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一▪P2

  ..续本文上一页以,这个阿难执吝昔宗,平常所执着的因缘法、权教。【疑真滥自,】就是怀疑:这个真心是不是跟自然的无因论——本自其然嘛,佛说不用修行啊,本来就存在啊!是不是?那跟外道也是一样,放着不用修行,八万四千劫以后,自己成道,这个完全是自然、完全是无因论,是不是一样?所以叫做疑真心,这个「真」就是真心,怀疑这一颗真心,佛讲的不用修行,跟外道的无因的自然论,怎么样?混滥,分不清楚,「滥」就是分不清楚、混淆。现在末法时期也是这样子,鱼目混珠,龙蛇混杂,现在的末法就是这样子,分不清楚什么叫做正法,什么叫做邪法。那么,阿难这个是怀疑真心,混滥了无因的自然论。【二人皆耽着戏论。】戏论就是不究竟,识心分别,不究竟。【佛又诲以戏论无功,若不舍戏论,则历劫徒劳,终无实证;能舍戏论,则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语虽独对阿难,意则兼为满慈,可谓一点水墨,两处成龙矣。】一点水墨,一点点的水墨,两处,像画龙点睛的意思。

  底下,【故同得心悟实相。此实相,即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菩提胜净明心是也。空如来藏,前三卷已悟,故不指在内。第二卷,十番显见之末,佛责汝等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此第一次说实相。则后文剖妄所出之真,】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四科所会之性,皆实相也。第三卷,圆彰七大之前,许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此第二次说实相,则以下所谈七大遍周,及阿难大众,所悟遍常之心,皆实相也。第三次此处经家所敍,已悟实相,可以推知。前来佛说后二藏,正答满慈,兼示阿难,全是发挥实相也。】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用现在的语言讲叫做真相。人生宇宙的真相是什么?就是空相,也不可以坏缘起,这个就是实相。以前用这个实相的名词,我们现在用叫做真相,世间的真相,就是世间的实相,世间的实相是什么?就是无相无不相,人生宇宙的真相是什么?就是万法都是假相,也就是空相。

  

   【身意轻安,得未曾有:意即心也,三卷末,阿难与大众,悟空如来藏,则曰:「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悟空藏,则妄身妄心,荡然无存,故得无碍;真身真心,荡然宽廓,】什么叫做真身真心?就是法身叫做真身,法身就是无生;真心就是如来藏心。为什么?我们的真身真心是荡然宽廓,这个如同虚空,跟虚空一样,不着,虚空就是法身;着,法身就变为虚空,因为法身是真空,就变为没智慧的顽空,就是这样子。悟了,虚空就是法身;不悟,虚空跟法身有二法。底下说:【本无挂碍。今悟后二藏,则身心轻安,了达无明万法本空,无有身心粗重之见,故轻;】这个「见」就是一些意识,无有身心粗重之见,也就是着的意思,所以叫做轻。【自知菩提真心本有,不借劬劳肯綮之功,故安;】所以修学佛道的人,有感到轻安,这个是很可喜的,但是不能执着。【此皆昔日未曾得,而今得之,故曰得未曾有。】

   643页,

   【重复悲淚!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於苦海。】

   解释一下:这阿难又哭了,哭了,佛就一直讲。所以这一本经都是阿难哭出来的,从头到尾总共哭了五次,哭了五次。如果他没有哭,佛就讲:你就开悟,你没有哭,大概就是开悟了,就不用讲了!所以就一直哭,他就一直讲,一直哭,就是一直讲。后面会讲,阿难总共到现在为止,哭了五次。

   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悲」就是拔苦。所以人家讲:你佛教很悲观!是对的,这一句话是对的,说:你们佛教很悲观!这一句话是讲对的,「悲」是拔苦观,我们佛教专门在拔众生的苦。但记住喔!佛教不是悲哀观喔,诸位!差一个字差很多,佛教是悲观,就是大悲观世音菩萨。像有一个道场叫做大悲寺,然后那些没有学佛的人就走过来说:喔!人生已经很惨了,还取名叫大悲哀!人生活得已经很辛苦了,还命这个名字叫做大悲哀!的确,这样解释真的很悲哀!所以世间人不能了解佛菩萨的心。「悲」不是悲哀,「悲」是拔苦、是拔苦观。所以:你们佛教很悲观!这是对的。但是一般人把「悲」弄不清楚这个定义,拔苦观,观世音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这个有什么不好?救苦救难大悲观世音菩萨嘛!所以这个大悲,这个要念国语的比较好,有的人他对佛教没什么信仰,不太会念,譬如会念成:大悲(pi音)观世音菩萨。人家就打趣说:听起来就像台语大埤一样!所以他对佛教了解不是很透彻,有时候念国语、有时候念台语。无上大悲,清净宝王,所以佛教不是悲哀。

  

   清净宝王,善开我心,清净宝王当然是指佛,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的因缘,方便提。。。。「提」就是提携,提携;「奖」就是奖劝,就是往上一拉,免得你下坠,叫提;「奖」就是奖劝,来奖励你、来劝告你。引诸沉冥,「沉」就是凡夫;「冥」就是没智慧,二乘人智慧不够大。所以出于苦海,来提携、奖劝,引诸凡夫、二乘人来出于苦海。所以,佛一大因缘出现于世,就是要救苦救难,救度一切众生。

  

  【前四句敍仪,中三句赞善,后谢益。】

  【重复悲泪:此是阿难,第五次悲感垂泪,故曰重复。】哭了五次,很严重!

   我讲经讲了这么久,二、三十年,没看过一个比丘哭过,也没看过居士哭过。有!有居士来,大陆团,或者居士来看到师父,很激动,很激动,他会感伤,会感伤。重要的,他们大陆团来,一定会做几种动作:第一、就是希望师父加持,加持,来,摩摩顶摩摩顶。第二、那就是一定要皈依,简单念一个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大陆团来的一定是这样。第三、那是你绝对跑不掉的,就一定要合个影;如果不合个影,回去祖国大陆,死不瞑目,阖不上眼,他们自己会解释:假相是假相,可是我们还是很喜欢跟上人合个影。我现在快变成北京人了,真的!讲久了,这个腔已经像山东,或者像四川,北方人讲「我」就是讲「俺」,「俺」。

  

   故曰重复。【第一次因被邪术所禁,提奖归来,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哭了第一次。

  【第二次,三迷被破之后,重复悲泪,自述恃佛威神,不勤定力,所以虽身出家,心不入道。】

  【第三次,显见无还科中,垂泣叉手,而白佛言,虽承佛音,悟妙明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

  【第四次,十番显见之后,剖妄出真之科,因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悲泪顶礼,求佛施大慧目。】诸位!为什么叫做大慧目?一个人没眼睛,就什么都看不到!修行记得!解如目,行如足,解行并重,这个才是佛法。佛法不是说盲修瞎练,不是这样,要先把解弄清楚,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就是要开大慧目,开佛的正知正见。

  【今乃第五次,信悟既深,愈觉佛恩难报,故悲泪顶礼,对上为谢前,望下为请后。】这一句乍看之下会看不懂!对上,是对上面那一段文章来讲,对上面那一段文章来讲,为谢前,就是谢前面的开示;对下面那一段文章来讲,「下」就是下文,所以对上文来讲,为谢前面之开示;望下文来讲,为请示后,后是什么?后面连续的开导。【长跪合掌,而白佛言,皆示敬也。】

  【无上大悲, 清净宝王者:佛具同体大悲,】什么叫做同体大悲?就是心性都一样,我们的体性跟佛是一摸一样的,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因此佛救度众生,其实是他心中的该有的责任。所以佛并没有觉得说他在度众生,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

  

   所以在座诸位!你们是我心中影现出来的众生,让大家都成佛,这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每次讲经说法,都怀着一颗喜悦的心、快乐的心、无上荣耀的心。所以连鬼神,在经典记载,法师不说法,鬼神会愁,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得度的!所以今天在这里讲《楞严经》,除了利益我们的讲堂法师,还有这些工作人员、还有这些居士,最大的利益是谁?最大的利益是这些点灯的,还有在地下室这些亡灵的牌位。这在经典里面讲:有说法处,说法处四十里内皆超度!如果有讲无上的大法,四十里内,蒙佛加被,统统会解脱!因此在经典里面讲:如果有人讲无上大法,天龙八部、诸佛菩萨,都会放光加持;但是,问题我们众生看不到。因此一场法会办下来,那叫做冥阳两利,冥阳两利。因此我们今天这样看起来是活人在听,其实不是,是十方法界有善根、因缘的,包括鬼神、天道,统统会来听!因此师父的准备功课就特别的重要,就是不能有一句话讲错,一句都不能讲错!因为十方诸佛菩萨,我们讲的:会护持正法;十方的鬼神也需要正法,听了以后,很多人会得法眼净,证悟到无生,也能够超脱。所以,佛法是冥阳两利的。

   底下,说:佛具同体大悲,【是为无上大悲,观一切众生,与佛同体,今则沉沦苦海,故运至极之悲心,拔出于苦海。】644页,【佛从因至果,复本心源,究竟清净,证离垢妙极法身,犹如摩尼宝王;不变随缘,随机施教,善能开发,我等惑妄重封,】重封就是一层一层的封死自己,一层一层的封死自己,我们就是封死在五蕴身里面。所以我们称五蕴,我们的如来藏性被束缚在五蕴身里面,叫做五重牢狱;如果是十二因缘,叫做十二重城,在佛经都有这样比喻的。

   佛经有这样的比喻就是说:我们清净心,被色受想行识的牢笼关起来,就像一只鸟被五层的笼子关在里面,那一只鸟关一层笼就已经飞不出去了,我们这一只鸟关了五层笼,这个笼子,关在五层的笼子,一层一层!为什么?色、受、想、行、识,来投胎的时候,识先来,慢慢的结色,出生以后,最后是这个色。来投胎的时候是识、行,然后第六意识:想,受、色。可是,我们要解脱的时候,就不是这样子了,解脱的时候就要色。。。…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