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解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P4

  ..續本文上一頁,停了!這叫作金字塔教育,他到頂端,沒辦法了,最高他就是超博士嘛!中文的超博士。你是英語系畢業的,英文講得非常好,很溜,到一個頂端,可是你懂英文,你並不一定懂中文啊?懂中文,並不一定懂英文啊!好!法文呢?你沒辦法啊!你盡所有智,沒辦法。你教這個法文,還是金字塔,一個頂尖。佛法不是這樣,佛法的教育是盡所有智,看到任何東西,當下就突破,你就會産生永恒的智慧。譬如世尊說:佛說桌子,即非桌子,是名桌子。這個桌子當體即空,方便說:這個是桌子。見所有相,統統是虛妄。你馬上就很清楚了。世間的教育,叫作執著的教育,愈教育就愈痛苦,他去追求這個名、追求利,追求金錢,不管你什麼道德、觀念,什麼智慧、解脫,統統不管,我只要能活得快樂就好。所以,世間的教育,沒有辦法産生聖人,沒有辦法産生真正的大聖人,沒有辦法像佛陀盡所有智,佛陀見一切相,都是緣起,當下是就是空,無所執著,盡所有智馬上跑出來。世間人的教育就是金字塔,他到一個頂端,就沒有辦法突破,中文到一個頂端,英文到一個頂端,法文到一個頂端,韓國韓文到一個頂端,突不破了,極限了,就是這樣子。世間最大的,就是當總統、當皇帝,最高了,還是那一句話:and ao what

   又能如何呢?學佛就不一樣,學佛的進入什麼?又另外一句英文了:就是incredible不可思議的境界了,真正開大智慧的人了。所以,在座諸位,你今天坐在這個地方,多麼的幸運啊!你們是個lucky old woman幸運的老女人,(笑)或者lucky old man。好了!不跟你開玩笑。

   若心有所住,即爲非住,【真如之心。本無所住。若不住諸法相。即與道相應也。若住于法。即違正教。既違正教。即爲非住也。】

   【不應住色布施者。菩薩不見有身可舍。于諸宅舍道路。逢見一切愚癡貧賤之人。毀罵捶打。需索財物。若能隨順其意。令生歡喜。不生嗔恨之心。即是布施之義。若只分辨是非。顧惜財寶。阻抑其意。令生嗔恨。】“抑”就是止。阻止他人的意,就是沒有隨喜心。記住!我告訴你:你一定要學一種修養,學這種修養,你一生一世享用不盡,記得:“隨喜贊歎”!你記住師父這一句話就好,你明明知道對方的缺點,千萬不要讓他出糗,知道就好,也許你看到對方的缺點,不一定是對方的缺點,也許誤會別人,也許是錯覺,自己對他有成見,也不一定。因此你記住師父這一句話,一生一世都受用不盡:好事,統統隨喜,記得:贊歎人家的優點。要在大衆中贊歎人家的優點;責備一個人,要在私下,叫來前面慢慢的談。學人類一個最基本上的修養,就是隨喜贊歎,這隨喜贊歎後面就是加功德,隨喜贊歎就有功德。弘揚正法,贊歎,行善,贊歎。只要是好事,隨喜贊歎。所以,今生今世你一定要做這個工作,要守這個口德。【即不名布施也。】

   【凡夫不肯空心。】不肯空心就放不下,【恐落于空。】恐怕什麼都沒有,【不知自心本空。】不曉得我們的心本來就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愚癡的人,想要把這外在的事相除掉;可是,不除內存的妄想、顛倒、執著。【智者除心不除事。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然舍有叁等。】有大舍、中舍、小舍。

   先講大舍,大大的布施,【內外身心。一切俱舍。】心【猶如虛空。無所貪著。然後隨方應物。】“方”就是時空。隨種種的各地方、各個時空所顯現的來展現。【能所皆忘。】沒有能布施的心,沒有所布施的東西,沒有所布施的身心,【是爲大舍。】

  第二個,【若一邊行道布德。一邊旋舍。無希望心。】希求的心,【是爲中舍。】他不是把身心內外統統舍,一邊行道,一邊布德,布施這個德,一邊又舍,也沒什麼希望心,這不錯了!

   叁,【若廣修衆善。有所希望。聞法知空。】聽到這個《金剛經》,知道萬法皆空,【遂乃不著。】就開始慢慢地不執著,慢慢地不執著。。。【是爲小舍。】

   【大舍如火燭在前。】大舍,火站在前面,人跟著火走,看得很清楚。【更無明暗。】沒有明也沒有暗。【中舍如火燭在傍。】在旁邊照的話有影子,【或明或暗。】有時候看得到,有時候看不到。【小舍】一點點的布施,【如火燭在後。】火在後面照,前面是人的影子,看不到。【不見坑穽也。】小舍就像火燭在後面,不見坑穽。

  【應如是布施者。】應當這樣子的布施。【儉于自己。】對自己就是非常節儉。【奢于他人。】“奢”就是肯布施。對自己非常節儉,對別人很肯布施,【是名利益。一切衆生。若人心口相應。】如果有人心跟口是相應的。【行解一般。】解,有了解這個世間的真理;實實在在的去做。【是名利益于自己也。】只利益自己。【所學佛法。自然廣大。雖具見聞覺知。萬境不能染著。即是解脫了悟之人。豈無利益。】

   【如來說一切諸相。】就是天地萬象,只要有形相的,包括沒有形相的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法這個統統叫作一切諸相。如來說一切諸相,其實都是緣起,都是性空,【即是非相。】當下就是空,你明明知道那個是空,【又說一切衆生。即非衆生。】佛所說的一切衆生,分析起來,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謂能秉持律儀。修行善法。而用布施。饒益衆生。不住諸相。諸相本空。故雲即是非相。】當體即空。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真就是不假嘛!【實語者。】實就是對不實在講的,釋迦佛講的是實在的,你不真不實,那不是佛。【如語者。】如,就是所講的與空相應,就是如語。“如”就是如如不動,就是空。如語者,就是絕對不會改變的。【不诳語者。】釋迦牟尼佛是如來,是絕對不會欺诳衆生的。【不異語者。】前後不一,昨天講的,跟今天講的不一樣;今天講的,跟明天講的不一樣。

   【迷即種種皆妄。故不真。不實。不如。有诳。有異也。悟即一切真。一切實。一切如。不诳不異也。真語者。一切含生。皆有佛性也。實語者。一切法空。本無所有也。如語者。一切萬法。本來不動也。不诳語者。聞如是法。皆得解脫也。不異語者。一切萬法。本自空寂。將何爲異也。】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此法無實者。心體空寂。無相可得也。無虛者。內有河沙功德。用而不竭也。 】

   【欲言其實。無形可觀。】什麼都沒有。【無相可得。欲言其虛。見能作用。是故不可言有。不可言無。有而不有。無而不無。言辭不及。其惟聖人乎。若不離相修行。無由達此法也。】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布施卻執著,執著自己的布施,就象一個人進入黑暗的地方。【即無所見。】就執著嘛!【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有這個眼睛,【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即爲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

   【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者。衆生之心。本自無住。無住之心。】沒有執著的這顆心,【即見諸法實相。名爲菩薩。】【二乘之人。心住于法。不見諸法實相。背菩提路。何異凡夫。】跟凡夫沒什麼兩樣。【如人背明而入暗室。】

   【如人有目。】有這個眼睛,【日光明照。見種種色者。二乘之人。不見色而住色。】就是安住在無所住,見到一切色法而無所住,就安住在無所住那個色法,【譬如不見坑穽而墮坑穽。】如果有人沒有看到這個陷阱,就掉進去了。

   【菩薩見色而不住色。譬如見坑穽而不墮坑穽。 一切諸法。但有假名。二乘之人。爲無慧眼。不辨真假。菩薩即有慧眼。見種種色。悉皆無相。】都是無相。【故達摩雲 。不見色即是見色耳。】注意!這第一個“見”就是著,執著。不著于色,就是真正見到色的本質。這一句話一般看不來的,爲什麼不見色就是見色?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個道理的。中國人用字,沒有善知識開導,你會死在字裏面,字裏行間裏面。不見色就是見色,意思就是:當你不執著于色法,你就是真正見到色法的本質,色法的本質就是空,當體即空。

   【即爲如來以佛智慧者。若人心常精進。讀誦此經。即覺慧性漸開。】智慧慢慢地開,【應當了悟實相。人法二空。不被一切善惡凡聖諸境惑亂。即同如來智慧性也。】

   【悉知悉見。是人成就功德者。叁世諸佛。無不知見。】那個無不,連著知跟見要讀兩次。無不知,然後加:無不見,“無不”要用兩次。無不知見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了悟之人。故能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因此世間,師父已經講了:世間的教育,都是金字塔的教育,你怎麼教,頂多當作一個學者,不能了生脫死啊!永遠不可能了生死的。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解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