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都会变成欲性的从属。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生活的格律是一个人赖以自我实现的凭藉。格律给人一种价值和实现时的满足感,更能铣炼一个人的意志,发挥积极的人性面。
格律使一个人走向正道,就像初种树苗,必须配上栓才能使其平直生长。慧能大师说:“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
格律就是“正”,就是伦理,就是一个转暗为明的生活格律,是提升精神生活之道。固然慧能曾说过“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但是当我们尚未心平行直之前,戒是帮助我们免堕恶道的法门,是铣炼心智的助道过程。
现代人心于价值观念的分歧,各种物欲的横流,如果自己不遵守最起码的生活格律,就很容易堕落,很容易堕入花天酒地或权势的争夺之中而无以自拔,落得身心因穷疲乏,而丰足自在的本性,也会被挣狞苍白的欲魔所蒙蔽。经上说:
“若人能持净戒,
是则能有善法,
若无净戒,
诸善功德皆不得生。”
生活的格律不但使人从种种烦恼中解脱出来;更能砥砺一个人的精神,使性灵大放光明,走向积极实现的人生。
禅提供了合理的生命定位
信仰是人类心理生活的需求之一,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无论是进步的工商社会,或是闭塞的原始部落,没有不表现出信仰的活动。没有信仰,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且会导致精神生活的空虚,或者失掉生活的引航。事实上,信仰是一种对精神生活定位的需求,没有信仰,精神上终究要面临著茫然若失的困境,它比错误的信仰,造成的伤害更大。
信仰有正信和迷信之别。所谓迷信是指执著人格化的神祗里,让自己屈膝于神的权威,向它讨好、乞怜,并使自己投入祂的权威,成为祂的一部分,甘愿受祂的牵引,甚至甘原成为祂的奴仆,这是许多人所遭遇到的精神困惑。正信则不然,正信并不排除宇宙万有的神性与存在,但正信所给予人类精神生活的启迪和基本认识是醒觉。把自己从许多愚昧中解脱出来,让自己真正的自由,不受种种现象界、欲望和虚妄所蒙蔽,而如如实实地生活。这种如如自在的生活是不受支配的,所以能超越种种迷惑,解脱一切牵引,而悟入永恒。禅就是教诫人们走向正信的法门。
人的精神生活,不只生活在目前的现象界,同时也生活在永恒的虚空界。现象界是攀援在物质、形象、欲望、情感、理性之中;虚空界则要从前者释放出来,悟入如如实性。这个如如实性本自具足,无需加一分,也无需减一分,它是完美而永恒的。
当我们能有了正信,而投入宇宙万有时,我们就能肯定自己,产生自在感。因为精神生活是无执著的,所以超越了三界(色界、欲界、无色界),而真正体悟真常,优入永恒的精神世界里,而不再堕入生灭与轮回的里报循环。起正信的人,实践禅的教诫,悟无生忍进,他既是生活在现在,又是生活在永恒,既不是为了现在,也不是为了永恒,所以是“一切自如如”的。这一来当下就是净土,当下充满法喜,并在精神世界里永得光明。这时现在与未来是不分辨的,今世与来世契合在当下的了悟而超越,却又能落落实实地生活在当下。
禅给我们一个宇宙观,也给匀人精神生活定位,它告诉我们:只有透过醒觉,才能超越一切困境,走向自由永恒的精神世界。但是,醒觉是在平常生活中试炼出来的,因此精神生活的圆满是在生活中实现,而不是离群独居,逃避遁世所能求得。《六祖坛经》上说: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
悟人自净其心。
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当一个人能在生活中自净其心,从种种境界中醒觉过来,就是生活在永恒的佛土世界。
禅能引导现代人过实现的人生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感性文化里头。一切以感性为价值判断的依据,因此陷入占有、名器和竞争的心理情境。起心动念、执著攀援,把自己关锁在无尽的尘劳。争名夺利是现代人的普遍现象,强烈的竞争和勾心斗角是生活的本质。人终究迷失在物与欲的执著;情与理的对立,精神生活因而遭到破坏。
现代人的生活是疏离散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已鲜少受到重视,亲子之间堕入利害的关系,连自己的情感和理智也因为利害关系而分家。因此,就精神生活与心理健康而言,现代人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远甚于过去。不良适应的人愈来愈多,精神生活需要帮助的人也有加无已。禅是唯一能引发我们走向自由,解脱种种苦闷,使自己能过实现型生活的明灯。
禅确能提供现代人精神生活的资粮,因为它与现代人的工技社会并不相冲突。诚如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所说:
“人们正经历著西方(感性)文化的危机,
它就是不安、倦怠和时代病,
它是焦虑、躁郁和绝望……
禅能为生存问题寻求答案——觉悟者。
这个答案与现代最珍贵的成就不相冲突。
因为它不违背理性、真实和独立。”
现代人毕竟是现代人,必须依现代人的根性来“悟道”。而禅对现代人最具有恒顺众生的机缘,它能引导现代人走向实现的人生,并活在当下即是净土的笃实生活里。
禅不但是现代人解脱苦闷的良方,同时也是拯救现代人免于疯狂的和迷失的方剂。禅不但能提升现代人精神生活,而且能引发我们发现自由,走向自我实现,去过实现的人生。
《禅悟与实现 第四章 禅在精神生活上的意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