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一▪P7

  ..续本文上一页不能成饭;若依真心,则依不生不灭为因地心,然后可以圆成果地修证。故对二种决定义,不得不预先明了。二决定义,下文佛自解说,先总征:刚开始,【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底下是【子二 分判二义(分二)】

  诸位看,看底下这个黑字体的,倒数第三行,651页倒数第三行,这个很重要的!

  中间,

  【丑初 决定以因同果澄浊入涅槃义 二 决定从根解结脱缠入圆通义】

  好!第一个决定是什么?决定以因,就是这个因地心,就是用不生不灭的因地心,同果就是果地觉。决定用不生不灭的因地心,同如来不生灭的果地觉,来用这种心来做功夫,叫做澄浊入涅槃义。为什么?这个「浊」是指五浊,就是色身所引起的劫浊、见浊、众生浊、烦恼浊、命浊等等,这个就是五浊。而《楞严经》讲的这个五浊,完全是自身心所结出来的五浊,跟一般的五浊恶世的定义是完全不同!

  

   二、决定从根解结脱缠,从这个根来解这个结,脱离这个缠缚,入圆通,其实这个圆通就是圆满通达,其实就是如来藏性。

  

  【(丑初分三)】

  【寅初 令审观因果 二 示所除五浊 三 明伏断证极 今初】

   翻过来,652页,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说:阿难!第一个决定义是什么?「欲」就是志愿,如果你们自己想要捐舍声闻;这个「欲」要用二次,欲修菩萨乘,欲捐舍声闻,再加一个「欲」,欲修菩萨乘,那个意义就很清楚了,这个「欲」要用二次。志愿捐舍声闻,也自己欲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心,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到底你这个初发心,跟佛的果位是不是一样?

  

   【此下别示二义。】

   【今先示第一义:决定以因心,要同果觉,乃可从真因,而克妙果。故呼阿难而告之曰: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愿乐也)】希望【捐舍声闻小乘,不愿沉滞空寂,欲修菩萨大乘,智悲并运,求入佛之知见,前文已解。欲字双用,欲即是志愿,志愿舍小乘,志愿修大乘,求入佛之知见,即求成佛道。应当谛审观察,因地最初发心之心,与果地究竟取证之觉,同耶?异耶?因心若同果觉,如以空合空,因心若异果觉,如煮沙作饭;不得不加观察,以免因差果谬矣!】

  

   经文:【阿难!若於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文字简单,看注解。

  【此明异相。】你发的是生灭心,想求果地不生灭果,那不可能!此明异相,【阿难若于(在也)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此心即第六识攀缘心,】能所不断的攀缘心,这是【妄根本也。以此心为本地修因之心,若求二乘小果则可,而求诸佛最上一乘,不生不灭,真常果觉,则不可,故曰无有是处。】这个文字都简单,不困难,我们浏览一下就可以。

  653页,

   【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

  这就告诉你:你自己要审谛观照,这个世间什么东西不会坏?会坏的,就不能依它来作为因地心;不会坏的;所以后面佛陀讲:你看虚空会不会烂坏啊?那个就是真心,不生灭心就是真心。

  看这个注解,【以是因果不同之义,汝当起智照察,照明器界世间,可作之法,即有为法,有为有生灭,故曰皆从迁变坏灭。恐其不信,故重呼其名,告以汝观察世间,可作有为之法,谁为不坏?要其自观自悟自信也。可作之法,例第六识,生灭无常之心,决定不可用为因地心,前佛与阿难,三番破妄识,即此意也。】

  中间经文:

   【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

  

  这个就是告诉你:虚空就不会烂坏,就告诉你:真心就是不生灭的;意识心,那只是真性的影现而已,所以,它是离尘无自体性的。所以,妄识非心,妄识无体,妄识无处,就是这个意思。

  倒数第四行,

   【上例明异相,此例】怎么样?【明同相。】「异相」就是世间。上一个例子是说明世间是会败坏的;那么这个例子是用同相,就是虚空,虚空就不会烂坏了。意思就是说:你发的那个心,生灭意识心是会变灭的,你要发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如心,那么,就等同虚空不会变坏的,这才是真正你的真心。【然字转语之词,终不闻烂坏虚空,虚空例根性,不生不灭,真实常住之心,故以不闻烂坏虚空例之。何以故下,释其所以,以虚空非可作有为法故,从始至终,其性真常,无坏灭故,决定可取为本修之因地心。前佛与阿难,十番显真心,】就是这个道理,【即此意也。以上决定以因同果,是第一决定义之宗。】底下,【下澄浊入涅槃,是此宗之趣。】在这一句就是很重要,你要下定决心,能缘的心放下、所缘的境放下,如如不动,诸位!就是用这个心。

  

   我们难免会有动,诸位!会有一些执着、烦恼,诸位!用最快的速度放下它,师父就是这一句。你真的没有办法完全进入菩提心、智慧的心,你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谁的速度最快,谁修行就成功!师父在开宗明义已经讲了:如果你论修行一定要论输赢,就是最快速度放下,那个人就赢!就这么简单。这样讲最快,不然你听不懂。哪一个人用最快的速度放下恨、放下那个爱的执着,那个人单刀直入就最快,你诵什么经都无妨!为什么?你不再执着世间的假相。对不对?用这个心念佛,就是佛心;用这个心来诵经,就是佛的心;用这个心拜山,就是佛的心;用这个心与人相处,就是佛的心。诸位!凡夫的心要放下,佛的心要提起来,这个才是真正的学佛。学佛如果不能理解、体悟佛的那一颗心,白学了!都是用你凡夫的心,用你种种的执着跟情绪。对不对?佛心没有这个,佛心进入绝对的状态。所以简单讲:你看到什么事情,日常的生活,食衣住行、行住坐卧、与人相处、早课、晚课、参加佛七、禅七、水陆法会、梁皇,都没有关系;走到台湾、到大陆、去美国,都没有关系,都要用什么?用如如不动的心,用如如不动的心。

  

  还有一点特别要强调的,如如不动的心,一定要先照顾健康的身体,这个一定要附带讲的!为什么?你脑部受到重创、身体受到重创;你想如如不动,没办法,因为你脑筋里面没办法正常,那个就变成物质的色身会影响到你脑力的正常。因为我们的年龄层,随着年龄层愈来愈大的时候,我们脑部慢慢的细纹会被磨平,我们记忆会慢慢的消失。到年岁大的时候,真的!我看过很多,像我爸爸正在生重病的时候,我回去,我叫他:爸爸!我是谁?不认识!他讲了一个很圆满的话,爸爸!我是谁?「哎呀!自己人啦!」每个都是自己人。我叫什么名字?「喔!我认识你啦!」叫不出来!我爸爸就这样;还会念佛喔,阿弥陀佛。。。。。。他会记阿弥陀佛这个名字,可是你名字、自己儿子的名字叫不出来,因为那时候已经病得太严重了,我回去看他好几次,他在台北,好几次,连我都不认识!所以,我为什么一直强调这个?因为你想修学佛道,这个看起来好像两码事,其实是一种事,身心是不二的,修行人不能讲大话的,没办法的!到了那个时候,你看,我爸爸完全不认识人;不过还好,还会念南无阿弥陀佛。我每次去,就跟他加持,然后咒轮、大悲咒水,就交代那一些慈悲的居士,要弄大悲咒水给我爸爸喝,然后咒轮、往生被也带去。他在医院的时候,看不对劲的时候,我们还去抢尸体,我去上面跟大哥去谈,才在谈喔,那个医务室的人,马上就连络那个殡葬业的说:这个林桑断气往生了!我都还没有来到楼下,还跟大哥在那边算钱,在跟他谈,在二楼。楼下跟我二哥,还好我先交代二哥,我说:二哥,二哥!如果有人要来抢尸体的时候,就说:我们弟弟本身是法师,我们自己处理!就真的来抢尸体了,殡葬业的就真的来,我人都还没有走到楼下,跟大哥在楼上跟他谈,一下子人家殡葬业的来了,速度之快,比临命终接引莲花还快,莲花都还没来,殡葬业就先到,吓死人了!速度真快!二哥就:喂喂喂!那是我爸爸呢!喂喂喂!那是我爸爸呢!拖着就要拖走了!所以我告诉你:如果你爸爸还没死,你要注意一下,不骗你的!一下不见人,连尸体就被拖走了,我们的爸爸差一点尸体就不见了!我哥哥就一直阻挡他:我弟弟是法师,我们自己处理就好,还要跟他拜托。哇!很辛苦!所以一个人到年岁大的时候,在座诸位!你现在听经闻法,你很正常,你不觉得什么;但是年岁慢慢大的时候,你会很麻烦,你没有办法正常思惟,平常对你很好的人,你会怀疑他:为什么会对我这么好?你今天记好的事情,明天说:咦?我有讲吗?你马上忘记了,这个就开始短路,脑筋里面开始短路,短路,表示电线快烧坏了。所以,你要补充这个营养,一定要运动,让它这个脑筋里面完全正常,像佛一样,三十一岁成道,每天都打赤脚这样走。。。。。。走到在石头上,这样一直刺激脚底那个穴道。。。。。。我们现在是不能用这种方式,不过就是要运动,一定要把身体照顾好,让你的脑筋、脑部不要提早退化,提早退化会很麻烦的,真的会很麻烦!为什么?两眼无神,爸爸!我是谁?「自己人啦!」我叫什么名字?「哎呀!我认识你啦!」阿弥陀佛!这个影像到现在我都记得,「哎呀!我认识你啦!」没办法了,真的!你如果活到八十岁了,我去看你:我是谁?你也是会讲:「哎呀!自己人啦!」你也会这样讲,名字叫不出来了!是不是?那个时候你就知道说,我们上人开示得对,身体跟心灵,它是不二的,它是绝对是不能分离的,修行是不能讲大话的,凡夫俗子就一定要按部就班来,好好的正常饮食、好好的正常睡觉、好好的听经闻法,就是这样子。

  底下,

   【寅二 示所除五…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