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叁空。 第一▪P7

  ..續本文上一頁不能成飯;若依真心,則依不生不滅爲因地心,然後可以圓成果地修證。故對二種決定義,不得不預先明了。二決定義,下文佛自解說,先總征:剛開始,【雲何初心二義決定?】

  底下是【子二 分判二義(分二)】

  諸位看,看底下這個黑字體的,倒數第叁行,651頁倒數第叁行,這個很重要的!

  中間,

  【醜初 決定以因同果澄濁入涅槃義 二 決定從根解結脫纏入圓通義】

  好!第一個決定是什麼?決定以因,就是這個因地心,就是用不生不滅的因地心,同果就是果地覺。決定用不生不滅的因地心,同如來不生滅的果地覺,來用這種心來做功夫,叫做澄濁入涅槃義。爲什麼?這個「濁」是指五濁,就是色身所引起的劫濁、見濁、衆生濁、煩惱濁、命濁等等,這個就是五濁。而《楞嚴經》講的這個五濁,完全是自身心所結出來的五濁,跟一般的五濁惡世的定義是完全不同!

  

   二、決定從根解結脫纏,從這個根來解這個結,脫離這個纏縛,入圓通,其實這個圓通就是圓滿通達,其實就是如來藏性。

  

  【(醜初分叁)】

  【寅初 令審觀因果 二 示所除五濁 叁 明伏斷證極 今初】

   翻過來,652頁,

   【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舍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爲同爲異?】

  

   說:阿難!第一個決定義是什麼?「欲」就是志願,如果你們自己想要捐舍聲聞;這個「欲」要用二次,欲修菩薩乘,欲捐舍聲聞,再加一個「欲」,欲修菩薩乘,那個意義就很清楚了,這個「欲」要用二次。志願捐舍聲聞,也自己欲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心,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爲同爲異?到底你這個初發心,跟佛的果位是不是一樣?

  

   【此下別示二義。】

   【今先示第一義:決定以因心,要同果覺,乃可從真因,而克妙果。故呼阿難而告之曰:第一義者,汝等若欲(願樂也)】希望【捐舍聲聞小乘,不願沈滯空寂,欲修菩薩大乘,智悲並運,求入佛之知見,前文已解。欲字雙用,欲即是志願,志願舍小乘,志願修大乘,求入佛之知見,即求成佛道。應當谛審觀察,因地最初發心之心,與果地究竟取證之覺,同耶?異耶?因心若同果覺,如以空合空,因心若異果覺,如煮沙作飯;不得不加觀察,以免因差果謬矣!】

  

   經文:【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爲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文字簡單,看注解。

  【此明異相。】你發的是生滅心,想求果地不生滅果,那不可能!此明異相,【阿難若于(在也)因地,以生滅心爲本修因:此心即第六識攀緣心,】能所不斷的攀緣心,這是【妄根本也。以此心爲本地修因之心,若求二乘小果則可,而求諸佛最上一乘,不生不滅,真常果覺,則不可,故曰無有是處。】這個文字都簡單,不困難,我們浏覽一下就可以。

  653頁,

   【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爲不壞?】

  這就告訴你:你自己要審谛觀照,這個世間什麼東西不會壞?會壞的,就不能依它來作爲因地心;不會壞的;所以後面佛陀講:你看虛空會不會爛壞啊?那個就是真心,不生滅心就是真心。

  看這個注解,【以是因果不同之義,汝當起智照察,照明器界世間,可作之法,即有爲法,有爲有生滅,故曰皆從遷變壞滅。恐其不信,故重呼其名,告以汝觀察世間,可作有爲之法,誰爲不壞?要其自觀自悟自信也。可作之法,例第六識,生滅無常之心,決定不可用爲因地心,前佛與阿難,叁番破妄識,即此意也。】

  中間經文:

   【然終不聞,爛壞虛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終,無壞滅故。】

  

  這個就是告訴你:虛空就不會爛壞,就告訴你:真心就是不生滅的;意識心,那只是真性的影現而已,所以,它是離塵無自體性的。所以,妄識非心,妄識無體,妄識無處,就是這個意思。

  倒數第四行,

   【上例明異相,此例】怎麼樣?【明同相。】「異相」就是世間。上一個例子是說明世間是會敗壞的;那麼這個例子是用同相,就是虛空,虛空就不會爛壞了。意思就是說:你發的那個心,生滅意識心是會變滅的,你要發這個不生不滅的真如心,那麼,就等同虛空不會變壞的,這才是真正你的真心。【然字轉語之詞,終不聞爛壞虛空,虛空例根性,不生不滅,真實常住之心,故以不聞爛壞虛空例之。何以故下,釋其所以,以虛空非可作有爲法故,從始至終,其性真常,無壞滅故,決定可取爲本修之因地心。前佛與阿難,十番顯真心,】就是這個道理,【即此意也。以上決定以因同果,是第一決定義之宗。】底下,【下澄濁入涅槃,是此宗之趣。】在這一句就是很重要,你要下定決心,能緣的心放下、所緣的境放下,如如不動,諸位!就是用這個心。

  

   我們難免會有動,諸位!會有一些執著、煩惱,諸位!用最快的速度放下它,師父就是這一句。你真的沒有辦法完全進入菩提心、智慧的心,你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誰的速度最快,誰修行就成功!師父在開宗明義已經講了:如果你論修行一定要論輸贏,就是最快速度放下,那個人就贏!就這麼簡單。這樣講最快,不然你聽不懂。哪一個人用最快的速度放下恨、放下那個愛的執著,那個人單刀直入就最快,你誦什麼經都無妨!爲什麼?你不再執著世間的假相。對不對?用這個心念佛,就是佛心;用這個心來誦經,就是佛的心;用這個心拜山,就是佛的心;用這個心與人相處,就是佛的心。諸位!凡夫的心要放下,佛的心要提起來,這個才是真正的學佛。學佛如果不能理解、體悟佛的那一顆心,白學了!都是用你凡夫的心,用你種種的執著跟情緒。對不對?佛心沒有這個,佛心進入絕對的狀態。所以簡單講:你看到什麼事情,日常的生活,食衣住行、行住坐臥、與人相處、早課、晚課、參加佛七、禅七、水陸法會、梁皇,都沒有關系;走到臺灣、到大陸、去美國,都沒有關系,都要用什麼?用如如不動的心,用如如不動的心。

  

  還有一點特別要強調的,如如不動的心,一定要先照顧健康的身體,這個一定要附帶講的!爲什麼?你腦部受到重創、身體受到重創;你想如如不動,沒辦法,因爲你腦筋裏面沒辦法正常,那個就變成物質的色身會影響到你腦力的正常。因爲我們的年齡層,隨著年齡層愈來愈大的時候,我們腦部慢慢的細紋會被磨平,我們記憶會慢慢的消失。到年歲大的時候,真的!我看過很多,像我爸爸正在生重病的時候,我回去,我叫他:爸爸!我是誰?不認識!他講了一個很圓滿的話,爸爸!我是誰?「哎呀!自己人啦!」每個都是自己人。我叫什麼名字?「喔!我認識你啦!」叫不出來!我爸爸就這樣;還會念佛喔,阿彌陀佛。。。。。。他會記阿彌陀佛這個名字,可是你名字、自己兒子的名字叫不出來,因爲那時候已經病得太嚴重了,我回去看他好幾次,他在臺北,好幾次,連我都不認識!所以,我爲什麼一直強調這個?因爲你想修學佛道,這個看起來好像兩碼事,其實是一種事,身心是不二的,修行人不能講大話的,沒辦法的!到了那個時候,你看,我爸爸完全不認識人;不過還好,還會念南無阿彌陀佛。我每次去,就跟他加持,然後咒輪、大悲咒水,就交代那一些慈悲的居士,要弄大悲咒水給我爸爸喝,然後咒輪、往生被也帶去。他在醫院的時候,看不對勁的時候,我們還去搶屍體,我去上面跟大哥去談,才在談喔,那個醫務室的人,馬上就連絡那個殡葬業的說:這個林桑斷氣往生了!我都還沒有來到樓下,還跟大哥在那邊算錢,在跟他談,在二樓。樓下跟我二哥,還好我先交代二哥,我說:二哥,二哥!如果有人要來搶屍體的時候,就說:我們弟弟本身是法師,我們自己處理!就真的來搶屍體了,殡葬業的就真的來,我人都還沒有走到樓下,跟大哥在樓上跟他談,一下子人家殡葬業的來了,速度之快,比臨命終接引蓮花還快,蓮花都還沒來,殡葬業就先到,嚇死人了!速度真快!二哥就:喂喂喂!那是我爸爸呢!喂喂喂!那是我爸爸呢!拖著就要拖走了!所以我告訴你:如果你爸爸還沒死,你要注意一下,不騙你的!一下不見人,連屍體就被拖走了,我們的爸爸差一點屍體就不見了!我哥哥就一直阻擋他:我弟弟是法師,我們自己處理就好,還要跟他拜托。哇!很辛苦!所以一個人到年歲大的時候,在座諸位!你現在聽經聞法,你很正常,你不覺得什麼;但是年歲慢慢大的時候,你會很麻煩,你沒有辦法正常思惟,平常對你很好的人,你會懷疑他:爲什麼會對我這麼好?你今天記好的事情,明天說:咦?我有講嗎?你馬上忘記了,這個就開始短路,腦筋裏面開始短路,短路,表示電線快燒壞了。所以,你要補充這個營養,一定要運動,讓它這個腦筋裏面完全正常,像佛一樣,叁十一歲成道,每天都打赤腳這樣走。。。。。。走到在石頭上,這樣一直刺激腳底那個穴道。。。。。。我們現在是不能用這種方式,不過就是要運動,一定要把身體照顧好,讓你的腦筋、腦部不要提早退化,提早退化會很麻煩的,真的會很麻煩!爲什麼?兩眼無神,爸爸!我是誰?「自己人啦!」我叫什麼名字?「哎呀!我認識你啦!」阿彌陀佛!這個影像到現在我都記得,「哎呀!我認識你啦!」沒辦法了,真的!你如果活到八十歲了,我去看你:我是誰?你也是會講:「哎呀!自己人啦!」你也會這樣講,名字叫不出來了!是不是?那個時候你就知道說,我們上人開示得對,身體跟心靈,它是不二的,它是絕對是不能分離的,修行是不能講大話的,凡夫俗子就一定要按部就班來,好好的正常飲食、好好的正常睡覺、好好的聽經聞法,就是這樣子。

  底下,

   【寅二 示所除五…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叁空。 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