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P3

  ..續本文上一頁利益我們一生,所以修忍辱的好處就是他的好處隨時都會顯現出來,因爲他不會去傷害人生,人生就會替他賣命,所以他一直忍辱一直忍辱……。有一天人家會了解他,了解他的時候,別人會慚愧會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的時候,雖然他的自尊心不敢向忍辱的人說對不起,但是會盡心盡力地感恩他,盡心盡力地護持他,說:這個人的確有修養,所以忍辱他就有德行,久了就會感動人,感動人,雖然說他很沒有用,有一天他突然跟你提議,跟你建議一下,就影響你整個事業影響你一生,因此我們人如果修忍辱,對我們一定會有好處的。你隨隨便便就傷害到衆生,你隨隨便便就傷害到衆生,勾心鬥角亂衆生,如果被人家查到了,人家會對你很失望,很失望,你身邊會失去一些能人,會失去好的因緣,好的因緣。所以爲了我們自己的利益也好,爲了衆生的和合也好,忍辱是一定要修的,所以說一物有一物的作用,就是說世間再沒用的也是會有他的作用在。簡單講,一草一木都有它的生存的空間,人應當相互尊重,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間,樹木長得高又壯有其作用,草雖然長得很幼小,但是草能襯托出樹木的美,譬如說這棵樹很高大,底下的草拔光光,no more(諧音)草拔光光只剩下一棵樹,沒草的樹能看嗎?對不對?以佛來講也是如此,佛在中間旁邊都是他的大弟子,是由這些大弟子來襯托出佛的威德,相同的,沒錯,一棵大樹可以庇蔭很多人,但是,也需要一些底下的一些花草,師父很偉大,但是也要這些煮飯的人,也要這些辦公室裏的員工,我如果沒有這些辦公室的員工,我能整天坐在那裏收錢嗎?這樣能看嗎?慧律法師,你在這裏收錢嗎?來,你繳幾月份的,對不對?如果是我,如果是師父,因爲我有學佛我都一直感恩,在講堂工作的工作同仁,這些流通處的員工,我都很感恩,你說一個法師有多能幹,你能幹不起來,你一定要靠這些流通處,就是這些流通處一直擴散出去,你慧律法師的知名度才夠。今天不是說你法說得很好,很好,對不對?沒有人幫你錄音、錄影,幫你放出去,你有多行?你有多行?所以在我的心中,師父的四周圍統統是菩薩,統統是菩薩,我都認爲他們是菩薩,因此我們的胸量如果放得很大,心存感恩,因爲一個人就是有他偉大的地方,我們看他的優點就好,只要他一心一意對佛教,所以說一物有一物的作用,你不要一直以爲:我就是師父,我很行,我有錢不怕找不到員工,不能有這種心。所以目前來講大部分都是徒弟的聲音比較大,我不曾跟做成聲過,除非這個人很可惡很不得已。所以說:【君子不器、】君子不器就是說一個能人,他不會局限于某一種作用而已,君子不器,一個偉大的人,他不會只有一種作用,這個“器”,器具就是只有一點點而已,它的作用一點點而已,君子不器就是他的度量很大,大到什麼樣的境界化統統有辦法容忍,【能有多用、】有很多作用,【況稱性之心乎。】何況合我們的本性,稱性就是合我們的本性,依著我們的本性出來的這顆心【用之恰當、】剛剛好,外省籍的講的:剛剛好,剛剛好!【即返妄順真而歸真、】返妄順真而歸真,返虛妄順著真性恢複到真實性,【用之不當、】你如果用錯了,【則迷真逐妄而成妄。】迷失了真實性,你就追逐著虛妄來成妄,所以,【學佛法人應將此心用到大方廣】大就是絕對,方就是元旦的相好莊嚴,就是修忍辱無生而得,廣,底下會講到“廣”,用到大方廣【上去、則成佛不遠矣。】所以,這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你要成佛一定要經過這個管道,不要說成佛,今天我把這部《普賢行願品》聽完,你的胸量完全不一樣,完全不一樣。你也無須去讓人家開膛剖肚,不必,度量就會很大,所以學《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不得了。

  【“大方廣”唯一心法而有叁義:】叁義:叁種道理,叁種義意,一心叁義就是全、相、用,大方廣簡單講就是我們所講的一心具足有體、相、用,【不唯體大、相用亦大。不惟相方、體用亦方。不唯用廣、體相亦廣。】所以這個大方廣,大就包括體、相、用,方就包括體、相、用,廣也是包括體、相、用。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體大、相大、用大,體方、相方、用方,體廣、相廣、用也廣,【叁而一、一而叁、唯證乃知。】只有證得那種境界的人才能知道,【又大方廣即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開則有四法界、】四個法界,哪四法界呢?第一、【即理法界、】理法界。第二就是【事】相的【法界、】理法界就是無相絕對的理,無相的意思,事相的法界就是盡虛空遍法界、六根、六塵,包括清淨的諸佛土都屬于事相,【理事無礙法界、】理性和事相通達,理性當下就是事相,事相當下就是理,無礙法界。再來【事事無礙法界。】叫做層層無盡的法界,無所障礙,大能容小,小能容大,一爲多,多爲一,在這個無量叁千大千世界微塵,一塵可化現無量叁千大千世界,名爲事事無礙法界,【約理法界即“大”字、】因爲絕對,【約事法界即“方廣”二字、】它有事相和作用,【約理事無礙法界、即“大方”二字。約事事無礙法界、即廣字。

  “佛”者覺】悟【也、凡夫依本覺而有不覺、】就是我們本覺迷了,就變成一個不知不覺的衆生,聲聞和緣覺【二乘人能自覺】他們卻是沒有了菩提心,【而不能覺他、菩薩能自覺覺他】但是菩薩【而未能究竟、】圓滿。所以,【佛爲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究竟覺人。自覺圓】滿,【即智慧】具【足、覺他圓】滿,【即福德】具【足、故曰佛陀即兩足尊。】福慧兩足尊。所以我們要修智慧和祖德。

  【“華”者因華、】花就是結果的開始叫做華,嚴就是果,莊嚴,就是因爲有花的因,才能夠有莊嚴的果,所以“華嚴”就是站在因果的角度來談論的,華就是因華,【通人通法。約人、即普賢文殊菩薩是也。約法即普賢十大行願】普賢十大行願,普賢十大行願我們後面會講到,【及文殊十度等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方便、願、力、智,方便再來是願,願意度衆生。力:很有力的力,力量的力。智,就是智慧的智。就是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十度的意思。【一一行願具無量行願、以此因華嚴成佛果、】以此因華,嚴成佛果,以此因華,因地上叫做華,嚴成佛果,果叫做嚴,【如蓮花之嚴蓮然。

  “嚴”者】就是【莊嚴、亦通人法。能嚴之人是菩薩、】能嚴就是因地修行,能嚴就是因地修行的就是菩薩,【所嚴之人】旁邊寫一個究竟果的人,【是佛。】所以能莊嚴的人就是菩薩,所莊嚴的就是佛,【能嚴之法是六度萬行、】就是說,你修六度萬行就能夠莊嚴佛果,【所嚴之法是大方廣。因將所迷之大方廣究竟證得、而成福慧二嚴之人。

  又佛華嚴叁字、普賢行、嚴福也。文殊智、嚴慧也。】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普賢的行就是做,普賢的行就是腳踏實地地去做才能有福,你跟他說布施,他錢拿不出來,去幫常住做事情,打八關齋,像我們今天打八關齋有六百人,走,去幫忙,他口說卻不幫忙,要切身去做,服務人群,這才是有福,這才是有福,所以普賢行,就是確確實實腳踏實地做的人,這就是莊嚴這個福,文殊是由內所開發出來的,這個就是智慧的智,【以此】福和慧【二嚴而成佛、即因華莊嚴果德也。】到此我們已經解釋了大方廣佛華嚴都解釋完了。

  再來最後的一個“經”字,我們如果講經,這個“經”字都有解釋,所以就比較簡單。【“經”者法也、】底下說,【徑也、】這個雙人旁的徑就是直通的意思,直接通往涅槃的境界,這個徑就是所謂的路,直的路叫做徑,人家說抄近路,抄近路,直的路叫做徑,簡單講你如果依法修行,你就直接通往涅槃的近路,【典也、】典就是經典,【萬古之常規也、】萬古之常規,【亘古亘今】這個亘就是通,通古能今,通古通今就是【徑直修行之法、】直接修行的方法,你如果找錯了方法,任你怎麼修都不能成佛,煮沙不能成飯,沙非飯因,因果要相應,煮米才能成飯,你修行的法搞錯了,看你多能修,修到死你也無法成佛果,不能解脫,【常恒不變也。】第一、經有什麼意思呢?經典含【有湧泉義、】就像水源,經典就像水源,水源湧出水來,湧出水來,【湧出無量法流故。】這是經典的意思。第二叫做【出生義、】出生,經典是什麼意思呢?【出生諸佛故。】你如果依照經典修行能夠成佛。第叁呢?【顯示義、】經典就是顯示【顯示大方廣故。】第四、經典是什麼意思呢?經就是【繩墨義、】就是木匠在用黑黑的那一條,【正諸不正故。】上面那個正當動詞,匡正,糾正那一些不正。再來第五叫做【貫穿義、】經叫做貫穿,就是貫通整部經典,貫穿。第六叫做【攝持義、】攝持就是【貫穿攝持一切法寶故。】一切法寶故。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我們《大方廣佛華嚴經》,已經講完了,入不思議,不思議當然是對思議而講的,不思議,除了大菩薩以外入不思議,我們思議的衆生就是生滅法叫做思議衆生,當然我們不能達到解脫的境界,所以這部《普賢行願品》,這是入不思議的境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即是入法界。】入法界,所以【依八十卷經、】的華嚴,《華嚴經》有叁種,四十卷叫做四十華嚴,六十卷叫做六十華嚴,八十卷叫做八十華嚴,誰都爲什麼會分爲叁種《華嚴經》的譯本呢?因爲翻譯的年代不同,翻譯的來到中國的原始的版本也不同,有的四十卷,有的六十卷,有的八十卷,所以因爲翻譯的不同,所以多少有一點出入,四十、六十、八十,所以我們一般說八十卷,就是說最大本的八十華嚴,八十華嚴,【此普賢行願品爲別行經、】爲什麼說別行經呢?別行當然就是獨立一枝,【即與入法界品文義相連、】就是說《普賢行願品》可以單獨地節錄出來當作一本經,叫做《別行經》,和《華嚴經》雖然相連,可是它可以單獨地節錄出…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