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P2

  ..續本文上一頁虛空遍法界行他的普賢行願。底下:【衆生雖具此豎窮橫遍】豎窮橫遍就是通叁世十方。通叁世:過去、現在、未來,以及十方【之心、因迷失故、】因爲被迷了,【認肉團心爲心、】以我們這個腦部要不然就是這顆心髒當成我們的心,【或認緣影心爲心、】緣影的意思是說我們見到東西留在心中的影像當成自己的心,這是什麼?這是茶杯,我們就一直認爲這是我們的心,了解這個茶杯,就是我們平常所運用的這顆心,我們平常所運用的這顆心,認識的心,我們平常認識外境的心,他不是悟到本來清淨的心,他誤認爲是我們平常生活起居、行住坐臥所接觸的這顆心,當成是自己,所以他不曉得人死後心髒會壞、頭腦會爛,心跑到哪裏去了?也就是說錯誤的認識這顆心,【故佛說此大方廣真心法、】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心,【俾】就是令。令【學佛法者、有以認識。】因爲我們【以久】遠劫來【迷失故。】所以【初頗難識、】頗就是很,初機者很難了解,所以【宜多認識、】應該多多地了解一下,【喻如素不相識之人、】譬如說一向,素就是一向,譬如說素不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設多見幾次面、即便熟識矣。吾人欲認真心、亦複如是。然肉團心非真心、而不離真心、】肉團心就像波浪真心就像大海,肉團心所幻化出來的妄想心,不離大海,波浪不離大海,【緣影心】攀緣影像的心,爲什麼說緣影呢?因爲這個世間是不實在的,因爲這個世間是不實在的,所以才說像演電影一樣,所以了解的人就把這個世間一切的事情叫做遊戲人間,就像來這裏演電影的,如果愚癡的人就會認假爲真,強以追求,世間人因爲認識錯誤,他就一直錯誤的追求,所以愈追求就愈痛苦,他絕對錯誤,所以真心在他的心中,他怎麼找都找不到,所以而不離真心,所以緣影心當然【非真心、而亦不離真心。】所以【真心隨緣不變、】隨緣不變,很多人會誤會:認爲這顆心都不要去動它,都不要起心、不要動念,就叫做隨緣不變。一直保持這顆心,他很怕這顆心起心動念,錯了,錯了,大錯特錯,這不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我們本來的面目不怕緣,不怕外緣,緣的當下就是實相、中道,就是無相、無不相,它能夠破一切相,當下容納一切相,就是通一切相,它並不是因爲真心是隨緣不變,隨緣不變就是不要起心動念,不要起心動念。阿珠,阿珠!你叫我嗎?你叫我嗎?師父叫我不要起心動念,她一直怕,心中說:不要起心動念,不要起心動念。這個就是起心動念,所以變成她不了解隨緣不變,變成一個愚癡型的阿珠,愚癡型,她怕,怕認識這個外境,大徹悟的人不是這樣子,大徹大悟,原來你怎麼變化都一樣。舉個例子,這是《楞嚴經》講的:虛空當中有時好天氣太陽出來,有時下雨,有時烏雲密布,有時狂風暴雨,但是不論是陰天、大熱天,或者是下雨天、臺風天,所有的一切一直在變化,虛空都不動,它也不因爲臺風狂風暴雨,它也不因爲大太陽而增加光明,統統沒有,這就表示虛空中的一切相照樣存在,照樣存在叫做妙有一樣存在,所以如果開大智慧,明心見性、大徹悟的人他不怕緣,他不怕緣,他每一個時間和空間,他都了解徹底地透視,徹底地透視就是假相的東西,你不需要去忍受它,你不需要忍受這個假相,所以他就進入無生,他就進入無生的狀態,無生就是無所住,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也就是說:你盡量起心動念,沒有關系,但是每一個念不能有執,你盡量起心動念,沒有關系,你盡量起心動念,但是每一個念不要停滯在某一個錯誤的二分法裏面,那就進入無跟有的中道的思想,所以說真心隨緣不變,【故修行可以返妄歸真。】返妄歸真。這就是“大”。

  【“方”約相、】我們一般講言是四四方方,有形的叫做方,我們現在不是,現在這個【體】這個方【本無相、】無相,無相就是【以無遍計所執相故、】就是于一切相,宇宙當中一切沒有産生我執和法執,隨著緣起法所影現出來的,當下既是妙有,所以,【而有妙有之福德相智慧相。】簡單講,譬如說本性,佛的本性就是我們的本性,佛的本性是什麼?清清淨淨的清淨心,我們的本性也是清清淨淨的,但是佛的本性我們看不到,我們看到的是什麼?看到的是他的福德,他的莊嚴相,他的莊嚴相,他的妙有相,所以這個方也就是妙有的福德相和智慧相,【言福德相者、心常在定、不垢不淨、】這句話很重要,你注意看一下,“福德相”,這句話要注意看,有福又有德的人是哪一種人呢?要注意聽,心常在定簡單講就是具足忍辱,無生忍辱的人就是真正有福氣的人。今天我教你賺一百萬,你會很感謝師父,我教你賺一千萬,你會永遠記住師父的恩,不過,一百萬、一千萬,不如我今天跟你講一句話,心有定的人一切福就統統來到,你相信嗎?你心有定,這個定是有智慧的定,是因爲他透過般若的定,透過無上的智慧,心常在定,今天你聽師父這句話,比你賺一億萬還富有,因爲你已經不缺少什麼,譬如說今天你很窮,什麼人最有福?師父講的“心常在定”。定就會了解這個就是我的業,無相,我隨緣度日,你就不會抱怨富有,你也不會很高興;貧窮,你也不會很自卑。今天你餓得很痛苦你也會說這是我的業;今天吃得很飽,你也會了解這是我的福,都不會受影響。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或者是我們對別人的恩,你也不會記在心中,我對你有恩,你怎麼對我這樣?因爲你心在定,定就是無相,你想想看,學佛這種事比你賺錢更有利。譬如說今天我賺一百萬,是不是一定會活得很快樂,不一定,對不對?因爲他心不定,心不定他怎麼有福可言。他的福是世間的福,如果心在定什麼境界來都一樣,就和佛一樣了。所以我說學佛在一念之間而已,所以多修忍辱是有福報的人,你無法一下子觀照無生,你要多忍辱,忍辱從哪裏修起?從退讓,他很凶,沒有關系你讓他,看他凶多久,凶久了就凶不起來。譬如說有一個人很凶惡,你一直退讓一直退讓,你一直讓他讓到最後看他多凶,天地因果就會調整得很公正,你不必煩惱。底下說不垢不淨,也沒有垢也沒有淨,因爲垢是對講的,淨是對垢講的,所以說【雖遍處水深火熱之中、其心不動、】爲什麼?【性德】少兩個字:本來。(本來)【如是、】我們的性,本性這個德本來就是于一切相當中如如不動,性德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本來就是這樣,所以說性德本來如是,多“本來”兩個字意思就清清楚楚,所以,【修顯亦然、】我們如果候選顯示出來,性德顯示出來,【是爲福德之相。言智慧相者、心常在明、】我們的心常常在大智慧當中,明就是光明,【體豎窮】叁際,【橫遍故、】十方,所以豎窮叁際,叁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橫遍十方,所以上面豎窮是指時間,橫遍就是指空間,就是體貫通叁世十方,【相亦豎窮】叁際,【橫遍、】十方,所以我們本性充滿著【智】慧而【無不知、】所以,【亦通性修、】本性的修行,【是爲智慧之相。又常講、方者法也、即依此福德智慧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是畫圓形的,矩是方形的,規矩就是要畫圓形或者畫方形,一定要有圓規或者是尺,所以智慧之規矩是一定【法則能生衆生之解、故曰軌生物解。】軌生物解就是說有一定的軌道,物就是衆生,能夠讓衆生了解,這個軌生物解,從以前就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法,能夠讓衆生了解,一定的軌道、法則叫做軌生物解,【智慧法又能任持涅槃、】任持涅槃就是任運地持續通達涅槃,簡單講就是保證走向涅槃之路,叫做任持涅槃,保證、保持一直通達到不生不滅的涅槃,你就依照這樣修行,任持這個涅槃,【如說法身慧命、法身即自性也。此性以慧爲命、失慧則法身雖不沒】沒有消失,但是【而全隱矣、】隱而不顯,沒有顯示出來,所以說本性就是以智慧爲命,智慧又是無形的,所以你如果說我們的本性是什麼?我們的本性就是充滿著智慧,這個叫做我們的本性,人家說明心見性有什麼了不起?他就是充滿大智慧的人,充沛大智慧的人,【故曰一念不在即同死人。】一念不在就和死人一樣,【智慧現前時、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我們的妄想如果打得死,法身就活,簡單講你除掉了妄想,不生不滅的法身就顯示出來,所以人家說,往生解脫是現在的事,不是最後的往生叫做解脫,一般人都誤解,誤解往生是臨命終的事,錯了,錯了,往生是現在的事情。要記住師父一句話:你現在能夠放下掌握住幾分的自在,你臨命終才有希望可言,你現在沒有辦法有幾分的把握當下這個念頭,臨命終你哪裏有辦法自在,很難。所【以此得知自性以慧爲命、】所以性跟慧是相同的,【二而不二。】不二而二。【合而言之、曰法身慧命。】所以,我們常常講:法身就是以智慧爲它的生命,叫做法身慧命,法身慧命。這是我們常常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大方【又方者正也、福德智慧、開成恒沙性德、】顯示了【皆諸佛本有】因地【修】行而産【生之正法也。】所以說本有修生之法。因地修行達到果地所産生的正法,沒有偏差,沒有偏差。

  【“廣”約用、有體必有相、】有體必有相,【有相必有用、】譬如說我們人有兩種體,一種真體就是本性,一種假體就是我們的肉身,色身就是外相,外相就有作用。師父的作用就是弘法利生,有作用。茶杯也有體,這個體就是塑膠,它的相就是圓圓的,一個把柄,它的作用就是喝茶、裝人、茶水,體、相、用。譬如說桌子的體就是木材,它沒有真體,因爲它統統是假相,它統統是物質上的東西,所以它沒有心體,它只是物質上的色體而已,它的相就是平平的,它的作用就是這樣做起來的,弘法利生有一張莊嚴的桌子,所以有相必有用,【一物有一物之用、】由這句話我們就知道天地萬物,天生我材必有用,簡單講就是不要看成輕別人,有時候小兵可以立大功,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如果隨隨便便地傷害一個人,將來這個人有時候他出的點子能夠…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