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這個阿難執吝昔宗,平常所執著的因緣法、權教。【疑真濫自,】就是懷疑:這個真心是不是跟自然的無因論——本自其然嘛,佛說不用修行啊,本來就存在啊!是不是?那跟外道也是一樣,放著不用修行,八萬四千劫以後,自己成道,這個完全是自然、完全是無因論,是不是一樣?所以叫做疑真心,這個「真」就是真心,懷疑這一顆真心,佛講的不用修行,跟外道的無因的自然論,怎麼樣?混濫,分不清楚,「濫」就是分不清楚、混淆。現在末法時期也是這樣子,魚目混珠,龍蛇混雜,現在的末法就是這樣子,分不清楚什麼叫做正法,什麼叫做邪法。那麼,阿難這個是懷疑真心,混濫了無因的自然論。【二人皆耽著戲論。】戲論就是不究竟,識心分別,不究竟。【佛又誨以戲論無功,若不舍戲論,則曆劫徒勞,終無實證;能舍戲論,則狂心頓歇,歇即菩提。語雖獨對阿難,意則兼爲滿慈,可謂一點水墨,兩處成龍矣。】一點水墨,一點點的水墨,兩處,像畫龍點睛的意思。
底下,【故同得心悟實相。此實相,即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菩提勝淨明心是也。空如來藏,前叁卷已悟,故不指在內。第二卷,十番顯見之末,佛責汝等狹劣無識,不能通達,清淨實相,此第一次說實相。則後文剖妄所出之真,】四科——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四科所會之性,皆實相也。第叁卷,圓彰七大之前,許令當來修大乘者,通達實相,此第二次說實相,則以下所談七大遍周,及阿難大衆,所悟遍常之心,皆實相也。第叁次此處經家所敍,已悟實相,可以推知。前來佛說後二藏,正答滿慈,兼示阿難,全是發揮實相也。】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用現在的語言講叫做真相。人生宇宙的真相是什麼?就是空相,也不可以壞緣起,這個就是實相。以前用這個實相的名詞,我們現在用叫做真相,世間的真相,就是世間的實相,世間的實相是什麼?就是無相無不相,人生宇宙的真相是什麼?就是萬法都是假相,也就是空相。
【身意輕安,得未曾有:意即心也,叁卷末,阿難與大衆,悟空如來藏,則曰:「身心蕩然,得無挂礙。」悟空藏,則妄身妄心,蕩然無存,故得無礙;真身真心,蕩然寬廓,】什麼叫做真身真心?就是法身叫做真身,法身就是無生;真心就是如來藏心。爲什麼?我們的真身真心是蕩然寬廓,這個如同虛空,跟虛空一樣,不著,虛空就是法身;著,法身就變爲虛空,因爲法身是真空,就變爲沒智慧的頑空,就是這樣子。悟了,虛空就是法身;不悟,虛空跟法身有二法。底下說:【本無挂礙。今悟後二藏,則身心輕安,了達無明萬法本空,無有身心粗重之見,故輕;】這個「見」就是一些意識,無有身心粗重之見,也就是著的意思,所以叫做輕。【自知菩提真心本有,不借劬勞肯綮之功,故安;】所以修學佛道的人,有感到輕安,這個是很可喜的,但是不能執著。【此皆昔日未曾得,而今得之,故曰得未曾有。】
643頁,
【重複悲淚!頂禮佛足,長跪合掌,而白佛言:無上大悲,清淨寶王,善開我心,能以如是種種因緣,方便提獎,引諸沈冥,出於苦海。】
解釋一下:這阿難又哭了,哭了,佛就一直講。所以這一本經都是阿難哭出來的,從頭到尾總共哭了五次,哭了五次。如果他沒有哭,佛就講:你就開悟,你沒有哭,大概就是開悟了,就不用講了!所以就一直哭,他就一直講,一直哭,就是一直講。後面會講,阿難總共到現在爲止,哭了五次。
重複悲淚,頂禮佛足,長跪合掌,而白佛言:無上大悲,「悲」就是拔苦。所以人家講:你佛教很悲觀!是對的,這一句話是對的,說:你們佛教很悲觀!這一句話是講對的,「悲」是拔苦觀,我們佛教專門在拔衆生的苦。但記住喔!佛教不是悲哀觀喔,諸位!差一個字差很多,佛教是悲觀,就是大悲觀世音菩薩。像有一個道場叫做大悲寺,然後那些沒有學佛的人就走過來說:喔!人生已經很慘了,還取名叫大悲哀!人生活得已經很辛苦了,還命這個名字叫做大悲哀!的確,這樣解釋真的很悲哀!所以世間人不能了解佛菩薩的心。「悲」不是悲哀,「悲」是拔苦、是拔苦觀。所以:你們佛教很悲觀!這是對的。但是一般人把「悲」弄不清楚這個定義,拔苦觀,觀世音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這個有什麼不好?救苦救難大悲觀世音菩薩嘛!所以這個大悲,這個要念國語的比較好,有的人他對佛教沒什麼信仰,不太會念,譬如會念成:大悲(pi音)觀世音菩薩。人家就打趣說:聽起來就像臺語大埤一樣!所以他對佛教了解不是很透徹,有時候念國語、有時候念臺語。無上大悲,清淨寶王,所以佛教不是悲哀。
清淨寶王,善開我心,清淨寶王當然是指佛,善開我心,能以如是種種的因緣,方便提。。。。「提」就是提攜,提攜;「獎」就是獎勸,就是往上一拉,免得你下墜,叫提;「獎」就是獎勸,來獎勵你、來勸告你。引諸沈冥,「沈」就是凡夫;「冥」就是沒智慧,二乘人智慧不夠大。所以出于苦海,來提攜、獎勸,引諸凡夫、二乘人來出于苦海。所以,佛一大因緣出現于世,就是要救苦救難,救度一切衆生。
【前四句敍儀,中叁句贊善,後謝益。】
【重複悲淚:此是阿難,第五次悲感垂淚,故曰重複。】哭了五次,很嚴重!
我講經講了這麼久,二、叁十年,沒看過一個比丘哭過,也沒看過居士哭過。有!有居士來,大陸團,或者居士來看到師父,很激動,很激動,他會感傷,會感傷。重要的,他們大陸團來,一定會做幾種動作:第一、就是希望師父加持,加持,來,摩摩頂摩摩頂。第二、那就是一定要皈依,簡單念一個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大陸團來的一定是這樣。第叁、那是你絕對跑不掉的,就一定要合個影;如果不合個影,回去祖國大陸,死不瞑目,阖不上眼,他們自己會解釋:假相是假相,可是我們還是很喜歡跟上人合個影。我現在快變成北京人了,真的!講久了,這個腔已經像山東,或者像四川,北方人講「我」就是講「俺」,「俺」。
故曰重複。【第一次因被邪術所禁,提獎歸來,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哭了第一次。
【第二次,叁迷被破之後,重複悲淚,自述恃佛威神,不勤定力,所以雖身出家,心不入道。】
【第叁次,顯見無還科中,垂泣叉手,而白佛言,雖承佛音,悟妙明心,未敢認爲本元心地。】
【第四次,十番顯見之後,剖妄出真之科,因聞見見非見,重增迷悶,悲淚頂禮,求佛施大慧目。】諸位!爲什麼叫做大慧目?一個人沒眼睛,就什麼都看不到!修行記得!解如目,行如足,解行並重,這個才是佛法。佛法不是說盲修瞎練,不是這樣,要先把解弄清楚,爲什麼要聽經聞法?就是要開大慧目,開佛的正知正見。
【今乃第五次,信悟既深,愈覺佛恩難報,故悲淚頂禮,對上爲謝前,望下爲請後。】這一句乍看之下會看不懂!對上,是對上面那一段文章來講,對上面那一段文章來講,爲謝前,就是謝前面的開示;對下面那一段文章來講,「下」就是下文,所以對上文來講,爲謝前面之開示;望下文來講,爲請示後,後是什麼?後面連續的開導。【長跪合掌,而白佛言,皆示敬也。】
【無上大悲, 清淨寶王者:佛具同體大悲,】什麼叫做同體大悲?就是心性都一樣,我們的體性跟佛是一摸一樣的,所以說: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因此佛救度衆生,其實是他心中的該有的責任。所以佛並沒有覺得說他在度衆生,雖度無量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可度。
所以在座諸位!你們是我心中影現出來的衆生,讓大家都成佛,這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每次講經說法,都懷著一顆喜悅的心、快樂的心、無上榮耀的心。所以連鬼神,在經典記載,法師不說法,鬼神會愁,因爲他們沒有辦法得度的!所以今天在這裏講《楞嚴經》,除了利益我們的講堂法師,還有這些工作人員、還有這些居士,最大的利益是誰?最大的利益是這些點燈的,還有在地下室這些亡靈的牌位。這在經典裏面講:有說法處,說法處四十裏內皆超度!如果有講無上的大法,四十裏內,蒙佛加被,統統會解脫!因此在經典裏面講:如果有人講無上大法,天龍八部、諸佛菩薩,都會放光加持;但是,問題我們衆生看不到。因此一場法會辦下來,那叫做冥陽兩利,冥陽兩利。因此我們今天這樣看起來是活人在聽,其實不是,是十方法界有善根、因緣的,包括鬼神、天道,統統會來聽!因此師父的准備功課就特別的重要,就是不能有一句話講錯,一句都不能講錯!因爲十方諸佛菩薩,我們講的:會護持正法;十方的鬼神也需要正法,聽了以後,很多人會得法眼淨,證悟到無生,也能夠超脫。所以,佛法是冥陽兩利的。
底下,說:佛具同體大悲,【是爲無上大悲,觀一切衆生,與佛同體,今則沈淪苦海,故運至極之悲心,拔出于苦海。】644頁,【佛從因至果,複本心源,究竟清淨,證離垢妙極法身,猶如摩尼寶王;不變隨緣,隨機施教,善能開發,我等惑妄重封,】重封就是一層一層的封死自己,一層一層的封死自己,我們就是封死在五蘊身裏面。所以我們稱五蘊,我們的如來藏性被束縛在五蘊身裏面,叫做五重牢獄;如果是十二因緣,叫做十二重城,在佛經都有這樣比喻的。
佛經有這樣的比喻就是說:我們清淨心,被色受想行識的牢籠關起來,就像一只鳥被五層的籠子關在裏面,那一只鳥關一層籠就已經飛不出去了,我們這一只鳥關了五層籠,這個籠子,關在五層的籠子,一層一層!爲什麼?色、受、想、行、識,來投胎的時候,識先來,慢慢的結色,出生以後,最後是這個色。來投胎的時候是識、行,然後第六意識:想,受、色。可是,我們要解脫的時候,就不是這樣子了,解脫的時候就要色。。。…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叁空。 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