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後他成佛,就會想到:這位法師,無量劫以前創造一間講堂,讓我聽經聞法,所以,我今天才能成佛作祖。他就會來度我;如果我還在六道輪回的話。所以說,將來是你們度我,還是我度你們,仍是個未知數,或許將來你們比我更行也不一定,目前我只是暫時教你們。這很難說的,只要你肯用功精進,佛性就能顯現出來。[此爲一代時教總因緣。
別,即就本經,]這部經典所說的,佛陀爲什麼要來說教?這部經典[有十因緣。乃以本覺真如,]本覺,我們清淨本來的覺性,真如。[內熏爲因,]內熏就是我們本有的清淨覺性與真如,作爲熏習的根本,本來有的。[十二菩薩,請問爲緣。]十二菩薩是一個一個起來問,佛一一回答,顯示這個圓滿的覺性。
《圓覺經》第一個因緣是什麼呢?這部《圓覺經》發起的因緣。[一、爲示因地法行故。]因地法行就是說:你還未成佛,你一定有一個開始修行的因地,到最後[修證佛果,不離因心,]因的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你要修行成佛作祖,要用什麼心去修行才能成佛作祖呢?要用圓滿的覺性,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如果不用圓滿的覺性修行,會落入二乘人的果位,或是無法達到究竟佛果,這樣的果報。紆曲就是彎掉了,不能真正達到目的,紆曲也就是變相,不是真正的佛果。所以,因地不真,果招紆曲,佛經裏面常常提到。[故文殊創問本起之因,]本起的因緣。一開始就是文殊師利菩薩起來向佛陀頂禮,請問佛陀因地修行的問題。[如來答以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這句話,是我們成佛作祖最重要的一句話,你應該用什麼心去修行?我解釋一下:圓照叫做不取不舍,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那種清淨,圓照。這個“圓”就是一切相皆不取,這樣才能達到空性的圓滿法,空才能達到圓滿法,照,自然産生妙有。所以,圓可以說當下就是照,圓滿的空性,當下就照破一切天地的無明,這就是圓照。這個照有破除無明的力量;圓就是一下子就進入清淨的本體。圓照就是說圓滿的清淨心,一下子就照破了無明,馬上可以顯示出清淨的覺相出來。而我們修行如果修錯了,就會一直團團轉,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所以說: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你若能用圓照清淨覺相的心修行,在刹那之間就能永斷無明,這個就是頓悟成佛,這個就是六祖的功夫,刹那間就悟入,不必彎彎曲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離一切上,即名諸佛,在一句話好好的去體會、觀照,眼見、耳聞,六根、六塵一切,當下就無礙。[方成佛道。佛爲示因地法行,故說此經。]在座諸位!你如果想成佛作祖,就是一定要聽這部經,沒有這部《圓覺經》,你就是沒辦法,你沒有辦法圓滿的成就佛道。
[二、爲示離幻即覺故。]這句話非常重要!離一切幻妄的執著,你當下就覺悟。也就是說:我們時時刻刻要了解,今天我們是在作夢,夢中我扮演一個角色,每一個人要永遠記得這句話:離幻即覺,離一切幻化的錯誤,當下就是覺悟。我們今天所有的執著都是錯誤,因爲那是增加你的痛苦,編織一個牢獄、一個痛苦、一個負擔,自己承擔。今天你眼睛所見,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東西,但是,我們都被外境騙得迷迷糊糊,以爲是真實的東西。所以,幻化的東西不值得我們痛苦、執著,離幻即覺。[佛告普賢:一切幻化,]當處[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就是一切時間、空間的交會點,叫做當處。一切幻化,當入都生如來圓覺妙心,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這是你自己不知道。我今天的煩惱,我希望找到哪一個地方,我才來開悟,或者向外追逐,跑這個地方、跑那個地方。你找來找去,要找什麼?你永遠都找不到,因爲你內心的取舍沒辦法放下,絕然跑到天涯海角,你的執著心仍在。一切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我告訴諸位,哪裏是最好的道場?清淨心就是我們最好的道場;圓滿的覺性,就是我們最好的修行。今天如果你說:我去哪個地方;去瑞士修行,馬上就可以開悟!我馬上用飛機載你去瑞士讓你開悟,再把你載回來。如果說你去哪個深山裏面,去阿裏山跟猴子住在一起,能夠大徹大悟,我馬上載你去跟猴子一起住!禅宗講一句話:不善用心,縱然裸露,吃一切苦,如外道者,不名修行!禅宗很早就跟你講得很清楚了。你不善用心,不會用功的人,就算你穿樹葉,像原始人一樣的,沒有語言,披上樹枝,或是修一切的苦行,都名外道,不名修行。心外求法嘛,你不懂得道理嘛!有圓覺性的人,大徹大悟,你悟了,當處就是,就算我穿得很漂亮,我一樣開悟,化妝打扮、穿金戴銀都無礙,悟道的人,你戴什麼首飾都沒關系;你穿一件兩千萬的衣服也沒關系,事情就是如此。你說貧窮才有道,這是對一般的衆生來說,所謂:富貴修道難;可是,像維摩诘居士是大富之人,維摩诘居士是大財富的長老,在印度當時是一個大財富者,是古佛再來,他並不是示現很貧窮,而是示現大富大貴,財富驚人!對不對?他要穿什麼、吃什麼沒有?但是,他不貪著,明明知道這是幻化的東西,方便運用。我們今天要了解,一切幻化,當處都生如來圓覺的妙心,我們今天就是不了解。有一個修禅的人修了很久,去請示禅師:禅師!你說即心即佛,我怎麼不見心,也不見佛?他說:大德,你不見心、不見佛,也沒有人障礙你啊,大德自不見心,也不見佛啊!是你自己沒有見到,活生生的作用在那個地方,也沒有人阻擋你啊,並不是我拿什麼東西擋住你,說你不見即心即佛的道理;你不見佛性,沒有人阻擋你啊,是你自己沒看見啊!我們今天就是這樣,圓覺妙心現前卻不會用,像今天又有一個居士來,爲了他兒子:哎呀!師父!拜托一下,我兒子聯考落榜了,希望他能來參加短期出家。我告訴他:一切都是因緣法,這個孩子如果不肯來短期出家,你勉強他也是不受益,沒用!問他有沒有皈依,也沒有,還沒皈依。要是我今天身爲人父,或是當學生的老師;我教我的兒子,就盡量、簡單的跟他講一下,關心他一下,跟他講清楚,其余的就不是我的問題了。有沒有智慧,差別是很大的.有一個信徒打電話來,她的女兒腳不方便,留學日本。她女兒年紀可能也不小了,母親想:女兒殘廢,腳不方便,最好是不要結婚!可是,她的女兒認識了一個手臂殘缺的人,右手沒有了,只剩下左手,她的母親一直反對,她就一直煩惱,擔心女兒不幸福,因爲女兒的手不方便,如果先生手又不方便,以後要怎麼養孩子呢?她就一直很煩惱,反對這件事,她女兒卻認爲:媽媽都不爲我著想,只站在她的角度想!所以,她打電話來請求師父。我就告訴她:你這樣處理不對,你一直反對她,她不會感謝你,因爲她不了解你的用心。年輕人有一個期間會有沖動性,一直想要走結婚這條路,這是難免的!你一直反對,她會一直抗拒你。我說:今天如果是師父生到這樣的女兒,我會告訴她,我跟你講清楚,你的腳不方便,嫁給對方也是殘缺的,以後經濟能力會很困難,你自己要好自爲之,去吧!要是我,會看得很開,所以,有沒有智慧,處理事情就不一樣了。我告訴她:你不能一味的阻止她,這樣會弄得母女變成仇人,她要嫁,你卻不答應,會變成仇人,對不對?處理事情不是這樣子的,就像我在教導徒弟一樣的,利害關系我都跟你分析得很清楚;你要考慮妥當,想離開講堂,要先考慮妥當才出去;如果出去之後想再回來,說真的,那就差不多沒有這種機會了,很難有這種機會!今天如果我走結婚的路,我會這樣教女兒:你要嫁人,要考慮妥當,我不會阻止你,因爲爸爸走結婚的路,有苦難言,我已經苦在前頭,讓你了解了,你要考慮清楚才嫁,嫁人不好受!我跟那個信徒說:你的女兒作這樣的決定,我告訴你這是一定很痛苦的,因爲雙方都殘廢,這條路會走得很辛苦很辛苦,非常辛苦!尤其是我們有聽到佛法的人,如果我們今天沒有聽到佛法,迷迷糊糊;有聽到佛法的人,身體不方便,又決定走結婚這條路,這是很糟糕的![不了如幻,是名不覺,]我們現在就是這樣,不了解、沒有智慧,就是不覺。[若知幻化,即已離幻,既已離幻,即名爲覺];你如果離開幻化,就叫做覺。[若知幻化,即已離幻,既已離幻,即名爲覺;如人處夢,不知是夢,一知是夢,即已離夢,離夢即名醒覺。佛爲示離幻即覺,故說此經。
叁、爲示修行漸次故。]漸次就是次序。[佛告普眼:欲求如來,淨圓覺心,] 清淨圓滿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這八個字要畫起來,爲什麼要畫起來?就是說,你看經典要注意它在講什麼,它有重點,你如果隨時都知道這是虛妄的東西,怎麼會爲了一點小事困擾呢?我看有的人才四十歲而已,我今年四十,有沒有操勞是差很多的,我問木工阿華:你今年幾歲?我叁十四!小我六歲呢!我以爲只差我兩歲,竟然差我六歲,看起來就像我的……說個諧音就好。
我們是一個修行人,我尚且是有病在身,還能保持這個面相,你才叁十四歲就這樣子,因爲每天都操勞妻兒的事。有妻兒操勞煩心,真的!貌相就是完全不一樣,他小我六歲,卻蒼老很多,明天不要跟他講喔!事實就是如此,都是爲了家庭,沒辦法!所以說:一個修行人,他心地的用功,爲什麼?我也不曾在操勞煩心什麼,一切隨緣,你有相當的智慧,哪一件事情能困擾我們?那是不太可能的事!當然,我不是聖人,但是,我們已經能夠在事相當中隨遇而安,可以這麼樣講。所以說:我們若能遠離諸幻,這是最大的美容。我們會妝扮自己,這很好;但是,我們的心一定要用智慧滋潤。我們要保養這個皮膚,可是,你爲什麼不保養這個本性呢?保養這個本性,就是遠離諸幻,一切不可得。[幻身滅故,]幻化的身若滅,[幻心亦滅;]身體若滅,幻化的心就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注意聽!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就是我們用智慧,觀照這…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