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停了!这叫作金字塔教育,他到顶端,没办法了,最高他就是超博士嘛!中文的超博士。你是英语系毕业的,英文讲得非常好,很溜,到一个顶端,可是你懂英文,你并不一定懂中文啊?懂中文,并不一定懂英文啊!好!法文呢?你没办法啊!你尽所有智,没办法。你教这个法文,还是金字塔,一个顶尖。佛法不是这样,佛法的教育是尽所有智,看到任何东西,当下就突破,你就会产生永恒的智慧。譬如世尊说:佛说桌子,即非桌子,是名桌子。这个桌子当体即空,方便说:这个是桌子。见所有相,统统是虚妄。你马上就很清楚了。世间的教育,叫作执著的教育,愈教育就愈痛苦,他去追求这个名、追求利,追求金钱,不管你什么道德、观念,什么智慧、解脱,统统不管,我只要能活得快乐就好。所以,世间的教育,没有办法产生圣人,没有办法产生真正的大圣人,没有办法像佛陀尽所有智,佛陀见一切相,都是缘起,当下是就是空,无所执著,尽所有智马上跑出来。世间人的教育就是金字塔,他到一个顶端,就没有办法突破,中文到一个顶端,英文到一个顶端,法文到一个顶端,韩国韩文到一个顶端,突不破了,极限了,就是这样子。世间最大的,就是当总统、当皇帝,最高了,还是那一句话:and ao what
又能如何呢?学佛就不一样,学佛的进入什么?又另外一句英文了:就是incredible不可思议的境界了,真正开大智慧的人了。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坐在这个地方,多么的幸运啊!你们是个lucky old woman幸运的老女人,(笑)或者lucky old man。好了!不跟你开玩笑。
若心有所住,即为非住,【真如之心。本无所住。若不住诸法相。即与道相应也。若住于法。即违正教。既违正教。即为非住也。】
【不应住色布施者。菩萨不见有身可舍。于诸宅舍道路。逢见一切愚痴贫贱之人。毁骂捶打。需索财物。若能随顺其意。令生欢喜。不生嗔恨之心。即是布施之义。若只分辨是非。顾惜财宝。阻抑其意。令生嗔恨。】“抑”就是止。阻止他人的意,就是没有随喜心。记住!我告诉你:你一定要学一种修养,学这种修养,你一生一世享用不尽,记得:“随喜赞叹”!你记住师父这一句话就好,你明明知道对方的缺点,千万不要让他出糗,知道就好,也许你看到对方的缺点,不一定是对方的缺点,也许误会别人,也许是错觉,自己对他有成见,也不一定。因此你记住师父这一句话,一生一世都受用不尽:好事,统统随喜,记得:赞叹人家的优点。要在大众中赞叹人家的优点;责备一个人,要在私下,叫来前面慢慢的谈。学人类一个最基本上的修养,就是随喜赞叹,这随喜赞叹后面就是加功德,随喜赞叹就有功德。弘扬正法,赞叹,行善,赞叹。只要是好事,随喜赞叹。所以,今生今世你一定要做这个工作,要守这个口德。【即不名布施也。】
【凡夫不肯空心。】不肯空心就放不下,【恐落于空。】恐怕什么都没有,【不知自心本空。】不晓得我们的心本来就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愚痴的人,想要把这外在的事相除掉;可是,不除内存的妄想、颠倒、执著。【智者除心不除事。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著。然舍有三等。】有大舍、中舍、小舍。
先讲大舍,大大的布施,【内外身心。一切俱舍。】心【犹如虚空。无所贪著。然后随方应物。】“方”就是时空。随种种的各地方、各个时空所显现的来展现。【能所皆忘。】没有能布施的心,没有所布施的东西,没有所布施的身心,【是为大舍。】
第二个,【若一边行道布德。一边旋舍。无希望心。】希求的心,【是为中舍。】他不是把身心内外统统舍,一边行道,一边布德,布施这个德,一边又舍,也没什么希望心,这不错了!
三,【若广修众善。有所希望。闻法知空。】听到这个《金刚经》,知道万法皆空,【遂乃不著。】就开始慢慢地不执著,慢慢地不执著。。。【是为小舍。】
【大舍如火烛在前。】大舍,火站在前面,人跟着火走,看得很清楚。【更无明暗。】没有明也没有暗。【中舍如火烛在傍。】在旁边照的话有影子,【或明或暗。】有时候看得到,有时候看不到。【小舍】一点点的布施,【如火烛在后。】火在后面照,前面是人的影子,看不到。【不见坑穽也。】小舍就像火烛在后面,不见坑穽。
【应如是布施者。】应当这样子的布施。【俭于自己。】对自己就是非常节俭。【奢于他人。】“奢”就是肯布施。对自己非常节俭,对别人很肯布施,【是名利益。一切众生。若人心口相应。】如果有人心跟口是相应的。【行解一般。】解,有了解这个世间的真理;实实在在的去做。【是名利益于自己也。】只利益自己。【所学佛法。自然广大。虽具见闻觉知。万境不能染著。即是解脱了悟之人。岂无利益。】
【如来说一切诸相。】就是天地万象,只要有形相的,包括没有形相的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这个统统叫作一切诸相。如来说一切诸相,其实都是缘起,都是性空,【即是非相。】当下就是空,你明明知道那个是空,【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佛所说的一切众生,分析起来,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谓能秉持律仪。修行善法。而用布施。饶益众生。不住诸相。诸相本空。故云即是非相。】当体即空。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真就是不假嘛!【实语者。】实就是对不实在讲的,释迦佛讲的是实在的,你不真不实,那不是佛。【如语者。】如,就是所讲的与空相应,就是如语。“如”就是如如不动,就是空。如语者,就是绝对不会改变的。【不诳语者。】释迦牟尼佛是如来,是绝对不会欺诳众生的。【不异语者。】前后不一,昨天讲的,跟今天讲的不一样;今天讲的,跟明天讲的不一样。
【迷即种种皆妄。故不真。不实。不如。有诳。有异也。悟即一切真。一切实。一切如。不诳不异也。真语者。一切含生。皆有佛性也。实语者。一切法空。本无所有也。如语者。一切万法。本来不动也。不诳语者。闻如是法。皆得解脱也。不异语者。一切万法。本自空寂。将何为异也。】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此法无实者。心体空寂。无相可得也。无虚者。内有河沙功德。用而不竭也。 】
【欲言其实。无形可观。】什么都没有。【无相可得。欲言其虚。见能作用。是故不可言有。不可言无。有而不有。无而不无。言辞不及。其惟圣人乎。若不离相修行。无由达此法也。】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布施却执著,执著自己的布施,就象一个人进入黑暗的地方。【即无所见。】就执著嘛!【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有这个眼睛,【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
【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者。众生之心。本自无住。无住之心。】没有执著的这颗心,【即见诸法实相。名为菩萨。】【二乘之人。心住于法。不见诸法实相。背菩提路。何异凡夫。】跟凡夫没什么两样。【如人背明而入暗室。】
【如人有目。】有这个眼睛,【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者。二乘之人。不见色而住色。】就是安住在无所住,见到一切色法而无所住,就安住在无所住那个色法,【譬如不见坑穽而堕坑穽。】如果有人没有看到这个陷阱,就掉进去了。
【菩萨见色而不住色。譬如见坑穽而不堕坑穽。 一切诸法。但有假名。二乘之人。为无慧眼。不辨真假。菩萨即有慧眼。见种种色。悉皆无相。】都是无相。【故达摩云 。不见色即是见色耳。】注意!这第一个“见”就是著,执著。不著于色,就是真正见到色的本质。这一句话一般看不来的,为什么不见色就是见色?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道理的。中国人用字,没有善知识开导,你会死在字里面,字里行间里面。不见色就是见色,意思就是:当你不执著于色法,你就是真正见到色法的本质,色法的本质就是空,当体即空。
【即为如来以佛智慧者。若人心常精进。读诵此经。即觉慧性渐开。】智慧慢慢地开,【应当了悟实相。人法二空。不被一切善恶凡圣诸境惑乱。即同如来智慧性也。】
【悉知悉见。是人成就功德者。三世诸佛。无不知见。】那个无不,连着知跟见要读两次。无不知,然后加:无不见,“无不”要用两次。无不知见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了悟之人。故能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因此世间,师父已经讲了:世间的教育,都是金字塔的教育,你怎么教,顶多当作一个学者,不能了生脱死啊!永远不可能了生死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