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P4

  ..續本文上一頁來,即與入法界品文義相連于後,所以【合爲一】因爲它是【入法界品者、】所以它就排在後面,叫做《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法界品【于四十卷】華嚴【行願品此當第四十卷。唐譯八十卷華嚴經入法界品廿一卷、加此成廿二卷、總全部成八十一卷。】八十一卷,【入者證入、普賢行】普賢的十大願王,這種行【爲能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爲所入、】爲所入,【解脫境界即佛境界。無我法二執之真空、】所以,【亦不礙妙有我法、】不礙妙有我法,【故不可思議。若有我法二執、即是可思可議、】因爲你執著就變成生滅法,可思就是說用妄想去思惟,可議就是可以用嘴巴去討論,可以用語言去討論它,所以可思可議都是一種執,【以有我故、則爲我執、以有法故、則爲法執。是故解脫境界、非不解脫人所能思議。】非不解脫人就是不是那一些未解脫的人所能思議的,叫做非不,這個不就是未,未解脫的未,非,不是那一些沒有解脫的衆生所能思議的,【衆生心被境轉、一迷一切迷、一紙之隔、尚不得見、而況十方世界。】所以,【佛無我故、攬叁世間、融十法界、以爲一個真我。故叁世間十法界法、由我隱顯、】由我隱顯,【由我示現、如是空有不礙事事無礙境界、誰能思議。】叁世十方一切的法都是有真我的隱和顯示,你如果有真我就顯示得出來,你如果沒有就變成凡夫,我們每個人都被煩惱、無明所遮蓋住,真我顯示不出來,所以,如是空有不礙事事無礙境界。誰能思議,休息一下。

  【“普賢行願品”品者類也、普賢行願、有通有別、通則叁世諸佛同有之因行、】叁世諸佛統統要修普賢行,就是因行,【別則華嚴會上釋迦如來之長子】釋迦是指化身,毗盧遮那是指法身跟報身,所以是同一個人。釋迦如來之長子,【普賢菩薩之十大行願也。此品爲全部華嚴關鍵、】全部《華嚴經》的關鍵,【修行樞機、】最重要的,所以,【文約義豐、】文是很簡單而少,但是道理很豐富,【可軌可持。】可以做爲我們的規矩,可以讓我們修持,【不能受持全部華嚴者、】因爲《華嚴經》有八十卷,讀一遍大約要兩個月,八十卷的《華嚴經》你怎麼讀得完,沒那麼簡單的,所以,【當以受持此品爲日課。】當爲日課,【《大方廣佛華嚴經》屬經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屬品題。】意思是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整部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是其中的一品。

  【此經有叁譯、一東晉覺賢法師譯、唯五言頌。】就是從頭到尾都是五個字,五個字、五個字,就像我們那個五言絕句那樣,五個字、五個字一個偈頌,它只是五言偈頌這樣子而已。第【二】種翻譯本是【唐代宗大辨正法師譯、唯七言頌。】前面是五言,現在是七言,就是七個字爲一個偈,【叁唐德宗貞元十二年】貞元十二年就是西元七百九十七年,七百九十七年,西元七百九十七年,【般若法師奉诏譯。此一品爲第四十卷。今爲末卷、】《普賢行願品》就是末剪子的最後,【前二譯但偈、故疑是菩薩所造法語、此譯有長行、】長行就是直接講,不是一偈一偈的,不是五言或者是七言的偈頌,是長行文,就是一直描述叫做長行,【與《華嚴經》八十卷相連、故知是經無疑矣。】底下:

  【唐罽賓】罽賓是漢朝時代西域的國名,罽賓國就是今天新疆省的喀什米爾。【叁藏般若】有一個般若法師,【奉诏譯。】奉皇帝的命令翻譯的。底下:

  【記】“罽賓”即北天竺界羯濕彌羅國之別名、梵語羯濕彌羅、此雲阿誰入、】有誰能夠進入呢?【位處山中、兵亂不及、】沒有辦法到達那麼深的地方。因爲它很堅固,【從堅固得名、乃法師之出處也。】他是刀兵不亂。我是出生在海口,靠近四湖、臺西那一帶的海口,照說那個地方都是養蚵的比較多,養蚵的,全身都曬出古銅色,你看過海邊的孩子都脫褲子下海遊泳,都曬出古銅色。所以我們人的命運不同,我出生于海口,不過在那裏到叁歲就離開了,不好我家破産遷離海口,不好沒去捕魚,要不然也是要下海捕魚,一天不曉得要電多少魚,我就是這種命,也不可能碰上那種業,出生于海口捕魚,說真的那是從小就看慣了的,從小他就出生于海口,父母如果是捕魚的他就習慣了,像澎湖,澎湖大都是捕魚的,澎湖種植不能成長,只能種植花生。說起澎湖很可憐,我那個時候去打叁年的佛七,一下飛機就狂風呼呼作響。要請法師開示:法師開示,佛教的五戒,我能不能受?我說:五戒爲什麼不能受?可以,師父,第一條不殺生,我不捕魚不能生活,請問師父,這要怎麼辦?你們這些法師們要怎麼解釋,他如果這樣問你們。我很聰明我回答得很好:我們受五戒,如果捕魚,大魚捉起來吃,小魚放它走。要不然沒有辦法,大魚捉起來吃,已經大了,小魚放它走,小魚你也煮?真是的!對不對?要不然沒有辦法統統是捕魚的,你叫他不要捕魚,他無法生活。還問:師父,插蚵有沒有犯戒?專問這些海口的問題。這個真是頭痛,問插蚵有沒有犯戒?真是麻煩。因爲在戒律裏面,佛陀沒有說若插蚵則犯輕戒,沒有,這個要靠你自己去想,真的。這個真的不會回答。請教戒師:看看插蚵有沒有犯戒?澎湖人很熱心,澎湖人告訴我:他們從小就潛水下去捉魚,捉慣了,冬天水冷,對不對?每個人一到四、五十歲,每一個都腰酸背痛,因爲泡冷水泡得筋都破壞掉,都會抽痛。我們去的時候有一位老菩薩六十幾身體很壯碩,女衆,又黑又粗又壯像泰山一樣,實在很壯碩。她說:法師,你今天來,我告訴你,媽宮。馬公讀作媽宮,捕魚的,捕魚她說捕魚,捕魚的都會酸痛,都浸在水裏捕魚,浸在水裏捕魚,所以那是一種業,那是一種業,那種業不簡單,生長在那種地方,實在很可憐,很可憐,【“叁藏】通達叁藏的一個法師叫做【般若”般若二字、師之名也。】師之名就是般若,就是法師的名字,【叁藏者謂是精通經律論叁藏之法師也。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就是西元七百九十七年,【六月、至十四年】就是西元七百九十九年,差一年就西元八百年,【二月于京師】京師就是我們所說的首都,【之大崇福寺、譯成四十卷。】再來。

  ○別解文義

  ○約全部《華嚴經》、此品末會】末會就是最後,最後一會叫做末會,【屬流通分。若約此】流通分【一卷】而言,【別行經文、】它也是有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亦分叁科。

  ○甲初序分二、乙一結前廣偈、若接八十、四十卷經、即結前生後而非序分。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記】爾時即第八十卷末、普賢菩薩稱贊如來勝功德已畢之時。

  ○乙二結說不盡

  【經】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財就是我們所說的善財五十叁參那個善財童子,那個善不是散落的散,善財,會花錢的人也叫做散財童子,這個你要聽清楚,會花錢、散財,骨頭散掉的散,散財,很會花錢叫做散財童子,和這個不相同,善財童子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如果說到佛的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十方一切諸佛經過不可說不可說,沒有辦法說,沒有辦法說,這在《華嚴經》裏每一句都這樣子,《華嚴經》一說,每一句都:不可說不可說,要不然太多了範圍太大了,那是無法說的,【佛刹】就是叁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叁千大千世界,【極微塵數劫、】極微塵,極微就是非常、非常地微細,比沙還微細,一粒沙當作一劫。那樣的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就是說不完。邊一段就是說要是講到佛的功德如來,那種功德經過百千萬億劫,你都無……。相續演說就是連續一直贊歎,叫做相貫演說。連續一直贊歎,你沒有辦法稱贊佛有多偉大,實在是你沒有辦法稱贊得了的。除了無福的人,無法認識佛的偉大,有福的人每一個都能了解佛的偉大到什麼程度。

  【記】普賢菩薩告在會大衆及善財言:“善男子”】底下括弧,【(男子者、丈夫義也,能發菩提心、是善男子、能明大方廣、】的意義,【即是丈夫。女人能發菩提心、能明大方廣、外相雖是女人、而心即丈夫。男子不發菩提心、不明大方廣、實非丈夫。】不是大丈夫,【)如來功德、贊說難盡、】你要贊歎他贊歎不盡,【不唯因人贊之不盡、果佛亦難說盡。】佛陀最後的果報,你也無法形容他的偉大,他的福、他的慧、他的德,你都無法形容,【“十方一切諸佛”,十方世界多、故佛多也。“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劫”、言極長之時間也。】這個不是從前、從前、再從前,那個從前也無法形容,再從前也只是從前而已,這是很長,無法形容的劫,這是不得了的,【“相續演說”者、謂甚多之佛、贊如來功德、經過極長時間、日以繼夜、】日和夜,【不止息】就是不停止,不停的【演說、】贊歎佛,【亦不能窮盡佛之功德。】所以【八十卷】《華嚴》【末有偈贊如來功德雲:】這句話很重要,要背起來:【“刹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系、無能說盡佛功德。”】這個讀得會掉眼淚的,太感動了,讀得會掉眼淚,佛的偉大無法言語。“刹塵心念可數知”,刹法的心念就是第一個衆生的起心動念,佛有辦法知道,我們有辦法去了解。“大海中水可飲盡”,大海這麼大慢慢地喝也喝得完。這不可能,但是也變成也有可能。如果虛空可以用尺量,風可以讓你用繩子綁得住,你看這個形容虛空可量風可系,也無法說盡佛的功德,如此你看佛的偉大到什麼程度。如果今天我們爲了一些小事活得很痛苦,我覺得這個實在是很悲哀也很可憐,爲什麼我們的胸量放不大常被束縛,爲什麼不吃鐵牛運功散(師父笑),佛這麼大肚量而我們雞毛蒜皮。我有時候覺得衆生也是很可憐很悲哀,整天都在管別人都不想自己的生死,實在很可憐,【釋迦佛與諸佛互爲主伴、】主和伴就是哪一尊佛爲主,其他佛就爲伴,【諸佛贊釋迦佛爲主,如是于諸佛中隨舉一佛爲主、釋迦佛爲伴、亦如是贊之不盡。

  ○甲二正宗分…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