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叁空。 第一▪P8

  ..續本文上一頁濁(分叁)】

   【卯初 尅示濁體 二 總喻濁相 叁 別列濁明 今初】

  

   【則汝身中。堅相爲地,潤濕爲水,暖觸爲火,動搖爲風。由此四纏,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爲視、爲聽、爲覺、爲察,從始入終,五疊渾濁。】

  

   解釋一下:那麼則你的心中,堅相的就是比較固體的,堅相的爲地。潤濕的爲水,像血液、尿液、唾液、精;暖觸爲火,就是溫度;動搖爲風,就是呼吸。由此四纏,諸位!這個「纏」不是煩惱,是指四大互相糾纏在一起,就是組織成身體,叫做四纏。這個四纏就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起來,互相纏結在一起,組織成身,此四纏。

  那麼,這個四大組合起來,變成你的身體,就分汝湛圓妙覺明心,就是此四纏分開了你湛然本圓、本妙、本覺、本明之心,就變成了什麼呢?變成了爲視,這個「視」,注意,這個「視」是視精,帶有少分妄見的見精。在這裏講的變爲帶有妄的、少分妄的見精,就是眼之識,之見精;爲耳之聽的聞精;底下,爲覺,這個「覺」是指鼻的嗅精;那麼中間少了二個:就是舌,還有身,就是簡單化了。底下這個爲察,這個「察」就是指意根,因爲根性有照察之作用、有覺察的能力,所以,這個「察」是指意根。那麼意思就是說:用這個四大互相纏結在一起組成的身體,把你湛然圓明妙覺的明心、本心,變成了眼的視精、見精,耳的聽聞的聞精、鼻子的嗅精、舌的嘗精、身體的觸精,乃至意根的根性的照察覺知精,這個「察」就是覺知。

  從始入終,就表示沒有辦法形容開始,也沒有辦法講一個終點,叫做從始入終。就表示無始來,如果你不修行,也是無終,講不出一個所以然的開始,到了今天的所謂終,明天也可以叫做終。這個五疊渾濁,這個稱疊,一層又一層的,五疊渾濁,其實就是五濁。

  底下,【此克示五濁之體。本經與諸經,名同義異,】名就是名相是相同,就是其他的經典也講五濁,這個《楞嚴經》這裏也講五濁,名同義異,意思就是:名相雖然相同,但是,它的義理完全不同!意思就是說:《楞嚴經》講的五濁,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的經典,叫做名同義異,義理是完全不同的。爲什麼?因爲《楞嚴經》講的是如來藏性,完全是心講五濁,完全是在心,就是色、受、想、行、識,講這個五濁。【但取圓湛心水,投以諸大之土,水失清潔,】就是我們清潔的水丟進去這個土,水失清潔,【以致見等不圓不湛,】我們看出來的這個見性,變成帶了妄,本來是絕對、沒有能所,卻變成帶妄。爲什麼?由四大組合的這個色身,硬是把圓妙覺明之心,變成了帶妄之見精。以致見等不圓不湛,【便是濁體。】濁當然就是帶有妄。【交師雲:外五大】地、水、火、風、空。【與內四大,】地、水、火、風。諸位!外五大跟內四大,【雖均爲濁體,而逼切生死,障絕涅槃,惟內四大爲尤甚,】爲什麼?每天跟你相處在一起。【故此文多論身中四大也。】

  【先釋身中四大:則汝現身之中,堅硬之相,】一、堅硬之相,【肌肉筋骨爲地大;潤濕之相,津液精血爲水大;暖觸之相,燥熱溫度爲火大;動搖之相,氣息運轉爲風大。】這個文字很容易就看得懂。

  【由此四纏:】地、水、火、風,所以,這個「纏」不是煩惱,是指地、水、火、風交織成色身。【即四大假合,互相纏結,組織成身。既有身相,妄有六根,】諸位!既有身相,妄有六根,這什麼意思?因爲身相本空,父母未生我們,沒有這個身相;現在擁有了六根,仍然是妄,身相是妄,六根不是妄嗎?但是妄當體即空,就是真!【分汝湛然圓遍,妙覺明真心,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成阿賴耶識。】諸位!這個不生滅、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你就把它當作是方便說,讓你容易理解。成阿賴耶識。【識精元明,映在六根門頭,爲視,即眼根見精;爲聽,即耳根聞精;爲覺,即鼻根嗅精,舌根嘗精,身根覺精;】這個我們看到了、研讀到六百多頁來講,這個名詞已經不陌生。【爲察,即意根根性照察,揀異意識分別了知,此即色心和合以爲濁體。下文所雲:「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也。從始洎(及也)終,始于識陰,】這五陰中的識陰,因爲識陰先來,最微細。【終于色陰,】就像穿衣服一樣的,小件的穿裏面,再來加大一點點,再來又加大一點點,最後加個外套。從細的一直加,色陰就是最粗了;我們薄的衣服穿裏面,最厚重的衣服一定穿外面。斷的話要怎麼樣?要從色陰開始斷,從粗的一件一件脫開來,色陰脫、受陰脫、想陰、再脫行陰、再脫識陰。來的時候由細轉粗;脫纏的時候,由粗慢慢慢慢轉到細。所以修行還是有個次第。【以生從識起故,五疊(重也)渾然不清,而成濁相,】此結成五濁之名數。(【此結成名數。】)

  

   這五濁怎麼來的?就是四纏分汝湛圓妙覺明心。所以現在講,我們簡單講就是:如來藏性混合了我們這個地水火風,變成有見聞覺知,但是這個見聞覺知變成帶了妄,沒有辦法進入能所的絕對性,變成:眼睛,能見、所見;耳朵,能聞、所聞,就整個圓妙覺心全部被隔開來,失去一精明。有六和合,眼見、耳聞;但是,同是一精明,這一精明找不到了,一精明,圓妙的覺明之心找不到!所以,這一段的意思就是說:如來藏性混合了地水火風,把這個湛圓妙覺的明心,變成了帶妄的眼的見精、耳的聞精、鼻根的嗅精、舌頭的嘗精、身體的觸精。對不對?身體有根身,有這個覺精,那麼意識就是覺知精,就變成統統帶妄。雖然帶妄,見精、聞精等等六精,其實是一個怎麼樣?一個如來藏性,唯是一心。

  

  諸位!這個很容易了解,諸位看!如果說眼睛看這個事情,感到很喜悅,這個喜悅其實就是你的心。眼睛不看,我們用耳朵,耳朵聽到我們自己喜歡的話題,心靈喜歡,其實還是這一顆心!對不對?鼻子嗅,聞到自己喜歡的香味,心裏很歡喜,還是你那一顆心啊!同一個覺知體,同一顆心、同一個覺知體,雖然眼見、耳聞,對不對?都合作,其實都是一顆心,一精明嘛!但是,因爲我們融入了四大,變成分開來。所以說一不對,如果說一,有六種作用;如果說六,卻是一精明,所以後面講的:一六不准,一跟六都不一定准確,非一也非六,即一也是即六。爲什麼?你講六,不對,因爲是同一個覺性。對不對?你講一也不對!爲什麼?它的作用完全分開來。眼只能見,你有沒有看到眼睛可以聽到音聲的?當然沒有啊!因爲由塵所引起的能緣的見精,它只能緣這個色空、明暗,它沒辦法聽聲音,眼睛沒辦法聽聲音,六根沒有辦法互用;但是,覺知,體是一樣的,都是那個心在感受,同一顆心在感受。就是這個意思,整段就這個意思。

  好!今天要誦楞嚴咒,爲什麼呢?因爲我講了叁天,都沒有誦楞嚴咒,因爲在趕功課,我也很辛苦了,昨天喉嚨有一點痛,有一點痛。好!諸位!誦個楞嚴咒,請合掌,願以此功德,消災在座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講堂消災點燈以及亡靈牌位拔度者,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爲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好!好好的誦楞嚴咒,實修是很重要的,用本性修行。誦咒!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叁空。 第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