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一▪P8

  ..续本文上一页浊(分三)】

   【卯初 尅示浊体 二 总喻浊相 三 别列浊明 今初】

  

   【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解释一下:那么则你的心中,坚相的就是比较固体的,坚相的为地。润湿的为水,像血液、尿液、唾液、精;暖触为火,就是温度;动摇为风,就是呼吸。由此四缠,诸位!这个「缠」不是烦恼,是指四大互相纠缠在一起,就是组织成身体,叫做四缠。这个四缠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起来,互相缠结在一起,组织成身,此四缠。

  那么,这个四大组合起来,变成你的身体,就分汝湛圆妙觉明心,就是此四缠分开了你湛然本圆、本妙、本觉、本明之心,就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为视,这个「视」,注意,这个「视」是视精,带有少分妄见的见精。在这里讲的变为带有妄的、少分妄的见精,就是眼之识,之见精;为耳之听的闻精;底下,为觉,这个「觉」是指鼻的嗅精;那么中间少了二个:就是舌,还有身,就是简单化了。底下这个为察,这个「察」就是指意根,因为根性有照察之作用、有觉察的能力,所以,这个「察」是指意根。那么意思就是说:用这个四大互相缠结在一起组成的身体,把你湛然圆明妙觉的明心、本心,变成了眼的视精、见精,耳的听闻的闻精、鼻子的嗅精、舌的尝精、身体的触精,乃至意根的根性的照察觉知精,这个「察」就是觉知。

  从始入终,就表示没有办法形容开始,也没有办法讲一个终点,叫做从始入终。就表示无始来,如果你不修行,也是无终,讲不出一个所以然的开始,到了今天的所谓终,明天也可以叫做终。这个五叠浑浊,这个称叠,一层又一层的,五叠浑浊,其实就是五浊。

  底下,【此克示五浊之体。本经与诸经,名同义异,】名就是名相是相同,就是其他的经典也讲五浊,这个《楞严经》这里也讲五浊,名同义异,意思就是:名相虽然相同,但是,它的义理完全不同!意思就是说:《楞严经》讲的五浊,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的经典,叫做名同义异,义理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因为《楞严经》讲的是如来藏性,完全是心讲五浊,完全是在心,就是色、受、想、行、识,讲这个五浊。【但取圆湛心水,投以诸大之土,水失清洁,】就是我们清洁的水丢进去这个土,水失清洁,【以致见等不圆不湛,】我们看出来的这个见性,变成带了妄,本来是绝对、没有能所,却变成带妄。为什么?由四大组合的这个色身,硬是把圆妙觉明之心,变成了带妄之见精。以致见等不圆不湛,【便是浊体。】浊当然就是带有妄。【交师云:外五大】地、水、火、风、空。【与内四大,】地、水、火、风。诸位!外五大跟内四大,【虽均为浊体,而逼切生死,障绝涅槃,惟内四大为尤甚,】为什么?每天跟你相处在一起。【故此文多论身中四大也。】

  【先释身中四大:则汝现身之中,坚硬之相,】一、坚硬之相,【肌肉筋骨为地大;润湿之相,津液精血为水大;暖触之相,燥热温度为火大;动摇之相,气息运转为风大。】这个文字很容易就看得懂。

  【由此四缠:】地、水、火、风,所以,这个「缠」不是烦恼,是指地、水、火、风交织成色身。【即四大假合,互相缠结,组织成身。既有身相,妄有六根,】诸位!既有身相,妄有六根,这什么意思?因为身相本空,父母未生我们,没有这个身相;现在拥有了六根,仍然是妄,身相是妄,六根不是妄吗?但是妄当体即空,就是真!【分汝湛然圆遍,妙觉明真心,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成阿赖耶识。】诸位!这个不生灭、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你就把它当作是方便说,让你容易理解。成阿赖耶识。【识精元明,映在六根门头,为视,即眼根见精;为听,即耳根闻精;为觉,即鼻根嗅精,舌根尝精,身根觉精;】这个我们看到了、研读到六百多页来讲,这个名词已经不陌生。【为察,即意根根性照察,拣异意识分别了知,此即色心和合以为浊体。下文所云:「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也。从始洎(及也)终,始于识阴,】这五阴中的识阴,因为识阴先来,最微细。【终于色阴,】就像穿衣服一样的,小件的穿里面,再来加大一点点,再来又加大一点点,最后加个外套。从细的一直加,色阴就是最粗了;我们薄的衣服穿里面,最厚重的衣服一定穿外面。断的话要怎么样?要从色阴开始断,从粗的一件一件脱开来,色阴脱、受阴脱、想阴、再脱行阴、再脱识阴。来的时候由细转粗;脱缠的时候,由粗慢慢慢慢转到细。所以修行还是有个次第。【以生从识起故,五叠(重也)浑然不清,而成浊相,】此结成五浊之名数。(【此结成名数。】)

  

   这五浊怎么来的?就是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所以现在讲,我们简单讲就是:如来藏性混合了我们这个地水火风,变成有见闻觉知,但是这个见闻觉知变成带了妄,没有办法进入能所的绝对性,变成:眼睛,能见、所见;耳朵,能闻、所闻,就整个圆妙觉心全部被隔开来,失去一精明。有六和合,眼见、耳闻;但是,同是一精明,这一精明找不到了,一精明,圆妙的觉明之心找不到!所以,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如来藏性混合了地水火风,把这个湛圆妙觉的明心,变成了带妄的眼的见精、耳的闻精、鼻根的嗅精、舌头的尝精、身体的触精。对不对?身体有根身,有这个觉精,那么意识就是觉知精,就变成统统带妄。虽然带妄,见精、闻精等等六精,其实是一个怎么样?一个如来藏性,唯是一心。

  

  诸位!这个很容易了解,诸位看!如果说眼睛看这个事情,感到很喜悦,这个喜悦其实就是你的心。眼睛不看,我们用耳朵,耳朵听到我们自己喜欢的话题,心灵喜欢,其实还是这一颗心!对不对?鼻子嗅,闻到自己喜欢的香味,心里很欢喜,还是你那一颗心啊!同一个觉知体,同一颗心、同一个觉知体,虽然眼见、耳闻,对不对?都合作,其实都是一颗心,一精明嘛!但是,因为我们融入了四大,变成分开来。所以说一不对,如果说一,有六种作用;如果说六,却是一精明,所以后面讲的:一六不准,一跟六都不一定准确,非一也非六,即一也是即六。为什么?你讲六,不对,因为是同一个觉性。对不对?你讲一也不对!为什么?它的作用完全分开来。眼只能见,你有没有看到眼睛可以听到音声的?当然没有啊!因为由尘所引起的能缘的见精,它只能缘这个色空、明暗,它没办法听声音,眼睛没办法听声音,六根没有办法互用;但是,觉知,体是一样的,都是那个心在感受,同一颗心在感受。就是这个意思,整段就这个意思。

  好!今天要诵楞严咒,为什么呢?因为我讲了三天,都没有诵楞严咒,因为在赶功课,我也很辛苦了,昨天喉咙有一点痛,有一点痛。好!诸位!诵个楞严咒,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以及亡灵牌位拔度者,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好!好好的诵楞严咒,实修是很重要的,用本性修行。诵咒!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