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倓虚大师追思录▪P17

  ..续本文上一页和尚,从外面又来了,不错,果然非清池本人,那是一位成显和尚。因为营口有一位居士,要和那位居士化缘,顺便给他老捎来一个片子。他老静静地把片子收藏起来,认为这是出家的因缘成熟。

  

  经过了几天,他老即带看这片子,假装回家修理坟墓。其实他老这回已经离开营口准备到天津出家了。

  

  他老到了天津清修院,本来想拜清池和尚做师傅。但清池和尚始终不肯收他老做徒弟。这并非清池和尚怕他老中途还俗,是见他老在家研究佛经已经多年,在修持方面也算不错,自愧没有道德,想给他老介绍一位道高德重的印魁老和尚。原来印魁老和尚早就在南京圆寂。听说他老这次出家的因缘,是由清池和尚在佛前代他老拈阄,这是他老和印魁老和尚有缘。

  

  他老法名做「隆衔」,出家后没有很久就到观宗寺求戒,因为民国六年的秋天,正值宁波观宗寺传戒,传戒的因缘,是因谛闲老法师六十寿辰,那些皈依弟子要为谛老祝寿放一堂千佛大戒。传戒的报单寄到天津,他老见到后特别欢喜,认为这是到南方参学的好机会,借着求戒的因缘,可以亲近谛闲老法师学教。

  

  果然不错,有愿必随。他老到了宁波观宗寺,戒期圆满后,就在那里跟谛老学教,和习止观。谛老很器重他老,因为那时北方佛法很衰败,弘法的人才很少。这回谛老见有北方人肯发心来南方学教,内心怎不感觉高兴呢?原因是希望他老学成回北方弘法。

  

  他老在观宗寺研究社学三年,对于天台的教义,尤其是楞严经和法华经,都有相当的造说。从此就回北方弘扬佛法。

  

  (二)东北华北的弘化

  

  他老自从离开观宗寺到北方,第一次开大座讲经,是在河北省井陉县。这次讲经的因缘,是由范成法师所介绍,因这法师和他老认识,大家很有缘。这位法师的住处,就在北京象房桥的观音寺,他老所住的是圆广寺,他老当时在北京没有什么师友,因出家后没有好久就到南方去参学。这次回北方来,系第一次,所以没有什么认识的师友。因为是这样,故此范成法师很关心他老。

  

  那时北京成立一个佛教筹赈会,会址设在范成法师所住的观音寺后面。该会的理事人,都是很有力量,而且很发心。还有北京各机关的重要人物,也在会里帮忙作事,大家都要到井陉县放赈。

  

  该县的人民很穷,原因是这个地方土地不好,不会生产东西,并且加上十年九失收,所以年年都有饿死人。或许这是北京设立筹赈会的一大因素。

  

  民国十年的春天,筹账会到井陉县放赈,事毕,该会的主要人马冀平先生说:「这里年年闹饥荒,年年饿死人,分明这是此里的人罪恶重,因为罪恶重,受苦也特别多。究其本,推其源,就是这里没有佛法。如果请一位法师在这里讲经,让他种种善根,修点福业,或可藉此转祸为福。这样比较放赈好得多,那是根本的办法。

  

  在这时侯,他们就开会,结果大家都赞成,同时准备请法师,要请那位法师呢?当时能在北方请经者,只有道阶法师,是南方人。但南方人讲经,当地土人听不懂。要请北方法师?可是这时北京城内还找不出一个北方法师会讲经。怎么办呢?范成和尚说:这事可以办,因为我在天津遇着一位法师,名叫「倓虚」,是北方人,曾跟谛老学过几年教,年纪很相当,口词也流利,并且很有见地,这次请藏经回北方来。他说完这话,在会的人都很欢喜,说请范成和尚介绍他老在那里讲经。开讲的日子,是在农历三月初一起。先讲金刚经:次讲弥陀:后讲地藏经:足足讲了一个月。他老的梵音嘹喨,辩才无碍。

  

  当时那里的人,向来未闻佛法,不知佛是觉义,经过他老这次布施法味,始知佛陀是个天上人间最伟大和最超群的人格。这是他老开大座讲经的首次。

  

  (三)建寺安僧的前后

  

  老法师发起修庙,最初是在营口楞严寺;其次是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沈阳般若寺;绥化法华寺;青岛湛山寺;天津复兴大悲院,这几处规模比较大。还在东北修十几处小庙。

  

  他老自从离开观宗寺回到北方,一向就为这些事忙碌。这固然是因缘所使,但也须要有人。如果没有其人,恐怕因缘还归因缘,道场不易成就。所以凡事必须有人,有人事情方可成功。否则的话!不说修大庙不能成功,就算修个小茅蓬,恐怕也难成就的。

  

  先从营口修楞严寺说起,他老发起修楞严寺的因缘,是在民国十年的当儿,(一九二一)他老在井陉县讲完经后就回到北京。那时奉天省的万寿寺,要准备办学,请他老担任主讲。因为他老的愿力,是以建寺安僧和办学。现在既有这因缘,所以毫不犹豫一口就答应,在万寿寺讲了三年经,造就学僧二十几位。

  

  本来这里所说的是修庙,为什么要说到办学呢?因为修庙和办学,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是为着要办学,所以才说到修庙。

  

  事情是这样,当他老在北京答应万寿寺办学,不久就要到奉天讲学。但要到奉天必经过营口,因为营口居在北平奉天的中间。他老一到了营口,遇着旧时在宣讲堂的几位朋友,那就是王志一、陆炳南、和于春圃等好几位居士。

  

  过去他老在营口宣讲堂,一方面讲些孔、孟之道和因果报应给地方上的人听。一方面和堂内几位志同道合的居士,同在一起研究楞严经,研究已有七八年之久。后来他老去出家,他们几位还是继续研究着。他们对于佛学颇有心得,唯鉴营口没有佛法,虽然有一二处小庙,几个出家人,可是这几个出家人,差不多和普通人一样,不说没有佛法的知识,就是佛教普通的事他们也不懂。

  

  就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几位居士,想在营口弘扬佛法。同时还为着老法师曾在那里研究楞严经多年,要为老法师作一个纪念。因此,他们几位就对地方人提倡,请老法师在营口建立一所楞严寺。

  

  至于修庙的经过,前后经过了十年,才把这座庄严壮观的楞严寺修好。计全寺的殿堂,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殿,藏经楼,法堂,后院,丈室,斋堂,伽蓝殿,祖师殿,库房,司房,学校,讲堂,水陆坛,大寮,客堂等,一切都次第落成。后来在这里办一所佛学院,造就弘法的人才。为着办学起见,才在营口修庙。这是他老修庙安僧的首次。

  

  关于他在哈尔滨修极乐寺,和修长春般若寺,以及其他十几处的修庙经过,因为限于时间与篇幅,都略而不谈,现在只把青岛湛山寺修工说一说。

  

  青岛,在过去的一百年前,还没有佛法,原来是一个渔村。后来开辟为海港,水陆交通很方便,各处的商人都云集在这里,尤其是经过德国占领后的建设,市区更为繁荣。满山遍野都栽满林木,风景很好。而且经过他老在这里修了一所湛山寺,更和青岛添了不少的色彩,不愧为国内一个名胜。

  

  在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的夏天,有叶遐庵(恭绰)和陈飞青两位护法,在青岛避暑,认为青岛乃水陆交通的商埠,华洋杂处在一起,市内有很多外国的教会。虽然这里是中国地方,可是没有中国的佛庙,只有一个天后宫。从风景方面来说,似乎不壮观瞻。因此,就有青岛修庙之议了。

  

  在那时候,有陈研卿居士,梁少廷居士,都在海关作事。陈居士当文牍:梁居士管账务:他们两位和叶遐庵居士同乡。梁居士在天津海关办事时,常常到念佛堂念佛。一经到了青岛,原来青岛没有佛堂,他就有心想在青岛成立一所念佛社,于是和叶居士说,让他出基地。当时叶居士的意思,认为青岛虽是中国的领土,而且水陆交通很方便,可是没有一个中国庙,想修一处大庙。乃对梁居士说:念佛社这点小事,用不着来找我。青岛是一个水陆交通的大商埠,虽为中国领土,外国的教会林立,但没有一处中国庙。我现在想在这里修个大庙,你修念佛社我不管,如果想修大庙的话,我就出来帮忙。同时要按着一定的计划,不要乱出主意。梁听叶说完,当然很欢喜,说道:「这样更好,恐怕我们的力量达不到」。叶说:「不要紧,这事由我来发动」。之后,叶居士即通知各有关系的善信,和在青岛几位有力量的朋友,在交通大楼开筹备会,这回在会场就捐了一万余元。以后叶居士又在外埠募了一笔款:又蒙青岛市市长胡若愚先生,拨给一块公地,作为修庙的基地,并且准免半数的租金,后来胡市长辞职,沈鸿烈先生继任。他们对佛法都很发心护持。还有胶济铁路委员长葛光廷先生。对修庙的事也极帮忙。在办事方面,竭力予以方便。这样一来,青岛湛山寺修庙的工程,就来得非常快,不到几年的时光,就把全部修好了。

  

  湛山寺的殿堂僧舍,全部计有前山门,天王殿,大殿,藏经楼,法堂,后殿,方丈室,讲堂,斋堂,僧寮,执事寮,库房,厨房,工人房,男居士念佛堂,(专供男居士念佛)女居士念佛堂。(专供女居士念佛,男人不得参加)除此之外,还有药师塔,放生池和一座新楼,全部将近二十处。

  

  据他老对我们同学说:「我三十几年的修庙,没有一处同修湛山寺这样痛快,可说一帆顺风,没有多大困难,前后经过只有数年,就把全部修好。

  

  他老除了在青岛修湛山寺之外,还在市区内修一个湛山精舍。他老每逢在青岛市讲经,就是在这里讲的。

  

  关于他老建寺安僧的事,前后建寺大小二十几处。能在这些一地方安心办道的出家人,为数在一千几百人以上。

  

  (四)创办僧俗的教育

  

  他老创办僧俗教育的动机,是这样的。他老对我们同学说:「凡事必须以人才为重要,无论什么事,只要有了人才就可以办得到,做得好。否则的话,如果没有人才,不说什么事都办不到,就是做也做不好。人是一切事物的原动力,出家在家都是如此。父兄给子弟留下万贯家财,没有人也保守不住。

  

  拿佛法来说,也是同样的。只要有人…

《倓虚大师追思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