就是完全不一样,他小我六岁,却苍老很多,明天不要跟他讲喔!事实就是如此,都是为了家庭,没办法!所以说:一个修行人,他心地的用功,为什么?我也不曾在操劳烦心什么,一切随缘,你有相当的智慧,哪一件事情能困扰我们?那是不太可能的事!当然,我不是圣人,但是,我们已经能够在事相当中随遇而安,可以这么样讲。所以说:我们若能远离诸幻,这是最大的美容。我们会妆扮自己,这很好;但是,我们的心一定要用智慧滋润。我们要保养这个皮肤,可是,你为什么不保养这个本性呢?保养这个本性,就是远离诸幻,一切不可得。[幻身灭故,]幻化的身若灭,[幻心亦灭;]身体若灭,幻化的心就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注意听!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就是我们用智慧,观照这…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