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虚空遍法界行他的普贤行愿。底下:【众生虽具此竖穷横遍】竖穷横遍就是通三世十方。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十方【之心、因迷失故、】因为被迷了,【认肉团心为心、】以我们这个脑部要不然就是这颗心脏当成我们的心,【或认缘影心为心、】缘影的意思是说我们见到东西留在心中的影像当成自己的心,这是什么?这是茶杯,我们就一直认为这是我们的心,了解这个茶杯,就是我们平常所运用的这颗心,我们平常所运用的这颗心,认识的心,我们平常认识外境的心,他不是悟到本来清净的心,他误认为是我们平常生活起居、行住坐卧所接触的这颗心,当成是自己,所以他不晓得人死后心脏会坏、头脑会烂,心跑到哪里去了?也就是说错误的认识这颗心,【故佛说此大方广真心法、】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心,【俾】就是令。令【学佛法者、有以认识。】因为我们【以久】远劫来【迷失故。】所以【初颇难识、】颇就是很,初机者很难了解,所以【宜多认识、】应该多多地了解一下,【喻如素不相识之人、】譬如说一向,素就是一向,譬如说素不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设多见几次面、即便熟识矣。吾人欲认真心、亦复如是。然肉团心非真心、而不离真心、】肉团心就像波浪真心就像大海,肉团心所幻化出来的妄想心,不离大海,波浪不离大海,【缘影心】攀缘影像的心,为什么说缘影呢?因为这个世间是不实在的,因为这个世间是不实在的,所以才说像演电影一样,所以了解的人就把这个世间一切的事情叫做游戏人间,就像来这里演电影的,如果愚痴的人就会认假为真,强以追求,世间人因为认识错误,他就一直错误的追求,所以愈追求就愈痛苦,他绝对错误,所以真心在他的心中,他怎么找都找不到,所以而不离真心,所以缘影心当然【非真心、而亦不离真心。】所以【真心随缘不变、】随缘不变,很多人会误会:认为这颗心都不要去动它,都不要起心、不要动念,就叫做随缘不变。一直保持这颗心,他很怕这颗心起心动念,错了,错了,大错特错,这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本来的面目不怕缘,不怕外缘,缘的当下就是实相、中道,就是无相、无不相,它能够破一切相,当下容纳一切相,就是通一切相,它并不是因为真心是随缘不变,随缘不变就是不要起心动念,不要起心动念。阿珠,阿珠!你叫我吗?你叫我吗?师父叫我不要起心动念,她一直怕,心中说:不要起心动念,不要起心动念。这个就是起心动念,所以变成她不了解随缘不变,变成一个愚痴型的阿珠,愚痴型,她怕,怕认识这个外境,大彻悟的人不是这样子,大彻大悟,原来你怎么变化都一样。举个例子,这是《楞严经》讲的:虚空当中有时好天气太阳出来,有时下雨,有时乌云密布,有时狂风暴雨,但是不论是阴天、大热天,或者是下雨天、台风天,所有的一切一直在变化,虚空都不动,它也不因为台风狂风暴雨,它也不因为大太阳而增加光明,统统没有,这就表示虚空中的一切相照样存在,照样存在叫做妙有一样存在,所以如果开大智慧,明心见性、大彻悟的人他不怕缘,他不怕缘,他每一个时间和空间,他都了解彻底地透视,彻底地透视就是假相的东西,你不需要去忍受它,你不需要忍受这个假相,所以他就进入无生,他就进入无生的状态,无生就是无所住,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也就是说:你尽量起心动念,没有关系,但是每一个念不能有执,你尽量起心动念,没有关系,你尽量起心动念,但是每一个念不要停滞在某一个错误的二分法里面,那就进入无跟有的中道的思想,所以说真心随缘不变,【故修行可以返妄归真。】返妄归真。这就是“大”。
【“方”约相、】我们一般讲言是四四方方,有形的叫做方,我们现在不是,现在这个【体】这个方【本无相、】无相,无相就是【以无遍计所执相故、】就是于一切相,宇宙当中一切没有产生我执和法执,随着缘起法所影现出来的,当下既是妙有,所以,【而有妙有之福德相智慧相。】简单讲,譬如说本性,佛的本性就是我们的本性,佛的本性是什么?清清净净的清净心,我们的本性也是清清净净的,但是佛的本性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看到的是他的福德,他的庄严相,他的庄严相,他的妙有相,所以这个方也就是妙有的福德相和智慧相,【言福德相者、心常在定、不垢不净、】这句话很重要,你注意看一下,“福德相”,这句话要注意看,有福又有德的人是哪一种人呢?要注意听,心常在定简单讲就是具足忍辱,无生忍辱的人就是真正有福气的人。今天我教你赚一百万,你会很感谢师父,我教你赚一千万,你会永远记住师父的恩,不过,一百万、一千万,不如我今天跟你讲一句话,心有定的人一切福就统统来到,你相信吗?你心有定,这个定是有智慧的定,是因为他透过般若的定,透过无上的智慧,心常在定,今天你听师父这句话,比你赚一亿万还富有,因为你已经不缺少什么,譬如说今天你很穷,什么人最有福?师父讲的“心常在定”。定就会了解这个就是我的业,无相,我随缘度日,你就不会抱怨富有,你也不会很高兴;贫穷,你也不会很自卑。今天你饿得很痛苦你也会说这是我的业;今天吃得很饱,你也会了解这是我的福,都不会受影响。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或者是我们对别人的恩,你也不会记在心中,我对你有恩,你怎么对我这样?因为你心在定,定就是无相,你想想看,学佛这种事比你赚钱更有利。譬如说今天我赚一百万,是不是一定会活得很快乐,不一定,对不对?因为他心不定,心不定他怎么有福可言。他的福是世间的福,如果心在定什么境界来都一样,就和佛一样了。所以我说学佛在一念之间而已,所以多修忍辱是有福报的人,你无法一下子观照无生,你要多忍辱,忍辱从哪里修起?从退让,他很凶,没有关系你让他,看他凶多久,凶久了就凶不起来。譬如说有一个人很凶恶,你一直退让一直退让,你一直让他让到最后看他多凶,天地因果就会调整得很公正,你不必烦恼。底下说不垢不净,也没有垢也没有净,因为垢是对讲的,净是对垢讲的,所以说【虽遍处水深火热之中、其心不动、】为什么?【性德】少两个字:本来。(本来)【如是、】我们的性,本性这个德本来就是于一切相当中如如不动,性德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就是这样,所以说性德本来如是,多“本来”两个字意思就清清楚楚,所以,【修显亦然、】我们如果候选显示出来,性德显示出来,【是为福德之相。言智慧相者、心常在明、】我们的心常常在大智慧当中,明就是光明,【体竖穷】三际,【横遍故、】十方,所以竖穷三际,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横遍十方,所以上面竖穷是指时间,横遍就是指空间,就是体贯通三世十方,【相亦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所以我们本性充满着【智】慧而【无不知、】所以,【亦通性修、】本性的修行,【是为智慧之相。又常讲、方者法也、即依此福德智慧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是画圆形的,矩是方形的,规矩就是要画圆形或者画方形,一定要有圆规或者是尺,所以智慧之规矩是一定【法则能生众生之解、故曰轨生物解。】轨生物解就是说有一定的轨道,物就是众生,能够让众生了解,这个轨生物解,从以前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法,能够让众生了解,一定的轨道、法则叫做轨生物解,【智慧法又能任持涅槃、】任持涅槃就是任运地持续通达涅槃,简单讲就是保证走向涅槃之路,叫做任持涅槃,保证、保持一直通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你就依照这样修行,任持这个涅槃,【如说法身慧命、法身即自性也。此性以慧为命、失慧则法身虽不没】没有消失,但是【而全隐矣、】隐而不显,没有显示出来,所以说本性就是以智慧为命,智慧又是无形的,所以你如果说我们的本性是什么?我们的本性就是充满着智慧,这个叫做我们的本性,人家说明心见性有什么了不起?他就是充满大智慧的人,充沛大智慧的人,【故曰一念不在即同死人。】一念不在就和死人一样,【智慧现前时、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我们的妄想如果打得死,法身就活,简单讲你除掉了妄想,不生不灭的法身就显示出来,所以人家说,往生解脱是现在的事,不是最后的往生叫做解脱,一般人都误解,误解往生是临命终的事,错了,错了,往生是现在的事情。要记住师父一句话:你现在能够放下掌握住几分的自在,你临命终才有希望可言,你现在没有办法有几分的把握当下这个念头,临命终你哪里有办法自在,很难。所【以此得知自性以慧为命、】所以性跟慧是相同的,【二而不二。】不二而二。【合而言之、曰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常常讲:法身就是以智慧为它的生命,叫做法身慧命,法身慧命。这是我们常常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大方【又方者正也、福德智慧、开成恒沙性德、】显示了【皆诸佛本有】因地【修】行而产【生之正法也。】所以说本有修生之法。因地修行达到果地所产生的正法,没有偏差,没有偏差。
【“广”约用、有体必有相、】有体必有相,【有相必有用、】譬如说我们人有两种体,一种真体就是本性,一种假体就是我们的肉身,色身就是外相,外相就有作用。师父的作用就是弘法利生,有作用。茶杯也有体,这个体就是塑胶,它的相就是圆圆的,一个把柄,它的作用就是喝茶、装人、茶水,体、相、用。譬如说桌子的体就是木材,它没有真体,因为它统统是假相,它统统是物质上的东西,所以它没有心体,它只是物质上的色体而已,它的相就是平平的,它的作用就是这样做起来的,弘法利生有一张庄严的桌子,所以有相必有用,【一物有一物之用、】由这句话我们就知道天地万物,天生我材必有用,简单讲就是不要看成轻别人,有时候小兵可以立大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如果随随便便地伤害一个人,将来这个人有时候他出的点子能够…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