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P8

  ..续本文上一页空中的太阳那么美,像虚空中的星星那么美。【江河皆汇于海。】江跟河全都汇集到大海。所以,【故诸缁素。】就是出家、在家,昨天有讲过了。【其起信者。并持而专切者。由来盛矣。】他会产生这个信心,并且念佛,持就是念佛,而专切,全心一心念佛,所以我教你们大家都要戴念珠就是这样,不可以离开念珠,念得习惯。由来盛矣,自过去到现在念佛法门就是这么兴旺。【迄明智旭大师。】一起到明朝那个智旭大师。明朝一个智旭大师,【特著】特这个著作,【要解以释此经。】特别著这个要解,就是《弥陀要解》,解释这部《弥陀经》。【更超前贤之不逮。】“不逮”就是不及的意思。更加超过比以前的人的行,大家都跟不上他,不逮就是不及他,不逮就是不及,就是跟他不能相比,意思就是说明朝的智旭大师,以前那些所作的这个注解都跟不上他的意思,超过以前的人所著作的。【发所蕴奥之未发。】开发出所含在这个《弥陀经》里面的义理,深奥而未开发出来的道理全都开发出来。蕴奥之未发,蕴奥就是含藏。【析义判教。】剖析,析就是分析这个义理,判教就是藏、通、别、圆,判教。【劝导信愿。若画龙之点睛。】这只龙画得很美了,但是眼睛点一下就像要飞走一样,画龙点睛。这完全产生生命,我们画人像最重要的要画哪里?画两颗眼睛,眼睛有神,那么像就画得很好,这龙眼神若画得很好,那么这只龙就像活着,像在飞一样,所以像画龙点睛。【宛转精耀。】“宛转”的意思就是讲得无懈可击,太棒了,无懈可击,精耀,讲得很切要,非常地清楚。【彻净宗之骨髓。】彻彻底底开发出净土宗的精髓。【达佛意之普周。】达到这个佛的意思能够普遍一切众生。【类六方之共赞。】像《弥陀经》里面六方佛皆赞叹《弥陀经》,“类”就是“似”,类似《弥陀经》讲的六方佛都赞叹这一本经。这个……,写这本《弥陀经》的《要解》写得很好,就像六方佛大家都赞叹这本《要解》一样,【同诸佛之广长。】广长就是一个辩才无碍的一个广长舌相,就像诸佛出广长舌相,佛度无量的众生。【厥趣幽深。】“厥”就是代名词,就是其趣幽深。“厥”就是代名词,它就是它这个……,“趣”就是它的意趣,道理的趋向,意思是说这本经受到各方的赞叹,这本经,这本《要解》也是受到各方的赞叹,就好像诸佛菩萨出广长舌相,因为它的道理,其趣幽深,因为它的道理,道理很深奥,很不容易了解,了解,若是不再加一点注解、解释,【若非再添注释。】若是没有再加添注解跟解释,【今人岂易入室。】这个时代的人,现代的人是因为根机不够,学问不够,愚痴,所以若没有添加一些注解要怎样进入净土法门呢?今人岂易入室,要怎样才能进来我们这个净土法门的这个范围里面。

  【顷】“顷”就是近来(,顷就是近来),【圆瑛法师。受天津】天津,天津,吃得津津有味,天津,【居士林】居士林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莲社的意思,念佛的地方叫做居士林,受到天津居士林念佛会的邀【请。】邀请,【讲斯解全文。】讲解全文。【欲使衆闻了若指掌。】就是看自己的手这么清楚,意思是说圆瑛法师受到念佛会居士林邀请,讲解《弥陀要解》,讲解全文,为了要让众生很简单就能了解,【特先编辑讲义。】所以这本《要解讲义》就是在天津居士林讲的,所以以后的人作出这个书出来,我们今天有福气看到这本了不起,佛门中最重要,最了不起,度无量众生的《要解》,归功于圆瑛法师,圆瑛法师。所以特别先编辑讲义。【普令或闻或见。一目贯通。】能够让看到的人,听到的人,一目了然。【夫荆山之玉。务须剖释。衣里明珠。总赖指示。】有的人说衣里明珠也可以,衣裹明珠也对,衣服遮住这个明珠,总是须要开示,指示才会知道。荆山就是出产玉的地方,这个玉它从深山林里挖出来,也必须要慢慢、慢慢、慢慢……,把它磨,慢慢、慢慢……,把它磨,必须要把它剖析,把它磨,磨得清净,磨得干净,磨得干净,衣里的明珠,衣服里面的明珠,总赖指示,必须要加以指示,意思是说明珠就是比喻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就是隐藏在我们的内在,我们要开发出来,要明心见性,但是总须要有人告诉你,说:啊!每一个众生就是有佛性,你今天来听佛法,来念佛,来解脱生死,我们就是要成佛,就是明心见性,要开发我们的本性,要成佛作祖,这就是我们的明珠,明珠就是我们的本性的意思。【师为现代知识。明眼宗匠。】圆瑛法师就是现代的善知识,明眼是很有眼光的人,宗匠就是专门在雕刻打造东西出来,就是专门在栽培人才的,明眼宗匠就是他具足智慧,明眼就是……,这个眼就是心眼,有清净的大智慧,清净心产生出来的大智慧,宗匠就是专门在雕刻的人,他也是这样雕刻,雕刻每一个人就像大修行的高僧大德那样。【舒胸中之真彩。发矿里之精金。】“舒”就是开发。开发他心中一切真实,精彩的东西,就是本性,开发出这个矿里面的真金出来,【俾达要解而入经义。】“俾”就是令。令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通达《要解》而入经义。【由经义而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从这个经义我们就可以去悟,悟到什么呢?悟到我们本性就是阿弥陀佛。唯心净土,我们的心若是清净,即心净则国土净,《维摩诘经》讲的心若净这个地方就是清净。【则极乐莲花不外当人一念。】意思就是说极乐世界的莲花当下就是我们这一念,有的人修行都会有一种障碍,我持戒不清净,我破戒,我破斋,我堕胎,我没有修行,开始责备自己,责备自己,我告诉你,你若悟到本性你就了解,持戒、破戒尽在一心;有为、无为当下一念。记住!持戒、破戒尽在一心;有为、无为当下一念。你这个念头无相、空法,临命终无罣碍,这个时候全部放得下临命终就没问题,所以说不管你过去怎么样,悟到本性最重要,不管你过去怎么样,悟到我们的本性最重要,有为法当下一念就是无为法,破戒一念当下转过来,清净心就是持戒,所以维摩诘居士,《维摩诘经》里面讲,不二法门,当下这一念就是,所以我们不要讥笑自己:啊!我没有修行,我曾堕过胎,我曾偷过人家的东西,我曾坐牢过,我做很多错误,我曾犯抢劫,没有关系,过去就放下,莲花就从这一念无生开始,莲花就一直出来(众鼓掌),若老是在想恶贯满盈不会往生,自然障碍自己,自然会障碍自己,所以这极乐世界的莲花不外当下一念,【当念果】的当下这一念就可以果【证。】只要你悟到空性。【步步皆是已矣。】就是每一步、每一步全都是净土。“步步”就是每一念。当念果证,步步皆是,你走一步算一步,走一步算一步,你做多少算多少,意思就是说,每一个念头你若控制得住,每一个念头你若放得下,当下就是极乐世界。

  【稿成付印而问序焉。】这个稿子是写好了,问我写一个序。【余虽不敏。】我虽然没什么智慧。【聊叙片言以弁其端。】“聊”就是简单的,简单……,这片言就是一点点,一点点语言。以弁其端,“弁”就是牛车、马车的前端在拖的地方,意思就是说写在前面的序言叫做“弁”。以弁(bián)其端(法师这里是读pián),弁,以弁其端,写在前面的序言叫做弁,就是聊叙片言以弁其端,就是简单写这个序文以放在前面。弁就是挂在前面,放在前面的序言。【庶】就是希望,【广起信云尔。】希望能够引起大众广大的相信。

  【时壬午暮春。兴慈谨撰】

  壬午年,莫春就是三月。(“莫”通“暮”。)“兴慈谨撰”,兴慈这里可能是一个法师,兴慈可能是一个法师,这里没有写。【

  

弥陀要解讲义序

  【夫净土之教。无相而无不相。无为而无不为。理超象系之表。智绝有空之境。是诸佛不思议解脱。大乘不二法门。故一切大士本行。皆始于发心。终于净土。兼具万善。成就衆生。功莫有先于此者矣。】“净土之教”,说净土宗的教化,它的教理,它的教义是在讲什么呢?说“无相而无不相”,无相的意思就是说破除一切凡夫的执著,达到本性是空,但是本性虽然是空却是具足无量的庄严,叫做无不相。意思就是说无相就是本体,无不相就是它的无量的事相,无量的庄严,虽然无量的庄严,但是当体即空,虽然当体即空,就是无量的清净国土,这样才能够达到事事无碍的法界,所以无相而无不相,一切相皆是虚妄,却是本性却具足一切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一切法是空,所以我们无所为,而无不为,因为自性具足一切法,散发出无量的智慧令身、口、意一切造作全都清净,所以无不为,所有所做的东西叫做有为,有为当下观照是空,无为,虽是无为但是无所不为,他每样都做,虽是每样都做,自性是空,这叫做实相,所以无相而无不相这叫做实相,不可以偏哪一边,无为而无不为也是实相的意思。“理超象系之表。智绝有空之境。”这个要这样念,把笔拿起来,“理超,一个顿点,象系之表,智绝,顿点,有空之境”。这样读当然就了解这个意思,有读过书的人就知道,理,道理是超越,到这个地方,超越什么呢?象系之表就是一切外相,万象,所能够造成它的名词、语言全都不是本体,意思就是说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六根、六尘、六识乃至包括一切万象一切法,超越这些,象系,系就是安上一个东西叫做系,就是安上名词,安上这个文字,安上意识,思想、意识全都好,所以这个统统不对,理超,这个道理,本性的这个道理是超越一切,有形象所能够形容的全都无法形容。“智绝,(顿点,)有空之境”:智,我们的大智慧,绝就是断除的意思,这个绝就是进入绝对的领域,断绝了有空之境,你说这个境界有,也不对,你说这个境界是空,也不对,你说有,它是因缘和合的,不是真实的东西,你说没有,又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确实是桌子你怎么说它没有,所以智绝有空之境,智绝有空之境就是……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