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倓虚大师追思录▪P32

  ..续本文上一页。专究一心三观之旨。洎三年有成。乃受天台真传之衣钵。蒙担如来家业。龙天推护。行化华北。讲经说法。作狮子吼。出和雅音。法幢所至。四众咸归。使久已式微之佛教。重获生机。于是长春之般若寺。营口之楞严寺。哈尔滨之极乐寺等诸大丛林。相继建立。一时佛教中兴气象。弥漫全北。挽狂澜于既倒。作砥柱于中流。漪欤盛哉。回顾北方佛教之有今日如斯成就者。微公中兴之力其谁与归。如谓非大菩萨乘愿再来其可得乎。予尝阅影尘回忆录一书。深感公之悲深行苦。不胜欢喜赞叹。深致景仰。公献身佛教垂四十余年。教演天台。行宗净土。宏法利生。度人无量。近年振锡南来。法缘殊胜。综其生平戒行谨严。待人以忠。处事以诚。尤能观机逗教。故使见者闻者。咸心生欢喜。其言行公德。足与虚云老和尚媲美而互相辉映。至于建修梵宇。兴学育才。功成不居。飘然引去。不谋个人安养。汪汪大度。比之虚老不惶多让也。岂两老为寒山拾得之化身而示现人间耶。不然何其言行功业不谋而合若是耶。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予于倓公向往之心。正作如是观也。信乎佛法无边。不可思议也。予方以未尝亲炙公之教益引以为憾时。适公之大弟子乐渡法师。于去腊应正善佛道会之聘。来美弘法。予以希有之机缘。幸得侍教左右。相与研究经义。获益不少。此殆我佛所谓因缘者耶。乐师慈悲。并尝为余言公之法语启示等。闻之如饮甘露。如饫醍醐。益使予对公之敬仰。更深切无涯矣。

  

  时维季夏。岁在癸卯。公示寂于香江。噩耗传来。人天眼灭。中外同悲。一代宗师。遽尔息化。宁不惘然。然而公再来也。非生示生。非灭现灭。今公化缘既尽。入大般涅槃。色身虽灭而法身常住。况公之德业所留存于天地间者。未尝随形体之生命以俱尽。是公固不死也。虽然。吾人仍以不能复见公致力于弘法度生为可痛。因而重思念之。而求其生平行化事迹。详着之以为世范。发潜德于幽光。启后人之仰慕。此固后死者之责也。岂仅如世俗之哀悼。徒重形式而已哉。是故应以公之言教是从。公之懿行是行。使闻风兴起。继志述事者有人。斯即所以纪念公之德业于不朽也。方今法弱魔强。人心陷溺。而世变亦日亟。吾人应本公之大无畏精神。赓续公之伟大志愿。躬践实行。为教为法。共同努力。将见慧日出而群魔伏。正道昌而人心善。国家民族。庶有赖焉。

  

  最近公之门弟子。为阐扬先德。藉报法乳。因而为公印行追思录征文。以期在师尊一会中。有缘人士题词留念。写香火因缘。作文字般若。垂诸永久。昭示来兹。盛事亦胜缘也。乐师谓予曰。子盍为文以志此一段香火因缘耶。窃私予之于公。虽未尝亲侍承教。然去国万里。旅居海外。犹幸而能得亲近公之法嗣乐渡法师。得沾法益。是则不啻私淑之矣。以是因缘。予虽不文亦有不得而辞者。故不揣陋。秉笔书此。用志哀思。并藉此向倓公上人恭致敬礼。呜呼。哲人其萎。悼念莫名。心香一瓣。谨献愚诚。常寂光中。公其鉴临。

  

  

  记倓虚上人与我一段因缘

  

宋希尚

  

  佛教以无说而说,佛智以无得而得,不取于相,万法皆空,故以澄静虚空,为其精神之所注。近百年来,我国佛门中有「三虚」大德为国内外四众所景仰与崇敬,即太虚大师,虚云老和尚与倓虚上人。

  

  倓虚上人原籍河北宁河县人,四十三岁,在高明寺出家,旋依宁波观宗寺谛闲大师受具足戒,为天台正宗第四十四世,晚年创湛山寺于青岛湛山,在海之滨山之麓,建立起一座庄严宏敞之梵宇,环境清幽,不但可供青岛市民游览观光,并为中兴天台宗于北方之唯一道场。

  

  民国三十五年冬胜利复员,大批援华物资涌至,政府指定青岛港为救济华北及东北方面停卸地区,而国内运煤工作以应付各方工业之重建,亦刻不容缓,岂料意外事不幸发生于第五号码头(青岛港最大码头)因卸煤过量。一夜间忽告倒塌顿使青岛海运工作,陷于瘫痪中断,诚为中央出乎意外措手不及之事也。时行政院长宋子文交通部长俞大维决定由交通部迅速成立青岛港工程局,派干员主持限期修复,余临难受命,在复员初期人力物力万分困难之下,赖交通部全力支持,各方合作,得于年后完成。

  

  余在青岛工作期间,星期假日,亦常抽空瞻仰湛山寺及市内湛山精舍,精舍高据一小山之顶俯瞰市区及海港,历历在目距余寓鱼山路一号至近因此与其主持人赵居士者遂相稔熟,藉知湛山寺开山和尚倓虚上人,因弘法建寺,远赴东北,久久未归,时(三十七年)时局紧张,消息传来,日见恶化,老人音信不通,无法接济,全寺上下惶惶不安,经月后某夜,月色如昼,余于晚饭后,独踏月登山,忽遇赵居士迎面而来,相与移坐松树下,为述东北交通已断,所赖以维持者航空耳,老人身陷东北,归恐无望,复问能否为一臂之援,余以航运挤拥不堪,报载且有黑市非金钞莫办之说,东北已无熟人,深感爱莫能助,相与嗟叹而别。

  

  次日清晨,湛山寺代理当家老人门徒某某。披袈裟偕赵居士来庽,大礼参拜,知系星夜自湛山寺赶来者,坚请余径电俞大维部长令饬沈阳航空负责人必须为倓虚老和尚留一机票,票款俟到北平照付等意,赵居士并婉述前晚在精舍得一梦见(老汉持杖而来曰「老和尚得救矣,明日上山之人,可力求之,必有济」。故昨于精舍山上守侯终日寸步不离迨月上东北,始见驾到,晤谈之后,虽知难而退,然此中似已种下因缘。今值事急。不得不重来奉恳。乞电俞部长求援,成败在所不计。余以俞部长非佛门弟子。且在东北撒退航空万分紧急之时,以余当日微小身份,而欲为一和尚请留机票逃命,实难启齿,且恐无结果,惟彼等央求恳切,且曰姑尽人事一切仰仗佛佑,余慨诺之。就商于港工局主任秘书张士楷兄,即草拟一电,乞俞部长转令设法,事遂告一段落。

  

  不料旬日之后,老人自北平来信,谓彼自己亦莫明其妙,能安然飞抵北平,将去天津料理佛事,两三月后,返抵青岛,并亲来港工局相访,面致谢忱,为彼此第一次相识,但见其法相庄严,体魄健硕,一望而知为有道之高僧,不禁肃然起敬,叙谈之顷,知彼在渖无日不赴机场设法订座,祇见人山人海。争相逃命,自问毫无脱险希望,原已泰然放下,付诸天命,不意某晚午夜三时有半,忽梦见一老僧持杖叩足急声呼曰,「速起速起赶往机场,不得迟误」是时自亦莫明其故,如奉军令,拔门直趋机场,于黑夜中疾驰二十余里,遥闻飞机发动之声,知已到达。天色亦吐鱼白之色,即闻有人远远高呼「倓虚老和尚在那里」「倓虚和尚快来」「最后班机要起飞了」。闻之惶惑,不知谁是救星,复闻路旁怨愤之言曰。「此时此地还要等待一个和尚。」及见老人匆忙赶至。机场执事诸人。知为倓老,即趋前参扶登机,旋即冲天起飞时旭日尚在地平线下也,倓老此行,如无俞部长之电令与冥冥中之安排则老人生还恐非易也。佛法庇佑,真正不可思议,当经倓老面约订期于湛山寺以素筵相享,所有陪客由余代邀,遂约青岛电信局陈局长,招商局方经理,及港工局同仁共八九人前往畅叙,老人复亲书一联为赠,以志纪念。笔力雄劲,出于僧人之手,良可贵也。

  

  闻倓虚上人于民三十八年三月自青岛抵港。于民五十二年六月廿二日。示寂于荃湾弘法精舍,世寿八十有九,生平以「看破」「放下」「自在」劝人,一代高僧。与世长逝。但望乘愿再来,度我众生。无量祷祝。

  

  

  师门愿学记

  

梁谭玉璎

  

  经云,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夫心不住相,正知见人岂易言哉,能宏生遭末世。而性拧愚,昔岁柄神内典,幸得侍离相明师,即癸卯夏示寂之倓公大师,与前已生西之虚云和尚是也。宽宏得侍二师有年。惜不敏于二师性道,钻仰末由,而背尘合觉之愿,未尝一日或忘。二师之盛德大业,宣诸口而笔诸书,非弟子所能赞一辞。所思者宽宏障重,着相也深。唯见二师心不住相既同,说法利生亦同,而盛隆三宾,遍于中外,及示寂荼毗,所遗舍利数千,更无不相同。何二师之示生也。相而不相,及示寂也,不相而相,何哉,盖尝沉思冥索而得之矣。二师相而不相者,则度生普。不相而相者,悲心也重。相而不相者遵佛语心不住相以度生也,不相而相。遗舍利以勉末世修行不能舍象而叩空也,今二师居寂光中矣。留其舍利以勖后人,须如是能宏谨书以记,以证古今一如。并追仰二师之风于无穷焉。

  

  

辛亥夏弟子梁谭玉璎谨识于香江东莲觉苑。

  

  

  永垂不朽的大德──倓虚老法师

  

郑能洁

  

  半月前我到中华图书馆借书,倓虚大师的高足乐渡诚祥二位法师对我说:「现在筹划刊出一部追思录,你是最后皈依弟子,也应写写你的经过呀」!

  

  「才疏学浅的我,可惜没有写文章的本领」。我答。

  

  「你不用显甚么文才,就照你皈依的程序留一个纪念好了」。他们二位这样督促我。

  

  「恭敬不如从命,我把结上佛缘这段传奇巧遇,像谈话式的随便写写吧。」

  

  回忆今年的夏天,一位朋友到访,谈及旧玛利兵房闹鬼!扰攘不堪,后来得到本港高僧作法超度,这些冤魂从此消灭了。可见佛法真是高超啊!

  

  经过这事发生后,我心里在想:高僧神通广大,相信是从研究佛学得来的,而佛学可在经典中获得,于是毫无识见的我,开始寻求听经的机缘。一天的中午,阅报知道乐果老法师在新开幕的青年佛教图书馆讲经,我满怀高兴,于当晚按址前去听讲,入门见到一尊玉像,心想:这是什么佛?坐下不多久,一位老和尚出来讲八大人觉经,他说的…

《倓虚大师追思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