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即具足。』
「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阿难:「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我即持钵,诣大婆罗门家门下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难!何为晨朝持钵住此?」
「我言:『居士!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
「维摩诘言:『止!止!阿难!莫作是语。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默往!阿难!勿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粗言,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胜者哉?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仁?可密速去,勿使人闻。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
「当有何恼时我,世尊!实怀惭愧,得无近佛而谬听耶?
「即闻空中声曰:『阿难!如居士言,但为佛出五浊恶世,现行斯法,度脱众生。行矣!阿难!取乳勿惭。』
「世尊!维摩诘智慧、辩才为若此也。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弟子品就是说现在有很多人去探望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居士心想:我生病,佛怎么没来看我?佛知道维摩诘居士的起心动念,就一个一个一直派去,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阿难、迦旃延、迦叶尊者、罗睺罗,一个一个一直派去,问这些弟子:你去探维摩诘居士的病。每个人都说:我没办法!因为都曾被训斥过,都讲不赢他,没办法,他是佛再来,怎么讲得赢他?
弟子品就是佛现在要派弟子去探望他的病。
【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自己这么想。
【寝疾于牀.】
寝就是躺,寝疾;因为他生病,生病,当然这是示现的,示现生病,示现给人看,不是真实的,寝疾于牀;生病躺在牀上。
【世尊大慈]、】世尊您是大慈悲的人,【宁不垂愍。】您怎么不慈悲来探望我一下,宁不垂愍:怎么会不慈悲,来怜愍我维摩诘,佛您应该来探望我一下。
【佛知其意.】
佛是遍三千大千世界的人,大家在想什么他都马上知道。像我现在起心动念,佛一定会告诉我:慧律!榴莲不要吃太多,他一定会这样告诉我,吃了会呜呜叫。
佛知其意;佛知道他的意思。
【即告舍利弗。】就告诉舍利弗。【汝】舍利弗,汝就是你,你【行诣维摩诘问疾。】
就是探望病苦有没有好一点。
高僧大德说:闲心是莫通。至人就是圣人,圣人的心跟心是相通的,所以,不用讲大家都知道,维摩诘居士是圣人,佛当然也是圣人,圣人跟圣人而言,起心动念马上都知道,对不对?若这样你们最轻松,若这样大家的心念都相通,很轻松,不用打电话,不用讲这么多话。我若起来,我啪一下,我就下来,因为你们都知道我在想什么,就不用讲,讲得苦口婆心。可见,你们没有通达,不知道我在讲什么,还是有劳我老人家一直讲、一直讲,一直、一直讲,还得讲好几年,生病也得起来讲,肚子痛也得起来讲,打喷嚏也得起来讲,没办法!因为你们不通达,我也不通达。
舍利弗是五百位弟子之上,他智慧第一,佛先派一个大智慧去。所以,如来知道其他人可能没办法,这是表示舍利弗是第一大智慧。但是,舍利弗是第一大智慧,更加显示维摩诘居士的智慧才是惊人。所以,先派舍利弗。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佛的命令没人敢违抗,对不对?所以,佛再三地考虑,不然派舍利弗去。舍利弗第一句话就说没办法,维摩诘居士是智慧无量,不是弟子能够的,而且,过去曾被训斥过,他不敢随随便便去探望他。
【所以者何。】为什么呢?【忆念我昔】我想起我过去,【曾于林中宴坐树下。】
注意!把笔拿起来,宴坐就是摄身、心,使它不散乱、不放逸,我曾在林中打坐,摄受身心在那里坐。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喂!【唯.】就是喂!喂!喂!尊者!尊者!
【舍利弗。不必是坐为宴坐也。】
不必是坐为宴坐,不必是坐就是说不必这么坐才叫宴坐,不必是坐就是不必像你这样摄身心地坐着,叫做宴坐;所谓宴坐;如如不动叫做宴坐。
下面开始训斥舍利弗,如何训斥?你注意听!
【夫宴坐者.】若真正在宴坐,【不于三界现身意.】就是不会在三界内对色身和意识起心动念,【是为宴坐。】
因为维摩诘居士是证得法身,像虚空那么大的量,所以,他是修无相、空、无愿的,究竟清净的法身之法。舍利弗是二乘人,他是三界内的二乘,当然,境界差很多。
维摩诘居士为了让舍利弗了解法身才是真正的宴坐,所以就说:不用像你这样坐,不必是坐叫做宴坐。什么叫做宴坐?真正的坐就是如如不动,要像无相法的法身才是宴坐。既然是法身,就不是在三界出现的色身,摄这个身、摄这个心在坐,摄这个心,你现在坐着,是用色身、用意识摄心,在那里,只是暂时得到清净而已。
舍利弗【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
小乘的修法,有一个叫做入灭尽定,叫作九次第定。入定之后,他的外表像枯木死灰,不能运用,他怕自己散乱,他没发大心,所以,怕起来度众生,他会散乱,不能如如不动,他不是证得究竟的法身。
所以,不起灭定就是:不取灭尽定,你不要取,不要执着于有一个灭尽定,同时可以现出威仪,庄严的威仪,不要像枯木死灰那种小乘入灭尽定的威仪。意思是不起灭定,你不要执着有一个灭尽定,同时你可以现种种威仪起来度众生;你不用入灭尽定,同时你可以现出威仪来度一切众生。这才真正叫做宴坐。
小乘的宴坐跟法身大士的宴坐大不相同,这是完全不同。最起码你是小乘人,你摄身心宴坐,坐在那里,闭上眼睛,不起心、不动念,那是小乘、二乘,声闻跟缘觉在修的。
法身是无相的,动跟静都无相,动也缘起性空,静也是缘起性空,一切法是空性,动、静都是一如,这才是真正我们要追求的法身。
所以,就跟舍利弗讲:舍利弗!你不要执着有一个灭尽定,你同时可以现诸威仪,知道吗?这个叫做我们的宴坐。
【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
这是什么意思?
不舍道法,不舍一切道就是所谓通达,清净心、智慧心、菩提心叫做道,当下这个心,念头里摆脱了生死的束缚,充满着智慧跟菩提心;但是,外面是现凡夫事。不舍道法,他没离开他的本性,通达清净法身的智慧菩提之心,但是,他的外表是现凡夫事。
所以,我才告诉诸位,就算你是菩萨,你的所做所为,也不能离开凡夫的事情,事理圆融,事相跟理体是圆融的,事跟理,理上是无生,事相虽然现智慧,但是以事相来讲,是跟众生一模一样。
我才向诸位再三劝告,哪一位是菩萨,你根本看不出来,我早就向诸位再三劝告,我们这里哪一位是菩萨,没有一个人看得出来,你们谁是菩萨,谁知道?说不定我这里三、四十个男众徒弟,不知有几位菩萨在这里也说不定,说不定这里的女众,哪位是菩萨来示现,来鉴定师父讲得对不对也说不定。所以,男的叫做菩萨公,女的叫做菩萨母。我们这里的男众、女众,哪个是菩萨,看不出来。因此,我们尽量看人家的优点,减少自己的烦恼,看到人家的缺点就想,这个人说不定是菩萨,这可能是菩萨、是佛,这是佛示现的,不可以看他的错误,这样天底下就没我们的事。
所以,这位维摩诘居士虽然现在家身,但是终日,每天都与道相应,因为他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
舍利弗【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
太厉害了,从《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所讲的话太厉害。
什么叫做宴坐?因为维摩诘居士证到法身、无相,这都是无相法,你看看!不住内;你不要认为我有一个心在控制,不执着有个心,认为我在修行;也不在外,也没有一个色身在打坐,这叫做宴坐。
维摩诘居士早就告诉过我们:我们的色身是幻宅,我们的色身是虚妄、幻化出来的,怎么能够住在内呢?即使是外面的山河大地,也是因缘和合。
所以,小乘人就是声闻、缘觉,他为了防止念头不被跑掉,所以,他就控制念头,用压抑的或者是用控制的,系心在内,观照、观照..,维摩诘居士是证悟到能所双亡、究竟无相,所以,根本不用观照。
所以,意思是说你细心观照内心,内心是不实在,色身是幻化的,凡夫是整天在追求外面,法身大士是内、外平等,外面的山河大地也是空性,内在的色身也是缘起性空,所以,不住内、不住外,当下这颗清净心就是妙用,清净心不着相就是现一切在任何时间、空间,这就是妙用。
所以说,心不住内也不在外,是为宴坐。
【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道品.是为宴坐.】
诸见就是外道的邪见,六十二种妄见就是诸见。法身大士直接观本性,本来就是如如不动。外道没有正知正见,他没有正确的智慧,所以,他修错了,执自己的邪见认为是真实。所以,法身大士见到真性,清净的本性。
所以,他不离开种种外道的邪见,当下就了解空性。他不舍邪见,也不着邪见,他了解真性没有这些。所以说,于诸见不动,对六十二种邪见保持如如不动,不动就是不住、不执,用这种心来修三十七道品,这叫做宴坐。
小乘是修观身不净,这里的观念要注意!小乘是修观身不净,不知道我们的法身本来是清净,所以,他见到一个动,色身不净舍掉、舍掉..,一直想要抛弃舍掉这个色身,而取另外一个色身,
法身大士可不这样,观身当下就是性空,非垢非净;无垢可舍、无净可取,名为不动。这句话就是如此,这就是说没有肮脏的可舍,也没有清净的可取,这叫做宴坐。用这种心来修三十七道品,是为宴坐。
【不断…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弟子品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