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P3

  ..续本文上一页利益我们一生,所以修忍辱的好处就是他的好处随时都会显现出来,因为他不会去伤害人生,人生就会替他卖命,所以他一直忍辱一直忍辱……。有一天人家会了解他,了解他的时候,别人会惭愧会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的时候,虽然他的自尊心不敢向忍辱的人说对不起,但是会尽心尽力地感恩他,尽心尽力地护持他,说:这个人的确有修养,所以忍辱他就有德行,久了就会感动人,感动人,虽然说他很没有用,有一天他突然跟你提议,跟你建议一下,就影响你整个事业影响你一生,因此我们人如果修忍辱,对我们一定会有好处的。你随随便便就伤害到众生,你随随便便就伤害到众生,勾心斗角乱众生,如果被人家查到了,人家会对你很失望,很失望,你身边会失去一些能人,会失去好的因缘,好的因缘。所以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也好,为了众生的和合也好,忍辱是一定要修的,所以说一物有一物的作用,就是说世间再没用的也是会有他的作用在。简单讲,一草一木都有它的生存的空间,人应当相互尊重,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间,树木长得高又壮有其作用,草虽然长得很幼小,但是草能衬托出树木的美,譬如说这棵树很高大,底下的草拔光光,no more(谐音)草拔光光只剩下一棵树,没草的树能看吗?对不对?以佛来讲也是如此,佛在中间旁边都是他的大弟子,是由这些大弟子来衬托出佛的威德,相同的,没错,一棵大树可以庇荫很多人,但是,也需要一些底下的一些花草,师父很伟大,但是也要这些煮饭的人,也要这些办公室里的员工,我如果没有这些办公室的员工,我能整天坐在那里收钱吗?这样能看吗?慧律法师,你在这里收钱吗?来,你缴几月份的,对不对?如果是我,如果是师父,因为我有学佛我都一直感恩,在讲堂工作的工作同仁,这些流通处的员工,我都很感恩,你说一个法师有多能干,你能干不起来,你一定要靠这些流通处,就是这些流通处一直扩散出去,你慧律法师的知名度才够。今天不是说你法说得很好,很好,对不对?没有人帮你录音、录影,帮你放出去,你有多行?你有多行?所以在我的心中,师父的四周围统统是菩萨,统统是菩萨,我都认为他们是菩萨,因此我们的胸量如果放得很大,心存感恩,因为一个人就是有他伟大的地方,我们看他的优点就好,只要他一心一意对佛教,所以说一物有一物的作用,你不要一直以为:我就是师父,我很行,我有钱不怕找不到员工,不能有这种心。所以目前来讲大部分都是徒弟的声音比较大,我不曾跟做成声过,除非这个人很可恶很不得已。所以说:【君子不器、】君子不器就是说一个能人,他不会局限于某一种作用而已,君子不器,一个伟大的人,他不会只有一种作用,这个“器”,器具就是只有一点点而已,它的作用一点点而已,君子不器就是他的度量很大,大到什么样的境界化统统有办法容忍,【能有多用、】有很多作用,【况称性之心乎。】何况合我们的本性,称性就是合我们的本性,依着我们的本性出来的这颗心【用之恰当、】刚刚好,外省籍的讲的:刚刚好,刚刚好!【即返妄顺真而归真、】返妄顺真而归真,返虚妄顺着真性恢复到真实性,【用之不当、】你如果用错了,【则迷真逐妄而成妄。】迷失了真实性,你就追逐着虚妄来成妄,所以,【学佛法人应将此心用到大方广】大就是绝对,方就是元旦的相好庄严,就是修忍辱无生而得,广,底下会讲到“广”,用到大方广【上去、则成佛不远矣。】所以,这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你要成佛一定要经过这个管道,不要说成佛,今天我把这部《普贤行愿品》听完,你的胸量完全不一样,完全不一样。你也无须去让人家开膛剖肚,不必,度量就会很大,所以学《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不得了。

  【“大方广”唯一心法而有三义:】三义:三种道理,三种义意,一心三义就是全、相、用,大方广简单讲就是我们所讲的一心具足有体、相、用,【不唯体大、相用亦大。不惟相方、体用亦方。不唯用广、体相亦广。】所以这个大方广,大就包括体、相、用,方就包括体、相、用,广也是包括体、相、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体大、相大、用大,体方、相方、用方,体广、相广、用也广,【三而一、一而三、唯证乃知。】只有证得那种境界的人才能知道,【又大方广即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开则有四法界、】四个法界,哪四法界呢?第一、【即理法界、】理法界。第二就是【事】相的【法界、】理法界就是无相绝对的理,无相的意思,事相的法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六根、六尘,包括清净的诸佛土都属于事相,【理事无碍法界、】理性和事相通达,理性当下就是事相,事相当下就是理,无碍法界。再来【事事无碍法界。】叫做层层无尽的法界,无所障碍,大能容小,小能容大,一为多,多为一,在这个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微尘,一尘可化现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名为事事无碍法界,【约理法界即“大”字、】因为绝对,【约事法界即“方广”二字、】它有事相和作用,【约理事无碍法界、即“大方”二字。约事事无碍法界、即广字。

  “佛”者觉】悟【也、凡夫依本觉而有不觉、】就是我们本觉迷了,就变成一个不知不觉的众生,声闻和缘觉【二乘人能自觉】他们却是没有了菩提心,【而不能觉他、菩萨能自觉觉他】但是菩萨【而未能究竟、】圆满。所以,【佛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究竟觉人。自觉圆】满,【即智慧】具【足、觉他圆】满,【即福德】具【足、故曰佛陀即两足尊。】福慧两足尊。所以我们要修智慧和祖德。

  【“华”者因华、】花就是结果的开始叫做华,严就是果,庄严,就是因为有花的因,才能够有庄严的果,所以“华严”就是站在因果的角度来谈论的,华就是因华,【通人通法。约人、即普贤文殊菩萨是也。约法即普贤十大行愿】普贤十大行愿,普贤十大行愿我们后面会讲到,【及文殊十度等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方便再来是愿,愿意度众生。力:很有力的力,力量的力。智,就是智慧的智。就是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十度的意思。【一一行愿具无量行愿、以此因华严成佛果、】以此因华,严成佛果,以此因华,因地上叫做华,严成佛果,果叫做严,【如莲花之严莲然。

  “严”者】就是【庄严、亦通人法。能严之人是菩萨、】能严就是因地修行,能严就是因地修行的就是菩萨,【所严之人】旁边写一个究竟果的人,【是佛。】所以能庄严的人就是菩萨,所庄严的就是佛,【能严之法是六度万行、】就是说,你修六度万行就能够庄严佛果,【所严之法是大方广。因将所迷之大方广究竟证得、而成福慧二严之人。

  又佛华严三字、普贤行、严福也。文殊智、严慧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普贤的行就是做,普贤的行就是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有福,你跟他说布施,他钱拿不出来,去帮常住做事情,打八关斋,像我们今天打八关斋有六百人,走,去帮忙,他口说却不帮忙,要切身去做,服务人群,这才是有福,这才是有福,所以普贤行,就是确确实实脚踏实地做的人,这就是庄严这个福,文殊是由内所开发出来的,这个就是智慧的智,【以此】福和慧【二严而成佛、即因华庄严果德也。】到此我们已经解释了大方广佛华严都解释完了。

  再来最后的一个“经”字,我们如果讲经,这个“经”字都有解释,所以就比较简单。【“经”者法也、】底下说,【径也、】这个双人旁的径就是直通的意思,直接通往涅槃的境界,这个径就是所谓的路,直的路叫做径,人家说抄近路,抄近路,直的路叫做径,简单讲你如果依法修行,你就直接通往涅槃的近路,【典也、】典就是经典,【万古之常规也、】万古之常规,【亘古亘今】这个亘就是通,通古能今,通古通今就是【径直修行之法、】直接修行的方法,你如果找错了方法,任你怎么修都不能成佛,煮沙不能成饭,沙非饭因,因果要相应,煮米才能成饭,你修行的法搞错了,看你多能修,修到死你也无法成佛果,不能解脱,【常恒不变也。】第一、经有什么意思呢?经典含【有涌泉义、】就像水源,经典就像水源,水源涌出水来,涌出水来,【涌出无量法流故。】这是经典的意思。第二叫做【出生义、】出生,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出生诸佛故。】你如果依照经典修行能够成佛。第三呢?【显示义、】经典就是显示【显示大方广故。】第四、经典是什么意思呢?经就是【绳墨义、】就是木匠在用黑黑的那一条,【正诸不正故。】上面那个正当动词,匡正,纠正那一些不正。再来第五叫做【贯穿义、】经叫做贯穿,就是贯通整部经典,贯穿。第六叫做【摄持义、】摄持就是【贯穿摄持一切法宝故。】一切法宝故。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已经讲完了,入不思议,不思议当然是对思议而讲的,不思议,除了大菩萨以外入不思议,我们思议的众生就是生灭法叫做思议众生,当然我们不能达到解脱的境界,所以这部《普贤行愿品》,这是入不思议的境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即是入法界。】入法界,所以【依八十卷经、】的华严,《华严经》有三种,四十卷叫做四十华严,六十卷叫做六十华严,八十卷叫做八十华严,谁都为什么会分为三种《华严经》的译本呢?因为翻译的年代不同,翻译的来到中国的原始的版本也不同,有的四十卷,有的六十卷,有的八十卷,所以因为翻译的不同,所以多少有一点出入,四十、六十、八十,所以我们一般说八十卷,就是说最大本的八十华严,八十华严,【此普贤行愿品为别行经、】为什么说别行经呢?别行当然就是独立一枝,【即与入法界品文义相连、】就是说《普贤行愿品》可以单独地节录出来当作一本经,叫做《别行经》,和《华严经》虽然相连,可是它可以单独地节录出…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