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四卷▪P23

  ..续本文上一页来,还是很烦恼,找不到目标,回来,看电视,看电视,看,再来看闭路的,看闭路的,看,再来要做什么,明天再上班,睡起来拉屎,拉屎,上班,吃饭,睡,看电视,拉屎,吃饭,睡,上班,每天都一样,每一天都一样,重复,人生活得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也不晓得要做什么,听到佛法知道要了生死,来到极乐世界,他方无量的神通,看要到哪一个国土都可以,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再回来,坐莲华回来娑婆世界看这个讲堂,师父已经往生上品上生的,回来看:嗯!这个孩子表现得不错。我看得到他,他看不到我,因为我们有无量的神通力,他看不到我们,说不定他也在讲这本经,他也说这本经我们师父以前也有讲过。我已经往生了,他在这里讲也不一定,很难讲,所以说极乐世界一朵莲华一直开、一直开很有趣,我的隔壁不晓得是谁,隔壁不晓得是谁,莲华一朵、一朵、一直开、一直开,很有趣,想当年我们都在讲堂的,我们都是在讲堂的师兄弟,很有趣,去看一看,不错,要去,要去。名欢喜,所以说领纳不忘,名感受,感大恩德,投身归命,名作礼,【依教修持。一往不退。名而去。

  【讲】净土法门。至简易。】简易,这个读作容易的易,简易。【至直捷。至圆顿。可以圆离五浊。横超三界。直截生死。】截断生死,直截生死,直截,截断这个生死,【速成菩提。不可思议。人所难信。亦所难知。故无人有能发问者。

  佛智鉴机。】鉴机,【谓佛以差别智。而鉴(照也察也。)众生之机宜。了知众生。成佛之机缘成熟。故无问(不待问而)自说。令众而得四益。

  先总标。下别指。

  佛说此一卷阿弥陀经已毕。当机舍利弗。及诸常随比丘众。不言声闻缘觉菩萨者。结集家语略也。此科非佛说。】后面这一段不是佛讲的,【乃结集家叙述。法会圆满。法众得益。于比丘外。尚有一切世间。此指六凡有情世间。但举天。人。阿修罗三道。】三恶道,天,人,三道,阿修罗,天,人,阿修罗,三道,【余以等字该之。】【()

  闻佛所说此不思议法门。得未曾有。几如得雨化禾。】(禾hé:谷类作物的总称)2. 古代指粟,即今之小米 3. 又如:禾粟(谷粟);禾畴(种植禾谷的田野);禾颖(带芒的谷穗);禾绢(谷穗);禾线(谷穗);禾稿(连茎带穗的谷类收获物);禾菽(谷类和豆类)4. 粟的植株;谷类植物的统称5. 又如:禾黍(泛指庄稼或粮食);禾卉(谷类作物的植株);禾稼(谷类作物的统称);禾谷(谷类作物)6. 禾秆。如:禾茇(禾稼割取穗子后留下的茎秆)7. 特指初生没有吐穗的水稻 8. 又如:禾田(稻田);禾把(连穗带秆的稻捆子);禾更旧时以稻谷代替差役的一种赋税;禾米(稻米);禾稻(稻谷))禾说法不一种草,草本,就是得到雨浇这个草,树木。【春雷跃鲤。】鲤鱼在水路跳,春雷,打雷就下雨,鲤鱼就会跳。【故欢喜信受也。身心怡悦。若身若心。怡然自得。欢悦无量。此乃世界悉檀。欢喜益也。毫无疑贰名信者。】没什么怀疑,【以佛具五语(真语、】佛讲的都是真的。【实语、】佛讲的都是实语。【如语、】佛如法而说。【不诳语、】就是不欺骗众生。【不异语】,绝对没有两种语,都去这样讲,现在也是这样讲,叫做不异语,现在对你讲也是这样,再过十年之后他对别人讲也是这样【。)可信。】佛有具足五语可信。【更加六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同音赞叹。固然毫无有疑贰。】没有两种心。【信之深也。领纳不忘名受者。既信佛说。自然言言领纳识藏。不忘不失。此信受。乃为人悉檀。生善益也。

  感大恩德。投身归命。名作礼者。能令众生。出死苦。】出生死苦,【得涅槃乐。是为大恩大德。佛于娑婆五浊恶世。成无上道。说难信法。欲令众生。信愿修持。同出五浊。是谓泛宝筏于生死海中。】实筏就是宝船度生死,这次佛教新闻有刊登,在台北明乘法师那里作这个水陆大法会,有人看到这个西方船,超度之后,作法会之后看到整艘的船都载一些人,载一些人往西方去,西方,那就是超度,超度,有人有看到,也有人看到太阳,照片也有,产生这个吉祥的光芒,所以不要小看这个超度的力量,超度也可以让亡魂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去,不然为什么叫做超度?就是超、度,有的人说:这样我一辈子作恶,我再来超度,写五百就超度。不是这意思,当然那个人作恶作很重,当然没办法超度,是说我们为人子孙尽心尽力去超度,对不对?我们只是尽我们一点孝心,还得看他的业轻还是重,所以作水陆大法会感应很大,很大,我们这个共修,佛七之后共修还会开示,那么这个佛七威力也是很大,你想想看他上辈子就算他没有修行,七天,七天都在念佛,四、五百个七天连续一直念佛,你看这功德多大。是谓泛宝筏于生死海中,【普度众生。同登涅槃彼岸。感此大恩大德。故投身归命。名为作礼。此乃对治悉檀。】对治悉檀。【破恶益也。既归命于佛。常随佛学。自得破除三惑五浊之恶也。

  依教修持。一往不退。名而去者?】意思是说名什么叫做去呢?底下,名而去者是什么意思呢?要画一个问号,名而去者是什么意思呢?一往不退,底下是另外一句,名而去者,就是说为什么叫做名为去?去是怎么解释呢?意思底下,【依不思议教。修不思议法门。成不思议感应。圆证三不退。一往直前。疾趣无上果觉而去。】名叫做去。去,去,不简单,【此乃第一义悉檀。入理益也。证入第一义谛之理故。

  流通分竟。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演已竟。】已经结束。【且道我等。】诸位!好好反省看看,且道我等,大家要好好反省看看,【应如何而去始得。】要怎样修持,怎样一心向佛,怎样念佛,怎样一心不乱,怎样求往生,这样才好。【好把世间名利。抛去撇去。】将这个世间的名利放下再放下,放下再放下,【一切惑业。】一切造恶业的因,【休去歇去。】可以感恶业的因叫做感业,这个不是感冒的感,只要你作恶业可以感应到将来痛苦的果报,叫做一切的感业,一切的感业,休去歇去,都要停,要赶快停。【一声阿弥陀佛。死心念去修去。求生极乐。】你看!祖师大德剖心掏肺给众生,死心念去修去,求生极乐,肝脑涂地你就是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五清净土去。疾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去。切莫走向其它差路去。】你看!这里讲几句去,你有看到吗?好把世间名利抛去,一个去,撇去,二个去,一切感业,休去,第三个去,歇去,四个去,一声阿弥陀佛,死心念去,五个去,修去,六个去,求生极乐,五清净土去,七个去,疾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去,八个去,切莫走向其他差路去,光是这段写九个去,去吧、去吧……,所以布袋戏常常:吾身去也。就开场了,所以我也觉得布袋戏不简单,他是学这个《阿弥陀经》后面这个去,吾身去也……(法师笑),你不曾听过吗?歌他戏你不曾听过吗?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第四卷终

  

蕅益大师跋

  好!把笔拿起来,跋的意思是写在后面的序文,写在后面的这个言词,写在前面叫做序,写在后面叫做跋。一篇文章写在前面叫做序文,写在后面叫做跋文,蕅益大师跋。

  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很少看到一个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呜呼!今正是其时矣(吐心吐胆)。】这个时候正是时候。【舍此不思议法门。】旁边“吐心吐胆”。什么都跟你说了。【其何能淑?】能淑就是济度,救济的济,慈济的济,舍离开这个不可思议的法门,哪一种法门能够救你呢?

  【旭出家时。宗乘自负。】这个旭就是我们所讲的蕅益,这个旭出家的时候,宗乘自负就是说参禅,【藐视教典。】藐视这个教理,【妄谓持名。曲为中下】妄谓就是说批评,批评这个持名念佛,曲为中下就是专门为了中根器跟下根器的人,叫做曲为中下,这个没有师父讲可能看不懂,文言文。妄谓持名就是批评,批评持名念佛的人就是为了中根跟下根的众生,【(现身说法)。后因大病。】现身说法,大病,【发意西归。】参禅参得很好,生大病,发意西归,唉!还是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复研妙宗圆中二钞。】之后又研究妙宗跟圆中二钞,【及云栖疏钞等书。】研究这些书。【始知念佛三昧。实无上宝王。方肯死心执持名号。】死心就是一切都放下叫做死心,一切全部放下,名、利、争执、是非,全部放得干干净净的,死心执持名号,不修别宗。【万牛莫挽也。】万牛莫挽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一条绳子后面有一万头牛,一万头牛在后面拉你,万头牛在后面拉,跟我们拼命在拉这条绳子,莫挽就是没办法拉赢人家,金刚非坚,愿力唯坚,金刚非坚,金刚钻石不坚固,愿力确实是最坚固,叫做金刚非坚,不坚固,愿力唯坚,只有我们人的愿力。【吾友去病。久事净业。欲令此经大旨。辞不繁而炳著。请余为述《要解》。】请余为述《要解》。我一个朋友去病,可能是人名,吾友去病可能是一个从的名字,久事净业,很久以来他就是在修空虚西方净土的业,修净业,欲令此经大旨,这个宗旨辞不繁而炳著,辞就是文字不繁,很少就可以讲出那个义理,叫做辞不繁,而炳著,炳著就是说很明显的道理显现出来,炳就是很清楚,这个著述,炳,请余为述要解,请我来讲这个《要解》。

  底下说,自就是蕅益大师自述,【余欲普与法界有情同生极乐】我想要普度法界有情同生到极乐世界,【(言有不获已者)。理不可却。】当然没有推却的道理。【举笔于丁亥(顺治四年。)九月二十有七。】就是“顺治四年”,【脱稿于十月初五。凡九日告成。】九日就完成这本的注解,你看!他的学问多好,很惊人,很惊人,九日,九日,【所愿一句一字。咸作资粮】全都作这个资粮,【(字字道实,】每一个字都…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