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一▪P3

  ..续本文上一页死啊!他的寿命很长啊!都活多少万岁,几千万岁、几百万岁,他仍然还有生死、仍然还是凡夫,这二十八层天啊!不知道呢!你在这外道修行成了仙了、成了神了,到了欲界天里,在最低的欲界天里还有男婚女配的地方,完了封个神,完了当差,要有了过了嘛,还降下来,由神降成为鬼,这算个什么呢?你再高还有几十层以上,一共有二十八层天,这还都是凡夫。「皆是无漏」,一般证到四果阿罗汉了,不能再堕落漏在三界以内,超在三界以上,这是圣人了,大家要知道!这还是由小乘跟着佛弘扬大乘的佛法,这叫「大阿罗汉」;无漏,不能漏落在三界以内,比三界的人都高上以上去了,比二十八层天的人高出以上,这还是跟着佛,小乘习学大乘的人就这么样的高,这叫「无漏大阿罗汉」,这怎么叫大阿罗汉呢?这阿罗汉有小乘的,他光独善其身,不度化人,不随着佛教化人,那叫小乘阿罗汉,这大乘的阿罗汉,随着佛度化众生,而不住在小乘的果位,虽然是这么高,超出二十八层天去了,还不住下,还要行菩萨道,虽然是在小乘果里头,还要行菩萨道,随佛教化众生,所以,这称为「大阿罗汉」。阿罗汉怎么讲呢?因他不翻,也含有三种意思,阿罗汉头一种翻应供,应供从哪来的呢?从比丘乞士,他托钵化斋,讨饭吃,去向人家求乞,证到阿罗汉就翻应供,这时候有人供养了,就不用化斋了,这是高着一头了,证了果了,早先的比丘那才发心修行,这是证了果位了,头一样就翻应供,能应人天的供养了;第二样是证到无生的果位,不生不灭了,到了这个地步,这又比这个比丘高一层,比丘是因,阿罗汉是证了果,比丘由怖魔,就证到无生的果位了-无生无灭的果位了;第三含着意思是杀贼,杀什么贼?杀烦恼贼,人的烦恼贼,打哪里来呢?打贪、瞋、痴,你在一入手修行的时候,先得破贪心、瞋恨心、愚痴心,把这个破净了,烦恼根去了,这烦恼贼就杀啦,都销灭了、都死了,就不能再发动贪、瞋、痴啦!这是这么个讲,所以阿罗汉翻这三义,这是比丘三因,证到阿罗汉,有这三层果位,到这儿,这烦恼就净啦!

  

  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

  

  他随佛扬化,不住在小乘果里头,就称为「佛子」,将来就成佛;小乘人光成圣人,不能成佛,大家要知道,佛子随着佛教化众生,「住持」是住在世间上任持佛法、教化众生,「善超诸有」,超过世间上一切所有的,所有的有广、有略,这略而言之,有欲、有色、有无色,还有男女之欲,超出去了,没有啦,没有男女之欲了,然而,还有这个形色的十八层色界,还有无色界,都超过去啦,「善超诸有」,这是三有:有欲、有色、有无色,都超过去了,要向多处说,这二十五有都超过去了,四洲-四大部洲,四恶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这是四恶趣,六欲天也超出去了,梵天、魔王也超出去了,还有四禅天、四空天,也都超出去了,这都是有,有欲、有色、有无色这是分开说了,究竟呢?还有外道无想天也超出去了,还有钝那含也超出去了,一共是二十五有,略而言之是三有,叫「善超诸有」,都超过去了,超过他们以上,「能于国土,成就威仪」,能随着佛教化众生,在各国里头演说,在各国里教化众生,「成就威仪」,成就什么?有这个威德、有这个仪表,给人做模范,这就是「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随从着佛转*轮,佛说法就叫转*轮,这转*轮也可以简而言之,能可以转凡成圣。佛说的法是轮流不息,这叫转*轮,随从着佛转轮,这个转轮决不是外道那个转轮,外道也是打佛经上抄去这个名字,转*轮在身上转,任督二脉,打这后颈上一转,转到脑瓜顶上,转到上嘴唇,下边任脉转到下嘴唇,结在一块,结任督二脉,将来长生不死,就这么一套,这也叫转*轮;还有在肚脐子上转过来转过去,也叫转*轮。外道还真灵脸,还真转,他所以人炼什么有什么呀,他这也是打佛经里摘下去的,都弄错啦、误会了、颠倒啦。转*轮就是佛说法叫转*轮,轮流不息、永远不断,这佛*轮流没有歇的时候,是这么个意思,「妙堪遗嘱」,佛说的法都是不可思议的大法,堪者可也,可以能够,佛说的这个大法,能嘱咐这些弟子们,这些大阿罗汉,能遗留于后世,可以嘱托,度化众生-「妙堪遗嘱」。

  

  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此一段文是接着上边,上面这一段文,这名词叫显位叹德,显出来阿罗汉证了四果,由比丘修成的,显他证的这个果位、赞叹他的德行,是这么个意思。说「严净毗尼」,严是严肃、净是清净、毗尼就是佛的戒律,戒律能调服身心,以佛的戒律能可以把人的身心都调和好了,身呢,没有杀、盗、淫,口里头没有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心里头呢,没有贪、瞋、痴,所以,能够这样才叫「严净毗尼」,要严格的清净佛的戒律,毗尼这二个字翻中国话叫调伏,以佛的戒律能调伏人的身心,身不妄做、心不妄想,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依着戒律就能「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弘者是广大之义、范是做个模范,给谁做这个大模范呢?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天上的人,欲界有六层天,有男婚女配;色界有十八层天,有四种禅定的功夫;无色界有四空天,这一共是二十八层天。这都是修行没开正式的醒悟,都是依法修行,别说是见性,连心都没明白,都没明心见性,所以这阿罗汉证了四果,虽然没成佛,这也是证了圣人的果位,可以给二十八层天的凡夫、天人做个大模范,所以说「严净毗尼,弘范三界」,给欲界、色界、无色界天上的人做个极大的大模范,「应身无量,度脱众生」,随着佛教化佛法,随佛应身度化众生,无量无边是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不但是度化当时的众生,还能拔济众生,提拔,能济度他、能度脱他,于未来世,未来世还是将来的人,要一辈传一辈,传到后来,我们那个时候,照现在说,我们就算未来人,所以这些大阿罗汉都可以作模范,「拔济未来」,提拔济度未来的众生,干什么呢?「越诸尘累」,越是超越,超越出去诸般的尘累,我们人在世间上受苦,因什么受苦呢?就是有六种尘劳连累,累赘的,尘劳是什么尘劳呢?六样,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这叫六尘,人要想学佛,先得把这六尘离开,大家知道这是要紧的,这六尘是什么呢?眼睛爱观美色、耳朵爱听好声音、鼻子爱闻香味、舌头爱尝好滋味、身体怎么舒服怎么做、心里头随便打妄想,一点规矩也没有,所以有这六样,这叫六尘,这六尘是谁承认呢?有六种认识,这六种认识是什么呢?就是人的天性变化的,眼、耳、鼻、舌、身、意,眼有见性,他就贪这个色尘;耳朵有闻性,就贪声音;鼻子有齅性,就贪香味;舌头有尝性,就贪着饮食美味;身上感觉,就贪着身上的舒服;心里头就分别妄想,任意妄想,一点规模也没有,这叫法尘。所以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这六尘鱿把人累住啦!你要想修行先得离开这六尘,所以这个大阿罗汉,他能给人作模范,他先早早离开了,给人作师父,你要不离开,旁人谁跟你学,所以他自己「越诸尘累」,于未来世,也让人「越诸尘累」,说这些个有道有德的人都是谁呢?底下就标出名字了。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一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做代表,代表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他们人太多,只举出六个人来代表,有德行的都是什么人?说举出这六个人,「其名曰,大智舍利弗」,大智是他,是智慧第一,舍利弗是印度话,翻成中国话叫鹙鹭子,连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的名字叫鹙鹭,这鹙鹭的眼睛最明利,因为他母亲的眼睛明利,名字叫鹙鹭,他是他母亲生的儿子,就叫鹙鹭子,弗字就翻为儿子的子,舍利弗就翻鹙鹭子,他在佛的法会上是智慧第一,在小乘里头,在声闻乘里头,他的智慧第一。佛在「法华经」上,在法华会上讲「法华经」,开法华高会,授记作佛,三周说法,头一周先给「大智舍利弗」授记作佛,就他一个人,你看这难不难?所以第二周,四大弟子,第三周才给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都授作佛的弟子,头一位就是舍利弗尊者授记作佛,所以叫「大智舍利弗」。

  

  「摩诃目犍连」,这也是一个人的名字,摩诃这两个字因什么不翻?这意思含义很多,要在普通讲摩诃这两个字有三种意思:摩诃翻大、翻多、翻胜,大、多,就胜过一切,说大,若在阿罗汉里头,神通广大;多是智慧多;胜是辩论能胜过一切,这是说摩诃这两个字,在这儿是普通的说法,后来就翻大的时候多,说「摩诃目犍连」,目犍连三个字也是印度的音声,翻采菽氏,采,人在山上采药,采是采取的采,菽是叔父的叔字加上草字头,那个字就当豆类讲,就是蚕豆、小豆、赤小豆、黄豆,就是这些豆类;他的先人发明这个道理,在山上采这个种子,发明这个豆类,那个字念菽,采菽氏,他依着这个姓也就做了名字了,因此他说叫「摩诃目犍连」,叫大采菽氏,他是以姓做了名字,不是提另还有个名字,这个人神通第一,他神通最大,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摩诃拘絺罗」,这五个字,就翻大膝,翻成中国话,摩诃就翻大,拘絺罗就翻膝,是什么膝呢?是磕膝盖,我们人的腿上都有个磕膝盖,叫磕膝盖,他就叫这个名字,佛经上也没有旁的讲解,他这个名字就叫大膝,就叫大磕膝盖,就这么个名字,说个外国话音声叫「摩诃拘絺罗」,这个人辩论第一,辩论佛法属他第一,是各有所长啊!他因为什么呢?他是在家人!这些人所有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大家要知道,统统都是外道。佛没出世…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