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情耽误下去,所以没敢前往。」
叶居士说:「青岛是一个水陆交通的大商埠,那里的人性很淳朴,外国教会很多。但中国地方并没有中国佛庙,只有一处天后宫道庙,这不但在观瞻上有煞风景;在世道人心上,也是一个极大缺陷!同人等预备在青岛建立一处佛庙,请法师去帮忙,助成其事,将来那里的佛法,有很大的发展!」
我说:「修庙是好事,我也很赞同;可是现在我已竟答应朱将军在西安办学,招了二十名学生,经费没着落,我还得去想办法。目前,因去宁波观宗寺给谛老发龛未赶上,还要去扫塔;东北还有好些事情,不能脱身。」
「你可以先到那里看一看。」叶居士说:「青岛已竟募到两万伍千元现款,实收一万多,到那里收清,款不够以后可以再募!如果法师不能去,荐一个人去也可。」在这种胜情难却之下,我乃答应了。
当时澍培法师到上海,我想别没适当人可荐举,可以让他到青岛去。经与陈飞青商量,说澍培为人很老成,作事有经验,让他到青岛去我放心!又与叶居士商议,因他做事心很细,不同一般人马虎,说:「让他来见见面吧!」第二天,陈飞青偕同澍培去见叶居士相谈,他很同意。可是澍培到上海,是找我给他化缘的,以前他的庙被烧我让他在弥勒院帮忙许下的愿!当时预备让他到青岛去,必先把他化缘的事解决。我找陈飞青想法,他没多大力量,又找叶居士,因叶居士平常为一点琐碎事情,轻易不愿麻烦人,乃自己捐五百块钱。我又把赵子如给捎来的那一百块钱,加在西安来时剩的三十块钱交澍培一并汇至锦州。他暂时在上海等我,我和赵子如到观宗寺给谛老扫塔后,回上海,在上海由陈飞青居士给买船票,同澍培一块坐招商局轮船到青岛。
临从上海走时,叶居士给写了几封介绍信带来,给胶济铁路委员长葛光廷,市长沈鸿烈,(胡市长已辞职)及其秘书胡家凤,绅董袁道冲;还有交通银行经理等有八九封信。初到青岛,住东方煤矿公司,是陈飞青的朋友。以后又把介绍信交上去,分别和一般发心修庙的人见面。首先去见沈市长,过去在奉天时,由翟省长介绍,我和他曾经见过一次面,他也曾到奉天般若寺,听我讲过经。这次又在青岛见面,故旧相逢,对我很热心,很欢迎!请我在民众教育馆讲金刚经,听经的人很多,市政府各科室人员皆去听经,两礼拜,一部金刚经讲完。我预备到北京去,一方面为找朱将军筹款办长安僧学;一方面为到北京,看看那些古庙,画个样子,作为在青岛盖庙的图型。临走时、沈市长送一百元川资,说皈依时,人又供养我六十元,把这些钱悉数交澍培法师,在肥城路给他租一所房子,每月四十元,先交两月房租,又四十元作押金,吃饭由丁莲峰居士找姓刘的包素饭,月底算帐。把一切事情安置妥当后,经济南、去北京。
(乙)王金钰居士
青岛湛山寺的大殿,和市里的湛山精舍,都是王金钰(湘汀)居士一人的力量修起来的,现在说说我和他之间的一段因缘。
王湘汀是山东武城人,在外做官多年。后鉴于军政场合,变幻无常;且当政人物,宣赫一时,莫不冷落下场,无好结果;因对宦海浮沈,非常冷寞。晚年潜心学佛,对楞严经、大乘起信论、致力颇多;但有好些地方研究不过去。也曾到南方、到日本、访明人参学过,结果还是有弄不通的地方,以后回青岛赋闲。
我和王居士认识,是由于他听经。最初我到青岛时,首先住在肥城路,以后又搬甘肃路去住,每天到民众教育馆讲楞严经,有于之昌居士作笔记,他的文学造诣很好,对佛经也研究过,记出来的东西,能雅俗共赏。那时我一方面讲经,一方面策划修庙的事。有一天,两个居士忽然和我说:
「法师!我们修庙,现在来一好机会!」
「什么好机会!」我问。
「你不知道吗?现在靳总理、(云鹏)王军长、(金钰)两个人来青岛避暑,他们都很有力量,法师有工夫可以拜访一次,来点缘法,好修庙!」
我说:「平常我和人并不认识,怎好去拜访。修庙是大家的事,修起来是大家的力量,修不起来是大家的力量没尽到。我们出家人只负说法度众生的责任,平素好好修行,有感自有应,到了『因缘时节』成熟,佛菩萨加被,缘法自然来,用不着去往外攀缘法。」我说这话,他们有的不乐意,生气走了。
据王居士的朋友,事后述说当时的情形说:我在民众教育馆讲经时,王居士老早就听说了,不过最初他没去听经,也没设想和我去会面。原因是他过去在外面做官时,曾访问过南北的不少位出家人;可是说话总不投机,有的一身烟火习气,专门注重世法应酬,因此他败兴不愿再多给出家人接近了。本来在家人对出家人所尊重、所仰望的,是道德、修行,如果当法师的无论和任何人见面,不谈佛法专谈世法,什么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时事长短如何……一大套,专门迎合人的心理,以为自己的学识丰富,这未免有失出家人的本份了。其实、谈这些事,出家人和在家人比,相差太远了。因为在家人从小到老以此为职业,对各部门都是专门的,如果出家人跟他谈这些事,那简直是班门弄斧。在家人至至诚诚,跑很远的路,去拜访一位法师,为的久在名利场中挣扎,想去找一位法师谈谈佛法,恬静自己的心理,解脱自己的烦恼。如果当法师不能观机逗教开示一顿,未免使人大失所望,仍然没离开那个烦恼圈子;也引不起人的信心来。像王居士他过去所遇到的情形就是这样,所以当时我在民众教育馆讲经时,他并不欣然去听;也没心思找法师去会面。可是他的亲戚朋友,有好多是天天去听经,听完之后觉得有意思;便回家去劝他。最初他总是执拗不肯;以为不过如此这般。日子久了,听经的人回去常赞叹,也常怂恿他,于是他听经的心也打动了。
有一天他从朋友家吃饭回来,没坐车,悄悄跑到民众教育馆,混迹在大众人丛里,从老远望一望,法师威仪不错,一见有缘。又慢慢走近大座坐下来听经,很投机,心有所触动。自是每天到民众教育馆去听经,原先研究不通的地方;现在也研究通了,原先不知佛法宗旨归宗在何处,现在也知道佛法的归处了。回家之后直赞叹!同时还怂恿别人去听经。
有一天,我讲经回来,在甘肃路那所房子里休息,见外面来一人,远瞅之挺文明,像一个老念书的人,很洒脱的走到门口,往里看了一眼。看样像要进屋的样子。我说:
「请屋里坐吧先生!」
他点点头说:「不客气!」说着很沈静的进屋来了。
「台甫?」我问他的时候,他并没言语,随手在兜里掏出来一个名片,我接过来看是「王金钰」三个字。我平素对他也很闻名,在我心里以为他既然是个当将官的,应当长的胖大魁伟,像一个武官样子;现在不是那样,却是一个文人气派。我疑惑,或是其秘书拿名片来有事,所以我看完名片之后,又问了一句「您就是王先生吗?」意思是如果他说是的话,就知道这是他本人,如说不是的话,那就是另一个人了,他点点头说:「是!」
我们见面之后,因时间短促,并没正式多谈佛法。先谈了谈来青岛讲经及修庙的事,两下很投机,他向我说:
「法师学佛有什么心得?」我说:「倓虚苦恼,学佛这么多年,可以说一点心得都没有。不过以我的笨理想,从佛法中体验出来有六个字的一句话,就是「看破!放下!自在!」他听了破颜微笑,直点头!末了临走他说:
「请法师明天赏个脸,到万佛临吃顿素饭!」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我答应了。当时于之昌居士在座,我给介绍,王居士让他明天也一同到万佛临去。
第二天,我和于居士到万佛临,在座的有胶济铁路葛委员长(光廷)还有其他几位有名的人。席间于居士谈起修庙的事,说叶部长有给葛委员长的信,因不知王军长在青岛,可是王湘汀居士对修庙的事,很赞成!
《影尘回忆录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