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倓虚大师追思录

  

倓虚大师追思录

  

  

受法弟子等敬印

  

倓虚大师示寂的追思-白圣

  敬念倓公导师-乐果

  挽倓公大师-觉光

  怎样追思倓公老人-洗尘

  追思倓公-火头僧

  大师示寂前后-大光

  敬悼热烈与悲诚的倓尊者-仁俊

  我所崇敬的倓公老法师-隆根

  追忆湛山老人讲的开示-忏云

  敬悼倓公老法师-续明

  海外飘零忆湛山-慧峰

  追思恩师略叙创办华南学佛院之经过-乐渡

  回忆师尊念将来-宝灯

  追思湛山老人-清度

  三虚先后归去了 何人继师说妙诠-祖印

  追思师尊盛德与宏恩-法藏

  敬念恩师倓虚大师-妙智

  坐地参访悼倓公-元果

  敬悼恩师-圆智

  追念院长倓公老人-宏量

  为纪念倓公法师示寂-怀西

  倓虚大师出家后的略史-定因

  追忆前尘痛悼师尊-诚祥

  大师去矣愿再来-妙境

  倓公老法师和我的因缘-智海

  追思倓公,看破,放下、自在-净真

  追悼倓公老人示寂-畅怀

  湛山大师涅槃记-性空

  引述禅教台宗思倓虚上人-圣慈

  追思倓公及观荼毗舍利记-能慈

  吾师今已去-晓云

  追思倓虚大师法乳深恩-道海

  略谈吾师倓虚老人二三事-智梵

  敬悼倓虚大师-沈鸿烈

  谒见倓虚法师之回忆-杨源

  追思倓虚大师-吴宽性

  追忆倓老和尚-王世昭

  忆天台宗倓虚大师-梅山居士

  忆吾师倓公上人-王恺

  鹤树潜辉悼师尊-王黄雅仪

  念恩师忆往事-能琪

  感恩怀德话倓公-叶若舟

  敬悼倓公上人杨子-江果超

  记倓虚上人与我一段因缘-宋希尚

  师门愿学记-梁谭玉璎

  永垂不朽的大德──倓虚老法师-郑能洁

  慧日潜辉,人海泪枯-何德庆、张雪明

  倓师一言之回忆及测师他心通-丁盘如

  略述师德写哀思-叶若舟

  佛门师表仰湛山-奚则文

  看破、放下、自在-罗永正

  秋风秋雨忆恩师-董正之

  湛山大师圆寂百日适值法华念诵会六周年纪叙感言-陆能诚

  念佛声中忆倓公-黄能照

  痛失恩师-王元令

  我皈依倓公的因缘-廖能量

  倓公去矣 此后谁人为我说法华-黄河慧

  附录:湛山倓虚衔公大师略传-火头僧辑述

  

  

  

  

天台宗第四十四代倓虚大师传略

  

  

师名隆衔。字倓虚。河北宁河县王氏子。父讳德清。母张氏。因梦伟丈夫手牵黑驴来求寄宿。却又不可。遂诞师。生有异秉。襁褓中口喃喃恒念持斋二字。母私以为异。因如其言持斋焉。又尝梦追师至一广场。时有高颡隆准之僧众合掌经行。师忽现僧相。参其中宣梵呗。即之已渺。因骇诧而觉。由是其母知师后必为僧。年十一肆业于村塾。喜静坐。厌咿唔。或时逃学归。母知其性之所在。亦不责之。暑假中随母往外家。时近黄昏。独坐门外观村景。意甚得也。从母适出。忽诧曰。门外何来一老僧。及谛察之。乃师耳。由是师亦自知后必为僧。辍学后。习艺于某肆。肆主庞眉而龙钟。日会计于钱麓簏间。吝且傲。师心鄙之。因自计曰。吾安于是当何日与之等。且等彼矣。去死己不远。人生如是。有何意味耶。因抑郁不自得。竟辞归。其母亦任之。师既志与人殊。因究心于出世之事。闻人言诵高王经千遍。所求定如愿。遂诵习之。亦未稔将何所求也。然藉是而引发宿根。地无僧侣。惟有与道者游。将欲穷造物之蕴。苦境啬。糊口于四方。为记室于军中。以所入奉母。旋贸易于旅顺。待人诚恳。人乐与之游。所业亦日裕。适日俄战起。遂罢业归。习医于营口。获医学优等奖。暇常与邑之居士游。始知有佛。即萌出世想。因组佛学宣讲堂。研究内学。如是者有年。学益进。而出世之念亦益坚。年四十三。投天津清修院清池老和尚求剃度。池师异其貌。知后必能荷担正法也。谢不受弟子礼。为介临济正宗印魁老人。礼其塔。师焉。且谓师曰。吾前日梦一沙弥从关东来。其名为倓墟。寻病卒。为说偈荼毗竟。吾亦叹惋而醒。因记之于册。今子果来。既符所梦。子当为再来人。师曰。吾今出尘矣。可去土留虚。乃字以倓虚。时民国六年也。是年秋。宁波观宗寺谛闲老和尚开堂传戒。师欣然往圆具。后依止习台教。然北人南行。格于方言。每值讲经。瞢然不解。心甚苦之。适静修法师因事告退。谛公自讲大乘止观。谛公善国语。师始明山家旨趣。一涉教海。便识南针。研求既锐。深有心得。一日谛公因寺务繁冗。讲大座未能详。终课。告众曰。好自习之。翌晨当按名覆讲也。师回寮后。即手不释卷。悉心探讨。深夜不息。次日覆讲。最后至师。陈理透辟冠同侪。谛公大喜。嘉勉备至。且有虎豹生来自不群之语。师于是于众中崭然露头角。既毕业归。即应井陉显圣寺请讲地藏经。时年四十七也。复赴奉天万寿寺讲楞严经。声誉日隆。是夏倡创楞严寺于营口。四十八岁。讲金刚经于长春。乃建般若寺于近郊。将落成。僧众多从远地来挂褡。师乃手订规约。俾遂守焉。四十九岁讲楞严弥陀二经于哈尔滨。受陈飞青居士请。复倡建极乐寺。苦心擘划。不辞劳瘁。民国十三年冬。寺落成。复设立佛学院。培植弘法讲师。于是关东始有僧学。民国十四年。师五十一。应北京柏林寺请讲楞严经。复于京之弥勒院设立僧学。四方习教者咸集。及秋。赴日参加束亚佛教联合会。时同行有曼殊大师。人素狂放。而独敬重倓公。既返国。迫岁暮。师冒严寒赴吉林黑龙江弘法。民国十六年。倡建法华寺于绥化。并立僧学。夏赴奉天创佛学会。重修南关般若寺。于是关东之佛法。得师弘而始大盛。善信之皈依者不可胜计。十七年。返北京任弥勒院教职。十八年。迎谛公北上传大戒于哈尔滨极乐寺。度僧七百余众。十九年。立僧学于奉天般若寺。二十年秋。营口楞严寺乐成。请宁波天童寺禅定老和尚住持。开光传戒。盛极一时。廿一年。应西安佛化社讲经。并大慈恩寺传戒之请。秋。长安印经会委托师护送碛砂影照玻璃藏经版至上海翻印碛砂藏经委员会。师乘方船至临潼山左近。突来匪徒多人。意欲洗劫。舟子股粟。莫如所措。师神态自若。语渠魁曰。贫僧护送经书版。为省费故。乃舍车而舟。出家人愧无黄白物为诸君寿。如缺路费。囊中尚有十余元。可相馈也。匪害其言实。且服其胆量。乃持资呼啸去。师自幸经版未受损。乃返临潼县报告。乞派员保护。乃得安抵沪地。师护教心诚。不辞劳瘁。斯可见矣。其年谛公圆寂。师本拟赴宁波发龛。以任护经事致不果。乃扫塔尽弟子礼焉。师之在沪也。叶遐庵居士甚礼敬之。请师讲经于青岛。并筹建湛山寺。设僧学。廿三年。寺后殿落成。学僧络绎至。师乃定学规。立课程。聘讲师。事无大小。必躬亲为之。其所期望者盖甚殷也。廿五年传大戒于长春般若寺。四众弟子千余。盛况空前。廿七年湛山寺大殿亦落成。学者愈众。寮房几不能容。自是青岛人士之信仰佛法者日益多。师年近七十。培植后学不遗余力。每有开示恒以净土为归。受其化者指不胜屈。凡有供养。悉归常住。一衲萧然。不蓄长物。善持律者。不是过也。师之著述有心经义疏。净土传声。读经随笔。大乘起信论讲义。并弟子所记楞严随闻录。金刚经亲闻记等。并行于世。广觉习教座下。颇悉颠末。谨按大端。略记如是。

  

  

夫人必有所不为也。而后可与有为。观师处逆境而不苟就。汲汲以学大人学为事。卒能荷担大法。丕振宗风。此非志操大过人者而能卓然树立若是哉。余鲁陋无以自见。既述师之传略竟。因赘数语。用仰高躅。复自渐也。

  

  

辛巳三月弟子广觉敬撰

  

  

  

倓虚大师示寂的追思

  

白圣

  

  

中佛团访问东南亚各佛教友邦时,由于佛菩萨慈光的加被,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朝野人士及侨胞的热烈欢迎,场面的伟大和情绪的高涨,都出乎我们每一个人出发前的意料。大家很荣幸的在进行我们的工作──以大乘佛教的无畏精神,向南传佛教作深入的「传播」,使大小乘的思想,产生出一种新的交流作用,在我们数十天的访问中,能和我侨居海外的佛教大德们,彼此交换意见,商讨未来佛教的大计,这种工作,在我们爱国爱教的忠贞侨胞协助下,确尝收到相当的效果。

  

  

当我们以万分欣悦在进行访问的时侯,突然获到驻锡香港的倓虚大师,于六月廿二日圆寂的消息,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我心坎上发生极大的悲痛。

  

  

过去,我住在上海的时侯,就闻到北方的倓虚大师,往来华北及东北一带,为佛教的工作而努力。这种赞美,使我对他佬起了一种良好的印象,在一段因缘里,我到过北平,却没有看到他佬的面,他佬那时正在关外,为看那些住在冰天雪地的众生,给他们从心理上开辟一条光明灿烂的坦途,创建着规模宏大的道场。

  

  

民国二十五年,意外的在上海与他佬遇见,当时,他佬为着青岛湛山寺的建筑问题,经济上发生困难,亲自到上海来化缘,先到中国佛教会,请求圆老法师助他一臂之力,圆老慨然应允,给他介绍「十里洋场」的许多善信,在当时确有得到很多的「方便」,我因为业务上的关系,和倓老屡次接触,在他化缘的工作中,也尽到我所应尽的一点棉力。

  

  

《倓虚大师追思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